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

成功是人生,失败也是人生。 辉煌是人生,平凡也是人生。
个人资料
文章分类
正文

关于枪的几个小故事

(2015-02-01 07:57:00) 下一个

    关于私人拥枪,是个争议的话题。从中国人角度看,觉得很可怕。但在美国,私人拥枪有着深刻的背景。这里不是来讨论是否应该允许私人拥枪问题,也不是讨论发生多次的校园枪击案。而是从新闻报导中归纳的,与私人拥枪有关的三个小故事。虽然每个故事只死了一人,但特别令人惋惜。一个比一个更悲惨,一个比一个更让人遗憾。这里没有犯罪份子,没有心理失衡,都是正常人,甚至是正在做好事的好人。

故事一
    每年十月末,美国有个万圣节,也叫鬼节。商店卖南瓜以及鬼怪装饰品。有一年的万圣节,有一个日本留学生,应邀参加一个万圣节派对,大概在某个老师或同学家举行。到了那天,他与一个美国同学同行。美国一个社区的房子往往同时建造,风格一样。那天他们走错了房子,向另一家走去。按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敲错门,说声对不起,也就是了。由于这次派对是化妆舞会,他们准备了假面具,是鬼脸。年轻人淘气,一面走,一面就带上了假面具。那家被认错的房主不知道他们走错,一看两个人带著假面具向房子走来,怀疑来打劫,马上准备枪,并且叫他们停止前进。也可惜,这个美国人叫停没有说stop,而是说freeze。那个美国学生听懂了,就停止前进了。而日本学生英语不好,没听懂,继续前进。房主开枪把他打死了。事情发生后,日本舆论哗然,但美国法院判决那个美国房主无罪。美国的私人房子,好像一个国家的领土一样,没有主人允许,是不可以随便闯入的。
    一个极为普通的差错带来杀身之祸。
    下面的故事比这个还要悲惨。

故事二
    有一个美国家庭,父母,女儿。女儿上中学。有一个星期六,女儿一早要出去。并且对父母说,我今晚住同学家,不回来了。这也很平常。过一会儿,父母也外出了。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女儿临时改变主意,晚上又回来了,比父母先到家。过一会,她听到汽车声,知道父母也回来了。小孩子淘气,她想,爸妈还不知道我回来,我跟他们开个玩笑。她不开灯,躲在壁柜里。等父母进来,还没来得及开灯,她突然跳出来。父母当然吓一跳。但父亲反应很快,也许枪正好在附近,马上拿起枪,对准黑影就是一枪。等打开灯,才发现打死了自己女儿。
    一个玩笑造成父亲杀死女儿的悲剧。
    下面的故事比这个还要悲惨。

故事三
    有一个人深夜开车,在高速公路出了车祸,可能是撞了围拦。人还清醒,但车开不了了,停在高速公路边上。过一会,有一辆车经过。车上有两个人,看见那辆车停在路边,知道有问题。下来询问以后,好心帮助,让那个受困的人上他们的车,送他回家。他的坏车先不管了,第二天再来处理就是。到了他家,黑著灯。那两人向他要大门钥匙。他发现,钥匙忘在自己车里了。于是,对他们说,屋里没人,你们砸窗玻璃进去吧。他们两人就砸开玻璃。一个人刚要往里钻,一声枪响,马上死于非命。另一个人赶紧往回逃。原来,那个发生车祸的人忘了家中还有一个八岁男孩。孩子等著父亲一直没有回来。忽然听到有汽车声音。一看,一辆不是父亲的车停在门前,很警惕,拿起枪等著。后来看到车上下来两个陌生人,砸玻璃要进来,无疑是坏人,于是开枪防卫,造成悲剧。
    做好事反遇难。而原因只是疏忽和误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破棉袄 回复 悄悄话 我在美国的家里呆着,感觉特别安全,从没有人来打扰我,就是因为以上三个故事。我再加一个,一个贼从地下室进入房间,被92岁的房主一枪击毙,这效果比小城增加一百个警察还强。在美国,出门有些地方不安全,但是家里十分安全,嘿嘿
pc123 回复 悄悄话 不赞同个人拥枪与民主社会的必然联系。西方民主制的绝大多数国家都不似美式的滥用私人拥枪法,美国的私枪滥拥有它开疆扩土的历史渊源及现实利益集团的推波助澜,与维持其民主制度没必然联系,赖斯之类的瞎说缺乏道理逻辑。
lantian-yun 回复 悄悄话 我对美国私人持枪认识的转变过程

近一段时间,给国内的许多亲戚朋友同学打电话聊天,发现他们关心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关于美国的枪杀事件及私人持枪。他们对此感到很不理解:"那么多枪杀事件,为什么还允许私人拥有枪支?"。我给他们的解释(或曰答案)是:美国私人拥枪和枪杀事件的关系就如良药与其副作用的关系:利大于弊。不能因其副作用而彻底禁止使用。比如青霉素。

其实,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是有一个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中美两国各生活多年的比较和思考。多年前刚来到美国时,看到电视报纸经常报道一些枪杀事件,觉得很不理解,就想"为什么让个人有枪?有枪杀人当然容易了,为什么国家不把所有的民间枪支收走?".

有一次去一个美国人家作客,发现他家专门有一间大屋子存放枪支,他们的枪足够武装一个班去当胡传魁。他还津津有味的象一个博物馆讲解员一样给我们讲解每一支枪的故事。可以看出他们已把枪作为他们家及他们文化的一部分。这使我更不理解,难怪美国有那末多枪杀事件。尤其是1999年的Columbine High School枪杀事件 (Colorado), 死了十几个人, 使我对美国私人拥枪的反感达到了顶点。

直到后来有一天我看到一个搞宪法学研究的学者写的一篇文章使我对美国私人持枪有了一个从更深层次上的理解:公民持枪是美国宪法的一部分。美国宪法赋予公民持枪权的真正意义在于限制政府滥用权力, 保护公民权利. 在于"威慑和防止"暴政,是除民主选举三权制衡新闻监督外保卫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于使政府动武之前三思而行,迫使政府最大限度地通过民主协商法制等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这对我震动很大(我以前从来没往这里想过), 使我想起了在我们国家所经历的一系列事情,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我们的反右大跃进三年大饥荒十年文革,不知多少人被冤死被打死被饿死(在那个文革时代我国有从国家主席刘少奇到一般公民张志新数百万无辜的人惨死在这种暴政之下)。这全是因为我们政府的权力无限扩张, 而没有任何限制。

在文革中,要是公民家里有枪,毛主席发动的红卫兵造反派就不会那么无法无天的抄家殴打老教授老科学家了。要是公民家里有枪,"六四"邓小平动武之前会三思而行,在民主法治轨道上解决问题的主张将会成为当时解决问题的共识,从而避免流血。

在谈到这里时,我国内的朋友很不以为然的说"你的说法不成立,你私人的枪怎能比得上政府的坦克机枪冲锋枪,根本没用". 其实在这里公民持枪权"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真要用枪与政府的现代化军队打仗。而正好相反,其在于迫使政府在滥用职权侵犯人权之前三思而行有所顾忌依法办事, 在于"威慑制衡和防止"暴政,在于保障有一个宪政民主的政府,在于创造一个不必用枪解决问题的政治环境。这样,公民的权利也就得到了保护,也就得到了私人拥枪的目的。

说到这里,我想谈一下发生在我国内一个同学身上的一件事情。该同学还是我们当时的班长,每天早上还带我们全体同学锻炼身体(跑步做广播体操)。几年前回国,听别的同学说我们的这个班长同学已经去世了:因杀人被判死刑,立即执行。听后很吃惊。事情是这样的:我这个同学的弟媳妇被我们的乡党委副书记性侵,我这个同学见弟状告无果,一气之下去讨说法,用土枪(打兔子的猎枪,装有铁沙子)把那个仗势欺人的副书记一枪打死,替弟报仇。我并不是说我这个老同学杀人无罪,我要说的是:倘若我国允许私人有枪,政府官员都知道他们的百姓家里有枪,那么(1)那些官员可能不会仗势欺人,(2)如果在他欺人之后,独立的司法可能会公平办案,伸张正义。这样我这个同学也就不会(也没必要)用他的枪去犯这个杀人罪而被判死刑了。这样,那个副书记和我这个同学这两条命也就都"保"住了.

我想,在这里,宪法允许公民拥枪的核心逻辑(RATIONALE)是:(1)虽然国家允许公民拥枪,但杀人是违法的犯罪的,会受到法律惩罚(以至死罪)的. 所以即使你有枪,也不会轻易使用它的,除非是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或自己的利益尊严受到如此严重的伤害以致于不用枪讨个说法就无法再活下去。(2) 滥用职权侵犯人权的官员既使知道用枪杀他的人会受到法律惩罚以至死罪,但他若知道他所欺负的百姓手里有枪,他会三思而行的,则不会滥用职权去欺压他的百姓而冒被枪杀的危险的。就是说他会考虑欺负百姓要付出的代价的。这样的话,这个副书记和我这个同学也就不会有被枪杀和因枪杀被判死刑的结局了。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在她的回忆录里是这样描述公民拥枪权的:"当这个政府没有能力保护我的安全时,我用枪来自卫;当这个政府不但没有能力保护我的安全,反而侵犯我的权利威胁我的安全时,我用枪来反抗这个政府(RESIST IT)". 这正是美国宪法赋予公民持枪权的真正意义: "威慑和防止"暴政,是除民主选举三权制衡新闻监督外保卫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并不是说一夜之间就让我们的人民每人一枪,我只是说应该在一个更大的CONTEXT下来全面地看"公民持枪权"问题。我欣赏的是在其背后的那样一种理念: 限制政府滥用权力, 保护公民权利.

对枪应加强管理以减少枪杀案件,但不能剥夺公民的持枪权。正如不能因其副作用而完全禁止青霉素的使用一样。
fonsony 回复 悄悄话 文城常写评论者n.y就常有言.惜大陸民众无枪.否则就拿岀对抗共产。(意)
十五的月亮 回复 悄悄话 第三个故事有疑问:8岁孩子不能单独留在家里(中国例外)
kiwisepp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utumnmoon' 的评论 : 你的悲剧是你的那个假设不成立。
autumnmoon 回复 悄悄话 这几个故事都说明有枪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枪, 故事里,真的坏人来抢劫,屋主不能报护他的家。 在美国拥枪高的地方,入室枪劫,偷盗非常少。绝大部社区家里没有铁栏在门或窗上。
这几个故事明显是事故。第一,当事人有错。就像气车事故会死人。但带来的好处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