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爵王先生

年龄一把,事业全无,头发不多,毛病不少。
正文

成都的茶馆

(2016-03-16 07:50:15) 下一个

    成都的茶馆

    成都是一座著名的休闲之都,而成都的休闲文化与休闲环境中,茶馆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成都的茶馆数量之多,用‘铺天盖地’来形容绝不为过。在成都逛街,你会发现,几乎没有哪一条街道没有茶馆。无论是盛夏还是隆冬,也无论你走到闹市还是僻静小巷,一定能在附近找到一家适合你的茶馆。选一个阳光和煦的周末或假日,你邀约上三五个亲朋好友,找一处中意的茶馆,大家一边品味浓郁的茉莉花茶,一边海阔天空摆龙门阵。茶过三巡,几杯热腾腾的茶水下肚后,暖融融的血气温润了全身,有一种气通运达的舒服感觉。讲话累了,你蜷缩进舒适的竹椅或藤椅里,懒洋洋地倾听朋友们的高论,抑或借着阳光的热力打一会儿盹。总之,一切都随兴所至,没有丝毫刻意,享受到的那份闲适与自在,语言难以形容。

    旧时成都的茶馆,高档的不多,东大街的华华茶厅,春熙路的漱泉茶楼和饮涛茶厅,是我小时候跟我爷爷常去的几家中档茶馆。但更多的都是适合普罗大众的所谓‘平民茶馆’。茶铺规模不等,大到可容纳上百人,小到只有两三张茶桌。不过,茶馆无论档次高低、规模大小或坐落的口岸如何,‘三件头’是不能少的:木桌竹椅;带盖的瓷碗与茶碟;铜壶。木桌不大,大约60公分高,竹椅要带有扶手的,茶碟也一定是铜质的。

    小时候我也喜欢跟几个小伙伴去‘钻茶馆’玩耍,茶馆中的世俗百态景象,给我的童年生活增添了丰富色彩。那时候的茶馆内总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茶客的喧哗声,来往穿梭的小贩们的叫卖声,堂倌故意把铜质茶碟抛在桌上发出的‘叮当’撞击声,汇成一部嘈切错杂的市井交响乐。茶馆还是民间艺人们献艺的场所,像后来在成都曲艺舞台上走红的李月秋唱的四川轻音,邹忠新的金钱板, 吴晓楼的单口相声和曾炳堃的口技,都受到了茶客们的热烈追捧。

    现在成都的茶馆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茶铺档次大大提升,除大量平民茶铺以外,在商业口岸和高档酒店内,涌现出许多高档茶楼,环境优美,装修或典雅或豪华,茶具精致美观,是商务洽谈、团体聚会和婚寿庆典的好去处。不像旧时茶铺只有茉莉花茶、素茶和冰片等几个品种,现代茶楼的茶叶品种多如繁星:花茶、素茶、毛峰、蒙顶、铁观音、银针、龙井、菊花等不一而足。价格也从过去两三分钱一碗,到现在几元、十几乃至上百元人民币一杯。

    现代茶楼还增添了一些多功能服务功能。你在茶楼品茗的同时,还可以欣赏音乐,观看影视节目,或在雅间搓麻将下棋打牌。饿了,你可以为自己点一款甜品,或者叫一份快餐或小吃。总之,成都的茶铺,充分展现了成都人重视生活质量,追求休闲养生情趣的天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男爵王先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onnetshaw' 的评论 : 谢谢关注。是的,‘掏耳朵’,现在叫‘采耳’,价格也贵了许多,一次三十元,许多茶铺和公园里都有。
男爵王先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onnetshaw' 的评论 : 谢谢你的补充。
gagaga 回复 悄悄话 成都是个好地方。。。
幽幽的林荫,美味的小吃,品茶聊天,真乃蜀乐!
sonnetshaw 回复 悄悄话 同感! 补充一条:成都茶馆还是享受“掏耳朵”的最佳 場所。小時候的支磯石街,暑假裏,院外隱約傳來不怕熱的孩子們在街邊滾鐵環,在街角簡陋的水泥桌 打乒乓球的聲音;街邊茶鋪裏老人們靠在梧桐樹陰下的藤椅上喝著蓋碗茶,搖著蒲團扇,擺著龍門陣;享受“掏耳朵”;樹上的知了在不倦的歌唱。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