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赖子学科学 08. 距离

(2016-03-01 14:16:37) 下一个

中国有位先贤说:『一尺之椎,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用白话说就是:‘一尺长的木棍,每天都切取它的一半,几万辈子没完没了。’这话说出了长度(距离)的性质,听着很有道理。让我们来算算看吧。

……几万辈子,就算一万辈子;每辈子,就算十六年(古人生孩子早嘛);每年,三百六十五天;乘在一起等于:五八四零零零零零。不算多,还没上亿嘛。那是贪官说的!可要是用它来当二的指数(日取其半),就是一个天大的数字,天下最大的计算机都装不下。

还是试着切取一星期吧:一尺,在先贤时大概十六、七厘米,你切了七次,每次切一半。到了第八天上,你连拿都拿不了──木棍只剩一毫米多长!你说:用机器拿。到了第二星期完,你连看都看不见──木棍只剩十多微米长!你说:用电子显微镜看。那么切取一个月后怎么办:那时木棍只剩不到一埃(Å)长短了,到了原子大小。学过一点儿物理和化学的人都知道:你要是能把原子切开,就能制造出别的原素。最好是金子!

北京有个叫‘砂锅居’的饭馆。听名字就知道它的汤不错。还有秘密呢:除了大顺军进北京时关过两天张,每天都留下一瓢汤在锅里,第二天再加上九瓢水煮。有明朝时的水分子,汤能不好喝吗!一个老化学家去了,回来兴奋地说:『我喝到三百多年前的水分子了!』──他不知不觉地被忽悠了。其实,就算那口锅能装一百升,第一天的水分子到了第一个月末就被稀释的剩不下一个(阿伏伽德罗常数,6.02×1023M),更别提三百多年了。

人类在一百多年前就清楚:到了分子和原子大小,一切都得以‘个'论,就像卖鸡蛋一样。描述这样的环境,世界不再是连续的,得用‘量子论’了。出主意的叫马克斯·普朗克;带头研究的叫尼尔斯·玻尔。过去,描述一切事情都有原因、有结果。用了量子论后,描述事情时也有不同:只有结果──概率(几率),没有原因。就像掷骰子一样。

我们不能苛求前面提过的先贤,他不可能用两千年后的量子论描述切取木棍。可那位老化学家呢?他博士也当过、院士也当过、还学过量子论和波尔,怎么也会说错呢?这就看出周围人势力强大了。为了某种目的,不管懂不懂得,有人用先贤的说法(先人说的,你能不信?当然还有别的法子,让我慢慢道来。),忽悠到很多人,使没人敢说不同话。最后,全社会跟着走,别提停下,走得慢都会被踩死。比躺枪还恶心。

在科学上,我们现今只了解到1040以内的范围(距离、长短)。用中国话说,就是‘一正’。跟人体长度最接近的单位就是米。若用米为基础(100),往大里说,可到1025米;往小里说,可到10?15米。外推特别危险,一开头提到的先贤就错在因为外推上。如果来描述和解释当前知道的,你不觉得他说的太离谱了吗!

俗话说:“不可乱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