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牛斋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个人资料
帕格尼尼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老海归儿子扎根农村

(2024-01-09 06:37:33) 下一个

老海归的子女们,大部分都有下乡插队的经历。他们当中自愿留在农村,放弃回城,放弃上学,放弃出国,扎根农村一辈子的人不敢说一个都没有。在海外出生、随父母回国的老海归子女,几乎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扎根农村。直到看了2019年9月《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一篇文章,这个“肯定”才被颠覆了。

这篇文章是这样开始的: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急需恢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就在此时,我父亲于1951年6月应聘回国,担任国家林业部部管高级工程师职务。我跟随父亲回到了祖国。他在英国剑桥大学担任教授职务,精通七个国家语言,但是他却放弃了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参加祖国建设,报效国家

这个“我”叫张明荣,文章的题目是“乌蒙山区的牧马人”。文章用了不少篇幅记述自己从小受父亲的影响,“父亲的爱国敬业精神,一直熏陶着我,并影响着我的一生。

文革开始的时候,张明荣已经是贵州医学院的大学生了,1968年和六位同学下乡。大学生下乡和中学生下乡是有天壤之别的。中学生下乡,前途渺茫,有被抛弃的感觉;大学生下乡是锻炼,最后由学校分配工作。

张明荣和同学们来到贫困的乌蒙山区,在公社卫生所为当地老乡提供医疗服务,培养赤脚医生,与老乡同吃同住,生活极为艰苦。1970年,下乡锻炼结束,同学们都返校,等待分配工作。张明荣却决定留在山区,三年后与当地一位姑娘结婚,在乌蒙山区的深山老林里安了家,扎了根。

文革结束后,张明荣再次有机会回城。1979年3月6日,国家林业部为我父亲召开了平反昭雪追悼大会,在组织的“决定”中认为,我父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毅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他是一位爱国的、革命的知识分子;是一位有影响、受尊敬、有贡献的科学家领导提出为张明荣调动工作,他却谢绝了,继续扎根农村。

张明荣的母亲和姐姐已经移民美国了,回国探亲时,告诉张明荣,让他做好去美国的准备。张明荣却说,我要像父亲那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我离不开培养我的祖国,离不开善良淳朴的乡亲,更离不开乌蒙山这片土地

张明荣以后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首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出席第六次、第七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

张明荣的父亲是谁,文章没有提。从林业部为他召开平反昭雪大会看,大概在文革中受迫害致死。在已有的老海归名单中,没有对得上号的人。现在只知道他父亲姓张,不知名字,不知学业,不知出国日期等,网上查不出有关信息,很希望有知情者能提供线索。

(注:张明荣是1964年入学的大学生。推算一下,应该是1946年左右出生。要是父亲1946年以后出国,应该是带全家出国,1951年又带全家回国,张明荣不是在英国出生。带全家出国回国的老海归不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世事轮回 回复 悄悄话 这是一个有特色的例子,他应该没有受到当地老乡的批斗。谢谢博主长年专注这个题目。
林海平兔 回复 悄悄话 。。。他在英国剑桥大学担任教授职务,精通七个国家语言,但是他却放弃了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

可能从剑桥查找吧。。。
华府采菊人 回复 悄悄话 有一些四十年代后期出国留学, 五十年代初中期回来的海归, 只要看他的孩子们之间的年龄差距, 就能推断出老子出国是不是带了家属。
若老大1944年出生, 老二1952年出生,就明白了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