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头山

无意邀众赏,一心追残阳
个人资料
朱头山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经典歌剧:尼克松在中国

(2023-07-04 18:05:34) 下一个

我喜欢把汽车上的收音机调在古典音乐频道,昨天开了长路,听一个女人在唱咏叹调,但背景音乐竟然是熟悉的《红色娘子军》片段,大感兴趣,于是耐心听下去。中间插了一段介绍,说这是难得的以现代政治人物为题材的歌剧节目,已经被公认为歌剧经典,频繁在各国歌剧院演出。

从来没喜欢过歌剧,但因为我初中学过俄语,会震喉音,大学有次演出去装腔作势表演了一段歌剧(其实是鹦鹉学舌瞎唱),竟然引起轰动。有个女生以后还对我说,自从那次后她暗恋上了我(告诉我时她50岁了)。但坦白而言,除了知道歌剧是用也有震喉音的意大利语演出的外,对歌剧毫无所知。

 

因为解说中,说这部歌剧深入政治人物的内心,刻画了他们鲜明的性格,表达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和碰撞。还说因为中国的崛起其实是源于这次访问,因此激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因此这部据也被很多歌剧爱好者视为了解当今世界政治的窗口。因此,我就寻找资料,将这部剧介绍一下。

1983年,戏剧和歌剧导演彼得·塞拉斯建议美国作曲家约翰·库利奇·亚当斯创作一部以尼克松1972年访华为主题的歌剧。塞拉斯对尼克松是如何决定进行这次访问很感兴趣,觉得这看起来既像是“一个玩世不恭到有些荒谬的选举伎俩……又是个历史性的突破”。亚当斯当时还从来没有创作过歌剧,他对塞拉斯的建议感到怀疑,认为这只是开个讽刺性的玩笑[7]。不过塞拉斯之后还是表明了自己的意向,而且亚当斯自己也对此产生了兴趣,认为歌剧可以表现出现代史上这段传奇的起源。两人都同意,歌剧的本质应该是豪迈的,而非对尼克松或毛泽东加以调侃。塞拉斯邀请爱丽丝·古德曼(Alice Goodman)撰写歌剧剧本,三人于1985年在哥伦比亚特区约翰·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会面,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六个角色,其中美国人和中国人各占一半,都将是歌剧主角。三位作者竭力避免尼克松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既有刻板印象,研究两人的真实个性。

亚当斯在歌剧创作期间曾与尼克松本人见面,他曾非常讨厌这个有意思、有时会在公众面前表现出情感的复杂人物。亚当斯对毛泽东的构想是巨幅海报和大跃进中的形象,将其定为英雄男高音。毛泽东的夫人则“不仅是声音尖锐的花腔女高音,还需在歌剧最后一幕揭示她的私人幻想和情色欲望,甚至表达一定程度的悲剧色彩。尼克松由抒情男中音诠释,属西蒙·波卡涅拉(Simon Boccanegra,威尔第同名歌剧主人翁)式人物,自我怀疑,有时还会自怜自伤”。

古德曼这样解释了自己对角色的定性:

作家往往趋向于从自我中发展角色,所以我可以告诉你……尼克松、帕特、江青、毛泽东、基辛格以及合唱团,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我”的体现。对于毛泽东和周恩来这类我完全无法想像的人物内心世界,则是根据几位熟人来刻画。

塞拉斯当时正在编排三部莫扎特和达·彭特的歌剧,对这些作品的乐团产生兴趣,这种兴趣体现在《尼克松在中国》最后一幕。导演鼓励亚当斯和古德曼给古典歌剧形式创作出其他的典故,于是便有了预期合唱团开始演唱时,尼克松演唱着英雄咏叹调出场,以及歌剧第一幕最后一个场景的祝酒。塞拉斯在排练时对最后一个场景的编排作了修订,把原本大家吃晚饭的宴会厅改为众角色的卧室。

时间:1972年2月
地点:北京市内及周边

第一幕

1972年2月23日,帕特·尼克松在北京城内参观

一队中国军人在北京机场等待载有尼克松一行的美国总统专机。军人合唱团唱着“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飞机降落后,尼克松夫妇与亨利·基辛格出场。总统与领导欢迎仪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相互问候。尼克松说起了这次访问的历史意义,以及自己对这次接触所抱持的希望和担忧(《新闻有一种神秘感》)。现场转至毛主席的书房,主席在此等待总统一行到达。尼克松、基辛格与周恩来走进书房,主席和总统两人交换外交辞令,多位摄影师在现场拍照。在随后进行的交谈中,尼克松和基辛格对毛泽东的格言和时常说出的一些令人费解的意见感到迷惑,这往往是由于后者的秘书以及周恩来的放大所致。场景再次更换,变成了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晚宴。周恩来向远道而来的客人敬酒:“我们已经开始用不同的方式庆祝”,尼克松回答:“我参加过许多盛宴”。此后各方继续敬酒,气氛也变得越来越欢快。最后以反共而成名,登上权力领峰的尼克松宣布:“各位,请听我说一句:我曾反对中国,我错了。”

第二幕

1972年2月22日,尼克松一行曾观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帕特·尼克松开始在向导的陪同下赴北京城内参观。工厂的工人向她介绍一头大象的小模型,后者欣喜地告诉众人,象是共和党的象征,自己的丈夫就是共和党总统。她来到一个人民公社并受到热情的迎接,然后被孩子们所玩的游戏吸引住了,她之前曾在学校中看到过孩子玩这样的游戏。“多年前,我曾是老师”,她唱道,“如今我来此向你学习。”她来到颐和园,在这里演唱了一段沉思风格的咏叹调《这是预言》,为全世界设想了一个和平的未来。到了晚上,总统一行作为毛泽东夫人江青的客人来到剧院观看政治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该剧描述了一个残暴不仁地主的倒台,其中地主的扮演者与基辛格非常相似,打倒他的是一群勇敢的女革命工人。这场戏深深地触动了尼克松夫妇,帕特甚至一度冲上台去帮助一个农家女孩,因为她以为对方会被鞭打致死。舞台上的表演结束后,江青对刚才节目中内容出现的明显误解感到愤怒,于是唱起了一段咄咄逼人的咏叹调(《我是毛泽东的夫人》),颂扬了文化大革命并对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加以赞美,一个革命合唱团则对她的唱辞加以呼应。

第三幕

访问的最后一天晚上,众人都躺在各自的床铺上,几位主要角色通过一系列超现实且相互交织的对话沉思了自己的过去。尼克松夫妇回忆起年轻时的奋斗,总统回忆起参军入伍的经历(《坐在收音机周围》)。毛泽东与江青共舞,主席想起了革命初期来到自己指挥部的“可爱小女星”。两人回忆时,江青主张“革命不会就此结束”。周恩来独自陷入沉思,歌剧最后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咏叹调《我老了,而且不能永远睡去》,歌词中唱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到底有多少是对的?”听到清晨的鸟叫声后,他又继续开始工作,“房外的寒气沉重地压在清晨的草地上”。

居然还有以毛泽东,江青的爱情作为题材的西方经典歌剧节目, 有机会得去看一下,当然得有中文或英文的字幕,我可不懂意大利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