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友情的名义,占有

(2013-10-19 10:11:19) 下一个

世间有些事情很有趣,当你仔细观察,就会得出人性其实在是不那么完美的说法。

我认识一个中国女人,这个女人和另一个中国女人是好朋友,两个人相识了差不多有三十年的时间,自大学入学直至人到中年,和人到中年时的离异。

后来,她的朋友见了一名男友,是个海归,聊谈偶尔她便知道了,遂百般要求彼此共进晚餐。朋友说刚见面不方便,她便说有什么不方便的。朋友也傻,拗不过就打了电话。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男人被吓跑了。

再后来,这个女人谈了一个男友,曾是她的初恋,她的朋友很为她开心,更加上这无论如何也印证了小说里浪漫的说法,便打电话诚意邀请她和她的那个他来自己的新家吃饭。她毫不犹豫推辞。在朋友看来,她与他居在两个不同的城镇,周末两个男女相聚既欢喜也不太容易,便表示理解。自此,两个人便很少音讯,直至男友与她宣告关系结束。女性朋友,似乎,成了她没有男性朋友的一个替代品。

这样的事情同样也发生在瑞典。有两个高学历的病友,两个人其实是同乡,病情发作的时候两个人居住在同一家医院里面,这样便相识了。小镇的环境很有限,其中一名病人出院后便移居到另外一座稍大的城市里发展。很快,这个病人发现这里是一个良好,和善的社会环境,于是他努力社交,努力奋斗,最后在教堂里交往到一个可能发展为女朋友关系的朋友。看起来,他在家乡的病友友对他和关心,每天至少一通电话。但久而久之,他发现,他除了谈自己还是谈自己,他曾无数次提出希望他搬回家乡,最初他以为是为他着想,渐渐地,他发现他其实围绕的还是一个词自己,是为了自己在小镇上不寂寞。更甚的,他对他现有的发展,以及有一个女朋友感到愤怒,为自己遭遇不到这样的好状况感到不平。


或许这就叫做人性吧。人性有时候真的挺叫人失望的。但有时候,我们又会发现,这些人性的情怀也一样会存在于我们自身的血液里,只是场合或对象不同而已。当我们安静,观照,便逐渐有了了知与治疗它的可能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俞静 回复 悄悄话 赞同您的分析,觉得有道理。题目因此也改了过来。谢谢您。
木偶人 回复 悄悄话 以上的例子,我理解为占有欲。对于人:缺乏信仰,生活寂寞,心灵空虚,需要由另一个人做为陪伴,而这个人可以是男人,女人,朋友,亲人甚至为自己的孩子。无欲无所求,占有时未必是件好事,可能同时也会失去某些东西。“人淡如菊”是个很好的人生导向。对于动物:他们的目地很简单,统领同类,繁殖下一代。用最血腥的方式去争夺,去占有。这是我的粗浅认识和理解,让版主见笑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