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AKB48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外籍教授:在上海的就医经历

(2014-09-12 06:27:03) 下一个






在上海的就医经历


    这次痛苦的就医经历让我难以忘怀。在我出国20多年后,第一次与内地的医疗体系有直接接触。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哪一家医院的问题。我知道自己比普通百姓幸运百倍,这么多年避免了与这样的医疗服务打交道,而且还可以享受特需医疗。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出国后,一直到两年前全职回国工作,尽管我的专业是研究卫生政策的,但却一直没有机会亲身体验内地的医疗体系。尽管在国内我走访过一些医院,也陪亲人去看过病,但都不如最近的一次亲身经历让人感受深刻。

     几天前,我在浦东一家宾馆参加一个专业会议。上午会议过半,突然感觉左后腰处发酸。开始我以为是坐的时间长了,便走出会场活动一下,但这种感觉不见好转。突然间一阵恶心,我忍不住吐了起来。之后,我的腰部疼痛越发加剧。

     我马上联系与会朋友,他们从酒店里弄来了止痛片,又借了一间客房让我休息,但疼痛依旧难忍。宾馆服务人员帮我给附近一家三级医院打电话,但这家医院的急救车已经出去,宾馆建议我直接打车去医院,并派一位工作人员陪我。

     尽管我的商业医保可以使用特需医疗,但我觉得还是去这家医院看急诊。医院离宾馆不远,出租车停在急诊室门口,我只能忍痛自己走进去。宾馆工作人员帮去我挂号,我则走入一间很小的诊室,里面有两位医生面对面坐着。

     我告诉其中的一位中年男医生,说我非常痛,让他看看。他板着脸说,你挂号了吗?我说正在挂,他说电脑里没号无法看。我说很痛,但他对我完全不理不睬。

     之后,又有几名病人和家属进来,医生就开始招呼他们了,当我根本不存在。我只能走到走廊里等待。我没有想到,这里的急诊就像普通门诊那样对待病人,只是病人没有那么多而已。

     从酒店到医院的路上,天热加上疼痛,我浑身的汗水已将上衣完全湿透,在医院的空调房里冻得浑身发抖,同样没人管我。直到我的同事赶到,帮我要了一块大毛巾披在我身上。

     谢天谢地,总算挂完了号,医生开了一针止痛药和化验单。疼痛令我坐立不安,好不容易有人找来一个简便床让我躺下,推着我去打针化验。打完止痛针依然不见效果,尽管当时医生已经怀疑我得了急性肾结石,但也只能等待化验报告。

     在这漫长的等待期间,我躺在急诊室中。里面有几十个人在吊盐水,我痛得只好抓紧床的铁栏杆,不时敲打着,嘴里发出痛苦的呻吟。在急诊室的整个期间,没有一位医护人员主动问候一声。

     我这辈子并非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疼痛。当年我中学毕业下乡不久,就被烧水严重烫伤,烫伤面积占全身18%,许多地方是三度烫伤。我在医院里躺了一个多月,后来还做了植皮手术。在当时的整个过程中,我没有叫过一声。

     但是,这次疼痛确实无法忍受,我只能让医生再打止痛针。医生准备开一针强止痛的杜冷丁,问我要身份证号码。我说我是外籍,没有身份证,只有护照号。医生马上说,没有身份证号码可能无法开这个药。我想,难道外国人在中国只能痛死吗?还好,电脑总算接收了护照号码,这一针下去,疼痛不久就明显减轻,但我整个人也已精疲力尽。就这么在医院急诊室折腾了三个小时后,我才回到家。

     短暂的疼痛过去了,但是这种痛苦的经历却难以忘却。在我出国20多年后,第一次与祖国的医疗体系有了如此直接的接触。

     我没有对医务人员有任何抱怨,我知道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也不是哪一家医院的问题。

     如今,中国整个社会似乎对医患矛盾已经变得麻木不仁,往往将问题怪在某些医务人员身上,怪在某些病人和家属身上,更是怪在煽风点火的媒体身上,似乎这一切问题都是某些人造成的。

     我的这次经历也是上天给我的恩赐,让我必须关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病痛和医疗经历。希望有一天,我们的老百姓都能够享有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在病痛折磨我们的时候,能够得到人性的关怀和治疗。

作者:中欧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 蔡江南  2014-09-09
 


相关文章:

     中国与世界
     从社会保障看中国脆弱的一面
     中国仍需遥望美国一百年 
     一个中国男仆和他创建的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
     一个中国弃婴的童话
     中国能从英国学什么? 
     一个人的马来西亚
     
与张磊共进午餐
     美国人为何肯帮中国反腐?
    
对凋零者的纪念
     
那些出身寒门的巨贪
     
土改,中国传统道德崩溃的开始
     淘宝网上的“送饭党”   
    
群体沉默的恶
    
观察:“中国出了个习近平”
     韩剧席卷中国背后的深思
    
难忘今宵 25年前的彭丽媛在广场上
       
走近周永康的美国亲家
     
江志成 江绵恒 江泽民与日上免税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3)
评论
linna11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穿越回汉唐' 的评论 : 要看接的是私人电话还是工作电话。我在国内时候在大手术室有时候也要一边手术一边接电话。还不得不让别人拿着电话,因为手是无菌的。有时候尤其是主任可能有很紧急的情况需要她的指示救命。
穿越回汉唐 回复 悄悄话 现在的医生不能和我们小时候的医生相提并论。现在的医生没有医德。去年我回国做刮宫手术,国外我嫌等待时间长,没想到这次回去令我对国内医院彻底失望。妇科主任亲自动刀,在手术中没有用麻药,这一点我是赞同的。虽然只是几分钟的手术,医生技术娴熟,但是当我做到一半时,医生居然一边接电话一边做手术,手术完了还在通话。那时我觉得我就是屠夫手下一只待宰的动物,从此我宁愿在国外看医生也坚决不回国看。国内医生太没医德了
linna11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emonit999' 的评论 : 我一美国朋友锁骨骨折,按医生的安排看了三个专科医生才决定手术,一个月过去了,骨折已畸形愈合,敲断再接。我当时来美国不久,简直觉得不可思议, 太可笑了。这在国内急症室内骨科医生就能完成诊断程序,然后立即住院手术。要是象美国人这样吊着胳膊不处理当天送回家,等一个月再处理还不上全国的新闻?还不得全国上下对医院医生同仇敌忾?如果是国内这样做肯定是医生技术太差, 一个月才有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 敲开再接---医生还不得有生命危险?国内医生做得再好也讨不着好。美国医生再次也有的是中国人为他们辩护。
杏林香雪 回复 悄悄话
国内在这种情况下通常要马上找熟人,可以很快就解决了,但是过后要请吃饭,给点礼物,不然你的熟人脸上过不去.

国外的情况比较多样化,象在法国, 一打紧急电话, 指挥中心根据当时的出车情况调派救护车或者消防紧急车, 消防车配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送往医院的路上, 他们会先问你有没有自己选的医院和医生,有的话帮你联系,有些病人不愿意到公立医院的马上会找私人诊所,跟医院的人熟悉的, 直接按私人就诊标准通知相关医生, 可以很快. 没有的话他们会看哪个医院急诊人少的就往那送, 到医院后有非住院医生先按病清分流, 真的很急的,马上进去,中等的可以等下,不急的就等长点.
lemonit999 回复 悄悄话 如果急诊的话,最好叫救护车,优先看。

别说你在中国,我陪朋友在国外看急诊,从半夜12点多等到凌晨3点多,只是登记姓名,说说一下病况而已,连个医生的影子都没有见到。朋友的胳膊骨折了,等了一个星期才给动手术,之前天天拿冰块敷着,疼的晚上睡不着觉. 这要在国内多简单的事。
灜客 回复 悄悄话 前不久,看到一篇国内军事评论家写的文章。他说,日本一年的预算赤字多的不得了,还要添加新武器与中国对抗,干脆认输算了。读后感到很可笑。日本的赤字的最大一笔是社会福利上的支出。虽然造成了巨大赤字,但让这个社会守住一个公平、稳定的底线。中国的社会福利支出在整个预算中的比例很低,好像划算,实则大亏。学校里受的教育,天天看新闻联播建立起来对这个社会的信心,只要到医院看到那种惨景,就有可能统统归零,甚至成为负数。中国经常出现烧巴士这类社会恐怖事件,多多少少都与对中国社会绝望的心理有关。出现战争时,那些当兵的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万一受伤残废了,是否可以受到一辈子的照顾。万一牺牲了,自己的遗属是否能受到关照。只有这些问题都搞清楚了,才有人去卖力、卖命。中越战争的伤残者时常上街游行,真搞不懂为何国家不能出点钱好好照顾一下他们,这比买先进武器有意义。
灜客 回复 悄悄话 介绍一下日本的急救医疗制度。日本的急救车与救火车是一个系统的,不属于医院管理。家里有急救病人就打119。急救车里一般有2-3人,他们有医学知识,首先初诊属于哪类病,而后与附近的专门医院联系,确认后送到那个医院。我曾经咨询过一个福祉专业的教授,万一出现身无一文的流浪汉患病时如何处置。他说,医院先正常急救治疗,然后向当地的区役所请求支付。这有专门预算的。最近几次回国都是因为国内的亲属生病去探望的。经常看到医院里的没钱治病的人全家抱头痛哭的惨景,为此责问过一个熟人医生,为何如此铁石心肠。他告诉我,如果治救了没钱的患者,费用要从医生和护士的工资奖金中扣。刚毕业时看不下去,回来就习惯了。
石假装 回复 悄悄话 国内医患矛盾是整个社会的缩影。最起码的是缺少信任,所有过程都要先交费。那年我患肠胃炎去急诊,化验---先交费,打点滴---先交费,拿药---先交费(这个还能理解),总之,在肚子疼、浑身无力的情况下来回跑了3趟,而且之间距离很远,生病的时候就感到更远了。
前几天回国,说到医疗人们都挺赞赏新政:习近平让医院卖以前有效又便宜的常用药,如青霉素等。
出国时间长了,还不知道,国内只卖新药,不卖旧药呢。
蚂蚁王子 回复 悄悄话 我和一个同事到芝加哥出差,结果她肾结石发作剧痛,我陪她看急诊,等了好几个小时
jinzhengping 回复 悄悄话 先叫你一下乡下人(不是民工之类)。在上海有专门为美国人医保的蓝十字。去那里就什么怨气都没有啦。
bobby41 回复 悄悄话 前面写的评论,开个玩笑,好像不礼貌了,撤消吧
海底一狼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io' 的评论 :

那你自己呢?是个海外“精英”还是“人渣”?
一般海外精英都没有国内人渣真实。
lio 回复 悄悄话 “外籍教授”好像20年才看一次病?
这里的人,很多评论感觉比国内的人渣好不到哪唉!
芷草MM 回复 悄悄话 最根本的问题不是人医生没人性化,而是中国人口太多,医院里也是。我们在加拿大看急诊,一样等的急死,除非人看你流血太快,没有医生护士来问候你的!
颐和园 回复 悄悄话 人是不能生病的,一生病就是弱势群体的一员,到哪里都一样受气。
小桔园 回复 悄悄话 我觉得作者只是客观地描述了所经历的急诊经过,有些评论实在过分。
bobby41 回复 悄悄话 你是外籍教授,应该在身上挂个牌子,写上‘我是出国20年回国的外籍教授’
可能人家看你没有外国人的样子,不承认你的‘外籍’,那还要把pass port也一起挂上
这样,你到哪里都有优待。
jo-62 回复 悄悄话 Well deserved pain
四则舍 回复 悄悄话 "这外籍教授是个自以为高人一等的白痴。"

急性肾结石的疼痛是可以活活疼死人的,必须立刻止痛。
linna118 回复 悄悄话 "之后,又有几名病人和家属进来,医生就开始招呼他们了,当我根本不存在。"
I am little confused, you mean they should all be concentrated on you because you are special and ignore other patients? This is what you are complaining about?
我是干枯的胡杨^_^ 回复 悄悄话 "尽管当时医生已经怀疑我得了急性肾结石,但也只能等待化验报告"
-->这在哪里都要等化验报告, 尤其美国。你死了不要紧,只要按规矩来就行,否则医生是找死。
这外籍教授是个自以为高人一等的白痴。
AKB48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needtime' 的评论 :
让一个受那么重伤的孩子等5个小时,这要是在日本就是社会新闻,这家医院就完了。
needtime 回复 悄悄话 看来你真没有去过国外的急诊室吧。

只要不是危机生命的情况, 都是靠后处理。没人理睬常有的事情!
养1-2孩子,急诊去过多次。等半夜,甚至通宵多了去。 真是那种一刻不能迟缓的病情,比如红疹 有可能导致儿童大脑受损等, 那也是几分钟立马诊断,会诊,进行处理。

1次孩子头皮碰撞需要4-5针才能缝合,因为有脑震荡以及内出血的嫌疑,那也是立马查看,诊断以及后续处理的。
而另一个孩子呢,下嘴唇磕到金属床沿,穿透性半公分切口。 比上面一个看着,更疼,孩子大闹。但明显地这次只是疼,不会有什么变傻瓜或者影响到生命的。 等5个小时后,医生看看伤口,“肌肉外皮没有外翻,留意不要感染”。连止疼或者清理伤口都没有,就被送回家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