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企业间的合作才能造福全人类

(2020-09-06 09:49:49) 下一个

企业间的合作才能造福全人类


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震惊了世界,因为研制原子弹的技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最复杂的技术之一,只有美苏英法这四个大国掌握,也是它们最高的国际机密。对中国而言,已经不是“卡脖子”的问题了。而是被严重禁运封锁制裁之下与世隔绝,  但是,在各种严密封锁之下,中国那些年轻的科技人员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技术积累和不懈的努力,靠着全国各大中小国有企业间的合作所形成集体的力量完成了这项被认为“不可能的任务”。面对今天美国在科技上对中国的“卡脖子”,中国要想击败对手,就必须拿出当年“两弹一星”的精神。对比现在,当时的新中国可以说在经济上是一穷二白,当时的科研人员可能顶多就是能懂得基础知识。在科研技术能力积累方面也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而相关的重要研究设备更是无从谈起。但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中国的一群甘于奉献的中青年科学工作者投身戈壁滩,用不懈努力的“两弹一星”精神,造就了后来一个又一个奇迹。

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是有限的;让一个集体爆发,它的力量可能是难以想象的。完成中国原子弹研制的是一个集体,而它的技术攻关领导层也是一个集体。集体的力量很强大。毛泽东当时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决定大力发展原子能事业,在苏联的援助下研制中国的核武器。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全部撤走。于是,中国决定成立专门的核武器研究所,研究所成员由钱三强先生负责推荐。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成功不是某一个科学家,而是一个卓越的科学家群体。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先生曾撰文写道:“中国从1959年决定独立自主研制原子弹到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仅仅用了5年时间,而后,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又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发展速度令全世界惊诧不已。 中国原来的科技、经济都非常落后,为什么‘两弹’技术能够获得如此快速的发展呢?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个科学家团队整体效率很高、整体创造力发挥得特别好。论名气,中国这支科学家团队的组成人员远不如美国、前苏联,但在团队的整体效率上,毫不逊色于两个超级大国,甚至还更好”。更重要的是这些科学家《不看重金钱》!不看重名誉、不只搞竞争、齐心搞合作, 一心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

这批科学家们不是为了自己写论文发表出名,  而是集体从人们的视野中“失踪”了,一“失踪”就是十几年或几十年。妻子儿女都不知去向,  隐性埋名各种学术交流的舞台上消失了。而在这批科学家工作的研究大院里,经常会看到他们的身影,上班、下班、排队买菜,像一个个普通人一样,既不神圣也不神秘。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们能守得住寂寞。在原子弹、氢弹研发时,这种封锁是相对更彻底的,中国研究人员拿不到任何资料。但是,他们面对巨大的挑战,甚至把自己的生命和一生,都献给这个国家。1968年,一名研究员乘坐军用飞机从核试验基地返回北京西郊机场,在降落时飞机发生了空难坠毁,被大火笼罩。在最后时刻,他与飞机上的一名解放军警卫员抱在一起,将装有保密文件的公文包藏在两人中间。大火熄灭之后, 两人的遗体都被烧焦了,但核武器研究最珍贵的资料得以完好保存。

一个伟大的人并不是生来伟大的,而是在日积月累中一点点地成就的。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具备优异的能力,实际上能够从始到终,持之以恒坚持做一件事是很难的。毛泽东时代的这些科学家们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他们每天都在琢磨这件事,不被别人意见干扰,坚持自己的观点,研究之路就是打开一把把拦路锁,直到最终大门敞开为止。持之以恒,从不放弃,那将是一生的事业。今天中国的确面临个别国家在核心技术上的“卡脖子”,但是在全球化和互联互通的时代,那些新发现的基本自然规律和原理必然会公开发表,这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能被封锁的只是有国界的“发明”和根据发明创造的产品,从这个性质来看,封锁对中国自身发展的影响只是暂时性的,中国应坚定信念。中国共产党的体制优势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这在“两弹一星”方面多次被证明是获得成功的关键。但是,走资派特色政府执政当下的中国社会充满了浮躁,年轻人身上缺少了严谨、认真和执着,常常是哪里工作环境好、给钱多就去哪里,频繁跳槽、好高骛远。不少所谓的创新也是靠“模仿”去挣快钱。因此,今天中华民族的子孙们更应该看到“两弹一星”精神的稀缺性,让这种精神继续带给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子女们不畏挑战的强大动力。


《中国革命的道路》第二部分:全民所有制下的两条路线斗争

作者:  金宝瑜

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才最能发挥生产效率,最能节省资源、促进技术进步,以便加速生产力的发展。
(三)全民所有制与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中,企业与企业之间是合作的关系,而不是竞争的关系。在40年资本主义意识的宣传下,不少人开始相信,只有竞争技术才能有进步的这个谎言,这种宣传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实践所证明的。正好相反,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实践证明,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才最能发挥生产效率,最能节省资源、促进技术进步,以便加速生产力的发展。为什么这样说呢?

在全民所有制下,一个先进的企业可以帮助一个落后企业发展。中国有太多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例如比较先进的炼钢厂,包括从日本接收过来的和后来在苏联协助下建起来的,这些工厂有比较先进的技术和比较有经验的工程师与工人。在这之后,新的炼钢厂陆续建起来的时候,这些老的工厂对新建的工厂给予各种援助,包括工厂的设计和建筑,工程师和工人的训练和其它技术上的许多问题,新厂的工程师和工人可以去老厂去实习,老厂的工程师和工人也可以去新厂指导。人们用一句俗话来形容这种合作的关系:“老母鸡到处下蛋。”在全民所有制下,新老企业都在一笔帐下,老企业用来支援新企业所用的资源,并不增加它的生产成本,新企业不必发愁没有这笔钱来支付它所得到的支援。在这种合作的关系下,新中国的炼钢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当然,除了钢铁业外,其它很多工业都是在各个工厂的合作下快速地发展起来。

再有,很多人都熟悉毛主席所讲的“在发展经济上要用两条腿走路”。毛主席说,中国发展不要只靠一条腿,而是要靠两条腿,毛主席还说,中国的发展要大、中、小并举和土洋并举。看起来如此简单的两句话,却说出了非常深奥的道理。毛主席用“两条腿走路”说明了落后国家发展经济要利用所有能利用的资源,中国的发展不能只依靠大的企业,不能只靠最新的、以及进口的技术,在资源短缺的中国(和所有第三世界发展落后国家)即要利用大型企业,也要利用中型企业,还要利用小型企业;在技术上,不但要利用新的和进口的技术,也要利用旧的传统的技术。

毛主席所指出的两条腿走路只有在社会主义下可以实现,在资本主义下,大企业占有各种优势,比如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用高薪聘请经理等。小型企业甚至中型企业都没有办法和这些大企业竞争,于是总是破产,或者在破产前被大企业收购,这就是资本主义垄断企业形成的历史。因此,在资本主义的竞争下,总是大的吃掉小的,大、中、小并存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只就零售业来说,即使在三、四十年前,美国的每一个小城镇都会有当地人开的的药房、饭馆、菜场、杂货店等,这些小生意往往都是从上面几代传下来的。今天几乎所有的小生意都很难维持,一般都被大型企业在全国各个城市的连锁店给取代了,这样的发展对小城镇的居民的生活影响很大,因为这些大型连锁店在开张后,往往因为销售量过小,没钱可赚,就又把店关掉,使得这些城镇或是大城市里的一些较穷困的地区,就连一家菜场都没有,只有几家卖零食的便利商店。这些买不到新鲜蔬菜和水果的地方被称为“食物的沙漠”。零售业如此,中小型的制造业更是无法生存,因此,在资本主义下,要大、中、小并举是不可能的。在中国也有很好的例子,在资本主义改革后,人民公社被解散,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一些人靠着关系承包了之前的社队企业,变成了私人经营的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曾经有它们发展的空间,繁荣了一阵,农村的万元户基本上都是这样发了小财,但是等都市里的较大的企业发展起来之后,这些小企业就无法生存了。

在今日帝国主义全球化下,落后国家要实行土洋并举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先进的洋技术总是会击败土的传统的老技术,即使传统的老技术有很多优越性,但还是会不可避免地的会被取代。当然,旧的技术(包括旧的机器设备)总是要被新的取代,从一方面来看,这本来应该是进步的标志。不仅如此,在一些制造业上,大型的生产总是比较有效率,因为大型的新设备,减少浪费、节省能源、提高劳动生产力,但是用新的来取代旧的,大的取代小的,应该从一个国家的资源来作全盘的考虑。在每一个国家开始发展时,能够用来投资的资金总是非常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尽量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旧的机器和旧的设备来生产。中国的发展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例子,例如在解放不久的中国,所有的生产设备都非常落后,要供给几亿人穿衣,从纺纱、织布,到制成成衣,最初都靠从民族资产阶级那里接收过来的纺织厂,中国的纺织业是在小的和旧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到了七十年代,大型的纺织厂已经遍布全国。

今天,一个落后国家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下,不可能大、中、小并举,也不可能土洋并举,因为洋的总是取代土的。许多落后国家用它们极为有限的外汇来购买洋技术,也就是说,旧的传统技术在竞争之下无法生存。虽然旧的传统的技术和小规模生产虽然比不上大规模生产的洋的新技术,但还是能生产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因此,在许多落后国家,土的这条腿就被废掉了,两条腿就这剩下一条。人少了一条腿,怎么走路呢?我们今天才更深刻地理解毛主席所提的两条腿走路的意义,也更理解为什么只有在社会主义下才有可能大、中、小并举和土洋并举。在资本主义改革开放之后,资产阶级选择了用加工出口,增加就业来发展经济的道路,中国加入了国际垄断资本安排的新的世界分工。中国的纺织业的生产目标不再是满足中国人民的穿衣需要,而是要为满足世界市场对衣服这样商品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为了纺织品的出口,必须要将纺织业的设备更新。因为在世界市场上,中国出口的纺织品必须要满足西方国家消费者的喜好,其中还要分成高档、中档和低档各个档次。这样的生产就得用新的机器设备和新的技术,使得很多原来的纺织厂不是关闭,就是大规模翻新,大批地废除了还可以用来生产的机器设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