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鸣

自己的经历和自己的纪实性作品,也有社会评论。
个人资料
潘文鸣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地狱中的挣扎——一个富农家庭在文革中的遭遇(7)

(2017-04-10 04:11:00) 下一个

 

 

6    第三次遣返

 

     潘文博:第三次遣返是在中央发布一个叫“七一八通告”以后,这次大队派贺青山押送。听说临走时,大队领导有交待:如果当地不接收,不安置,就把他们领回来。所以,贺青山把我们全家送到宁城县时,爸就跟公安局的人把大队领导的意思对他们讲了。爸又跟风珍、风琴她们讲,贺青山他们明早要走,就拉住他们,让他们解决咱家的生活问题。

      果然,第二天贺青山他们从县招待所出来,想去火车站买票,回北京。风珍、风琴他们拉住贺青山几个人,说你们这样走不行,我们在这里吃什么?住哪里?党的政策是给出路……

     贺青山冷冷地说,你们去找县公安局。

     到了县公安局,局领导听我们把情况一讲,也认为,南苑大队应该给安家费,不然县里没法安置。

贺青山他们只好答应回北京南苑去向大队领导反应,要大队领导解决。后来大队给寄来460元安家费。

       风珍:这460块钱寄到瓦南大队,大队还不交给我们,由大队干部宋国真掌握。现买粮,现去领,每次只给十块钱。我们家六七口子,这点钱够吃几天?当时贫下农有困难,可以救济,五类分子,四类分子,包括我们这些子女,饿死也就那么多,谁管你?没办法,我们有时挖点野菜,掺到棒子面里吃。

    潘文平:那时我记得经常到外面弄些杨树叶子,拿开水煮一煮,再用清水泡一泡,把苦水倒了,然后拿点盐放进去,又当菜,又当饭……

     潘文博:实在没办法,就只好到亲戚家去借。借一次,你没还,也就不好意思去借第二次。亲戚当中,只有舅舅家有高粱米,吃不完。这些高粱米一到夏季的伏天就生虫,北方叫“牛子”。舅舅家就往高粱米里撒六六六粉。还不错,人家舅舅看亲戚面子,借一些给我们。拿回来,一闻,挺大一股六六粉味。就拿到河里去淘洗,不知道淘了多少遍,煮熟了还有六六粉味。在那种情况下,只要不会毒死人,为了活命,也得往肚子里吃……

      风珍:没看那时爸爸饿的……三天三夜没沾一颗粮食,人饿的身上没一点劲,头上出虚汗……真是弹尽粮绝,走投无路……

     潘文鸣:61年的时候,我当时在中戏读书,那时我们家住在南苑,爸爸就曾经饿得浮肿过。没想到,一场灾难刚刚过去没几年,又一场灾难降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polar_bear 回复 悄悄话 这已经不是人权不人权的问题了,这直接就是没有人性的历史写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