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城

回忆城市,回忆家乡,回忆祖国
正文

揭港学生领袖周永康:其实就是一富二代

(2014-12-29 19:29:25) 下一个
一场占领运动,令学联秘书长周永康成为政治新星。周永康接受《明报》专访时承认自己是富家子,衣食无忧,他自言家境富裕反令他无后顾之忧,自觉更有责任贡献社会。

据《明报》12月29日报道,占领运动初期有人将“双学三子”(学联、学民思潮、占中三子)的家庭资料放上网,据了解,周永康的父母单计现时在香港持有的4个物业,市值最少6,000万港元(1港元约合0.129美元),还未计他们在内地的制衣生意。

根据周永康父母成衣企业的公司网站披露,该公司全球聘用约3,600人,厂房遍及内地、孟加拉及越南。

周氏父母位于深圳龙岗区的制衣厂占地逾万平方呎,当中数百呎设置了衣车用作制衣,当日有10多名制衣工人上班,其余地方用作办公室,并放置服装样版等。有职员称,周氏夫妇身在美国公干,又指他们很少到深圳厂房。

周永康透露,父母的生意到近年再上轨道,他不讳言自己衣食无忧,但强调生活并不奢华,没有司机接送,平日也是乘巴士、校巴上学,搭港铁到金钟占领区。出身富裕,周毋须担心置业问题,对于他能否了解现今年轻人面对前路的挣扎,他举了一个例子:美国19世纪争取平权,一个“白人、女性、中产”的妇权分子撰文支持运动,亦有人质疑她是“离地”中产。周永康反而认为出身背景不重要,最重要是同理心,“你未必完全知道对方的处境,因为真系无这样的生活圈子,未必处理到他的痛苦,但在你认知框架之下,做自己能做的事”。

24岁的周永康称,中学时期他一如普通学子,都是喜欢打机、看小说,对社会认识不深。他是纯文科生,主修文学、中史及历史,直至他第一次读文化学者龙应台的《野火集》,当中狠批台湾文化的辛辣文章,启蒙了他对本土文化的兴趣,他还爱看作家余华及刘以鬯的小说,描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面貌,埋下了他对社会批判的种子。

2012年他担任《学苑》副总编辑,终于燃起他关注社会议题的火苗。当时领导学生会的人被指刊登政治广告,攻击其中一名特首候选人,有人怀疑学生会被渗透,遂激起周参选学生会并当选会长,抵抗学生会“被染红”。

参与“雨伞运动”,当上“被时代选中”的学生,对于未来会否从政、会否于两年后出选立法会,平日在金钟“大台”口若悬河的周永康停顿了十多二十秒才说:“的确系有好多人想我出选……但我都系想读书。”他认为要为社会带来改变,有人站在最前线,亦需要有人在学界发挥影响力,他未来或会选择后者,希望明年1月初休学完毕后完成余下数个课程,日后报读硕士,考虑负笈外国研究国族、身份、联邦制、自治、移民等题目,未来在学术上为香港前途作出贡献。

但他亦认为议会确实需要青年的声音,认为走入议会可取更多资源,发挥更大影响力,笑言“何韵诗的确系理想人选”。

周永康形容与“三子”关系犹如父子,虽政见分歧,但目标一致,亦会私下饭局谈心,“没有开会时,数个夜晚一起吃饭,谈论运动以外的看法、生活压力、将来,大家都好舒畅”;不过,当运动开始不久后,彼此在路线上渐有分歧,最后分道扬镳。

周永康表示,“三子”最初认为运动不应持续太长时间,甚至大家原计划是“占领3天”,即是假设在10月初的假期启动,但及后眼见有数以万计市民留守,“三子”亦尊重学生及民间团体的判断,不再坚持退场。然而,10月底的“广场公投”中途夭折,成为“三子”在这场运动的中转捩点,他们顿感意兴阑珊,甚至有段时间一度淡出,也谢绝传媒访问。

对于“三子”宣告不再领导运动,周永康不感意外。他说学联与他们从来不是一个严密的团体,争取目标不同,“我不觉得(三子撤离)需要伤春悲秋。或者教书对他们的心理状态会比较好”,周笑说。

回想75天运动中,周认为学联访京失败、即11月15日占领第49日后,是退场适当时机,另辟战线。“本地线已经打过一转,跟政府倾过,但他们依然不为所动,之后大陆线又试过一转,香港同内地互相抛波,而我们要向对方施压,需要寻求其他路线,转移阵地或用其他方法抗争。”

然而,整个运动连阶段胜利也谈不上,却有众多支持者受伤,问到有否感到愧疚?他沉思一会后说:“双学号召的运动而令学生受伤,我们一定感到内疚。”而其他受伤事件,他感到无奈及愤怒。

展望未来,运动启发他聚焦内地,将主动联系两岸四地的民间组织,周永康认为要向北京抗争,需要认识内地的政局和体制。但他称这是香港社会过去30年一直忽视,“还有很多东西其实可以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