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重新打开的门

(2023-02-02 06:59:10) 下一个

*美国南方出版社让中文出版走向世界舞台*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散文随笔集,本书共分五部分。

一是"世象偶记",是若干年前的一些现象的纪实,既像小说,又是散文,均是一些社会现象,底层人物生存状态和命运,似有存在主义倾向。

二是"异类物语",记录的尽是鸟虫犬鱼不存在的物象,如《半块馒头的答辩状》《两只苍蝇的对话》《与狗语》《一只狗的单口相声》《与李白同饮》等,当然有趣得很。

三是"砚边拾遗",基本纯属于散文类,记录的是作者的见闻感悟。

四是"老宅旧事",写的是作者老宅的故事,回忆亲人们的生活和命运安排,这些回忆时间限定在1965年以前。

五是附录,有三篇散文,《古镇马坡》《微山湖的蛇》和《老渡口》。

寄托在小人物身上的大理想

初读蒋九贞先生文集《重新打开的门》第一纪

王若冰

秋阳穿过窗前高高矮矮的竹子,照得房间一片灿烂。在这样的天气里读蒋九贞先生的文集《重新打开的门》,思想很快就被作家敏锐、机智而又朴素的语言沉浸其中。蒋九贞先生笔下的人物,多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却不一定被许多人注意的小人物、小动物等等。这些人物和动物等,在作家的笔下,一个个在我眼前飘荡,他(它)们鲜活、纯朴,内心里却藏着与大多数人一样的梦想。他(它)们在作家的笔下,不时跳出来,在自然的讲述中,刻进灵魂里,令人印象深刻而难以忘怀。

我想,也许评论文学作品有这几个字就足够了:令人印象深刻而难以忘怀。这几个字对一个作家的肯定远比那些华丽而又缺乏实际意义的词语要来得真实得多。每一次读蒋先生的作品,无论长短都会给我留下这样的印象。《重新打开那扇窗》一书共分四部分,每一部分都特征鲜明。本文中的大多数文章都是一两千字的短文,但一路读下来,就会发现,这些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包含着作者的大理想,他只是将这些理想寄托在一个个的故事与人物里,去奔波,去在如梦如幻又残酷的现实中挣扎,带着梦带着情,带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奔波在都市的花红柳绿与人潮汹涌之中。

仅以第一纪中的《疯三妹》为例,作家用几乎白描式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农村女子的遭遇。主人公疯三妹不过才21岁,按理说,这正是一个女子最美好的年龄,花朵一般。本来,这样的年龄,即使素面朝天都会潮气蓬勃,何况她又小巧玲珑而标志呢!她是一个山里女子,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父亲意外身亡后,她由母亲做主嫁给了一个大她十多岁的烧窑男人。可是,她的内心里一定是充满了委屈的,她不愿意被这样的命运安排过完自己的一生,于是她逃了出来,逃到了陌生的城市,在菜市场里捡拾烂菜叶子。文章在这里出现了一个转折,二哥看她可怜,就为她让出一角,叫她学着卖菜。如果疯三妹这样走下去,未来应该能看到一些光明。遗憾的是,这个给了他希望的男人又在某一个时刻,在她的头上拍了一棒子。

男人与女人的相识,也就是从这样的偶然开始的。二哥与疯三妹相遇又最后成了一对情人。尽管二哥已经有了家室,可他口口声声说他会离婚的,他会娶她的。世间多少女人的感情就是在这样的漩涡里开始并继续着,直到破灭。疯三妹本开朗、痴情,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不然她又怎么会不顾一切地逃了出来呢?是的,她不认命,她想摆脱命运给她安排的男人,她想有属于自己的感情与婚姻,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二哥给了她无限的希望,她好像看到了光明的前景。可是,二哥总是拖,一直不能给她个说法,又一直给她希望。她一次次地催,最后逃脱不过的二哥,谎言编织不下去了,他的婚也是不可能离的,便销声匿迹。疯三妹的希望破灭了,疯三妹就真的疯了。

我们这些人再也不忍心逗她,瞅着她痴痴呆呆的神情,直摇头。其后的日子,大伙儿隔三岔五地丢给她几枚硬币,她就哧哧的笑。我们背地里说起话来,无不为她叹息,也有骂二哥不是东西的。

又几个月后,疯三妹也不见了。没有疯三妹的日子,人们的心里起初像欠着谁什么,时间长了,一切都淡忘了,都还是那么打发着这日日月月年年,这也才明白,谁在谁的心里也只是那么一瞬间,瞬间过后,各人照旧忙着各人的事情。”

蒋先生对疯三妹的描写,精彩而简洁。一个多余的字都没有,却字字入心入肺入骨髓,将一个被现实被爱情与婚姻之梦破碎的女子的处境,描写得入木三分。而结尾,作家又笔锋一转:

然而,忽然有一天,有人说疯三妹在某街某巷出现了,说她傍上了一个大款,成了阔太太,一身珠光宝气,那模样儿竟像嫦娥一样俏丽。也有人说,那不是她,世界上模样儿差不多的人有的是,咋就是疯三妹呢?真真假假谁也说不准。如此议论了几天,就再也没有人提起过。

那么疯三妹到底怎样了?作家将这个想象的空间留给了读者。这就是作家的聪明之处,提供给读者一个无限可能的联想。

这样的文章一路读下来,令人不由自主就产生了阅读的快感。作家在几乎白描化的叙述中,用生动而富有张力的语言为读者讲述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与故事。读者行走其中,仿佛那某一个故事与人物昨天还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过,经历过,既熟悉又陌生。这在本书的第一部分尤其突出。文集中的每一篇文章都闪烁着作家的思想,每一个文字里都带着力量,引领着你忍不住读下去,作家将人物的生存状态与生活百态、内心的挣扎、现实的残酷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字字珠玑,令人不能不掩卷沉思。

我与蒋先生多有关于写作与文学上的探讨交流,非常敬佩他对待文学低调、严肃而又谦虚的态度与高尚的人品,是我尊敬的师长。他著作颇丰,却从不轻易提起,他在小说与文学评论方面的造诣,已成绩斐然,是当之无愧的实力派作家,但他从不以此自居。他在文学创作上,不断探索,力求不同,对小说创作提出了如“神秘现实主义文学”“后现代小说”等诸多理论,并时刻付诸实践之中。这本文集应该是他探索之余的探索,属于比较自由和舒心的文字。在浮华的大背景之下,在文学颇受冲击之时,能够在文学的道路上坚持并不断地耕耘,就足够令人敬佩。又何况,蒋先生有如此骄人的成绩呢!

蒋先生是一个充满责任感与人文关怀的作家,他时时将目光投注到广大的民众身上。他希望能让人在文字里感觉到力量,感觉到希望,但同时也能看到与发现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我时常想:一个作家,对我们所处的时代、对祖国、对土地、对身边的人内心里到底隐藏着多少深厚的爱,才能将这些挥洒在文字里?爱得深沉,才能如醉如痴地表达;爱得深切,才能时刻记在心上啊!

这些是用语言难以描述的。

文学上的创作与探索无止境,我知道蒋先生还会有更加令人惊叹的成绩,祝愿并期待。

                2019年3月22日于澳大利亚墨尔本

搬出新房子

 (书中节选)

“知道吗?对门搬走了。”天气很闷热。我脱去外套,妻接过挂在衣架上,帮我松了松领带。

真有夏天的味道了。

“干吗搬走?——要有雨了,看过天气预报了吗?”我拥抱了她一下,问。

“夜里到明天有雷雨、阵雨。”妻回答,“他们家太有钱了,光装修就三十多万,一个坐便器就一万多。”

“干吗搬走呢?”我因为常常早出晚归,或者一连几天出差在外地,对对门的情况不甚了解。

“唉,咋说呢?一家人不是这个疼就是那个痒,当家的又突然得了怪病。——八成是凶宅?”

“凶宅?”我摇摇头,“别信那个。再说了,他家要是凶宅,这全楼就没有一个不是凶宅了。”

“就是呀。可是咋回事呢?新楼房,新装修,才搬过来几个月,就接二连三出事儿。福大了也不一定是好事。”

“你说那男的得了怪病?什么怪病?”

“怪着哩,在外边好好的,进家就头疼,就呕吐,就像得了肝病,四肢无力,脸上黄表纸似的。女人拉他去医院,走在路上就好了,回来又犯。一天犯了好,好了犯,反正是在外边就好,回家里就犯。——你说这家不是凶宅是什么?”

“那就不在这儿住嘛,就搬出去嘛。”我顿了顿,拿了妻递过来的毛巾,擦了一把脸。“晚饭吃什么?”

“肉丝手擀面,你爱吃的。”妻下厨去了。

我环顾了一下房间,觉得有哪儿不对头。她干吗要把衣服被褥都打了包呢?她这是想干什么?难道……

我冲进厨房,迫不及待地问:“你要做什么你?”

“对门——是凶宅,太可怕了!咱也搬走吧,随便租个房子。我怕……对门是凶宅!”妻声音有点儿颤,余悸未消似的。

“对门是对门,咱是咱!”我声音有些粗,然后又平和下来,“他家肯定是装修惹的祸,这类报道很多。太豪华了,藏污纳垢,而且完全打乱了原生态,连生命的编码都乱了,自然就会招来报复,有啥奇怪的?咱怕啥?再说,咱又往哪儿搬?”我看着她,极力挤出笑。

我重新回到客厅,回到卧室,把包裹推到一边去,拉开一条毯子在床上。我觉得很困乏。

我不想吃饭了,尽管肉丝的香味和手擀面的香味刺激我的嗅觉,但我的胃口真正倒下去了。

我闭上眼睛。我看见一个小小的幽灵在我面前转悠。然后,它一下子冲到天花板,又从天花板那儿缓缓地飞下来,它的翅膀扇动的风把阳台上的灰尘都裹起来。灰尘迷了我的双眼,我揉了揉。我看见一位衣冠楚楚的中年人向我示意,那意思好像是要我们离开这儿,这儿已被它所占领。我不能接受,因为这是我的家,是我们全家人艰苦劳动、省吃俭用积攒了钱买来的房子,我不能轻易放弃。然而,他的凶神恶煞般的面孔显现了,接着便张牙舞爪,不可一世。我知道他只不过是一种虚幻,一个幽灵,他只能是“它”,不是人,怕他咋的?

房间里昏昏暗暗。我应该开灯。开了灯,光明于此,幽灵便会不复存在。

我伸手去拉开关。

幽灵似乎冷笑了,说(是的,我分明听见“它”在说):“你不用开灯,明亮对你没有什么好处。——你还是回乡下去吧!”

我猛地惊醒过来。

妻在餐厅里叫我:“肉丝面好了,来吃晚饭吧!”

我迟迟疑疑的,终于问:“咱们是不是也——搬家?”

 作者简介: 蒋九贞,本名蒋广会,又名蒋岚宇,其他笔名兰宇、山风、夏天雨、蒋也谈等,男,汉族,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民间作家,自由写作者,在国内外各级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评论、史志论文等四百余万字,有长篇小说《博弈三部曲》、中短篇小说集《绿鸟》《乡村记忆》《母亲曾经讲过的故事》《蒋九贞中短篇小说精选集》、散文集《阳台上的花》、评论集《门外野谭》《我看"人民文学"及其他》《沉淀与叙事》、自由体诗集《以爱的名义》、古体诗集《养心居诗稿》、史志论文集《徐文化散论》等十余部书籍出版发行,并被国家图书馆、现代文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馆所收藏。

 购买此书请关注下面链接或亚马逊搜索书名:

http://www.dwpcbooks.com/product/html/?538.html

《重新打开的门》在巴诺书店上架发行 

Image result for barnes and noble

《重新打开的门在英国的BookDepository上架,全球免邮费

《重新打开的门》也随着亚马逊在全球发行

美国南方出版社简介:

“圆作者一个梦想,助作者美国出书”是美国南方出版社(Dixie W Publishing Corporation,网站http://www.dwpcbooks.com)的出版宗旨。美国南方出版社2006年在美国Alabama州注册成立,多年来为诸多作者出版图书,销售不断攀升,是美国出版界的后起之秀,现正逐渐为各界熟悉。

美国南方出版社所出版的图书通过自己的网站,美国最大连锁书店巴诺书店(Barnes& Noble),以及亚马逊(Amazon)等网上和实体书店在全球范围内发行。美国国会及各大地方图书馆均有收藏,美国南方出版社成功地把很多作者推向了更大更纷繁的世界舞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