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

成功是人生,失败也是人生。 辉煌是人生,平凡也是人生。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早期留学回忆:意外的机会

(2014-06-21 02:35:25) 下一个
    1976年10月,中国政坛发生惊人事变,四人帮被捕了。这意味着政局发生重大转折,文化革命结束了。但恐怕谁也没有想到,以后的变化会如此巨大。开始还是华国锋掌权。他的口号是“两个凡是”,即继续毛的路线。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毛已经失败了,他的路线无法继续。毛本人都无法成功,别人更不可能成功。不过,人们理解,转变要有个过程。   
    不过,两年以后,邓小平上台,大刀阔斧的行动,超出人们想象。邓上台后的一个措施就是大批派遣进修人员到西方学习,主要是学科技。当时中国,经济上面临崩溃边缘,科技领域形势也很严重。文化革命倒行逆施,科技教育停止十几年,远远落后于世界。文革后期,学校恢复上课,但大学招收的是所谓工农兵学员。且不说选拔方式是所谓推荐,其实是大量走后门进来。即使通过考试选拔也没有用,因为文革中中小学也停止了,除了文革开始时的老高中生以外,根本没有培养出正经高中毕业生。这些工农兵学员的文化程度连初中都不到,怎么能培养出合格专业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向西方派遣进修人员不可能从年轻人中选拔,到国外去上大学,念研究生。而且,这样也太慢。何况,由于长期与西方对立,中小学取消英语课,年轻人毫无英语基础。还要先进行英语培训。国家百废待举,等不及。所以,派遣进修人员主要只能从文革以前入学的大学生中找。因为文革以前的大学还是有英语作为选修课的。而且,选拔要求也就是英语。专业没法选拔。要考,也只能考十几年以前的知识,没有意思。说到英语,只有解放前培养的学者英语才行,不少是留学英美的。但他们年龄太大了。解放后培养的,英语普遍不佳,即使条件放得很宽,报名的人也不多。我因为小学,初中都学过英语。所以比别人条件好一点。以后自己又有兴趣,业余还学过一点。当时学习条件是很差的,完全没有音响视听设备,英语读物也很少。既然社会不学不用英语,当然没有出版英语读物的必要。只有外文书店有英语出版物,那是给外国人阅读的。我从外文书店买到一本翻成英文的中国唐宋传奇故事,柳毅传书。生字多得很,我抱着英汉字典艰苦地“啃”读。文化革命中,学校搞了一个科技项目,所谓会战,废寝忘食的。还要政治学习。每天上下午搞技术,晚上政治学习。我还有第四段,政治学习以后,已经晚上9点,我开始学英语,一直到12点以后。那时是左倾狂热时期,我当然不能读柳毅传书这种读物了,不然是要受到指责的。我就读英文版毛主席语录,这就名正言顺了。      
    出国选拔考英语。考试要求也不高。不过我还是用了一点策略。考试分笔试与口试。
    考试按说不稀奇,对中国人来说,从小学,中学,大学,历经许多考试,应该不怕考试。但这个考试还是有点不同。一是年龄大了。早已经工作,离开学生生活,只有我考别人,没有别人考我。二是原来考试都是按科考试。老师讲什么课,考什么。而这个考试是没有教材的。三是考法与以往不同。笔试是托福式的。中国原来的考试,出题量是让大多数人在规定时间是可以做完的。而托福考试题量大部分人根本做不完。拿到试卷,我就发现这个特点。许多小题,都是选择题,每题一分。我想,主要策略是要快,不能在一道题上化时间过多。不然,即使做对了,只能得一分。如果用这个时间,做四道题。这四道题即使随便选择,平均可以得两分。何况,在一道题上思考很久,也未必做对。所以,当铃声响时,我的试卷基本做完。至于对多少,错多少,心中完全无数。事后想想,其实这种考试方法比较科学。过去的考试,由于题目量少,偶然性较大。有的人正好复习到这道题,就占便宜,反之,就吃亏。学生之间差距也拉不开。题目太难,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做好,其它学生之间差距拉不开。题目太易,连好学生与其它学生之间差距也拉不开。题目量大,谁也做不完,就把差距拉开了。口试应该说更简单,因为大家水平更差,没有英语环境,大学英语选修课也不培养口语能力,只是希望能读英文专业文献就行了。根据这个情况,我事先作了准备。我估计老师一定就问问姓名,年龄,等等基本语句。当时有本英语教材,叫英语900句。我想900句我无法背出来,我准备了30句。不过,实际口试分两部分。第二部分才是即兴对话。我准备的30句只能对付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没有预料。第一部分是这样的。老师先给你看一段英语小故事,让你准备15分钟,然后老师围绕这个短故事提问。事先不知道这个考法。不过,拿到这个短故事,我马上决定把它背下来。因为如果你光是读懂这个短故事,老师提问,你要组词回答还是困难,因为心中词汇量有限。把它背下来,老师提问反正是围绕这个内容,我就用短故事中的话回答。结果,除了一两个单词不认得,15分钟之内,我的确把它背下来了。效果不错。然后,进行即兴对话,果然基本在我准备的30句之内。数学系有一位教员更聪明。他考日语。口试时,老师开始即兴提问。他不等老师进一步提问,就自己主动讲一通,把老师想问的都说了,老师也就没什么好问的了。但其实,老师问,你回答,和自己主动讲,是不一样的。因为自己主动讲,回避了听力差的困难。在口语中,听比说更难。说可以事先准备,听就不好事先准备,你不知道老师会怎么提问。考试结果,口试不知道,笔试是50多分,是我一生中所有考试的最差成绩。不过,好坏是相对的。录取标准只能从实际出发,我的成绩还高于录取标准三个等级。于是,我被选中为出国进修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cloudhk 回复 悄悄话 佩服你的战术,能运用这些战术,说明你的智商也很高,选出了你情有可原。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乃人杰也,翘楚于落英纷飞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