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驳《华夏文明的来源》

(2007-03-08 10:00:26) 下一个
发信人: hercules (海格里斯),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版大请进,有关精华区的一篇文章。

发信站: 两全其美 BBS (Mon Mar 7 22:42:41 2005), 本站(lqqm.net)

首先向小碗先生表示敬意,本来昨晚我就想发贴,今天一看,小碗已逊位。

……于去年十一月七日的文章《华夏文明的来源 —— 人种学为“中华民族”及“汉人”寻根》里面谬误甚多(其实根本就是错误的),我曾发贴反驳。时日一久,我的帖子早被删了,而该帖已入选精华区中国历史古代史华夏文化探源。现代传媒有一个不好的风气,那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什么东西都要追求奇和怪,而不管正确与否。让这充满谬误,臆测的帖子入选精华区似乎不太对得起网友,我不是埋怨斑竹,因为该帖子拣了大量普通人不知道和似是而非的事,一般人无法断定对错。而我有专业出身和兴趣以及这份闲心,本人再不出头实在是对不起网友。

本人是学基因工程的出身,有一段时间曾详细研究了我国和世界的分子人类学最新进展,尤其掌握了中国古DNA研究的大量成果。闲话少说,咱切入正题。他举的第一个例子是山东古DNA研究说2500年前山东的居民是明显的高加索种的。这早就被证明是错的。有道是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说古代山东人是高加索人种大家都感兴趣,说他是蒙古人种反而没人知道了。这条消息刚出来时却是引起很大轰动,但被证伪后却不见有任何报道,所以非专业人士很难知道这个结果。详细请看《科学通报》2003年03月第6期《古老人群mtDNA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mt即为线粒体的简称),兹将里面一段摘录如下: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Wang等人[11]的工作.他们分析了我国山东淄博地区距今2500和2000年前[10]及现代人群mtDNA 185 bp序列数据,认为2500年前的淄博人群和现代欧洲人群比较相似,2000年前的淄博人群则表现为现代欧洲和东亚人群的中间类型;过去2500年内我国北方人群母系基因库发生了由欧洲型向东亚型的替代.这种替代推测一方面和我国人群的迁移历史[16]有较大出入, 同时也与该小组近期工作[17]相矛盾. 一方面, 他们推测认为过去2500年内,我国北方人群的母系基因库发生了由欧洲型向东亚型的替代[11]; 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东亚不同地理人群母系遗传结构存在较大的同源性,并且将这种同源性归于新石器时期农业人口的扩张[17]. 显然,新石器时期农业的扩张在时间上要早于2500多年前的史载时期. 如果新石器时期人类的活动就界定了后期人群的遗传结构,那么又怎会有后期母系基因库替代发生最近, 我们对这批数据进行了重新分析. 结果提示, 山东古代群体mtDNA类型,基本上都可以归属到报道的东亚人群mtDNA类型中[18,19], 遗传结构总体上和我国南方人群相似性较大[20]. ”

此结果不但发表于国内,还发表于国外杂志上。请看http://mbe.oxfordjournals.org/cgi/content/full/20/2/214

Reconstructing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China: A Caveat AboutInferences Drawn from Ancient DNA。并被国际同行所承认。比如Kivisild T等人的The emerginglimbs and twigs of the East Asian mtDNA tree,Mol Biol Evol. 2002Oct;19(10):1737-51,Erratum in: Mol Biol Evol. 2003Jan;20(1):162其中有一句话“Comparing just short stretches of HVS-I sequencescould therefore easily create the impression of specific European andEast Asian mtDNA affinities, e.g., as asserted by figure 3 in Wang etal. (2000) . Their Linzi data likely encompass several haplotypes fromhaplogroup B4, the ancestral type of which cannot be distinguished fromCRS within the short HVS-I stretchsequenced.”这里的Wang就是王沥,他说出了王沥犯错误的原因在于克隆的片断太短,导致属于亚洲的B4某类型的这段序列与欧洲最常见的H型无法区分,CRS就是来自一位H型的西欧人,而王正是靠这两段序列的一致推测他们属同一类型。

第二个例子是,“从殷墟遗址,中国地区最早的文明--商文明的遗迹中发掘出来的遗骨中,有高加索人种的遗骨。(关于文明的定义等问题请参考《所谓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无稽之谈》等文章)同时也有蒙古利亚人种和尼格罗人种(黑种人)的遗骨,一般都来自于殉葬坑和祭祀坑,应该是战俘或者奴隶。”

此人在这里故意篡改了原先的发掘简报,第一,殷墟被带到台湾的头骨有398个,李济先生从中发现的有高加索特征的头骨仅两具。第二,所有这些头骨都是发现于祭祀坑,被认为是外族俘虏。以殷墟中小墓为代表的商人是蒙古人种这还是无疑的。而且这两具所谓有高加索特征的头骨也不见得可靠,见《人类学学报》2001年第4期《山东临淄周-汉代人骨种族属性的讨论》,兹将里面一段摘录于下:

“有关安阳殷墟祭祀坑人骨的研究,最早,美国人类学家库恩(C.Coon)认为在这些人骨中

有两具白种人的头骨[22]"后来主持殷墟发掘的李济根据部分头骨测量数据的变异量度比

较大,也认为可能存在异种系的成分[23]"最后,杨希枚对近400具头骨进行了测量分类,也

从中分选出了2具/白种人0的头骨[24]"笔者之一重新分析了这些资料,认为在殷墟祭祀坑

人骨中可能存在蒙古人种支系的不同地区类型,这两具/白种人0头骨充其量是我国华北地

区古代人骨同一种群的个体变异而已[25]"代表当地居民的殷代中小墓人骨的研究也证明,

它们具有非常明显接近现代东亚类群的特征[26]"因此,在黄河中游的商代人群中有西方人

种之说[23)24]也尚不可信"”。

有了上面的考证,第三个例子实际上就成了自说自话。总而言之,中原未曾发现上古的西方人种的遗存。而“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东夷人,体貌特征为胡须体毛较浓密,鹰钩鼻”实际上,胡须体毛较浓密是东亚小黑人的特征,而鹰钩鼻在中美洲印第安人中最为普遍。古人类学家颜誾早就观察到大汶口文化的人种体质上与玻利尼西亚的南岛民族极为相似(这些民族有小黑人血统),可以作为证据。关于东亚“小黑人”的存在和定义问题,请见李辉的《走向远东的两个现代人种》,国父纪念馆馆刊第14期164-180,2004年11月。fhd老是拿郭沫若的文章说事,要知道他是什么时代的人,中间经过一个甲子以上的发展,早就过时了。

下面谈夏与中亚的大夏,吐火罗(Tochari)。大夏是对吐火罗的音译,这基本成为共识。但是这个大夏与中国的夏朝没有关系,纯粹是音近而已。如果这也能扯上关系,那么试问韩国与中国东周时代的韩国有啥关系,英国与春秋时的英国又有啥关系?历史上,吐火罗人的分布最东东不过河西走廊,且在公元前二世纪就被匈奴赶往西去。至于“不仅西周墓葬中发现有很多高加索人种特征的颅骨”,你倒是说啊,哪些西周墓葬中发现了高加索人种特征的颅骨?带有高加索人种特征头像的艺术品也就他说的那几个。

我国西北是中西交流的走廊,自公元前两千年时起,来自中亚的文化因素不断往东渗透,因此在青海一带发现几个中亚特色的文物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而该作者无视甘青一带自大约六千年前起的新石器文化的一脉相承,这才是奇怪的。古DNA研究指出,在3200年前,东疆哈密的人群,蒙古人种所特有的mtDNA类型已占到多数。详情请见《3200年前中国新疆哈密古人骨的mtDNA多态性研究》人类学学报2003年04期。有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高加索人种自四千年前就已经到达东疆,而在后面两千年内几乎未曾动过?原因很简单,蒙古人种也在向西迁徙,两相抵消了吗!ztooo.com

例子六,考古证明,高加索人种在东亚的分布极限是阿尔泰山东部一带,河西走廊东部及其以东以南就几乎没有了。他们从未踏上中国的腹地,虽然小麦大麦的传入可能与他们有关,但是小麦的加工技术却没有传入。如果是他们亲自将小麦带入中原,很难想象小麦加工技术却被抛弃。因为汉朝以后,面食一经传入,迅速在北方传播开来,之前人们像煮米饭一样煮麦子吃。

例子七,发现个别东西没什么了不起。古代日本人,印加人也是政教合一的,和印欧人有啥关系?

例子八,谈济民的《汉英词汇的近源探秘》以及周及徐的《汉语印欧语词汇比较》我看过,想象力很丰富。按他们的方法,世界上任两种语言都是同源的。剑不是汉语固有词汇,正如狮不是东亚土著动物一样,甲骨文里没有剑字,这玩意本来就是从西方来的,你总不能因为日语里有大量汉语词汇就说日汉同源吧。

例子九,http://www.chengdutong.com/Upfiles/200371890026.jpg

这就是三星堆的面具,你倒是说说它像那种高加索人种?把苏三的话当个宝,尽显民科本色。

例子十一,老山汉墓女主人是明显的高加索人?欺负俺没见过,请看http://tech.sina.com.cn/roll/2002-12-25/0856157747.shtml。中国史书记载多不可靠,史载刘邦是其母被龙强奸后生下的野种,你信吗?古人为王侯将相造出异相以示与众不同,信乎?

十二,说黄头鲜卑是头发黄,那赤狄是什么东西?古代有白苗黑苗之说,莫非是白人黑人?有北方人眼睛发黄肤色变淡这是正常的现象,正如南欧人头发眼珠颜色比北欧深,莫非他们是黑人后代?这是正常的环境同化现象,即处于相同环境中的人往往有相近的外表特征,比如黑非洲的布须曼人有蒙古褶,这是对干旱多风沙的气候的适应,与蒙古人无关。(后来有网友提示,西方人类学家很早就发现部分通古斯人有白化现象,不是和西方人接触后产生的,未找到详细资料,暂存一说)

十三、“古突厥文化特征为: 一。陶器上画有鱼纹或人身鱼纹;二。杀马祭天;三。彩文陶器;

仰韶文化与此完全吻合,所以其根源应在中亚一带,而不是中国地区。”

一贯的吹牛不打草稿,什么人说仰韶文化有杀马祭天的风俗?因为仰韶时代中国没有家马,只在仰韶文化核心区域范围之外有野马生活,所以无马可杀。这显然已该文下面所说的马起源于西域矛盾了。

十四,日本土著阿依努人(虾夷人)属千岛人种,体质上他与澳洲土著更接近,(当然也属“小黑人”,见李辉的《走向》一文)除了肤色。而肤色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跟欧罗巴人种无关。松本秀雄博士通过血清血型即Gm血型证明阿依努人与蒙古人种密切相关,详情请看:

http://www.dai3gen.net/epage7.htm

题目就是:Is Ainu, Caucasian?No.这是一个介绍阿依努语言和日本早期历史的网站,比你道听途说的准确。当然,早期体质人类学是将他混之于高加索人种,但自1985年松本博士的工作后,阿依努人不是高加索人种越来越成为共识。我查曾昭璇1998年编的体质人类学上仍坚持过时的谬论,觉得中国学界真是落后。

十五,关于中国的小黑人,实际上他们既不小也不黑,他们接近于日本土著,想不到吧?胡诌是经常会打架的。中国小黑人的一些体征仍然存在于中国部分沿海地区比如胶东地区,一位叫庄寿雨的先生曾在中国各地采风,他发现胶东地区的人有人相貌有太平洋上玻利尼西亚人的特征,有人相貌有太平洋上美拉尼西亚人的特征。我上文已说过,这实际上是6000年来一直如此的。至于黎民和苍头黔首一样是指不戴冠的人,也就是没地位的人,不是因为头发与众不同的黑。把属于“小黑人”的一些特征张冠李戴戴到高加索人种之上,唉,叫我哭笑不得啊。

以下的我就不说了。

这篇文章和网上相当多的人一样认为中国北方人基本上是胡人后代,这是极为荒谬的。我不想和某些人抱着史料搬来搬去,我的长项是基因科学。纸上的记载总会有夸大其词,而你的DNA是不会背叛你的祖先,不会因为你改姓改族属而改变。用现代基因科学来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迁徙的分子人类学早就证明,中国南北方汉族的Y染色体类型(Haplogroups)基本一致,而同北方的阿尔泰语系民族截然不同。详情请看Genetic evidencesupports demic diffusion of Han culture,NATURE VOL 431,16 SEPTEMBER2004,P302-305,还有海外的Mark A. Jobling et al,THE HUMAN Y CHROMOSOME: ANEVOLUTIONARY MARKER COMES OF AGE,NATURE GENETICS VOL4 AUGUST2003,P601图。南北方汉族Y染色体都是以O型为主,而东亚阿尔泰语系的蒙古突厥通古斯人都是以C为主,这足以说明了北方汉族在父系方面受北方胡人的影响很小。另外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常染色体遗传标记表明以长江为界,东亚人群明显分为两类,北方汉族与北方胡人以及日韩聚在一起,南方汉族则更接近东南亚的民族,在交界处会有模糊。比如Gm血型分布,放眼望去,北方更黑,南方更红。

http://www.pkucn.com/attachments/month_0602/tqvRx0dtzbwxOA==_7o92UUktJfV3.jpg

(如看不到请将地址copy下来在新窗口中打开)

有人以此来说明北方汉族在最近两千年里受北方阿尔泰系民族的影响很大。说句题外话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其中有猫眼的满族网友Eric,上面的那幅图最早还是他给的,还有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袁义达。这个问题有必要澄清,以免留下让某些人狡辩的余地。首先要搞懂这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材料的不同,一个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标记,一个是Y染色体上的标记。此外还有一个常用的材料线粒体DNA。Y染色体可以用来追踪你的父系祖先,线粒体DNA可以追踪母系祖先,而常染色体则是父母贡献一半对一半,所以(对于群体来讲)相当于将父母两系贡献的综合起来。两者(即NatureGenetics上的文章和关于Gm血型文章)的实验结果都是客观的,关键是如何解释。既然如此,那么说“北方汉族在最近两千年里受北方阿尔泰系民族的影响很大”是不可能的了。如果硬要这么说,那只能说北方汉族受北方阿尔泰民族的巨大影响是靠女性来影响的。这个结论显然很荒谬。说实话,两者的母系遗传结构粗线条上看确实是非常接近的。这个可以这么解释,两者的常染色体遗传接近而父系遗传远,那么只有在母系遗传上的接近来补偿了。那么存不存在存在这样的可能,即最近两千年来阿尔泰民族受汉族母系上的影响很大导致这样的结局呢?史书上也有这样的记载,像匈奴经常到汉地掳掠人口。这同样是不可能的。其一,自汉代以来,长城以北的土著人种基本上以北亚东北亚人种为主,直到今天,并没有看到东亚人种的强烈影响;其二,大家可以看,基本上独立于中国汉胡冲突的韩国人和日本人,同样与中国北方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更接近。尤其是日本原住民阿依努人,他们自一万年前以来一直与周边地区隔绝,形成自己独特的体质和文化,他们的Gm血型依然与北方蒙古人种聚在一起。所以说,东亚Gm血型的分布其实早在一万年前就已经奠定了,一万年来的人口迁徙并没有改变这一格局。

我的参考文献文章中都列了,fhd不是一向崇洋吗,看这有几篇是英文的和老外写的。而且,你敢把李济的《殷墟发掘简报》中的相关章节贴出来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