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尘和墨

lvchen139@hotmail.com 欢迎朋友们和我通信交流!
正文

积极生活也可能是种人性背叛?——电影《此时此刻》观后

(2005-10-29 08:58:00) 下一个

马影院的平民价位把我们一家人培养成了影迷,8-10令吉一张电影票和10令吉一张的碟片,傻瓜才会选择买碟看吧。好莱坞电影大多有着鲜明的美国性格:年轻,乐观,开拓,冒险。我带着一颗易碎的中国心坐在影院里,被好莱坞式的单纯,快乐,毛糙的打磨成一颗快乐的毛玻璃球,但玻璃球终归是玻璃球,被斯蒂芬·戴德利(Stephen Daldry)的作品瞬间击碎!这就是小说《Mrs.Dalloway》改编而成的《The Hours》(《此时此刻》),我很后悔看到这部电影,它是如此令人厌恶,却无法摆脱。

影片以讲述三个人的命运为三条线索同时展开。罗拉是一名美丽的家庭主妇,与丈夫和孩子生活在洛杉矶,丈夫富有,英俊,并且深爱她,儿子乖巧漂亮,如此圆满的人生却并没有令这个主妇感到幸福,相反,她沉浸在一本小说里,精神极度痛苦,徘徊于自杀的边缘,甚至等不及第二个孩子的出世,挟带药物去酒店试图自杀。看到这里我真无法遏制厌恶的情绪,她怎么能如此挥霍上帝的恩赐,她拥有这个世界上许多人穷其一生也无法企及的幸运,却毫无感恩之心。她表面上是一个温柔,娴静的妻子,精致的像一件瓷器。可是实际上她对丈夫敷衍,对孩子冷淡,对生活厌弃,她是个任性妄为的人,一个完全为自己而活的人,她放纵自己阴郁的性格,一任命运走向绝望,她想自杀就自杀,连肚子里的孩子都不顾,多么奢侈的人生,一个精神狂徒!我厌恶罗拉,生活在这个世界,人们就要学会配合与适应周遭的人际与环境,就要尽量使自己乐观积极,不是吗。我和先生边看边嘀咕咒骂,先生干脆半路就睡着了。

诗人查理,罗拉的儿子,19岁遇到了自己的初恋,美丽善良的恋人几十年不离不弃的照顾他的生活,他的创作获得了很高的成就,然而他并不快乐。 他同样是个“吃饱了撑的”的主儿,一个自恋狂,他拒绝出席颁奖晚会,就在情人为他准备庆祝PARTY的那天,他在情人面前从高楼的窗口歪出去自杀了,那是一个严寒的冬天————一种比冬天更为冷酷的人格。

作家维珍妮亚吴尔芙,罗拉的女儿,罗拉生下她就出走了,她的丈夫为了让她觉得”有事可做“,特意开了一家出版公司,深情可见。但是这个女人跟她母亲一样对自己的拥有暴殄天物,忙着写小说,忙着痛苦,忙着解决灵魂问题,当她可怜的丈夫找到出走的维珍妮亚,坐在火车站的椅子上无助的抽泣的时候,我真觉得这个女人是个刽子手。所有的爱,亏欠和内疚加起来,也无法使她停止自私,她背对着丈夫的爱,一步一步走到河水里,淹没了自己。

这部电影明确的表达了对性格的遗传(如一出世便与生母分开的维珍妮亚)与家庭的影响(与母亲生活了7年的查理)的不可逆性的肯定。罗拉的两个儿女的命运使企图摆脱出身论者陷入愁苦,人是不可能逃脱他一出生就”注定的“那些因素的影响的,尽管很多人不愿意承认。

令人恐慌的是,这不只是小说里故事。事实上罗拉家族的”刽子手“们从未间断过造访人世,他们以童话般的理想化与精神化诱使人们陷入爱恋,并拖曳迷恋者和他们一起卷入与现实生活尖锐对立的困境中,对”自己“的高度专注使他们无视他人的爱与牺牲,也无视恨。他们面对生活的谈判决不妥协,宁可杀死自己,爱人和情人们崩溃了,不是因为他们的死,而只是因为他们的存在。遇到这种人的人们,你们是幸运还是遭殃呢?人究竟应该顺从自己,还是顺从生活?哪一种态度才是真正值得的人生呢?我真的厌恶罗拉这个女人和她的孩子们,因为他们是如此讨厌的真理。我也嫉妒她,她不必为了适应生活而改造自己,而我必须积极这样做。我的信条是:不管过去多么坎坷不幸,也要心存感恩,上帝今天的补偿和恩赐还不足令你快乐,健康的生活下去吗?我的方法有:进修,学英语和看美国大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