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有本事写一篇超越此等文章来!

(2017-11-05 12:00:04) 下一个

有本事写一篇超越此等文章来!

 


时不时的总能見到有人骂骂叽叽前言不答后语地对毛泽东说三道四,    殊不知那些至今还在妄议毛泽东的人是些什么人等了!    在这里不说其他的,   单就毛泽东发表的三篇文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何人能有超越!   有本事拿出来也写一篇超越此等文章来让人们看一看!


经历过毛泽东时代的人,都熟知“老三篇”,都读过“老三篇”,甚至对“老三篇”里的经典段、句记忆犹新。


所谓“老三篇”是毛泽东在大变革时代,写下的三篇文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文章短小精悍、文字生动、语言简明、寓意深刻,有人物、有故事,道理讲述得通俗易懂、入情入理。不夸张地说,这三篇文章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的灵魂。


《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之所以被称为“老三篇”,是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各地各级学校均将这三篇文章列为教材,人们为了表述简要,就直接称其为“老三篇”。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叫法,并没有重要领导人在重要讲话中公开这样说、这样写过,更没有写到文件上。

 

中国人心里的“三宝”!    “老三篇”不“老”,依然是中国人精神的“三宝”!    “老三篇”中的《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一个普通战士张思德的会上的演讲;《纪念白求恩》是1939年12月,毛泽东为八路军政治部、卫生部于1940年出版的《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而撰写;《愚公移山》是1945年6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的闭幕词。


在《为人民服务》中,毛泽东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提出了“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著名论断,且把为人民服务上升到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提出了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的价值观。

   
在《纪念白求恩》中,毛泽东说:“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篇文章,毛泽东高度概括了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品格,是共产党人进行自我修养和自励的范本。


在《愚公移山》中,毛泽东说:“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这篇文章,毛泽东既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共产党人的精神意志,又说明了共产党力量的源泉。这是一种高度,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在这种高度面前,国民党的八百万大军也是微不足道的。

 

“老三篇” 显示了中国人对人类道德伦理的追求,它的光辉思想当时是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力量源泉,对人们的精神境界和人生品格产生了不可估量影响。

 

“老三篇”中的主人公——张思德、白求恩、老愚公,也成为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偶像,激励着无数的中国人,流血牺牲、前仆后继、创造辉煌。


毛泽东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当年,毛泽东在施政中,注重榜样作用和精神力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充分证明了“老三篇”光辉思想的引领作用。


如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些人认为“老三篇”精神已经过时了,应该退居到幕后了。只有用物质刺激、金钱奖励,才能激励部属、调动部属的积极性。其实殊不知,如果这样“唯物质论”,长此以往,必然会出现一些人“不给好处不干活,给了好处才干活”的局面,人们的精神大厦很有可能垮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