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6回国-回国愿望

(2017-05-08 16:11:26) 下一个

2016回国-回国愿望

(一)

每次回国前,对于即将到口的美食总有周详的计划:口味上要秉承先清淡后浓烈的原则,操作中应讲究从容不迫,争取每一顿都能以我为主,实现品种的数量最大化。

然而一旦身临其境, 往往遗忘初心。 这不, 一下飞机,就被酸汤牛肉打乱计划。未热身状态下的强刺激当然有后果,接下来的两顿都只能以馒头充饥。

吃上素斋是一个星期后了。由于近几年资源都投向了新区,贵阳的老城区除了车辆更拥堵外,市容市貌并无大变。路面上的"眨眼石"弹出黑水, 街道两边的店铺尽管贴着打折的告示,仍然门可罗雀。

"觉园"还在原处,左边佛堂,右边餐馆,装修摆设一如当年。传说中那位令某男作家(隐约记得是何其芳,想在网上查查他是否到过贵阳,但不得要领)倾心的女尼不知去向如何。

餐馆里的几个女孩听上去都不是本地人,培训也不很到位,基本是凭着本能在招呼顾客,上菜端饭。我并不在意, 大家都被全球化的浪潮带离了家乡, 不同的只是在此地我们走了, 她们来了。

除了香菇炸得过干了一点, 其他都还好。

(二)

通往新区的道路宽阔平坦,路边的标语简单易记。"绿水清山就是金山银山", "守底线, 求发展, 奔小康"。我"鸡蛋里挑骨头"的毛病又犯了, 前一句水怎么不见了? 后一句主语不清嘛, "守底线" 是对党员干部的训诫, 而"求发展, 奔小康"则是对全体人民的鼓励与祝福。但在心里默默地把"绿水青山就是金水银山","党员干部守底线, 全体人民奔小康"念了数遍后, 我不得不承认, 还是原作更铿锵有力, 至于"守底线"的主语, 也可理解为全体都有,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吧。

弟弟今天回贵阳,上次见面他还是未婚青年,现在小侄子都快三岁了。忽然记起某一年夏天,我下班回家,进门即见坐了满屋的“闲人”:老妈内退了,老姐等着外派去新加坡,老牛刚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弟弟大学放假。实在不忍人力资源白白浪费,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建议:"要不你们租个冰柜卖冰淇淋去,要不我领点火柴盒回来你们糊?”现在想来,满屋闲人的情景是多么幸福!

一见面,我们就对对方身上的赘肉进行了无情的嗤笑和打击,一如当年,大六岁的我对他毫不容让,“战争”的结束往往靠老姐自愿充当双方的出气筒。

K歌是全家的共同爱好,姐的英文歌广东话歌都唱得很好,弟的音准和节奏也很出色。我的水平最差,老妈虽然也不会新歌,但她是教师出身,中气足。他们对我的差评算是相当的克制了,我心存感激。

最后自娱自乐演唱会以《烛光里的妈妈》完美收官,唱到"妈妈,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一句时,忽然有些鼻酸,但马上意识到这个情不宜煽,便以搞笑的姿态带过。

(三)

公交比记忆中方便了许多,班次和线路都大大增加,车上常常有年轻人主动让座。有趣的是,好几次看到的让座都是全程无语,让座人站起走开,老人自然地坐下,双方自有一种默契。

“升高一假期整形美容”的广告让人不禁叫绝,初中升高中,这真是一个变脸的好时机。一来很大可能新同学都是陌生人;二来即便有人质疑,“女大十八变”就是现成的解释。

妈说河滨公司跳广场舞的人多,事前我心里嘀咕不打招呼混进去,会不会遭人赶出来,结果发现这个担心完全多余,大妈们都聚精会神地跟着前排人的动作,除了极个别投来狐疑的眼光外,在最后一排跟着跳完全没问题。

先在一个十几个人的小群里跳了一段白毛女的"北风吹",觉得节奏太慢,不过瘾。我向往的是江湖上人称"农业重金属"的"小苹果", "最炫民族风"一类, 结果走遍整个公园也没有跳这类的,可能是已经过时了。最后让老妈拍了一段,放出来一看, 音乐是什么类型完全听不出来,如果一定要描述的话,只有一个词组"音量大"。因为两个群挨得太近, 音乐都混在一起了。让人欣慰的是, 在不靠音乐的情况下,我跟上了大妈们的律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