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乱弹琴系列之: 再看“乱世佳人”

(2019-01-01 23:03:23) 下一个
乱弹琴系列之: 再看“乱世佳人” (2006 reads)      时间: 2011-3-24 周四, 22:24 星星 4星 砖头1砖 [查看]   
  

作者:firefly生活风情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乱弹琴系列之: 再看“乱世佳人”


因为工作的关系,昨天在网上看电影,于是重温了一遍“乱世佳人”, 发现还是很好看。

费雯丽真的尤物一个,俏丽活泼,我看了都暗流口水,更不用说男观众。 倒是男主角长得不怎么样,男配角也一般,比国产黄晓明什么的差多了。

看到后来,见美女不惜福还死缠卫希利,真想敲她脑袋。 可想想也是,那个人一辈子不犯错呢? 有时候,就是要撞得头破血流,才会真正的了解自己。

大学时,飘小说和电影曾追捧了很久,不仅看过中文版的,还看过英文版的,后来还看了女作者米歇尔的传记,记得出国后还看到飘的续集。据说续集出版时有黑人抗议里面种族歧视。这次看电影时,觉得歧视确实不少。

据说米歇尔是因为脚受伤,动弹不得,只好卧床写小说。好像西班牙的情歌歌王也是住院期间无聊,玩吉他玩出名的。所以有时候真的是祸福相随。


米歇尔的写法很有意思,先写结尾,就是片尾白瑞德绝望后摔门而去的场面。 据说这是她亲身经历,她前夫走私,和电影里白瑞德一样,老打擦边球。 有次两人大吵一架后,男的也摔门而去,从此杳无音讯。 所以,电影里的男主角白瑞德是以她第一个老公为原型,桀骜不驯。这类人比较有趣,充满激情,可一起生活的话,问题也多多。不过小说里是女的问题多多。

她第二个老公和第一个老公是朋友,据说两男同时爱上她的,走私男估计EQ高,手脚快,捷足先登。 二号男只好暗流口水。 不过走私男摔门而去后,暗恋多时的二号男赶紧出现,终于抱得美才女归。

二号男其实很大方,明知老婆以走私男为原型连着几年写长篇,也不吃醋,乐融融相安无事。我猜小说男配角卫希利肯定是以她二夫为原型,儒雅,有礼,极绅士。 据说Nice people finish last,他因此差点错过才女。


飘续篇的情节基本忘了,有印象的就两个, 结尾是女主和白瑞德和好了,另一个好象是两人在暴雨中的沙滩上ML,有点原著狂野的韵味。


这次看电影,让我最感触最深的倒不是故事本身,而是男配角平安归来并能过上平稳日子的片段。卫希利做到南方军队的上校,差不多是副师级,可战败后回到老家,平安无事。另外, 美国一直把南方的李将军视为英雄。美国内战在1865年结束,而我们大陆的内战在近100年后的1949年结束。可我们的战败者远没那么幸运。国民党战败的副师能在49年后活下来?据我的了解,估计都是死路一条。

电影中战败方家族也没受歧视,可斯佳丽因为几个税金还哭哭啼啼的,老实说,她们够幸运的了,在我们老家,大地主家女儿没几个好下场,幸运的是受辱几十年,倒霉的是当时就送命,哭的机会都没有。

越来越觉得,西方文明不单单是物质文明,主要还是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只是副产品而已。我们亲爱的祖国,还差得很远,很远。

说到东方文明,想起看到日本地震后一张照片,一家杂货店里都空了,除了一货架,上面堆满了韩国泡面。 日本人真爱国啊,死到临头还对韩国货满腔仇恨? 可问题是,历史上一直是日本人欺负韩国人了吧?

唉,算了,话题太大,收笔。


++++++++++++++++


另外,国外的网友们,推荐安装 “迅雷看看”软件, xunlei.com。那网站里有无穷多免费电影电视,极方便,(对了,蒜泥,有喜羊羊哦)。

不过迅雷软件猫腻很多,会上载你磁盘里的东西,所以建议你用单独的机器。 不看时,建议关机,免得整天上载下载,磁盘很快就坏了。

另外,国内网站怕被告盗版,不让国外的电脑连接,目前这个迅雷看看还可以用。所以,尽量不要告诉恨盗版的老外,免得我们也看不了。

 

======

 

美国人对南北战争中北方的屠城还是耿耿于怀的,所以对南方英雄有所补偿。---回错了,是回复主贴的 (987 reads)      时间: 2011-3-25 周五, 14:27 星星 3星 砖头0砖 [查看]   

作者:江志生活风情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下面是最近的一篇左派文章写的:
(from A Foolish and Unconstitutional War By Patrick J. Buchanan On March 22, 2011 @ 11:00 pm
)
Indeed, Gadhafi has asked of Obama, “If you found them taking over American cities by force of arms, what would you do?”

Well, when the South fired on Fort Sumter, killing no one, Abraham Lincoln blockaded every Southern port, sent Gen. Sherman to burn Atlanta and pillage Georgia and South Carolina, and Gen. Sheridan to ravage the Shenandoah. He locked up editors and shut down legislatures and fought a four-year war of reconquest that killed 620,000 Americans—a few more than have died in Gadhafi’s four-week war.


---------我查了查,以下是资料,应该不是编的-----------------------------------


美国反独:谢尔曼将军的大屠杀(王小东)

我知道根据美国历史学家的记载,南北战争中,美国死于战争的人数一直远高于其死于与外敌战争的人数的总和,包括两次世界大战,一直到越南战争才被超过。在美国内战中,共60万人死于战火,考虑到当时美国的人口数,这个比例是非常惊人的,肯定有无数的非战斗人员被杀死。

逆向种族主义者们老是说什么中国人“窝里斗”,这都是无知者无畏说出来的话,实际上,内战烈度大于外战是人类历史上非常普遍的现象。

王小东

鲜为人知的大屠杀——看老美怎么反独?

谢尔曼将军和他手下的官兵为何有如此的铁石心肠,以至到能对南方的民众下如此毒手,谢尔曼将军一语道破天机:“我就是要让南方人和他们的子孙后代得到刻骨铭心的教训,永远不敢再想要独立!永远不敢诉诸战争!”----他确实做到了。

鲜为人知的美国大屠杀

格兰特给谢尔曼将军下达了那条著名的命令“create havoc and destruction of all resources that would be beneficial to the enemy。”明确要求谢尔曼对南方进行毁灭性的不计后果,不惜代价的摧毁。即不但消灭敌人军队,还要摧毁敌人的经济基础和敌方居民的战斗意志。

威克斯堡大屠杀

1862年7月,谢尔曼被任命为孟菲斯军官区总司令,负责对南军的坚固据点威克斯堡(Vicksburg)发动进攻。由于兵力不足,攻击并不成功,战局陷入僵持。之后, 格兰特的大部队投入进攻。由于久攻不下和伤亡惨重,恼羞成怒的联邦军开始迁怒于城内的平民。格兰特下令摧毁威克斯堡的一切目标! 数百门重炮对城内的军事设施和民宅进

行连续数月的猛烈炮击,把威克斯堡的所有建筑炸成了粉末,无数无辜的平民被炸得粉身碎骨。1863年7月,联邦军攻下了威克斯堡这个战略位置极为关键的城市。由于长达一年的围困造成的饥饿和屠杀性的炮击,造成了数以万计的平民死亡。

亚特兰大变成了人间地狱

美国内战英雄谢尔曼将军的名言录:

“我就是要让整个乔治亚州都鬼哭狼嚎!我就是要让整个乔治亚变成地狱!我就是要让所有乔治亚人----不管男女老少,不管穷人和富人,都感受到刻骨铭心的痛苦!我的军团将毁灭乔治亚州而后快!”“如果人们觉得我残酷和残忍的话,我就会告诉他们,战争就是战争,它的目的并不是要博得人们的好感! 战争就是地狱!如果你们想停止这一切,想要和平的话,你们和你们的亲人就应该放下武器停止这场战场!”

1864年秋,被任命为西部方面军最高司令官的谢尔曼少将,率领10万联邦军和254门火炮,击败南军蒋斯顿将军(Joe Johnston)胡德将军(John B. Hood),攻入乔治亚州,并于9月1日进占了没有作任何抵抗的南方重镇亚特兰大市。

谢尔曼在占领后对当地居民下达了公告,要求所有民兵放下武器,所有市民离开市区。之后,就命令北军在11月离开前纵火烧毁整个城市。成千上万名老人和妇女为阻止联邦军火烧亚特兰大,坚决拒绝离开,他们以为只要他们还在城市里,联邦军为了顾及他们的性命,就不敢放火。但他们太天真了! 当联邦军官兵准备纵火时,老人和妇女们跪在地上,死死抱住联邦军士兵的大腿,放声大哭,声嘶力竭哀求士兵们看在上帝的份上,饶恕他们的城市和家园……但士兵们一脚踢开他们,同时在城市的各条街道纵火。

大火迅速蔓延全城,联邦军士兵自已安全及时地撤出了城市,根本不理会那些老人和妇女。可怜那成千上万的老人和妇女,在铺天盖地而来的大火前绝望地挣扎和惨叫,相互践踏……没有一人逃出火海。 联邦军同时严厉警告撤出城外的亚特兰大居民,任何人如果试图救火,一律格杀勿论! 大火足足延烧了半个月之久。夜晚,翻腾的烈火窜起一百多米高,把整个天空烧得如同白昼,在距离亚特兰大20英里之外都能看到被烈火烧红的天空。白天,从整个城市翻滚而上的巨大浓烟遮天蔽日,使得亚特兰大周围200平方英里内如同黑夜…… 城外,无数惊恐绝望的亚特兰大居民眼睁睁地看着自已的城市、家园和亲人被烈火无情地吞噬,撕心裂肺,顿足捶胸,哭声震天动地……亚特兰大的神甫们默默地站在熊熊燃烧的城市前面,绝望地对着火红的天空,不停地划十字和祷告,为自已的城市和葬身火海的冤魂送行。

谢尔曼将军说到做到----“我就是要让整个乔治亚州都鬼哭狼嚎!我就是要让整个乔治亚变成人间地狱!我就是要让所有乔治亚人----不管男女老少,不管穷人和富人,都感受到刻骨铭心的痛苦!我的军团将毁灭乔治亚州而后快!”

曾经是南方最繁荣最美丽的城市亚特拉大在这次浩劫后荡然无存,全部化为废墟,只剩下了一条街幸存下来。这条街如今成为了亚特兰大的一个历史象征,被叫做地下街(The street under ground)。整条街的的确确是在地下,要坐电梯下降才能到。换句话说,如今的整个亚特兰大都是在原来的废墟之上建立起来的!旧的市区被完全地摧毁,埋于了地下。

三光政策

谢尔曼将军名言:我们一定要清除和摧毁一切障碍,只要我们认为有必要,就杀死每一个人,夺走每一寸土地,没收每一件财物。一句话----无情地摧毁我们见到的一切东西……”

在谢尔曼看来,对南方普通人民的打击必须和对武装部队的打击一样彻底。 从亚特兰大开始,尽管谢尔曼将军领导的北军一直处于相当顺利的形势,但是为了彻底地吓住南方,他命令部队将遇到的民房一路烧下去,同时杀死所有遇到的一切牲畜和反抗的人。1864年11月,谢尔曼大军离开亚特兰大,开始对南方进行长达一年的灭绝人性的大扫荡。

谢尔曼的部队以60英里的正面径直向海边的萨瓦纳Savannah)推进。几乎把经过的地方碾平如同压路机一般,所有树在地上的东西都被完全地摧毁。

他的大军一边一路推进,一边彻底摧毁所到之处的一切物资设施,抢劫平民的粮食和财产,杀死反抗的平民,焚毁农田,炸毁村庄,用石灰封堵水井,捣毁铁路,抢劫和驱逐了一个又一个城镇居民,烧毁一座又一座城镇。谢尔曼的部队还没有来到,十几英里之外就可以看见蔓延而来的冲天火光,而当谢尔曼的部队离开的时候,地面上只剩下了烧焦的泥土和孤零零的几个正冒着烟的树杆。

在1864年12月23日,谢尔曼占领了南方著名的港口城市萨瓦纳,并发电报给总统林肯说这是给他圣诞礼物。之后,将城市付之一炬,片瓦不留。

在1865年初,谢尔曼大军攻入南卡罗莱纳州的首府哥仑比亚,纵火烧毀了整个城市的全部民居和公共设施,只有南卡大学和行政机关的建筑得以保留。有多少平民葬身火海已无从统计。

之后, 谢尔曼将军的部队又一路向北烧将上去,一直烧到南卡罗莱纳的查尔斯顿。查尔斯顿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谢尔曼用数百门重炮对查尔斯顿进行屠杀性的炮击,数以万计的平民死于炮火。待到谢尔曼将军攻下查尔斯顿,已经一片断壁残垣。就这样一座已经变成废墟的城市,谢尔曼大军也不放过,照例点了一把大火。在查尔斯顿的郊外,至今还留下一堆堆被北军焚烧后的黑瓦砾的庄园。

破坏最严重的是南方邦联总统戴维斯(家乡所在的密西西比州。内战之前,该州在全美富裕榜上名列第五。内战期间,该州60%的白人青壮年被杀,90%的城镇和种植园化为灰烬,平民的私有财产损失殆尽。战后,密西西比州不仅在全美最贫困的州中名列第一,而且这种贫困状况一直持续了一个世纪。

按今天的价值计算,谢尔曼的大扫荡给美国南方造成了2万亿美元的财产损失,有数以十万计的平民直接死于谢尔曼军团的大扫荡和抢劫引起的大饥荒,上百万人沦为难民。从30年战争起,在西方恐怕就不曾见过这样直接针对平民的战争暴行。当时邦联总统戴维斯称其为“美洲大陆的阿提拉”。谢尔曼的行为彻底地打破了旧时代战争的界限,他把战争扩大到了全体人民。一百多年来,美国南方民众的子孙对“谢尔曼的大扫荡”耿耿于怀,一代传一代。 美国内战双方的阵亡官兵大都得以安葬,但安葬的规格截然不同。据说北军尸骨全部由联邦政府掩埋,立碑纪念并刻上死者姓名和生卒年月。南军被看做叛匪,尸体乱埋于田野,没人立碑。

谢尔曼将军的结局

谢尔曼于1866年被晋升为陆军中将,三年后又被晋升上将。作为格兰特的嫡系人马一直伴在其左右。曾接任格兰特成为美国西部军管区总司令,后又接任了格兰特陆军总司令的位置,1884年退役。1891年,以71岁高龄去世。

谢尔曼从来没有为他在南方的作为说过任何忏悔,道歉乃至遗憾的话。死前他如此地说道:“我没有什么可以忏悔和道歉的,我的所作所为无愧于我的良心。” 有很多美国人支持谢尔曼的大扫荡,“谢尔曼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结束这场战争的唯一方法就是使它变得恐怖变得令敌人无法忍受。” 至于谢尔曼将军和他手下的官兵为何有如此的铁石心肠,以至到能对南方的民众下如此毒手,谢尔曼将军一语道破天机:“我就是要让南方人和他们的子孙后代得到刻骨铭心的教训,永远不敢再想要独立!永远不敢诉诸战争!”----他确实做到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