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的故事

一群天真,善良,正义,朴实,博学,性格各异,梦想不同的大学生考入了国内第一流的法学院,面对友谊,竞争,爱情,机遇,内心,学业,择业,他们的选择和收获,如童话一般美好,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浪漫的风格,传奇的故事,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正文

法学院的故事---幸福

(2014-04-18 09:15:19) 下一个


法学院的同学一边走一边讨论刚刚选修的课程《未成年人保护法》。
桑柔问:“现行法律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
沈玉说:“1992年。”
王颖问:“这个法规的立法原意是什么呢?“
刘心灵说:”保障未成年人合法利益,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桑柔问;"那些社会现象需要这份法律的约束呢?”
梅敬馨说:“现在校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少青少年沉溺网吧不能自拔,少年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沈玉说:“父母对子女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等一些问题出现,使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方俊说:“梅姐,你是学法律的,你应该知道怎么做。”
敬馨学习了法律,并且用全部的爱去履行这对青少年的保护。
她的书包里总是装着故事集,见缝插针地给孩子讲故事。
在等医生看病的门诊,推着孩子散步的路上,晚上睡觉前,早上起床后,给孩子讲童话故事,教孩子百科知识。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出现在天际,她已经起来给孩子准备早餐了。
她喜欢蒸鸡蛋,把鸡蛋打碎,放上一点水,加一点油,她快速的搅动着,将鸡蛋上的泡沫全部赶走,放在蒸笼上,然后她就开始削苹果,等到孩子们起床洗脸刷牙,坐在餐桌前的时候,她已经把一份营养早餐准备好了。

孩子们最喜欢听妈妈讲故事,只要到了讲故事的时间,他们就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妈妈周围。津津有味地听着故事,心里充满了甜蜜。

孩子小的时候,妈妈无微不至地看护他们,三岁以后,他们都到了幼儿园。这天美丽的苹果树上开满了鲜花,天气变得温暖起来。

她把孩子带到院子里。

春天到了,天上飘起了萌萌的细雨。
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茸茸的地毯。小鸟在茂密的树林中,在高高的枝头欢快的鸣叫。空气里有甜甜的花香。敬馨停下脚步,屏住呼吸,让自己和自然界融合在一起,这样她就可以认真寻找鸟的踪迹。在高高的树枝上,停着一只灰色的小鸟,小巧玲珑的身体里有无限的能量。她的歌声可以穿越茂密的树林,让痴情的同伴听见。

“妈妈,你快看,红衣主教鸟。”小溪指着一只灰色的鸟说。

敬馨抬起头,看见高高的树枝上落着一只灰色的小鸟,她十分好奇地问:“那为什么叫红衣主教鸟哪?”

小溪的眼睛非常明亮,不假思索地回答说:“这是雌鸟。”

敬馨的脸上掠过一丝微笑,她接着问:“雌鸟和雄鸟有什么不同吗?”

聪明伶俐的小溪想了想,然后胸有成竹地说:“雄鸟的羽毛是靓丽的红色,有黑色的脸。但是雌鸟却是灰色,只有嘴巴是红色的。”

敬馨十分欣赏她的聪颖,她眉毛弯弯,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角向上翘着,荡漾出了一丝笑容,仿佛心灵里盛开了一朵美丽的水莲花。她不禁赞叹道:“你学到的东西真不少。听,现在是春天鸟类繁殖的季节,小鸟们正在寻找合适的伙伴。”

从另一棵高高的树顶上,传来嘹亮的鸟叫声。和这只鸟的一模一样。

小溪扬起头,若有所思地问桑柔:“妈妈,他们在想什么?为什么不同的鸟儿有不同的鸣叫声?”

敬馨连忙拉起小溪的手,朝家里走去:“我们要回去查查大百科全书了。”

小宁一到家,就搬出了世界百科全书,他翻开厚厚的目录,查到了鸟类一章,在整整齐齐的字里行间,蕴藏着无数的奥秘。

一个小小的问号后面写着:“至今为止,科学家还不知道动物怎样思考,这是鸟类学家最前沿的课题。”

小溪有些丧气跑开了,氤氲弥漫在她的额头。她仿佛认为大百科全书就是世界的钥匙。现在一扇门被关上了,她若有所思地说;"天地之间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秘密呢?”

敬馨走到窗户前面,拉开窗帘,让微风吹进来。

她微笑着看着百科全书的封面,一个个科学家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仪器,在那里记录着数据,观察者结果,分析着成败的原因。

她把百科全书收起来,放进装满了书的书橱。然后拿出一本儿童画册,在上面找到了鸟的图片。然后找来一些白纸,蜡笔,放在书桌上。书桌的上方,贴着很多简笔画。

每次做完科学观察,敬馨都让小溪趁热打铁把图片画下来,这样就能成为永久的记忆。仔细观察然后画出精确的画,这就是科学家的品质。等到小溪把画儿完成了,敬馨就把他们贴在墙上。

敬馨的眼睛眨了一下,热爱学习的敬馨从小就喜欢画画,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模特,她会为了一副美丽的画花费很长时间,把一片蒲公英的叶子,放在地上,临摹很长时间,用粉笔在地面上画呀画呀。小溪就是敬馨生命的延续。

敬馨的眼睛眨了一下,她又回到了现实。

她充满慈爱地盯着小溪的眼睛,眼睛里充满了期待,她的双手放在小溪的肩膀上,坚定地对她说:“等你长大了,成为一个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你就解开这些奥秘,就会变得聪明无比。”

小宁放下手里的玩具,拉着敬馨的手,把敬馨从小溪身边拉走:“妈妈,我饿了”。

敬馨快步转身走向厨房,从橱柜的第二层里拿出一包爆米花,弯腰递给小宁说:“自己用微波炉。”

没有老人帮助敬馨带孩子,要付高额的学费和房贷,敬馨也不愿意多花费。

“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b汗,靠天靠地靠父母,算不得好汉。”

好汉就得靠自己!

每天除了学习,敬馨的时间都与孩子在一起。因为平时功课忙,敬馨没有时间去商店,反而图书馆是敬馨最常去的地方,孩子也去图书馆。

敬馨写作业,孩子就在那里看小人书。孩子们眼里最多的就是妈妈爱学习,一点一滴地时间都不愿错过。总是身上带着一只钢笔,看到有价值的语句就会摘抄下来。孩子们也把妈妈的书画的到处都是。
等到星星伴着自己入睡的时候,妈妈的身影还倒映在窗户上,她正聚精会神地在思考,并且做笔记。

梅敬馨以前是一位教师,对孩子和家长都充满了关心和爱护。她就像一个连接孩子和家长的桥梁,帮助这些人成长。

现在到了法学院,家庭法也是她最感兴趣的科目,不仅来源与她的生活实践,更多来自于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造福社会的美好心愿。

幸福和年龄,健康,收入,地位一切的东西都无关,一个人有梦想,她将这种梦想赋予行动,这就是幸福。

至少,敬馨的幸福就是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人。


母亲(一)

每次当她用学到的知识帮助邻居解决生活中的矛盾,别人就会非常快乐。受到他人的感恩,敬馨也感到快乐。

这一天,敬馨刚刚回到家中,邻居张越穿着灰暗的衣服推门进来。她弯着腰站在敬馨的面前,她的眼睛红肿,神态疲惫不堪。她看到敬馨在书桌前打字,就找了把椅子坐下。

她满脸忧郁地说:“敬馨,我听小溪说她暑假要回老家。”

敬馨点点头,说:“不错。”

张越一脸的无奈说:“我也要带孩子回老家,我很久没有见到父母了。老王也不帮我带孩子,他心里没有我。”

敬馨很奇怪地问:“为什么哪?”

张越的脸色有点慌乱,她把手指放在自己的嘴边,做了一个不说话的表情,然后对敬馨说:“这让我怎么开口呢?家丑不可外扬。”

敬馨已经明白了八九分。她把计算机里的文件保存好。然后把她带进了没有人的屋子,关上门,非常关切地问她说:“发生了什么事情,说出来,说不定我可以帮助你呢?”

张越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说:“都怪我不好,我昨天出去买菜,把孩子留在家里。可是老王(张越的丈夫)却说 我不要孩子了,还说如果坏人进来,孩子就没命了。他说我这样做是自残,要把自己往公安局送。”

她的眼里因为气愤和激动,几乎有眼泪闪烁。

敬馨充满同情地问:“你有没有锁门?”

张越说:“我把门锁的严严实实的。”

敬馨说:“那他为什么要报警?”

张越的头低下了,身子缩的更小了,然后小声地说:“上一次我带孩子出去玩,老王打电话报警,说老婆和孩子失踪了。当我和孩子兴高采烈地跑回家,老王坐在家门口。他的脸灰暗地就像天上的乌云。特别郁闷。他威吓我说警察要把孩子带走。”

敬馨回想起了一幕,她正往家走,听见邻居老王色厉内荏地对张越大吼:“我已经打电话报警,看你以后还敢不敢私自把孩子带出去。”

敬馨想不到他居然这样小题大做,欺负一个远离家乡,出外打工的妇女。

张越曾偷偷告诉敬馨,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老王是她唯一的依靠。在家里,老王总是对她发脾气,有时甚至会挨打受气,因为没有夫妻恩爱的感情生活,城市生活中这位妇女的内心感到了深深失落。

同为妇女,敬馨何尝不是感到了扮演多重角色的压力。她转念一想,干脆做法律援助,对人民群众普法吧。

她快步走到老王跟前,义正言辞地说;"不许你欺压良家妇女!不许你用警察来吓唬人。如果孩子被警察带走,归还起来就难了。遇事,你给张越配个手机就行了,干什么随便打911.动不动就用暴力吓唬人,同室操戈。你再这么霸道,我告你虐待妇女。”

老王一下象泄了气的皮球,他不敢动一下。张越终于忍耐不住自己的愤怒,她哭着向远方跑去。小勇跑了出来,哭着去拉妈妈的手,说:”妈妈,你不能丢下我们。”

张越的眼泪流了出来,没娘的孩子可怜呀。她看着孩子的脸庞上挂满了泪水,就返身向家里走去。

想到往事,慈祥善良的张越感到无限的心酸,她说:"很多次,我都想走,但是舍不得自己的一双儿女。”

敬馨想到自己看到的一个案例。夫妻两个吵架,妻子离家出走,紧接着丈夫也离家出走。两天之后,夫妻两个相继返回家中,六个月的孩子已经死亡了。

孩子不是饿死的,而是因为鼻涕等物质堵塞呼吸道窒息而死。父亲被判处徒刑。

没有母亲心中的不忍,肩上的负重,孩子的成长真是危机重重。

张越三十出头,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女儿王小霞,老二是儿子王小勇。别人都认为小霞美丽,聪明。小勇善良,沉默寡言。

作为母亲的张越总是非常护自己的幼子,她说:“为了让弟弟和姐姐一样聪明,我要多教他写数字。”

她一有空,就拿着粉笔教孩子写字画画。小霞心里有些妒忌弟弟,有些恨妈妈不公。所以她一有机会就制造麻烦,让张越注意她。这次,张越把孩子放在家里去买菜,小霞立刻就向老王告状。老王虽然个工程师,但是封建思想非常严重,认为养儿育女是妻子的天职。只要孩子出了错,他就一定认为是媳妇没有负责。

因为同为母亲,对张越的遭遇,敬馨身同感受,她知道善良的无奈,责任的沉重,夫权的凶恶。想到满脸横肉的老王,敬馨感到恶心。在法律无法约束的日常生活上,敬馨决定利用社会舆论来维护相敬如宾的夫妻道德。

敬馨拿出一根香蕉,递给张越:“你累了,吃点东西,休息一下。”

张越接过香蕉,大口吃起来。

敬馨安慰着张越:“一日夫妻百日恩,公安局不会听他的一面之辞的。”
母亲(二)

从乡情淳朴的乡下到日新月异的城市,从纯洁善良的姑娘到照顾全家人的主妇,张越这一路真是坎坷不平。十几年,为了这个家,她省吃俭用。穿着过了时的旧衣服,和自己做的布鞋。曾经的花样年华现在被岁月剥离的银丝布满。

城市除了繁华还有无奈,在夫权的压迫下,一个屋檐下的夫妻过着不平等的生活。一个高高在上,一个忍气吞声。张越除了上班,简直成了家里的保姆,洗衣,拖地,做饭,叠床,买菜,照顾老人和孩子。老王却是穿着工装,戴着手表,穿着高级皮鞋,打着手机,买着各种照相机,在单位受着徒弟们的恭维和尊敬,下了班,上网,看电视,呵斥妻子,打骂孩子,当着一家之主。

这样的现象之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张越是个至纯至善的人,而保护她的社会力量又不存在。

保护张越就是保护孩子,就是为社会的安定和团结出一份力。到底该怎么办?

赵涛在里屋大声对敬馨说:“你该上学了。”

张越连忙起身。敬馨把她送到门口,想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禁有些感慨。

敬馨对张越说:“张大姐,身为女人,要好好珍惜自己,不能叹息。”

敬馨看了一下手表。现在是晚上7:00,她往书包里放一个苹果,一个馒头,就冲出门上课去了。

下了课,她来到法律图书馆,有的同学坐在那里吃食物。有的同学打开笔记本电脑在那里学习。

警察在什么时候会代替家长管教孩子?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措施?得到这种方法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文的资料她没有找到,法律的空白是要依据道德的力量来补充的。

但是“转移孩子”这个话题,难道是中国特有的?

她决定查阅一下外国的案例,对于敬馨来说,她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钉子精神。这种孜孜以求地勤学精神伴随着她几十年的成长道路。她一向成绩优异,即使在法学院也名列院长名单。

外国法律中的合理的地方,也可以采用拿来主义,加以学习和研究。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她查到一本美国家庭法的案例集,学习的案例是《关于目睹家庭暴力的孩子的转移问题》。

她先是快速浏览,良好的英文功底帮助解决了问题。她在众多的案例中,火眼金睛找到了法庭的基本原则。

第一,征得家长的同意;第二,法庭命令;第三,虽然没有命令,但是对孩子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或立即的危险,必须要立刻转移。

“严重的身心伤害”是否需要专家证明?敬馨的脑子立刻出现了问号。

她用笔在纸上写下了问题:“怎样证明严重的身心伤害?”

她的眼睛快速地扫描着,一行字出现在她眼前:

“目睹家庭暴力涉及到事实要求,决定孩子的情感是否处于危机之中。1012(h)部分,列举特别事实,证据可以显示“明显减退的心理或智力的功能”。

敬馨开始打开笔记本将案例的重要部分记录下来。

敬馨自言自语地说:“在中国,父母离开家,把家门锁好,让孩子留在家里。张越需要给孩子一个电话,如果有任何异常,可以让孩子打电话报警。这种行为并不是让孩子目睹家庭暴力,也没有让孩子的情感处于危机之中,更没有证据可以显示明显减退的心理或智力的功能。让孩子心理上受到影响的,恰恰是老王对妻子的责骂和夫妻之间的争吵。”

1.她甚至联想起来小时候看到的一篇文章,敌人在孩子的面前杀害他们的母亲,结果目睹了惨案的孩子由于激烈的刺激就变成了终身的智障。报载杨开慧的孩子就是这样的遭遇。

敬馨感到非常愤怒,这就等于种下了一颗有毒的种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