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生涯

每一个人的出生就是一个奇迹。小人物是小奇迹,大人物是大奇迹。不要让任何一个出现的奇迹遗忘。
正文

养生防身

(2022-12-08 19:50:00) 下一个

 

       太空拳中动作“举手全蹲”健身的生理机制的探索        2022/11/24

 

首先让我们来引述一段英文有关瑜珈文章来开始我们的探讨:

     Ancient yoga that practicing inversions promised immortality. That might be overly optimistic, But inversion are greatly beneficial. They can stimulate your endocrine system, which help transform nutrients into energy, which sustains life so turn yourself upside down and give your life a lift.

翻译:

   古代瑜珈者认为,练习“人体反弓”能使你长生不老。这种观点也许未免有点过于夸大。但“人体反弓”的练习确实有很大的益处。它能刺激你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帮助把体内的营养转化成维持你生命所需要的能量。所以将自己身体作反弓练习,给你的生命一个提升。

“太空拳”里有个动作叫“举手全蹲”,其动作的演习与瑜珈里的反弓练习基本原理相同。如果要更为深入地分析比较其与瑜珈的“反弓”动作健身效应,应该可以说其身体的反弓运动效益更为显著。

“举手全蹲”编导在太空拳的起式中,且在太空一路里多次重复出现。这充份说明太空拳的创立者对这一动作的重视性。

为什么如此?

而上面那段英文文章在此为“太空拳”编创者作出回答尤为适当的。

“举手全蹲”动作如此:

身体站直,两脚分立比肩稍宽。两臂向上伸直,手指成自然状伸直,手掌内旋,掌心朝体后。身体向上向后成反弓弧形,头尽量抬起,向后天空仰视,然后尽量保持原体形徐徐下蹲 ,直至全蹲坐定。此时才将高举的双手慢慢放下,双手肘尖轻轻地落在双膝头上。

关键的要领是,这反弓体形下下蹲时,且双手上举,头后仰直至身体全部蹲下坐定(小腿和大腿相贴)。然后再把头慢慢下低,目光平视前方,随之手臂缓缓下行,直至两手肘尖轻轻放在膝头。

“举手全蹲”的健身之理:

起式是首先人分腿站立时,尽量使身体向后仰,这时人的脊椎成反弓形,随后人保持反弓体形慢慢下蹲。

这种姿式下蹲,首先是膝部弯曲。当膝弯曲的同时,身体軀干部开始与大腿髋关节开始逐渐成折角。由此整个身体中的重心点由原在腰骶关节,随着身体下蹲发生相应地变化,人的重心中心点随着身体下蹲明显地向前顷。

动作要求尽量保持身体反弓姿势下蹲,于是实际身体重心点就随着身体下蹲而向上推动。

要继续保持身体反弓形下蹲,而又能维持稳定身体重心,就使得脊椎肌肉必须发挥最大的紧张力以支撑脊椎的反弓体形。

这种力量随着身体下蹲而从膝关节传导到髋骨关节,全蹲下来时臀部的两边胯骨分别向两边拉松,使脊椎下沉到底。然后将其力量输送到骶椎,再从骶椎开始沿着脊柱向上输送,通过椎间盘节节向上传导,直达颈椎。

这种输送贯穿的力量就如同按摩推拿一样,从下往上推,节节贯通直至头部。

其中“举手全蹲”动作和瑜珈不同之处在于:

瑜珈使身体成弓体形后,它只是保持原状静止不动 ,作僵持状态。

而“举手全蹲”是整个人体呈反弓形下蹲。这种下蹲就象刚才描述的:它是一种运动状态下的反弓体形,这种反弓体形对脊髓起到了牵引拖拉的移动效应。 

人们都知道,人的脊锥是大脑信息神经通道的集散处。大脑的讯息通过人的脊髓,再通过连接在脊髓处的神经向人体各部份传导。从脊髓出发的神经穿过颈锥孔,胸锥孔,腰锥孔,骶锥孔向全身扩撒。当人体自然站立时,人的脊柱呈s形的自然曲线。而身体呈反弓形时,s形的上段曲线拉直,下段曲线则相应得到伸展。整个人体呈向后半月形弯曲,脊锥内沿间隙增大。

附着在脊椎上的脊髓管道随着脊椎柱的反弓而弯曲。在脊髓管道弯曲的过程中,脊髓内部的脊髓液体得到运动推移,由此刺激了与之相连的神经根,加强了神经网络的兴奋度。在脊柱反弓运动的过程中,每一锥骨的移动都影响着脊髓肌肉相互牵引摩擦,由此脊柱神经得以锻炼。

而后随着保持着身体反弓情况的开始下蹲,首先从底椎开始,其椎间前沿的间隙开始收缩。从底椎开始向上逐步,一节节地收缩。这其间椎间神经得地按摩。而椎管内的脊髓液得到推动,一系列对神经系统刺激后的结果,使人体内部器官工作积极,分泌代谢加强,以至新陈代谢旺盛。

 太空拳的“举手全蹲”另一健身要诀:

在这动作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深蹲马步的姿势的制约,股骨和骨盆受到向两边分张压力作用,使骨盆松弛引导脊椎骨下行。骨盆的分张度越宽脊椎下沉越深。脊椎下沉对人薄弱的下肢循环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对骨盆附近的泌尿系统和前列腺有良好的健康作用。

由于两手上举,手心朝后,这一动作有效地牵引着整个前、后胸肋骨上行,使脊柱下沉带动的全身骨干下沉滞后 ,形成上下对拉骨骼的运动。这种牵扯使全身的骨骼关节得到松解。这种下沉使得脊椎带动神经束得以运动牵引,刺激神经的兴奋度,提高了人体内部器官的工作效率。长期坚持练习这动作使人的髋关节处筋络韧带得到松弛,促进了人体下肢气血循环。

“举手全蹲”最显而易见的一个健身效用就是防治腰椎间盘疾患。腰椎间盘疾患是一种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病患。长期坚持“举手全蹲”的练习,你的脊柱肌肉得到了充份的锻炼,脊椎肌肉部份气血运行通畅,肌体营养丰富,肌肉质量好,高质量的脊柱肌肉力量强大,使每一脊椎间盘稳固,腰椎的运动得到良好的保护。

  “举手全蹲”的健身效应在一般的锻练中是不容易得到的。练过太空拳的人有一个共同的体会,就是在打太空拳过程中感到很吃力,特别是做“举手全蹲”时,感觉尤为显著。但打过拳后的感觉与打拳中感觉绝然相反。那就是人感到异常地轻松舒适,这种感觉是平时从未有过的,更不要说运动后的感觉。大部份运动过后,都是身体急需得到休息。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这说明“太空拳”中的锻炼型式有着极大的优势,那就是它不仅仅是在人体的肌肉方面得到练习,更为重要的是对脊椎神经系统作了充份按摩刺激, 高度地兴奋了神经系统,使人体代谢机制效率增强 。这种代谢机制的效率的提高,使人体各部份机体能量输送充足,从而消除了人的疲劳感。

  特别是需要了解的是刘杞荣老师根据“举手全蹲’的健身原理将“举手全蹲”发展成系列型动作。太空拳一路中有多处是“举手全蹲”一个系列的动作。如象“俯仰全蹲”“猿猴上树”其中不同之处是更加完整化。象“俯仰全蹲”在上述“举手全蹲”的基础上,增加了从马步桩转而前倾,提臀全身前俯,两手手指相握,手臂于身后逆相上举。这套动作不但继承了“举手全蹲”优良性,而且更为完善地发展其效益。使脊椎运动不只是反弓一个方向,而加入前弓方向的锻炼。同样的道理,脊髓相应得到另一方向的物理按摩效果。其中加入的双臂逆向上举动作,对防治肩周炎有特别效用。

“猿猴上树”动作在“俯仰全蹲”完成后,恢复成马步桩,双手体前合掌交叉。继而上举,在双手臂上举过头后尽量上升,随着手臂上就举,头向上,向后抬举,此时开始身体跟进。完成全举。身体全举的过程中,强调手先升,手升到极限后才开始起身。能正确完成这一动作的人,相信能体会到这动作的难度。同样这动作的难度带来的是非凡的健身效益。

     “举手全蹲”这系列养生动作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不知起于何时?何人所创? 仅从刘百川老师传承到刘杞荣老师,有百年之久。而刘杞荣老师将这动作发展成系列化,并编辑在“太空拳”武术套路中,以此传播于世,其积功积德于民真可谓令人仰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