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AKB48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日中东海防空识别区的由来

(2014-01-14 06:33:07) 下一个

日中东海防空识别区的由来


美国对中国划设防空识别区有苦衷


    围绕中国在东海上空划设防空识别区,美国在应对上显得摇摆不定。一方面美国派出战略轰炸机进入中国的识别区对中国进行了牵制,另一方面却允许美国民间航空公司按中方要求提前提交飞行计划。之所以态度摇摆是因为美国有自己的苦衷。

  
50年代日本接管了美军划设的防空识别区

    防空识别区指的是在领空外侧划设的空域。进入领空的飞机几分钟便可抵达该国的领土上空。对于入侵本国领空的外国飞机,需要先进行确认再采取应对措施,所以本国领土很容易遭到攻击。划设防空识别区最初的目的是在飞机抵达本国领空前进行识别,提前采取防卫体制。

 
     不过防空识别区并不是国际法中明确定义的概念。美国最先划设,全世界只有美国的同盟国日本、英国、韩国以及挪威和印度等约20个国家左右划设了防空识别区。

    亚太地区方面,第2次世界大战后的1950年,驻日盟军总司令(GHQ)划设了防空识别区。在东海划设了横跨日本、韩国、台湾和菲律宾的空域的界限,其目的是应对前苏联和中国的领空入侵。

    4个国家和地区直接继承了GHQ划设的防空识别区。在日本,1959年航空总队司令松前与美军第5空军司令Robert Burns签订协议,防空识别区被移交给日方。据称协议规定了在应对领空入侵方面日美两国如何分工。识别外国飞机需要有高性能雷达、侦察机和能够紧急升空的战斗机,因此在运用层面与美军的紧密合作必不可少。

    据专家介绍,在60年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修改之前,日本完全继承了GHQ划设的防空识别区,构建了应对领空入侵的体制。防卫厅自行划设防空识别区是在1969年。对日本来说,在东海上空划设的防空识别区可以说是日美安保合作象征性的存在。

    2013年11月23日,中国宣布划设防空识别区,与日本防空识别区出现重叠,其目的在于彰显军事实力、主张对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拥有领土所有权。

    可以说中国的行动是对日美同盟的挑战。日本要求中方撤销防空识别区。而美国国务卿克里则表示“此举是打算改变东海现状的单方面行动”,并未要求中方撤销决定,态度有些模棱两可。

  
参拜靖国神社产生影响

    在美国看来,划设防空识别区是各国的内部措施,很难要求其他国家撤销。正因为美国当初划设防空识别区就是为了应对中国和前苏联,所以要求中国撤销防空识别区很可能招致对自己的批评。

    相比之下,美国关注的是中国如何运用防空识别区。中国要求在防空识别区飞行的航空器提前通报飞行计划,对不配合识别或者拒不服从指令的航空器“中国武装力量将采取防御性紧急处置措施”。由于威胁到国际法“飞机可在公海上空自由飞行”的原则,美国做出了反应。

    美国在未事先通告中国的情况下派出战略轰炸机进入中国的防空识别区,其目的是显示中国单方面的指令在国际上无效。但是,美国国务卿克里认为划设防空识别区本身“并不是新鲜事”,因此并未要求中国撤销。另外出于对安全的考虑,美国允许民营航空公司向中国提交飞行计划。

    一方面是要求中国撤销防空识别区的日本,另一方面是态度暧昧的美国。去年年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对这种日美关系投下了阴影。美国政府十分罕见地采用了“感到失望”的表述,向日本表达了担忧。离日本主张的东海防空识别区问题的解决越来越远……

日本经济新闻 华盛顿支局  中山真   2014/01/09



中国划设防空识别区的真正目的


    中国在东海上空划设防空识别区后,日美表示反对,地区形势趋于紧张。中国为什么要强行建立“空中势力范围”呢?这里面还暗含着对长期海洋战略。

 
     “知道中国早晚会这么做,但没想到这么快就实施了”,在中国11月23日公布防空识别区的当日,一位熟悉中国军队情况的日本安保人士不由地这样惊呼。中国政府的安全顾问曾讨论过防空识别区构想。据说其中一位顾问就划设目的进行了说明:“利用美国设定的防空识别区,日美在东海就像在本国领空一样活动。中国也需要类似的空域”。也就是说,中国试图通过在东海建立自己的空中势力范围来对抗日美的制空权。而暗地里则是日美与中国激烈的情报战。

    日美在东海不断加强对中国军队的监视。日本自卫队可以追踪潜艇的P3C反潜巡逻机频繁飞往东海。自去年12月中国军机进入日本主张的领空后,搭载远程雷达的E2C预警机对这一地区的监视也趋于常态化。美军则更为强硬,据多位相关人士透露,日本自卫队派出的P3C等几乎都是在日本主张的中日中间线靠近日本一侧的空域活动。而美军派出的EP3电子侦察机和“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则屡屡飞到靠近中国沿岸的地方收集情报。尤其是飞行高度约1万8000米的“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即使在中国沿岸附近的上空,也能探测到地处内陆的军事设施。中国建立防空识别区除为了动摇日本对尖阁诸岛(中国名: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外,还希望以此来阻止日美的监视活动。

    一名日本军事专家称,中国军方感到焦虑的是“如果自己的日常行动全都暴露在日美的监视之下,部队的作战能力和作战意图就会被对方所熟知”。例如,在了解中国舰船和潜艇通常会经过哪条航道从东海前往太平洋后,在万一发生战争时,就能推测出中国舰队会如何行动。为此,中国对日美的监视活动非常敏感。10月下旬中国国防部还曾抗议在西太平洋进行演习时受到日本的妨碍,引起各方议论。

    那么,中国为什么现在划定防空识别区呢?主要是空军的能力在不断发展壮大。通过投入空中加油机,中国军方的航空力量近年来活动的空域不断扩大,另外还在加紧布署可长时间飞行的无人机。此外还有对准备引进无人机的日本进行先发制人的意图。

    多位日美安全保障部门人士认为中国原本就有更长远的计划。

    抑制日美在东海的监视活动。另一方面军事实力增强,打破日美的优势。将来把东海变成“内海”,即使发生冲突,也让日美军队无法靠近。此次的措施就是为这一战略铺路。

    中国不仅在东海,还表露出在南海、黄海划设防空识别区的意向。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不仅是日美韩,还会与东南亚各国产生严重对立。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中国防空识别区不同于日本等国,似乎是逐步将其变成事实上具有管辖权的空域。

    中国在11月26日并未阻止未经事先通告就前往东海防空识别区的美国B-52战略轰炸机。但日美两国政府内部有意见认为“中国眼下进行宽松管理,以后随着空军力量的增强,未得到事先许可的外国飞机有被驱赶的危险”。如果发展到这一步,不仅是亚洲的安全问题,就连贸易也很容易蒙上一层阴影。中国不大可能撤消防空识别区,眼下最重要的是日本与美韩及东南亚各国联合起来,要求中国采取负责任的态度。

日本经济新闻 编辑委员 秋田浩之  2013/11/29




中国防空识别区比草案扩大


    据了解,去年11月中国在东海设定的防空识别区并未采用军队研究机构草案,即距中国领海基线200海里(约370公里)范围,而是扩大范围至日本九州海域附近。

    多名中国军队相关人士和军事研究人员在接受《朝日新闻》采访时证实了这一点。分析认为,防空识别区的范围比原方案扩大,可看作是习近平政权内部对日强硬派声音的体现,相比国防上的实际需求,此举更多地反映出政治意图
 

中国在东海设定的防空识别区示意图

 

    去年5月,集空军干部培养机构、重要研究机构于一体的空军指挥学院(北京市),向军队上层提交了防空识别区的草案。草案中并不包括防空识别区的具体地图,范围是以领海基线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EEZ)为目标。另外草案中还提到,如果200海里范围很难实现的话,则缩小范围至日本主张的日中中间线靠近中国一侧。

    关于识别区范围划定的背景,原解放军总参谋部的干部谈到:“察觉敌机并在其到达中国领空之前实施紧急起飞,至少需要20分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以战斗机的时速来计算,确保约330公里的距离在防卫上是合理需要。”

    但是,在草案提交半年后的11月23日,中国国防部最终公布的防空识别区,其东端远远超过了中国的200海里线,一直延伸至日本九州西海岸一带。关于这个问题,国防部对《朝日新闻》作出回答称:“(防空识别区)东端是距离日本九州约130公里的地点。日本的防空识别区距离中国大陆最接近的地点也是距离约130公里。”

    中国方面关于设定防空识别区一事反复强调,“不以任何特定的国家为对象”(外交部发言人语)。但是,由于日本的防空识别区与中国最接近的地点距离浙江省沿岸约130公里,可认为中国对草案进行修改是针对日本作出的反制措施。

    此外,最初的草案中并未要求飞机事先提交飞行计划。但是,正式公布(防空识别区)的时候,除了向领空方向飞行的飞机外,仅仅“横切”路过防空识别区的飞机也需要提交飞行计划。

    此次修改原草案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但是,草案经过了解放军总参谋部以及包括习近平总书记在内的中国共产党最高层的批准,由此可见中国的对日强硬派声音增强。 

朝日新闻驻北京记者 林望、仓重奈苗  2014.01.13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