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书记

壜曯?埃?崊赭嫊赭艾垊
正文

(转载)新快报陈永洲到底写了什么?(中)

(2013-11-06 05:08:13) 下一个

报道六:年报季报连续变脸 验证销售涉嫌造假

独家调查

■举报材料

记者实地调查:举报信息诸多细节得到确认

在持续一个月的调查中,新快报记者一直对举报材料里数据和信息的真实程度怀揣一个问号,这也被列为调查的重点。

事实上,记者通过实地抽查发现,举报材料里的数据和信息的真实性从多个客户处得到了还原和印证。实地查看的情形与举报材料中所标注的主机编号、设备型 号等销售数据完全匹配。以湖南华兴和衡阳玉丰为例,记者在湖南华兴的搅拌站看到的设备及各种参数、编号与订单完全匹配,衡阳玉丰的情形同样如此,位于湖北 武汉的兴铭嘉实业有限公司的情况也和举报材料中说的一样。有如此多的细节数据都和实际对得上号,至少说明该举报材料不是凭空伪造。

湖南华兴:搅拌站订单完全匹配

举报材料显示,湖南地区无退货订单的客户屈指可数,仅湖南华兴混凝土有限公司(下称“湖南华兴”)、衡阳玉丰建材实业有限公司(下称“衡阳玉丰”)及数名自然人。

其中,湖南华兴去年9月18日向中联重科购买一座搅拌站,主机编号“014300E0120175”、型号“2*HZS180”,销售金额370万 元,属分期合同,付款方式为“首付74.8万元,余款295.2万元在搅拌站安装调试完毕后的次月开始按12.3万元/月还款,连续还款24个月直到还清 全部余款为止”;11月29日购买两台车载泵,主机编号分别为“017021A3120021”、“017021A3120020”,皆为东风底盘,销售 金额各为70万元,首付款28.16万元(含定金)。

新快报记者来到湖南华兴,以购买混凝土名义从现场员工了解到,湖南华兴是在去年下半年方设立的一家新混凝土公司,搅拌站包括两条生产线,确实是去年9 月左右向中联重科购买的。记者发现,耸立着的搅拌站上显眼地标着“中联重科”的LOGO。新快报记者攀上搅拌站并找到了设备铭牌,看到该设备的型号、主机 编号与举报材料上所标注的数据完全相符。据湖南华兴员工透露,该公司只有一台泵车,但是向另外一家工程机械公司所购,而去年也确实向中联重科购买了两台车 载泵,不过当天两台车载泵外出干活,记者无法确认主机编号。尽管如此,由于车载泵的价值远低于搅拌站,实际上湖南华兴的实际情况与举报材料中所称的相吻 合。

衡阳玉丰:泵车、车载泵订单完全匹配

位于衡阳东高铁站附近的衡阳玉丰,也与举报材料中的真实销售情况相符。

举报材料中的一份名为“B类寄存逾期明细表”的文件显示,中联重科去年一季度向衡阳玉丰销售三台混凝土机械设备,其中一台泵车的主机编号为 “016095211297”;两台车载泵的主机编号分别为“017021212410”、“017021212413”。该文件中并未描述3台设备的具 体参数和销售价格,只在“台账发货时间”一栏标注为去年3月30日,而提货时间上标注为“4月已发”。而新快报记者据举报材料中的其他文件看,该台泵车的 主机编号所对应的型号应为“ZLJ5335THB”,臂架47米,中联重科的去年销售价格在290万元左右。

新快报记者来到衡阳玉丰,现场员工透露该公司仅有的一台泵车确实是去年向中联重科所购,恰巧这台车牌为“湘D26761”的泵车当日就停在衡阳玉丰院内。

记者将该泵车铭牌上的泥土擦掉后找到了其主机编号,发现与举报材料所标示的数据完全吻合。不仅如此,新快报记者尚在现场找到了主机编号为 “017021212410”的车载泵,车牌为“湘D26762”,底盘为东风天锦,与举报材料所称的相符。由于现场员工反映另一台车载泵当天外出干活, 记者无法确认主机编号。

在无退货纪录、被列为B类销售的衡阳玉丰上,记者再度验证了举报材料的真实性。

武汉兴铭嘉:签4台退3台完全吻合

位于武汉黄陂区滠口街的什湖村的武汉兴铭嘉实业有限公司(下称“武汉兴铭嘉”),亦与举报材料中的真实销售情况相符。

根据举报材料中一份名为“湖北1-6月”的文件显示,去年年中,中联重科与武汉兴铭嘉先后签订3份泵车销售合同,具体为:5月17日,签订 “ZLJ5417THB 52X-6RZ”型号泵车1台,主机编号“016183012213”,发货时间为5月19日;6月27日,又签订两台“ZLJ5417THB 52X-6RZ”型号泵车及一台“ZLJ5337THB 47X-5RZ”型号泵车,主机编号分别为“016192112052”、“016192112053”及“016211012031”,先后于6月29 日和30日发货。

蹊跷的是,在该文件一名为“湖北C货”的子表透露,中联重科与武汉兴铭嘉于去年6月27日“销售”3台泵车,在“是否销售”一栏,显示为“否”。

一份为“湖北截至9月C货(为准)11”的文件显示了上述3台泵车的去向:全部被退货。退货订单号为410048900、410048901、410048902。

记者以客户名义与负责此订单的中联重科销售员陈汝超取得联系,得到的信息是,去年他们向武汉兴铭嘉销售了三四台泵车。

武汉兴铭嘉去年究竟向中联重科采购了几台泵车?

按陈汝超说法,则去年5月17日及6月27日合计4台泵车的订单为真实销售。但若按举报材料一系列文件看,仅去年5月17日的1台泵车销售订单为真实,6月27日所签的3台只不过又是“先买后退”的游戏。

谁在说谎?

新快报记者进入什湖村暗访,真实的武汉兴铭嘉呈现为一个拥有两条生产线的混凝土搅拌站,站内停放着大大小小数十台设备。

记者见到武汉兴铭嘉一位员工,他透露,公司目前拥有20多台设备,分别为搅拌车18台,其中12台为陕汽底盘的中联重科产品,另外6台来自徐工集团;至于泵车,总共只有两台,“一台是中联重科的,一台来自徐工集团”。

记者此后所见印证了这位员工的说法。当天该公司仅有的两台泵车正好全部停放在现场,其中徐工集团的型号为“XZJ5413THB”,车牌为“鄂 AP9580”;中联重科的泵车车牌为“鄂AP9011”,最为关键的是,中联重科的泵车铭牌显示,该泵车生产日期为2012年4月,主机编号正是 “016183012213”,与举报材料中所示去年5月17日签下的、唯一没有退货的泵车编号完全吻合!

■真相大白

去年前三季度逆市增长

第四季度创出惨淡新低

纵观举报材料,中联重科在华中地区的一线销售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波峰特征,即去年前三季度集中涌现销售订单,而第四季度的11月集中退货。

以湖南市场为例,“8月销售台账”文件中,中联重科在该地区总交易共计70笔,其中退货订单仅16笔,退货率22.86%;而“11月台账”中,该地 区总计85笔交易中的退货订单达47笔,退货率骤然上升至55.29%,较8月增长1.42倍!新快报记者注意到,这一销售的节奏,与今年初相关媒体所曝 光的华东地区所涉销售造假的情况基本相同。

中联重科的一线销售为什么会出现诸多的诡异?

事实上,此前早有市场观点认为,中联重科去年不遗余力地在销售等方面“造假”,是公司管理层为了在2012年交上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因为2012 年9月28日,正是中联重科20周年庆。而去年一季报、中期报表及稍后的三季报显示,中联重科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3.22%、21.47%及 16.75%,为工程机械行业中屈指可数的“白马企业”。

但是,伴随20周年庆的结束,去年年报显示,中联重科的净利润骤变为同比减少9.12%。其中若只看第四季度单季,中联重科净利润仅为3.7亿元,同比、环比分别锐减82%、72%,甚至创了2009年第一季度后的新低。

从前三季度逆市增长的势头,到第四季度创出新低的惨淡,中联重科去年的业绩表现,巧合地与举报材料所揭示的一线销售“造假”的情况颇为呼应。

不过,一轮“揠苗助长”、“左腾右挪”后,中联重科也势必对去年的销售“造假”付出代价。

首先,由于相关设备的主机编号具有唯一性,中联重科与各神秘大户间的复杂换手后,始终要投向真实的客户,加之机械设备销售的周期问题(如上文所述,出 厂超过一年的混凝土机械通常被视为库存产品而遭压价),中联重科对涉及虚假销售的设备处理,显然并不容易解决。“这么多(的设备)他们这么对账啊,我估计 中联的人自己都很头痛。”前文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如是说。

与此相应,新快报记者注意到中联重科在财报上的异常。

2011年末,中联重科的应收款项仅为127.97亿元,而至去年末,该账目已攀升至206.21亿元,同比增61.14%,占总资产之比也上升了30%。

今年一季度末,中联重科应收款项继续高企219.93亿元,与占总资产之比(25.44%)双双创下其上市以来的新高。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报表统计显 示,2012年四个单季度及今年一季度的应收款项同比增长分别为28.60%、63.19%、66.70%、61.14%及46.18%,同期中联重科的 主营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8.14%、20.59%、17.77%、3.77%及-48.64%,应收款项的扩张远超出主营收入。

此外,存货方面,中联重科今年一季度达137.37亿元、同比增29.11%,也创出了上市以来的新高。这些资产结构的变化,或意味着销售的急功近利令中联重科至今仍在为此“埋单”。

另一方面,记者从税务方面的专业人士获悉,产品退货时需要销售方向国税开具红字发票以冲账。因此,如果一再出现大量退货、频频开具红字发票,则可能因涉嫌虚假销售、偷税漏税而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这一风险,事实上已有坊间传闻。

历时一个多月的调查后,记者深有感触: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在江湖混,终究要还的。


报道七:澄清?中联重科印证举报材料属实 核实?大客户销售数据与年报矛盾

新快报记者 陈永洲 5月27日,新快报《赚钱》发表独家调查《中联重科再遭举报财务造假记者暗访证实华中大区涉嫌虚假销售》,质疑中联重科(000157.SZ、01157.HK)去年在华中大区(湖南、湖北、江西三省)的销售涉嫌造假。

停牌两日后,中联重科昨晚披露澄清公告,否认本报报道的部分内容。

然而,这份名为“澄清”的公告,反而直接证实了新快报所收举报材料的真实性。不仅中联在华中大区8月、11月的销售、退货所涉金额与举报材料高度吻合,亦承认彼时销售的产品退货率奇高。同时,该区域的三大客户名称与举报材料及记者实地的调查完全相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联重科在公告中确认湖北地区销售大户武汉翼达去年贡献销售收入为2.751亿元,但记者查阅其年报后却发现,其去年前五大客户中, 无一销售额与该数额匹配。换句话说,中联重科昨晚公告又与自身年报数据出现矛盾。“澄清”之后,涉嫌造假事宜依然疑云密布。

澄清公告相关数据与举报材料高度吻合

当4月底新快报收到举报材料时,出于新闻职业操守,首先考量当然的是该举报材料是否真实,并在后期奔走于湘、鄂、赣三省的实地调查中,为此做了大量工作,而在报道中也特地为此做了说明。

如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联重科的澄清公告,至少在关键的销售与退货数据上,证实了举报材料的真实性。

一、8月、11月的销售、退货金额高度接近。

据澄清公告,2012年8月、11月,中联重科在华中地区累计销售订单9.08亿元,累计退货订单5.67亿元。而新快报记者根据举报材料统计出的相应 数据分别为9.12亿元和5.44亿元----两组过亿的数据仅差400万元、2300万元。如此,说公司的核查数据与本报所获举报材料高度吻合不算过分 吧。(事实上,本报此前已直言举报材料数据并不完整)

二、华中大区三大客户获中联重科确认。

本报报道指出,举报 材料显示中联在湘、鄂、赣三地各有一个大户集中采购、集中退货的情况最为突出,分别为湖南祺润工业有限公司(下称“湖南祺润”)、武汉益达建设机械有限公 司(实地调查中确认为武汉翼达建设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武汉翼达”)、江西人吴平仁。而昨晚中联重科对此三家客户均予以确认,不仅基本信息与本报报道 符合,就连记者实地调查而查悉的吴平仁的公司江西鼎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下称“江西鼎盛”)也获得证实。

显然,举报材料的真实性绝非中联重科公告中几句“不属实”,便可轻易撇清。

两月超过六成的退货率真的正常吗?

对市场而言,中联重科不仅没有完全澄清,而且对本报多处质疑均避重就轻。

最关键的无疑是中联重科在华中大区所出现的离奇退货规模。

尽管澄清公告中称此是基于正常生产经营等,并且确认去年全年华中大区累计销售订单60.88亿元、累计退货订单13.64亿元,即累计退货率不过 22.40%。但是,处业绩报表关键时段的去年8月、11月,中联重科在该地区的累计销售订单9.08亿元、累计退货订单5.67亿元,累计退货率高达 62.44%,较全年高出近180%!要想让人相信这是“正常生产经营”所致,为什么不说得更明白些呢?

更重要的是,新快报报道明确 指出,去年8月、11月,湖南祺润、武汉翼达及吴平仁合计实现累计退货订单超过4.63亿元,占同期整个华中大区退货金额的82%!应提请注意的是,举报 材料显示此两个月间,中联重科仅在湖南便对29名客户形成销售,为什么绝大多数的退货订单又集中在湖南祺润、武汉翼达及吴平仁三家大户上?其中,公告称湖 南祺润去年全年不过贡献3158.8万元销售收入,但自称圈外人且实际购买数量有限的湖南祺润,为何会向中联重科购买至少40台、总价逾亿元的泵车,又逐 步退货(详见本报报道)?难道又是“正常生产经营”所致?

此外,对新快报报道所涉及的江西德丰、祁东兴阳等华中大区其他客户所涉销售造假疑云,中联重科却只字未提。

年报和澄清公告,谁在说谎?

中联重科在公告中确认:2012年通过武汉翼达实现的销售收入为2.751亿元。

然而,中联重科2012年经审计的年报显示,去年全年营收480.71亿元中,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合计14.72亿元。虽然未披露前五大客户名称,仅 以A、B、C、D、E代替,但年销售数据却十分详细,分别为3.585亿元、3.557亿元、2.5996亿元、2.5983亿元及2.383亿元。

显而易见,若按澄清公告,贡献2.751亿元销售收入的武汉翼达,应列中联重科去年第三大客户,但年报中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却又无一能与武汉翼达的数字匹配。

究竟哪个数据才真实?对市场而言,已核查两天的中联重科显然仍未核实清楚,公告自然也就“澄而不清”,甚至再现漏洞。

作为一家平素专注上市公司报道的媒体,我们一直坚持正确引导投资者,并如中联重科澄清公告最后所述,我们的本意,正是为了促进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为一家负责任的新闻媒体,我们相信,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报道八:中联重科股东去年减持现蹊跷

5月27日,新快报《赚钱》发表独家调查《中联重科再遭举报财务造假记者暗访证实华中大区涉嫌虚假销售》,5月29日复牌的中联重科(000157.SZ、01157.HK)股价放量受挫并创近一年来新低,其中A股连跌三日,H股则重挫逾5%。

市场反应悲观的同时,机构亦纷纷下调中联重科目标价。5月29日,申银万国将中联重科H股的评级由“增持”直接下调至“减持”,目标价下调幅度接近 40%;摩根大通则维持“减持”评级,目标价下调幅度超过15%。事实上,新快报《赚钱》在中联重科本周披露澄清公告后明确指出,公告中贡献了2.75亿 元的武汉翼达理应列公司去年度第三大客户,但这一销售额与去年经审计的年报相互矛盾。遗憾的是,对此重大数据的矛盾,中联重科至今仍无公开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目前才反应过来的市场,包括管理层在内的中联重科股东却在去年前三季度间大规模减持,套现规模约达12.65亿元。应提请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正是中联重科销售涉嫌造假之时。

中联管理层领衔套现近8亿元

根据公开资料,2011年末,中联重科管理层持股的长沙合盛科技投资(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持股30%)及其一致行动人长沙一方科技投资(以下合称“中 联重科管理层”)合计持中联重科62629.67万股,佳卓集团、智真国际分别持39884.16万股、18209.96万股。2012年一季度在中联重 科首轮反弹的中,上述股东皆持股未动。

但至去年二、三季度,上述股东展开了大规模减持:中联重科管理层的持股在去年二季度减持了 7492.18万股,至合计55137.49万股,以期间该股成交均价10.29元计算,套现规模达7.71亿元(两家公司在去年三季度尚减持 154.25万股,套现约1400万元,总套现规模达7.85亿元);佳卓集团的持股在去年二季度减持了3490.47万股至36393.69万股,套现 规模达3.59亿元;智真国际则于去年三季度减持1346.40万股,套现规模约在1.21亿元。

换句话说,上述股东在去年二、三季度间,向市场累计抛售了1.25亿股,套现规模高达12.65亿元。令人费解的是,中联重科去年前三个季度的业绩极为乐观,为行业唯一实现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增长者。

中联重科的管理层及其他重要股东们为何对中联重科的强劲业绩表现视而不见,反而着手疯狂套现?

新快报记者注意到,中联重科的股东们的套现期,正是其业绩最为华丽的时期。据本报此前报道,去年中联重科在华中地区的销售涉嫌造假,其中属财报关键期的 8月、11月恰形成“集中销售、集中退货”的逻辑关系(以湖南地区最为明显)。去年第四季度单季,中联重科净利润仅为3.7亿元,同比、环比分别锐减 82%、72%。这与公司去年前三个季度单季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22%、21.47%及16.75%形成强烈反差。

机构纷纷下调目标价

不可否认,中联重科的重要股东中,也有增持者。今年4月2日,中联重科大股东湖南省国资委宣布增持593.49万股,以当日该股成交均价8.26元计算,此次湖南省国资委的增持耗资约4902万元。尽管如此,这与去年中联重科股东所减持的规模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

事实上,在中联重科不能向公众正面回应销售造假疑云前,市场对其难言信服。新快报记者注意到,5月29日,申银万国发布了题为“风险持续累积;下调评级 至减持”的报告,将中联重科H股的评级由“增持”直接下调至“减持”,该券商对评级的解释为:“中联重科被报道2012年度销售造假,这是公司业绩第二次 受到媒体质疑”、“此次质疑中联重科销售真实性的报道,比前次提供了销售流程中更详细的信息;至少从数据来源方面,此次报道的可信度更高。而且,行业和公 司的基本面都在走弱”。报告显示,申银万国将中联重科H股的目标价由11.65港元下调至7.14港元,对应跌幅达38.71%。

同 时,据公开资料,今年4月称中联重科“盈利、现金生成能力、应收账回收情况恶化”,并将其H股的评级由“中性”下调至“减持”的摩根大通,于昨日发布报告 称,中联重科近期的负面新闻报道,令投资者信心受影响,该行对中联重科的看法仍负面,维持“减持”评级,并将该股H股的目标价由7.2港元下调至6.1港 元,对应跌幅达15.28%。摩根大通尚表示,预计中联重科“次季业绩可能继续面对审计师更为仔细的审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