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加拿大Churchill之旅(2): 邱吉尔小镇

(2015-12-09 12:06:32) 下一个

到达Churchill的当天(10月19日),狂风大作,据说当时风速达80-90km/h(每小时公里)。

Steve兼司机、领队和导游于一身开车带着团友们离开机场奔向市区,正式开始游览项目。

途经“北极熊监狱”(Polar Bear Holding Facility),当天有13头北极熊被关押在内。据介绍,Churchill一带常有幼熊迷失方向闯入居民区,为了惩教这些熊,当地“武警”用特制铁笼将它们捕获并关押于此,少则数周,多则数月;待“再教育”使熊懂得民区不可随便闯入后,便用直升机投放回数十公里外的大自然。

或许这些北极熊们甚为不解,这里原本就是我们祖祖辈辈世代生息的地方,怎么你们人类来了就限制我们的活动范围呢?的确,近代地球暖化现象的出现以及自上个世纪70年代Churchill开始发展北极熊观光旅游业以来,北极熊的生活环境已经受到极大的影响,数量也在逐渐减少。

转眼来到Hudson Bay(哈迪森湾),此时的海湾,空中狂风四起乱云飞渡,海面波涛汹涌白浪滔天,恶劣的天气令游人有点站立不稳,浩瀚的Hudson Bay仿佛要吞噬这些不速之客。

当然,在后面的日子里,我们曾数次再到海湾旁,也感受到风和日丽的美妙时刻,并且在某个夜晚,目睹和拍摄到了奇特而绚丽多姿的北极光,这且是后话。

第一天的行程结束较早,入住酒店后(Aurora Inn),团友们在房间里静等晚餐时间的到来。Steve告诫大家,不要随便到街上乱逛,因这个季节很有可能与迷失的北极熊遭遇。

当地导游随身都携带有枪,保护游客安全责任重大;镇上家家户户的门常年不锁,所有车辆的门也保持开启状态,这一切都是为了行人在遇到不测之时予以逃生。Churchill特有的民俗文化和生活传统,在此可略见一斑。

在后来的数天里,我们穿插地进一步游览了整个Churchill市区。从地图上看,Churchill中心地段形似半岛,一侧靠着Hudson Bay(哈迪森湾),另一侧紧贴Churchill River(邱吉尔河)。特殊的地理位置,使Churchill在历史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逐渐成为加拿大重要的商业运输的海上通道(仅仅是夏季运营)。位于Churchill River两岸的古兵营堡垒,记载着曾经发生过历史战役;浅滩上遗留的沉船,陈述着数百年前欧洲探险者们的悲壮事迹。一条铁路从内地纵深至此,伸向半岛的尽头,那里是火车的终点,也是货运码头的起点。

Churchill的街道极为简单,用纵横交错来形容有点奢侈。主要大街一条(Kelsey Boulevard),2-3星级的酒店和装饰不错的礼品店有若干家,以及为数不多的酒吧和西餐馆(最出名的要数Gypsy’s)。住多两天,胆子放大,也竟敢独身行走于巷道中。

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最庞大的建筑莫过于社区中心(Community Centre)。两层高的综合建筑,集政府办公,医院,学校,图书馆,社区活动中心等于一体。据说每年维护其保暖费高达数百万元,身边一位来自安省London的女游客不禁唏嘘的说了声:That is our tax money(这是我们的纳税钱啊!)。

Eskimo Museum(爱斯基摩博物馆)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里面汇集了众多爱斯基摩人(如今称因纽特人)的民间艺术品和各种动物标本。有记载说,Churchill地区最早的先民是爱斯基摩人,他们曾在这里以狩猎海豹为生。后来,印第安人陆续到此从而取代了爱斯基摩人的生存空间。而首批欧洲人(丹麦人)到达这里也仅仅是四百多年前的事。

如今,白人占这里人口的比例45+%,印第安人35%,梅地人(Métis混血土族)15%,而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仅有寥寥5%。似乎达尔文物种进化、适者生存的定律,在人类史上变得更为鲜明,那就是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火车站(VIA Rail Station),是另一个不可不去的地方,如果你是搭乘飞机到Churchill的,就更不要错过。

这里是Churchill的浓缩版的历史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各种动物的标本,生态模型,视频演示,以及文字说明,生动地展现和介绍了Churchill的历史由来和自然环境。

来此参观,除了可以询问火车时刻信息,还能获取免费礼品;不过,你一定要礼貌地向工作人员开口索取,否则…,你懂的。当然,最好的纪念品,应该是买一本书或一张明信片,在邮局里盖上Churchill标志的邮戳。.....(3)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