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云南边疆行(1)- 走近最后的佤族原始部落翁丁村

(2014-04-20 11:09:52) 下一个
2012年四月,有幸和昆明的几位摄友去了云南的西南边疆一游,历时21天,所到之处多是少数民族地区(有哈尼族,彝族,傣族,拉祜族,景颇族和佤族),让我有机会近距离的看到了云南的民族风情,真切的感受了少数民族的热情淳朴。最难得的是期间还赶上傣族泼水节(傣族新年),得以在傣族寨子里的村民家住了几天,和村民们一起欢度了原汁原味的傣家泼水节。
除此之外,还顺道去了几个与越南,缅甸接壤的口岸,亲眼目睹了国门和界碑以及那些日夜保卫着国门的守护者们。
贴这个系列的主要目的是想介绍一下云南的少数民族风情,对没有去过云南的摄友们也算是一个抛砖引玉吧。所贴照片都是一些到此一游的片子,真正能拿得出手的太少,所以恳请老师同学们在看记录片的同时,也从摄影的角度多多提些意见以便改进,这此先谢谢了!
翁丁村位于云南省沧源县的勐角乡,村子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和原始佤族风土人情,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被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

#1寨门 - 大榕树,牛头桩和挂满了的牛头骨是村口最显著的标志


#2 翁丁村全貌


#3 佤族人崇拜牛头,视牛头为财富。牛头桩被佤族人视作权力、财富的象征,无论是寨子、部落或个人,都以所挂牛头多少作为衡量贫富的标准。


#4 由牛头柱桩、鹅卵石器、高高的标杆三个标志物构成的寨心是村子的核心地带,据有浓郁神秘的宗教色彩,寨桩是核心,高杆上的图腾物器是司岗里传说,鹅卵石是寨心标志,是全寨人精神的寄托。这里也是全村人祭祀和庆典活动的重要场所(司刚里是有关佤族起源的一个传说,佤族人自称是一个从山洞里走出来的民族)。


#5 象征最高权力的佤王府


#6 村子一角


#7 村子一角


#8 村子一角


#9 翁丁村民历代以耕种和茶叶为生。自2010年开发旅游业以来,每天着盛装在村子里转悠,唱歌跳舞已经逐渐成了村民们的主要生活方式和经济来源。


#10 原始古老的佤族织布法


#11 漂亮的筒裙就是这样千辛万苦织出来的


#12 村民家里保留的原始火塘,烧水做饭取暖全都靠它,终年不熄火。


#13 村里的“供水系统”


#14 我们进村当天正碰上东方航空公司的扶贫团来访,村民们都盛装等待在村口的广场上,准备迎接贵宾的到来。


#15


#16 村领导也来了


#17 木鼓手(佤族人将木鼓当作灵物崇拜,被视为可通天的神器,认为敲木鼓可以通神灵,驱邪魔,降吉祥。每年有一个专门的木鼓节)


#18 芦笙手


#19 大帅哥 (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已经很少了)


#20 小美女们


#21 小帅哥


#22 载歌载舞的村民们


#23 开心一刻 (佤族妇女都很淳朴开朗,人手一个大烟锅,随时随地都要来上几口。在翁丁村中老年妇女的大烟锅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男人反而鲜有拿烟锅的,据说他们只抽纸烟)
 
 
谢谢点看!周末愉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