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潮起潮落,倾听寂静之声

闹市中倾听从我们心底发出的声音
个人资料
正文

我的育儿版之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2013-08-09 16:03:14) 下一个
一共讲了7个重要的思维方式,我觉得习惯不是很确切。按我觉得在教育孩子中重要的重新排序:

1。先定目标再行动:目标决定行动的方针和途径。所以目标要最先定好。就象出门旅游要先知道去哪里,就不会到处逛不知道去了哪里。听起来简单,实际是最难的。目标在遥远的未来,到底对不对,可行性如何很难知道。所以定目标和常常检查目标是否仍然可行是很要技术的活。

在教育的例子:如果考上好大学是目标,孩子要做的事情,学的东西和孩子将来要创业是完全不一样的。考上好大学和孩子将来有能力在社会的现实中游刃有余要学的也有很大的不同。

2。目标有了,下一个是优先权的设定。可以做的事很多,通常也都有好处。那么,到底做哪件,就要根据目标来设定,哪些一定要做,哪些可以有时间做,哪些不要做。这个跟目标非常相关。不同的目标会筛选出不同的事情。比如,孩子的健康是目标的一个重要的部分,那么,睡眠就不可牺牲。但如果考好大学是更重要的,那么每天少睡觉就可以是一个选择。

3。知道要做什么了,就要积极主动。要主动规划,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好可行的解决方案。在雨点落下来之前撑好伞。所以,教育有个5年规则, 就是对孩子的成长,有提前5年的认识,准备好孩子身心去迎接要面对的挑战。比如,小学高班的孩子,要适时地讲交友,毒品,性等问题。初中的孩子要更多的讲选择和后果的问题。上高中要强调独立的重要性,提供孩子独立的锻炼机会。

4。不断学习。做家长没有培训,没有结业典礼。要不断学习新情境和新问题,让自己知识渊博,能跟上孩子的脚步。孩子也一样,要不断学习,了解世界的生存规则。也只有这样,家长和孩子才可能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应付世界扔来的各种问题。

5。双赢思维。父母和孩子没有输赢,只有双输或双赢。所以,让孩子知道父母所做的为什么会让他们赢很重要。会减少很多的摩擦和冲突。

6。寻求理解,然后才是被理解。父母理解孩子应该比让孩子理解父母容易,毕竟吃的盐比人家吃的米还多,至少对爱面食的家庭适用。但现实中,父母似乎不记得自己曾经小过,曾经磨蹭过,曾经懒惰过,曾经叛逆过,曾经贪玩过。。。对孩子的要求过高,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子大行霸权主义,托词是孩子以后会知道。但等孩子成人,对孩子来说就象永远一样遥远。告诉他等你长大会知道,就等于说我根本不打算让你明白。

7。合力。双方一起努力,比一个使劲用功强,更比一个要向前,一个要后退好。让孩子上父母的贼船,一起划向目标的彼岸,比父母推,拉孩子都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