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

成功是人生,失败也是人生。 辉煌是人生,平凡也是人生。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我为什么来美?(上)

(2014-03-08 12:47:27) 下一个

  --我的不归之路—
 

    每一个出国的人,都有自己的考虑。出国以后,每人感受也不同。有的感觉不错,有的感觉不佳。感觉不佳的原因,因为事先对国外的了解不够,或者因为事后对中国的发展变化估计不足。
    我的情况不同。虽然我事先对美国的了解不够,事后也对中国的发展变化估计不足。但我没有后悔,因为我不可能后悔。
    来美前,我在中国一个著名大学任教。这是新兴专业。我的业务成绩遥遥领先于其它人。应该说处境很好。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出国生活。我也采取与世无争的方针,各种利益从来也退让,不争。我想不会与人发生冲突。 
    可是,天下事就是复杂。我没有得罪任何人,也会有飞来横祸。 
    有一年,系主任 Y 找我,她让我写一本专业教材,就是我正在教的课。这个课当时很热门。当时,国家教委要出这个专业的一些书。其中包括我讲的这门课。这个题材的教材本来是委托另外一个大学写。Y先生不服气,认为我们更有资格写。她神通广大,到教委去活动。教委果然让步,就让两个大学各写一本。我不喜欢这种争抢,怕引起纠纷。不过既然她坚持,就让她管这种扯皮事吧。这种事她很擅长。
    其实,我已经有讲义。而且我创立了一个新的体系,与众不同。教学效果非常好。不过要变成正式教材,还是要做许多工作。我废寝忘食的投入这个工作。一年以后,完成了。在这期间,没有任何其它人参与。Y先生本人也是一个字,一句话的贡献也没有。 
     期间,我也考虑过书的署名问题。按理,应该只是我一个人署名。Y先生只是联系出版社。这有贡献,但不是学术贡献,最多是管理的贡献。不过,我也明白中国的现状,潜规则。所以我准备加上她的名字,而且放在我的前面。她是第一作者。我想,应该没有问题了吧。我就把书稿交给她。我以为她会很高兴,我们比竞争对手先出来。但奇怪的是,她态度很冷淡。按理应该组织审稿。过了好几天,也没有下文。我去催问她,她说稿子还要修改,而且要加别人修改。既没有说,为什么要改?如何改?也没有说,为什么要加别人改?稿子已经完成,怎么可以加人进来?后来我想了一下。大概是因为她没有贡献,署名第一不踏实。因为书完全是我一人写的。再加两个人,不管怎样“修改”一下,就算四个作者,可以冲淡我的影响。她占我便宜的痕迹就淡一点。所以,我就同意了。改完以后,我想这下应该可以了吧?她还是没有动静。我又去催她。她说,那好吧,开审稿会。看得出,很勉强。
    审稿会是她组织的。我以为真的是审稿,哪想到这是一个骗局。我根本没有预料,我一个人写了书,署名让她第一,在与别的学校竞争中还领先了,她怎么可能来害我? 
    会议她做了手脚。
    1。会议她请了三位专家。这些专家都是她的朋友。但她还怕他们不理解她的意图, 所以特地请了竞争对手,来围剿我。我是奇怪,为什么要请竞争对手?他们一直在打听我们的进展。不过,我对我的书稿心中有底,也不怕他们挑剔。
    2。会议开始,她来了个开场白。说这个书稿还不成熟。暗示他们放心否定书稿。书稿你不是已经加人修改了吗?不成熟为什么不继续修改,而拿出来审稿 ?
    3。她本人不与会。讲完开场白,就走了。
    4。作者名单不拿出来。
    后面这两条表示,这个书稿她不认可。也是暗示他们不要有顾虑,可以大胆否定书稿。
    诸位可能不理解,她为什么要害我?否定书稿?对她有什么好处?是否我多心了?我当时也不明白。后来才明白,已经晚了。
    审稿会,他们并没有提出什么重大问题。包括竞争对手那位教授。我想他不是不想提,而是根本提不出来。我心里很轻松。会后,一直没有下文。两个星期过去了。我感到奇怪,打电话问她。她吞吞吐吐,说“我本想晚几天告诉你,既然你来电,我告诉你,评审意见这书要做较大修改。”我一听,如晴天霹雳。我知道,所谓较大修改,其实就是否定的婉转说法。我问她,什么地方要做较大修改?会上他们没有提出任何重大问题。她哑口无言。我知道有鬼。一时还想不明白,先放下电话。很快,我明白了。我马上再去电话。我说,今晚你必须去系办公室,我们处理这件事。我也马上通知了另外两位参与修改的人,让他们与会。 
    她以为自己安排得很巧妙,天衣无缝。如果我对评审结论不满意,她可以说是别人做的结论,与她无关。她没有想到的是,我马上明白她的花招了。所以当我第二次去电时,她慌了。她想推托不来与会。我警告她,如果今晚你不出席这个会,将有严重后果。她理亏心虚,不敢不来。   
    当时,正好三天以后,系里要有一批人提升职称。我是名列第一的,公认的,毫无悬念的。有人劝我,是否等职称提升以后再与她算账?他当然是好意。我说,不可以。别说三天,三小时也不能等。如果我推迟三天发作,我就说不清楚了,是因为我的业务成绩不够,提职需要她手下留情,还是因为怕她报复?我再与她决裂,就不能理直气壮了。她就是靠卡职称等手段,控制别人。我决心牺牲职称,也剥夺了她的“法宝”。她敢这么做,只会使她被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goodmum 回复 悄悄话 同情,智商高于情商的结果,俗称书呆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