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AKB48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国稀土策略失败?日本需求方又变为“强势”

(2014-01-02 17:02:46) 下一个

中国稀土策略失败?日本需求方又变为“强势”


    由于需求大减,中国不少稀土企业开始停产、减产。最大稀土生产企业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停止了部分工厂的生产活动。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将稀土作为牵制日本的外交牌使用,加强出口管理,不料稀土需求锐减导致中国稀土企业陷入困境。


     在2010年东海发生中国渔船与日本船只的撞船事件后,中国曾经事实上停止了稀土的对日出口。之后日本企业开始推进替代产品的开发,因此需求急剧减少。中国的稀土生产量在鼎盛时期的2006年达到了16万吨,但2012年减少一半。

     中国约有300家稀土企业。据业内人士透露,约有25%的稀土精炼、加工企业停产,未停产企业的开工率也仅为3~4成。中国一名稀土企业负责人称:“无视市场实际情况的稀土政策引发了不必要的混乱”。

     中国稀土业界相关人士透露说“稀土出口的2成为黑市交易”。中国政府在2010年秋季东海撞船事件后事实上停止了稀土出口,以此为契机,稀土价格高涨,导致不具有开采和加工资格的企业蜂拥而上。

     在中国2010年秋季加强对稀土的管理后,日本企业买不到用于制造高性能磁铁的镝,就无法生产混合动力车(HV)的马达。当时日企90%以上的稀土都依赖中国,停止稀土出口使日企陷入不安。

    2011年年初,中国政府把江西赣州稀土产地收归国家管理,5月份又宣布将江西等地稀土生产的80%以上集中到3家大企业。由于中国减少稀土出口,稀土价格出现暴涨。日本企业通过开发替代产品来削减稀土使用量,同时还扩大采购渠道,从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进口。

     结果,中国产稀土需求出现锐减。2011年夏季达到最高点后价格开始下滑。中国为提振稀土价格于2012年4月成立了业界团体来加强稀土管理,8月又宣布将国内稀土产能削减20%。

     但是,这些措施没能阻止需求下滑,2012年1~6月期中国稀土出口量同比减少了约40%。日本稀土业内人士认为,2012年稀土的对日出口量将从2011年的1.8万吨减少至1万吨,估计为10年来的最低水平。同时,稀土价格还在不断下跌。

     不少中国稀土企业已经开始认为政府应放弃加强稀土管理的方针,由市场来调控。



美国稀土企业再战中国

     曾是世界最大稀土生产企业的美国钼矿公司(Molycorp Inc.)要重振昔日雄风。该公司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矿山投资约9亿美元,2013年形成年产量约占全球产能3成的4万吨生产体制。钼矿公司能否抗衡几乎垄断稀土市场的中国?最大买家的日企也在密切关注事态的进展。

     钼矿公司的“芒廷帕斯矿山(Mountainpass)”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莫哈韦沙漠中海拔1400米的高原上。过去,这里曾经是全球最大稀土矿山,但在2002年关闭。近两年来,中国稀土出口限制政策令稀土价格暴涨,钼矿公司决定重启生产


图为钼矿CEO史密斯在说明设备更新计划

 
   2012年7月下旬,钼矿公司CEO马克.史密斯站在高台上,眺望着眼前相当于200个东京巨蛋体育场的巨大矿区,笑容满面地说:“矿山关闭前开采的矿石库存2天前用完了,刚开始用新开采的矿石生产稀土”。

    据该公司数据显示,2011年稀土全球生产量为11万5000吨。钼矿公司的产量不到5000吨,而芒廷帕斯矿山的产量占大约3500吨,其中6成销售给日企。此前,该公司利用矿山关闭前开采的矿石生产混合动力车马达等磁铁用钕和铈等。现在,该公司通过投资9亿美元更新设备提高产能。

     这里生产的稀土将非常有竞争力。据介绍明年满负荷开工时的生产成本将为每千克3美元左右,仅为中国的5分之1,史密斯强调说这一成本“完全有可能实现”。芒廷帕斯矿山工人的平均时薪为25美元。是中国人工费的约8倍,但该公司将运用其他方法打造超出中国的价格竞争力。

     其一是通过利用价格低廉的页岩气有效降低电力等使用量巨大的能源费用。 钼矿公司此次将通过管线输送页岩气,利用热电联产设备提供电力等能源。预计每天可削减1000美元的能源费用。

     另一个是实现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药剂的自给自足。该公司正在矿区内自行建设需要巨额投资的盐酸和氢氧化钠等药剂生产工厂。据介绍,实际上生产成本中化学药剂和溶剂所占的比重高达6成,药剂新工厂建成投产后,成本将降至1成以下

   

芒廷帕斯矿山开始开采提炼稀土

    
此外,在废水等处理方面也将引进自主开发的新设备,对曾被批评的环境污染方面也采取了相应对策。

     日本磁铁业厂商非常欢迎钼矿公司增强产能,说“有多处稀土产地无疑将有助于实现稳定采购”。

    2011年,住友商事出资钼矿公司以及钼矿公司和日立金属间的磁铁合资生产等谈判都无疾而终,失败是因为钼矿公司为想把价位定在和中国持平的水准。这次钼矿公司联手的对象是日本大同特殊钢和三菱商事。明年开始,新一代磁铁合资生产将启动。

     钼矿公司于6月收购了加拿大稀土加工大型企业Neo Material Technologies公司(以下简称Neo)。因为Neo擅长高纯度稀土加工。

     但钼矿公司的业绩并不乐观。2012年第2季度财报显示,受稀土价格下滑的影响,钼矿公司的最终损益为亏损6760万美元(2011年同期为盈利4770万美元)。摩根大通集团等投资者怀疑该公司“是否有能力确保(更新设备)所需资金”。有钼矿公司和日企进行资本合作的消息也就不难理解了。

芒廷帕斯矿山在历史上也和日本有密切的关系。矿山于1952年开始生产,因显像管彩电等的需求,经营一帆风顺。当然,那时日企是钼矿公司的重要客户。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受到中国企业的价格攻势,钼矿公司的业绩不断恶化。因为1998年发生废水输送管线破裂事故等原因,矿山被迫于2002年关闭。受命查明事故原因的就是现任CEO史密斯。

     坚信“芒廷帕斯矿山潜藏着巨大商机的史密斯在2008年联合其他投资者从美国石油巨头雪佛龙手中买下矿山。2010年,新生钼矿公司重新上市。

     史密斯认为“年底(市场行情)将走向复苏”,投资欲望强烈。但是,中国有可能像上世纪80年代那样,发动低价格攻势来击溃竞争对手。钼矿公司还有一个弱点就是不能生产高性能马达不可或缺的镝,在镝生产上拥有压倒性优势的中国可能会从这里找突破点。

     毫无疑问,对钼矿公司来说,为了抗衡强悍的中国,与日企保持良好的关系就显得更加重要



中国应该从稀土和香蕉学到的
   

图为中国的稀土矿

    在中国的“反日”怒火熊熊燃烧的2012年9月,内蒙古和江西的稀土矿山被迫进行了停产。原因是在世界高科技产业中被认为不可或缺的稀土的需求出现了锐减,库存堆积如山。各类稀土的价格在总体上已经降至最高点的3分之1以下,但各矿山仍在生产,不惜勒紧裤带进行出口。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命令矿山停产。在2010年9月东海发生中日撞船事件之际,中国曾经收紧稀土对日供应,日本企业一时间大惊失色,开始竞相抢购。但如今中国稀土为什么卖不出去了呢?

     因为日本和韩国等稀土需求国家逐步推进了“摆脱中国”的战略。日本转向美国、加拿大、印度以及越南等地区寻找新的稀土供应来源,促使各地纷纷开发新矿山和重启老矿山。日本企业丰田通商和双日参加了据称稀土储量居世界第3位的越南西北部的都巴奥稀土矿山的开发,该矿山于2013年开始生产。此外,替代性材料的开发以及削减使用量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进展。东芝于2012年8月宣布开发出了完全无需使用镝的马达用高铁浓度钐钴磁铁。

   
想起石油危机

    看到这样的情形想到了上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当时,沙特阿拉伯和利比亚等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APEC)为了打击支持以色列的美国与荷兰,宣布实施石油全面禁运,同时减少向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出口石油。对日本原油供应的减少虽然只是暂时的,但日本开始举全国之力采取行动“摆脱石油”。除了扩大核能和液化天然气(LNG)的利用、重新评价煤炭价值等举措之外,日本还大力推进节能战略。结果,日本的石油消费从停止增长转为了下降,世界石油需求也出现了增长乏力的态势。另一方面,产油国则因原油价格上涨而开始积极增产,到1986年上半年,原油价格发生了暴跌,这就是所谓的“逆石油危机”。在那之后截至2003年,原油价格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持续低迷。重新扩大一度减少的需求以及已找到替代物的需求是极为困难的。中国的稀土正在陷入同样的结局



由于中国不进口,而出口到日本的菲律宾香蕉大降价


     中国海关自2012年夏季之前起停止菲律宾产香蕉的进口,结果原本要出口到中国的香蕉大量涌入了日本和其他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味道相对差一些的海南岛等地的香蕉开始在中国各地销售。此举的背景是,中国和菲律宾在黄岩岛的领土主权问题上出现了对立。而中国禁止进口菲律宾香蕉的意图是希望进一步打击菲律宾的蕉农。


把经济手段用在政治将受到打击

     对于中国而言,无论是香蕉还是稀土,都成了解决领土争端的武器,中国将经济当做了解决政治和外交问题的手段。这样的行为是否正当,有不同的意见存在,但重要的问题是最终受到打击的将是把经济手段用在政治领域的始作俑者。不仅是引发石油危机的阿拉伯产油国。1973年美国尼克松政权实施了大豆禁运,结果主要大豆进口国日本产生了豆腐和纳豆原料不足问题。但是,这促使日本团结一致在巴西进行大豆种植。在那之后,虽然美国解除了禁运,但对日本出口受到限制。而如今美国只能与巴西分享已成为大豆最大进口国的中国市场。美国的禁运成就了巴西。

    中国与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之间的领土争端虽然存在发展为军事冲突的风险,但更容易走向经济战争。但发起禁运等经济战争的一方从长期来看将遭受损失,这是事实。中国应该了解这样的事实




中国与日本的稀土尴尬

     日本仍未实现稀土采购来源多样化。在2010年东海发生中国渔船与日本船只的撞船事件后,中国曾经事实上停止了稀土的对日出口,日本的采购风险加剧。日本贸易公司和磁铁厂商开始从中国以外采购稀土,但在2011年以后企业不断减少稀土使用量,日本国内需求出现减少。而中国国内则存在产能过剩,因此在日本进口总量中,中国产稀土占比在提高。


    2013年1~4月,日本稀土进口量比上年同期增加19%,达到4300吨。其中,中国产稀土占63%,比上一年提高11个百分点。在中国之外,进口量较大的是法国和越南产稀土,而这些稀土多是从中国采购的稀土的加工产品,因此很多观点认为实际上中国产稀土占到日本进口总量的80%。

     中国产稀土占比之所以上升,一家专门从事稀土贸易的日本公司认为是因为“背负大量库存的当地生产者进行了低价销售”。中国既是稀土生产国又是需求国,由于生产超过需求,正在扩大出口。

     钕(用于磁铁)的中国出口价格在5月底为每公斤77美元左右。而镝(用于保持磁力)为每公斤575美元左右。分别比4月下跌4%,比2011年7月的高点下跌80%以上。钕创出2年零8个月以来新低,而镝创出2年零3个月以来新低。

     通过采用替代品等举措,日本国内的稀土需求停滞现象非常突出。据日本新金属协会统计显示,2012年日本稀土需求为1万4470吨,比上一年减少31%。例如作为研磨剂的铈,需求者减少了使用量。而家电马达也不断改用不使用稀土的磁铁产品。


        目前,也有观点认为稀土需求已经复苏。例如用于磁铁的钕,磁铁合金厂商昭和电工称“日本厂商的采购正在增加”。1~4月,进口量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9%,但相比顶峰时期的2008年,仍下降了65%。

     6月中旬有报道称丰田通商将于今年秋季在印度启动稀土试生产。对此日本稀土用户说:“目前即使是印度产的稀土出来,也没用”。

     印度是稀土新兴生产国。丰田通商将与供应原料的印度政府所属企业、印度稀土公司(Indian Rare Earths Ltd)合作。原来计划在2013年的较早时间启动试生产,但由于采购原料的价格未能谈妥,预计投产时间将推迟至2013年11月。

     此外,美国钼矿公司(Molycorp Inc.)也在事实上调低了生产计划。当初曾计划2013年将年产能提高至4万吨,但该公司日本法人称:“订单并未增加,因此无法增加生产设备”。

     世界稀土需求依然在增长,日本不少观点认为“增加采购来源的必要性并未改变”。根据行业推测,2013年的需求将约为10万7千吨,比12年增长7%。

     为促进稀有金属和稀土矿物资源的开发等,日本经济产业省在2013年度预算中计提了88亿日元,但在中国国内,2013年的供给预计仍将超过需求。日本的一家稀土贸易公司称:“如果采购来源进一步增加,只会导致供过于求”。




稀土价格回落至暴涨前水准


        混合动力车和数字家电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稀土的价格,已经回落到因中国限制出口而暴涨的2010~2011年以前的水平。日本企业等近来一直致力于削减稀土使用以及开发替代材料和新的产地。此次的价格回落可以说是日本政企合作开发减少资源使用的技术的结果,这些技术还有望应用于产地过于局限的稀有金属等其他资源。


     截至2013年6月中旬,中国稀土主要品类的出口价格已经比5月下降约1成。用于高性能磁铁的钕降至每公斤70美元左右,而镝降至每公斤500美元左右,价格仅为2011年7月高点时的约1/7。

     在稀土领域,中国占世界产量的约9成。受中国削减出口配额和2010年中日撞船事件影响,价格出现暴涨。钕和镝价格在2011年的顶峰时涨至原来的10~20倍。

     在日本,生产混合动力车的核心零部件马达的磁铁时通常使用镝,但是伴随稀土价格的暴涨,不使用镝的产品有所增加。每辆汽车的磁铁使用总量也比2011年前后减少了4成。本田于2012年开发出了可将混合动力车的镝使用量减少3成的技术。这项技术将用于今后上市的混合动力新款车,以降低采购风险。

     根据行业推算,2013年世界稀土需求总量约为10万7千吨。比2012年增长约7%,但增速一直在放缓。

     日本昭和电工自6月中旬起提高了其在中国江西省的稀土合金工厂的开工率。不过,来自中国磁铁厂商的询价并不踊跃,加上其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工厂,在中国整体开工率还不到1成。

     另外,保有大量库存的中国生产商也在不断降价销售。中国对日出口量在2013年1~5月比上年同期增长49%。中国政府也担心稀土价格崩盘,作为稳定价格的举措之一,政府开始加强取缔违法开采。因此,进入7月后,也有一部分稀土价格开始上涨。

        主管稀土开采的工业和信息化部5月中旬举行了紧急会议。决定年内引入监督各企业生产动向的系统以及抽查机制等。该部负责人表示,对滥采问题屡禁不止的各地方政府,今后要严格追究其监督责任,同时还将加强处罚规定。

     具体的管理规定尚未出炉,但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与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展开合作,在各地对违法开采展开调查。6月,在被认为是稀土乱采导致水污染加剧的江西省寻乌县,公安部门展开了大规模的违法开采举报宣传活动。多名企业相关人士因涉嫌违规作业遭到逮捕,违规企业被勒令停产




全球稀土开发急刹车

     稀土的新矿山开发正逐渐止步。由于2010~2011年的价格暴涨,日本等国的需求出现减少。而价格下跌又导致企业和政府的开发意愿降温。此外,需求复苏缓慢也在产生消极影响。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统计,2012年全球稀土产量(以氧化物计算)为11万8900吨,与2011年基本持平。相比创近期高点的2010年减少10%以上,进入今年后依然处于增长乏力状态。除了中国实施减产外,中国以外的矿山新建计划也被推迟。

     日本丰田通商计划携手当地企业在印度东部推进稀土共同生产业务。原本计划自2012年起利用该业务每年提供3千~4千吨稀土,但目前仍未全面供货。该公司也承认,“推迟供货已是定局”。

     此外,美国钼矿公司也已经叫停了增产计划。该公司最初曾计划在2013年之内将年产能提高至4万吨,目前认为“稀土需求将持续疲软”。据预测,该公司在2013年下半年的产能将仅为约1万9千吨。

    独立行政法人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资源机构将在资金方面向日本企业在海外开发矿山或出资资源公司提供帮助。但据介绍,稀土中的镧和铈等的新建项目也在减少。

    稀土开发热的降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在需求上的减少。日本曾占全球需求10%以上。据日本新金属协会统计,2012年日本国内稀土需求为1万4470吨,比2011年减少31%。尤其是用于磁铁和玻璃研磨材料的稀土下滑明显。

    用于马达磁铁的中国产钕的对日出口价格在2011年7月曾上涨至每公斤460美元左右,达到2010年1月的12倍,但2013年6月已经下跌8成。到8月底,则降至90美元左右。

    即便如此,需求仍未出现复苏迹象。这是因为需求者受价格上升影响,彻底削减了稀土使用量。日本中央硝子采取了在工厂内重复利用制造过程中使用的玻璃研磨材料等举措,进而将稀土新增采购量减少到了2010~2011年的6成左右。该公司表示,“即使价格暴涨趋于平稳,仍将继续削减稀土用量”。

    另据日本商社称,磁铁厂商目前仍未消化2010~2011年采购的稀土库存,因此“新增需求正在减少”。

    日本资源能源厅矿物资源课负责人表示,目前“(稀土采购)集中于中国一国非常危险。将继续寻找新的供应商”,但作为其前提的供求环境本身已经发生改变。




日本稀土需求方变为“强势”

     在稀土国际市场,需求方似乎显得越来越强势。最大生产国中国,正试图通过抑制供给来提振稀土价格,但日本磁铁厂商等需求方则预测今后降价将下跌,对购买无动于衷。在2011年稀土价格暴涨时,需求方曾为此不知所措,但目前情况却发生了改变。

        “照目前的价位,厂商不会采购”,经营用于高功能磁铁的镝的日本商社负责人异口同声地表示。中国对日稀土出口价格自2013年6月起上涨了1成左右,10月下旬一度上涨至每公斤550美元左右。虽然仅为2011年夏季创出的每公斤3700美元的七分之一左右,但在需求方看来,价格仍然过高。

     在稀土的主要产地中国,2013年夏季政府对非法开采进行了大规模取缔。市场有多观测认为,中国在着手储备1万吨稀土。同时还有市场相关人士指出,中国政府是为提振稀土行情而收紧了供应。


     对此,日本磁铁和磁铁合金制造商在7月以后减少了采购,几乎不展开交易的情况正在持续。中国因抑制供给而导致的价格暴涨在2011年也曾发生,当时需求方匆忙展开采购,结果招致了进一步上涨,但此次却显得非常冷静。此外,作为磁铁原料的钕也呈现类似状况。目前对日价格为每公斤100美元左右,比6月上涨了近4成。但需求并不旺盛。

     由于看好来自混合动力车和产业机械的需求增长,企业增产磁铁等的意愿依然强烈。各公司之所以不急于采购稀土,是因为其认为供过于求的局面今后仍将持续,目前的上涨只是暂时性的。

     此外,例如日本信越化学工业和TDK等各磁铁制造商以2011年的暴涨为契机,削减了稀土使用量。加之在春季降价时,已经以低价增加了进口。因为拥有当时的库存,所以不必急于以高价进行采购。

     包括铈等在内,日本2012年稀土整体的进口量为1万3千吨,相比2010年几乎减少了一半。而中国2011、2012年的出口总量约为3万吨,仅为中国政府为保护资源而设定的出口配额的5成左右。日本昭和电工指出“2013年(出口量)可能仍将低于出口配额”。

        此外,需求方不急于采购的另一个背景则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可能在年内裁定中国限制稀土出口违反协定。这是由日美欧提起的诉讼,一旦中国被裁定违反世贸协定,目前设定为2成左右的出口税很有可能下调,TDK认为“这应该有助于推动原料价格缓慢下降”。

     眼下,资源型国家通过限制供给来控制市场的趋势日益加强,而稀土需求方则正通过灵活的举措来渡过“困难”。



日本经济新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AKB4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试一把' 的评论 :
问题是天朝自古以来上政策下有对策。地方、企业和私人谁会放弃手中的摇钱树呢?所以水货横流。
另外中国没有核心技术即稀土的精练技术,真正用于高精尖端的稀土制品却是从日本进口的。所以当中国“禁运”时,日立金属公司的股票却上涨,因为它是世界最大的稀土制品厂商。
试一把 回复 悄悄话 纷纷停产关门是好机会。用税和费来调节国内的稀土产能,维持在国内需求的80%-100%,用以调控国际市场的价格。现在外汇不是问题,因此进口用汇能够得到保障。如果今后随着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国内稀土需求增加,那么依靠建立起来的调节机制,中国会在稀土市场占据主动地位。
省吃俭用cheng富农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民族解放' 的评论 :
天朝只有小聪明无大智慧,泱泱大国一盘散沙。
民族解放 回复 悄悄话 中国政府是搬起石头砸了中国人民的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