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老子的人际覌:善者与不善者吾皆善之-Ch49

(2016-01-28 08:23:48) 下一个
老子道德经中的第49章可以解释为老子的与人相处方法。我们知道孔子教他的学生要以仁与恕待人,最简单的原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儒家人士表现在外的就是温良恭俭让。而道家的与人相处之道是不同,老子認为:“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此段话可以解释为:老子的对待善者与不善者,对待信者与不信者,都一視同仁,都一样看待。庄子继承老子,更发揚光大,而構成他的齐物论,也许就是受了老子的此段话的影响。国学大师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中国哲学史书中、解释庄子的齐物论为:“凡物皆无不好、凡事皆无不对”。笔者认为冯友兰的注解也可以用在老子的第49章。因为此章最能代表老子的人际观,故先将49章解释如下:
 
 
〖道德経第49章〗
 
 
聖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白话文解释〗
 
聖人没有成見,而以百姓的意見为意見。百姓善良的、我固然善待他们,不善良的、我也善待他们,如此則人人归于善良了。百姓诚信的,我信任他们,不诚信的、我也信任他们,如此人人都归于诚信了。所以聖人治理天下,先求本心的纯真。治理天下、則先求本心的浑厚。百姓都在凝視傾聽,而聖人对待百姓,如同父母看顧小孩一样。
 
 
〖讨论〗
 
此章是老子的对人与处世的方法。对善良的人或者不善良的人,我们都要信任他们。对于诚信的或者不诚信的人,我们都要信任他们。一个社会中,假如有一个人开始的话,如此一来,就可以感动大家都成为善良的人,都可以成为有信用的人。在中国以前的商?中,没有今日的合同和律师,也没有完整的法律条文,人们的商业往来,全憑口说,在1949年前的中国,仍然没有合同,家父以前都是这样作生意,他的生意很大,在上海,南京、汉口和重庆都有分店,可惜毛泽东驱走蔣介石,山河变色,好景不长。以前作生意,都是口说为憑,所谓的“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大概都是受老子的这段话的影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cxyz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iat42' 的评论 : 自己是一个别人, 别人是无数的自己, 我觉得是一视同仁的理想境界。
今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尾归' 的评论 : 谢谢来访。老子的文章每章都有它的意境,希望中国文化能传承下去。
今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arsonwang' 的评论 : 谢谢畄言。希望我国的古代思想能传承下去
今留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iat42' 的评论 : 谢谢畄言。你的评语很对:一視同仁。就好了。
海尾归 回复 悄悄话 很高大上!
够城里的所有人学一阵子的.
谢谢你写出来,很受启发.
在本人看来,有的东西,说/写出来了,没了意境--成了大白话了.
warsonwang 回复 悄悄话 我一开始看错了,以为你写的是你的的人生观。好有霸气!赶紧来看!
看完后,才明白是老子,不是你自称。
再后来,我觉得这是天意,要我来学习的。受益匪浅。谢谢你!
miat42 回复 悄悄话 是的,一视同仁,道理很简单,一切都是自己。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