个人资料
正文

ZT:俄罗斯[新闻网] 北京奥运和外媒——善意还是矛盾

(2008-07-12 06:42:01) 下一个

7月11日

现在距离奥运会开幕不到一个月。好像在中国首都一切都准备好了,迎接这个世界体育的盛大事件,将有数万人乃至数十万人来到这里,参加这个节日。在做客中国的人当中,也有世界各国的记者。据说将有25000名外国记者采访奥运,而且据我所知,组织方将给记者们创造舒适的条件。

但是问题在于,这些记者们是带着什么心情前来参加奥运会的。他们写的报道、简讯和特写的主要题目将是什么--体育事件,中国的情况还是别的什么?

我想,这些都会有。我毫不怀疑,我们同行中有一部分人到中国来,不是为了报道体育,不是报道胜利和失败,而是找到这个国家的问题--不管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臆想出来的。

显然,新闻行业的存在就是为了向社会通报问题,报道公开的或者隐蔽的社会矛盾。但是媒体,这意味着新闻,事实和信息。在这个意义上,奥运会是很多记者摆脱对中国固有看法的机会,是了解这个国家新事物的一个机会,是战胜偏见的一个机会。我真诚地希望,这个同自身作斗争的"胜利者"应该是大多数记者,但很可惜,百分之百的把握是没有的。

据我所见,有些记者一开始写中国,就戴上眼罩。这个眼罩使他们眼中的事实发生歪曲,把本来是次要的问题提出来,当成主要问题。或者是把海市蜃楼般的幻影当作事实。这不是昨天才有的现象,也不仅仅是针对中国才有的现象,我们在俄罗斯也常常遇到这样的态度。
问题在于,2008年对中国来讲是很复杂的一年。年初发生雪灾,然后是西藏事件,接着是汶川地震--这都是在中国备战奥运的背景下发生的,当然不可能不吸引世界媒体的关注。这些关注经常是从善意和同情角度出发的,但是也有幸灾乐祸,无知导致真诚的曲解,还有显而易见的有意歪曲事实。

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在奥运举办期间,从中国来的信息流量和关于中国的报道只会增加,但还是希望奥运会不要变成信息战才好。

我坚信,某些记者也正在准备发动信息战。不久前人权观察组织特意为前往中国的记者出版了一个手册。根据这本手册的内容来看,住在中国,在中国工作,危险程度一点都不逊色于伊拉克。手册提醒记者们,在中国工作期间每一步都可能遇到危险,到处是困难和障碍,需要他们去克服。靠这本手册中的"知识"武装起来的记者,将如何在北京奥运期间做报道呢?受众又能从他们那里看到和读到什么消息呢?

中国存在问题,否认这一点很愚蠢。而且问题还不少。在中国工作过和研究过这个国家的专家们知道这些问题,也常谈起这些问题。我想,俄罗斯的问题不比中国少,美国也有很多问题,英国也是一样。但是只盯着这些问题,只讲矛盾和困难--这是一条死胡同。此外就算是类似报道的局部细节是真实情况,这种报道在整体上也是歪曲事实的。这样中国就不是实际上看起来的那样,不是以前或者将来的那个样子。

对于记者们来讲,中国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开放。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在中国为外国记者提供的工作环境是如何变化的,就会看到,在这方面有明显的进步。

不错,和以前一样,在某些方面还是有限制。显然报道奥运会要比平时工作难度大。但是在哪一个国家,在举行这样的大型活动时,不是都要加强安全措施吗?

不错,中国的某些部门和以前一样,不大喜欢和媒体打交道,尤其是和外国媒体。那这个现象对于中国来讲,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吗?

当然,在这点上中国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可是其它国家也有变为更加开放的必要。中国的开放,对于新闻记者报道的自由,至少是在四川发生的大地震期间成为显而易见的。在灾区,对媒体记者没有任何实际上的限制,从那里发出的关于地震的消息,关于救援人员的工作,关于地震带来的灾难结果传向了全世界。

由于中国和外国媒体的的报道,四川地震之痛让中国的朋友和全世界如此贴近中国,有关这个灾难的记忆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我真诚地感谢我们在中国工作过和正在中国工作的同行们,我为他们感到骄傲,他们向全世界报道了这场灾难的事实,真实地传达了他们的切身感受。

此外,我觉得在四川的工作,帮助一些记者发生了变化,他们应该更好地了解,理解,或者热爱中国,哪怕只有一点点。如果在这个国家工作,你不热爱它,你害怕它,你对它不理解也不想理解,这样的记者的工作起来将很困难,也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奥运会不仅仅是一项体育盛事,这对25000名记者来说,也是了解中国的一个好机会,哪怕离开关于中国的偏见一步也好。我们所有的人都有很多要学习的东西。忍耐和容忍他人--正是现代世界所需要的,至少是记者们需要的。

善意,真诚和客观,应该成为记者们在8月北京工作的准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