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乡吃瘪记

(2017-05-15 18:56:07) 下一个

回乡吃瘪记
飞机开始下降高度了,笨妈吸气,挤眼睛,努力地想营造一丝近乡情怯的感动,结果失败。
第二天清晨,笨妈直奔几年来魂萦梦牵的地方----肠旺面馆。肠旺面是贵阳的特色小吃,碱水面煮好盛碗,加高汤,淋红油,拌入炖好的肥肠、煮熟的猪血旺、豆芽及调味料,佐以店家自制的泡莱,是深受欢迎的早餐。早锻炼归来的老者,点一碗面,要二两枸杞酒,十分享受。
在排队点餐的时候,笨妈已盘算好,要点肠旺面加软哨。贵阳人把猪肉切小丁,加酱油,醋炒干,脆的叫脆哨,软的叫软哨。至于哪道工序造就了一脆一软,笨妈不知道。
"你好,请问肠旺面加软哨多少銭?"笨妈迫不及待。收銭的人埋头整理钞票,头也不抬地朝旁边小黑板上一指,
"没有软哨的价格呀?"笨妈问。
蹲在门边的一个面色苍白,身材干瘦,胡子拉茬的中年男人冷傲地回答道:"那个要加四块钱的。"在用潜台词挑战笨妈消费能力的整个过程中,他的眼睛自始至终望向遥不可知的远方。笨妈被这种酷震住了,虽然表面平静,内心却在呐喊;为什么要这么对待我,为,什,么?!兴致一减,软哨吃在嘴里也不知是什么味道?此第一瘪也。
又是早餐时间,这次场景换到了牛肉粉馆。正值贵阳多雨的季节,不巧娃们又想吃牛肉粉,笨妈便撑着雨伞出了门。料想着店家一定提供饭盒的笨妈,见到店里的小妹递出来的装满热汤粉的两个敞口的塑料碗时,不禁诧道:"没有盖子吗?怎么拿?外面在下雨嘞。"小妹操着正努力向贵阳话靠拢的外县口音,嘲弄道:"拿个塑料袋给你套起拎起,有这个都不错啰。"笨妈顿觉得自己象个呆瓜,被小妹的见多识广榨出了连衣裙下的小,一时竟不知如何对应。此二瘪也。
虽连吃两瘪,毕竟亲情友情的温暖是主流。最好的朋友们约了聚会吃饭,还贴心地开车来接。朋友把笨妈一家放在停车场入口处,径直去泊车。家乡的面貌日新月异,笨妈正好奇地东张西望,冷不防一个冷冷的声音响起:"这里不能停留,赶快离开。"循声望去,只见二、三米开外,四、五个着黑西装的年轻人站在一个疑似夜总会建筑的门口。笨爹刚接完一个电话,忍不住说;"有没有搞错。"其中一个留寸头的顿时鼓着脖子上的青筋喊起来:"什么搞错,这是我们公司的地盘!"平生最不善应付冲突的笨妈赶紧说:"走吧,谁愿呆在这儿,空气这么差。"离开时,隐约看见不远处,有两个巡警在吸烟。为民营企业保驾护航?也许。
事不过三。看来不能怪人,笨妈只能自省:瘪一错在过于热诚,提早露了底牌,下次记得要表现得漠然,要诀是将眼光投向外太空;瘪二错在没有稳住;瘪三中,对峙当然不必要,但海外赤佬气场弱,频频露怯的现状必须改进。不然,就只能呼唤打黑的薄红歌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