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寻找初心。
个人资料
lily0824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北非的明珠:摩洛哥-巴洛克之城

(2024-05-16 07:32:20) 下一个

在伊斯兰建筑为主体的摩洛哥,会有16世纪在意大利发起,17世纪在欧洲流行的巴洛克风格吗?有的,它就在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的梅克内斯(Meknès)。这座有着25公里长城墙的城市因拥有以复杂、奢侈和浮夸为主要特点的巴洛克建筑而被称为“巴洛克之城”。可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摩洛哥怎么会有巴洛克风格的城市呢?这跟被称作“世界第一种马”的穆莱·伊斯梅尔苏丹有关。

伊斯梅尔苏丹是今天阿拉维王朝的真正祖宗,他跟中国清朝的康熙和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生活在一个年代。此时,摩洛哥不可一世的宗主国奥斯曼帝国已经走在衰落的路上,正把自己定位为欧洲一部分的“郁金香时期”,这似乎都注定了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上半叶处于历史变革的大潮之中。在这个大潮之中,法国脱颖而出。它接替了西班牙帝国在欧洲陆军第一强国的位置,也早已在西非的塞内加尔岸边建立了第一个贸易站,还殖民了今天的加拿大,并??在美洲从事非洲奴隶的交易。就在路易十四在欧洲呼风唤雨之时,摩洛哥的土地上也出现了一位强权者,他就是伊斯梅尔。

梅克内斯

梅克内斯

梅克内斯

梅克内斯

伊斯梅尔是阿拉维王朝的第二位苏丹,梅克内斯最初是他的封地。当萨阿德王朝雄才大略的曼苏尔苏丹死后,这个王朝便陷入了继承战争。在一片混乱中,伊斯梅尔的哥哥振臂一呼,建立了阿拉维王朝。可他还没完成统一大业呢,就从受惊的坐骑上掉下摔死了,好运的伊斯梅尔坐上了苏丹的宝座。跟之前苏丹们不一样的是,他效仿奥斯曼帝国的“德米舍梅制度”,组织了一支超过10万人的黑奴御用军。这支能征惯战的军队不仅帮他统一了摩洛哥,而且还帮他几乎全部夺回了西班牙和英国在摩洛哥大西洋海岸的殖民据点。

不过,这里面有没有路易十四助的一臂之力呢?我想是有的,因为西班牙和英国都是法国的对手。在伊斯梅尔统一了摩洛哥后,他还跟法国互派了大使,之后更要迎娶路易十四的女儿。而巴洛克风格正是在路易十四执政的72年间达到了顶峰,因此该种风格也被称为路易十四风格。这样一想,伊斯梅尔的首都梅克内斯具有巴洛克风格也就不足为怪了。

梅克内斯

梅克内斯

梅克内斯

梅克内斯

虽然在位55年的伊斯梅尔把阿拉维王朝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都推向了摩洛哥历史上的巅峰,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富强的国家之一,还让他的首都梅内克斯成为了谷物、皮革和蜂蜡的交易中心,但他的文治武功还不能跟路易十四和在位61年的康熙皇帝相媲美,毕竟他统治的区域比这两位大帝小得多,但他惊人的生育能力却足以让这两位赫赫有名的君主俯首称臣。据不完全统计,他至少有868个孩子,而法国驻摩洛哥大使说他有1171名子女。不管哪个数字是准确的,伊斯梅尔都在生育方面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吉尼斯记录,被冠以“世界第一种马”也恰如其分。

他强大的生育能力让欧洲很多画家都对他的后宫好奇不已,有的画家还以他的后宫为主题,创作出了无数画作。不过,这些画作并不会让伊斯梅尔自豪,反而会让他气翻白儿的,因为在画作中他的妃子全部以裸体面貌呈现。如果说这些画作还没把他气死的话,那他那些为权利争得你死我活的众多子女足以把他气得半死,等他前脚一走,这些子女便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争权夺势的倾轧之中。可是《愚公移山》中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如此多的后代的好处就是阿拉维王朝不会断根,绵绵长长一直延续到今天。

梅克内斯

梅克内斯

梅克内斯

我们对这个王朝的延续史没什么兴趣,让我们好奇的是,在一个伊斯兰教为主导的国家,我们最喜欢的巴洛克建筑风格是如何幸存下来的。本来我们最初的计划是从撒哈拉沙漠深处的梅尔祖卡连开7个小时直达梅克内斯,可因为生病,我们在中途海拔1500多米的干净小镇米德勒特(Midelt)住了一晚。沿途先生一直在望也望不到头的阿特拉斯山脉和撒哈拉沙漠中穿梭,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穿过一个山头就是绿草茵茵的平原,可紧接着又是一个山头,无穷无尽,我真不知道古代的阿拉伯商人是抱着怎样的信念走出去的。但中途我们却看见了一个湖泊,这大出我们的意料之外。

入住时,前台让我们在带窗户的大房间和没有窗户的小房间选一个,我想都没想就进了小房间,我已经被沙漠夜晚的低温吓怕了。进去一看,房间里居然有暖气片,这是我们在摩洛哥住过的唯一一个带暖气片的酒店。舒舒服服住了一晚,并吃了一顿地道的塔吉锅后,我的精力又回来了,第二天又操起了方向盘。在进入位于阿特拉斯山区,海拔1665米的法国小镇伊夫兰(Ifrane)前,我终于看见了绿色,还在一个茂密的雪松林里花了5美元骑了5分钟的马,很冤大头。虽然伊夫兰被称作“摩洛哥的瑞士”,冬季有大批欧洲滑雪爱好者前来度假,但我们在小镇中除了看见干干净净的法式小洋房外,一点雪也没看见。

去梅克内斯沿途

去梅克内斯沿途

去梅克内斯沿途

伊夫兰

到达梅克内斯,刚过中午,我们的民宿在位于世界文化遗产的麦地那里。我按照谷歌地图的指示开往民宿,谁知道,前面是好几级台阶。没办法,我让先生看车,自己走进了麦地那市场,然后就走进了迷宫。我一路走一路记标识,怕走不回来。可要想自己找到民宿,门儿都没有,我只能请当地人帮忙,他们也不知道,最后给民宿打电话,当地人才把我送到。很多游客都说摩洛哥人这不好,那不好,幸运的我一个不好的摩洛哥人也没遇到。他们都那么友爱和热情,这让我对摩洛哥的印象好极了。

民宿依然是摩洛哥特有的四合院,也没有暖气,而我们要在这里住两夜,爱挑剔的先生一看就要退房,可我的钱已经付了。幸好这时房间里很暖和,我们还感觉不到寒意。民宿主人听我们说要吃午饭,于是带我们穿街过巷,走进了麦地那中一个纯正的塔吉锅餐厅。这家餐厅的塔吉锅还可以,但每个人7.5美元,味道并没有让我们觉得惊艳。好在我们的重点并不是塔吉锅,而是梅克内斯的巴洛克建筑。

梅克内斯的麦地那

梅克内斯的麦地那

梅克内斯的麦地那

梅克内斯的麦地那

梅克内斯的餐饮

不过,麦地那中没有巴洛克建筑,因为梅克内斯不是伊斯梅尔最先建造的,它始于公元11世纪的穆拉比特王朝。这时的它只是一个军事定居点,却奠定了麦地那的雏形。接替穆拉比特王朝的穆瓦希德王朝于12世纪在麦地那建成了梅克内斯大清真寺(Grande Mosquée),而之后的马林王朝于14世纪建成了布伊纳尼亚神学院(Medersa Bou Inania)。据说这个有26间学生宿舍的神学院是摩洛哥现存神学院中保存最好的建筑之一,内部庭院的陈设很经典,木雕石刻也别致精细,可当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位于麦地那内部集市中的它时,发现它被挡得严严实实,什么也看不见。

我们继续在迷宫般的麦地那里转悠,里面都是跟马拉喀什麦地那差不多的集市。我们以为我们一定会走丢,结果诡使神差地绕回了民宿。看来,这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转出麦地那不久,就是带有巴洛克风格的曼苏尔门(Bab El Mansour),但这个大门不是伊斯梅尔建造的,而由他的儿子于1732年完成,那时伊斯梅尔已经去世5年了。该门是皇家城堡的主要入口,没有防御功能,只负责美,设计者是一名皈依伊斯兰教的前基督教奴隶。他把曼苏尔门设计成了带有大型马蹄形拱门和华丽组合柱头的大门,色彩斑斓、装饰繁复,阿拉伯铭文被镶嵌在精致的马赛克瓷砖上,还有希腊科林斯式样的柱子,因而它被誉为北非最雄伟的城门。可是,如此富丽堂皇的大门在维修,我们连个“毛”都没见到一眼,但我们从城墙上同样精美的侧门能想象出曼苏尔门的与众不同。

曼苏尔门

曼苏尔门旁

阿乌达广场

阿乌达广场

哈汀广场

曼苏尔门的后方是我们停车的拉拉阿乌达广场(Place Lalla Aouda),前方则是老城为举办庆典活动的哈汀广场(Lahdim Square),这个广场的城墙上也有一个装饰精美的大门。穿过大门,左边即是奢华大气的伊斯梅尔陵墓(Mausolée Moulay Ismaïl)。 这座融合了巴洛克风格的陵墓在伊斯梅尔死前就已建成,除了他在里面长睡不醒外,还有他的正妻和两位儿子。在摩洛哥,很多宗教景点都不允许非穆斯林进入参观,但伊斯梅尔的陵寝例外,还不收费。

作为把摩洛哥推向鼎盛的苏丹,他的长眠之地一定毫不含糊。陵寝外是多层优雅精致的庭院,庭院的地上都铺着色彩缤纷的马赛克瓷砖,还有从附近古罗马遗址中搬回的罗马石柱。殿堂中间设有马赛克拼图的喷水泉,内厅安放着他的木棺。整个内厅的设计跟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的房间很像,都是马蹄形拱门,四壁装饰着繁复的象牙雕刻图案,棚顶金光闪闪,四角曾立着路易十四送给他的法式壁钟。 据说伊斯梅尔请求路易十四把女儿许配给他,但遭到了拒绝后,路易十四为了安抚伊斯梅尔,便把这四座精致的壁钟赠送了他,现在这些壁钟已经不知去向。

伊斯梅尔墓

伊斯梅尔墓

伊斯梅尔墓

伊斯梅尔墓

伊斯梅尔墓

伊斯梅尔墓

伊斯梅尔墓

伊斯梅尔陵墓对面是他的寝宫(Palais Dar El Makhzen)。当年他把萨阿德王朝曼苏尔苏丹建造的巴迪宫的建筑材料拆了个稀巴烂,用来建造他自己的皇宫,结果是巴迪宫变成了废墟,而他自己的皇宫却极尽奢华。他建造这座皇宫时,参考了路易十四建造的凡尔赛宫,因而也带有巴洛克风格。据说王宫规模宏大,里面有50多座大殿、巨大的花园和配套蓄水系统,至今仍被摩洛哥的王室使用,但里面的宝物早就不翼而飞了。这样有皇家军队看守的王宫是不会对外开放的,但我们却可以在皇城城墙与王宫高墙之间长1公里多的狭窄小道穿梭,体验两侧高墙带来的皇城的磅礴气场。

在摩洛哥,所有古城墙保护得都非常出色。虽然它们跟中国的长城一样,也有垛口和马面,但摩洛哥的垛口上面有个小帽子,马面是直上直下的。最不一样的是,摩洛哥的城墙墙体上密布着用来透气散潮的洞孔,这让城墙远远看去象一排饼干。虽然伊斯梅尔把他的皇城表面建造得富丽堂皇,可地下却是一个可以容纳6万囚徒的地牢。他常常说:“我的臣民如同篮子里的老鼠,如果我不一直晃动篮子,这些老鼠就会咬出洞来逃走。他的嗜血,让他被后人称为”吸血的人“。

皇宫宫墙

皇宫宫墙

皇宫宫墙

皇宫宫墙

我们没有去参观地牢,也没有去最多可容纳1.2万匹的马厩和巨大粮仓,因为找不到入口,但是我们去了王宫外的蓄水池,这些都是伊斯梅尔在他执政55年中建造的庞大皇城的一部分。蓄水池紧邻紧邻谷仓与马厩,面积达4公顷,由一条长达25公里的人工运河将阿特拉斯山脉的水源引到池中,供苏丹军队的马匹饮水、灌溉王宫花园,旱季时也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用水。

到此时为止,我们已经把伊斯梅尔因倚仗“黑色御林军”发家,而让有着“黑色皇都”之称的梅克内斯看得差不多了。也许我这一天又开车又走路太累的缘故,晚上穿着棉袄棉裤睡觉的我被剧咳咳醒了无数次,觉得我的胸腔都要爆炸了。令我生气的是,夜晚很冷的房间里居然有蚊子,这让我很讨厌梅内克斯。可讨厌归讨厌,它的博物馆(Musée Dar Jamaï)我还是要去的,谁让它是摩洛哥的四大皇城之一,还诞生了摩洛哥历史上最牛的苏丹呢?

梅克内斯蓄水池

梅克内斯博物馆

梅克内斯博物馆

梅克内斯博物馆

梅克内斯博物馆

梅克内斯城外清真寺

这个博物馆门票3美元,前身是苏丹首相的府邸,建于1882年,被称作摩洛哥贵族奢华住宅的最佳代表。但它不是巴洛克风格,而是安达卢西亚风格。博物馆占地面积不太大,门前是一个种有橘子树的花园,建筑的外墙上装饰着彩绘木材和颜色各异的马赛克瓷砖,那个木质圆顶天花板非常漂亮,里面还有一个小清真寺和小土耳其浴室。至于馆藏,就不要奢望了,好东西都被殖民这里的法国人拿走了,现在这里只剩下当地土著的乐器和民族服饰等,我失望而归。

趁着阳光明媚,我又把迷宫般的老城和城外的清真寺及市场逛了一圈。这里的清真寺是可以进去的,里面的结构跟西班牙科尔多瓦大清真寺的很像,都是连绵的拱卷,很好看,这是我在摩洛哥第一次看到摩尔风格的清真寺。至此,我已经拖着病体,把出租车是蓝色的梅内克斯看得七七八八了,也对得起伊斯梅尔呕心沥血建造的这个皇城。我在城外远望着皇城高高的宫墙,不禁响起那首词:“玉砌梦残,凄凉旧台。宫墙黄菊,几度花开。都休问,六朝人物,谁拙谁才”。是啊,即使雄才大略又怎样,即使千古留名又如何,都只不过是孤影照惊鸿,白驹之过一场梦。

路线

梅克内斯路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lily0824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随易' 的评论 : 谢谢赞美。我们是圣诞节去的。摩洛哥沙漠地带昼夜温差大,晚上特别冷。我们有的时候住的是摩洛哥特色的“四合院”,这些“四合院”有的没有带暖风的空调,有的有但不好用。我想如果住五星级酒店,肯定不会被冻着的。
随易 回复 悄悄话 内容很丰富,谢谢。请问是什么季节去的,怎么会这么冷呐,而且住处没有暖气?好一点的旅馆也这样吗?
lily0824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世界在我心中' 的评论 : 是的,这个皇城确实保护得很好,几乎是每一个到摩洛哥旅行的游人的必到之地,对吧?
世界在我心中 回复 悄悄话 不简单呀,开了七个多小时的车。皇城保护得很好,老城内没有高楼大厦。我也去过这个城市。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