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SUDreamers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纽约中国博士后流浪汉孙卫东:我熟悉的这个圈子,类似故事很多,但这是一个极端案例

(2024-01-04 20:50:24) 下一个



最近网上到处可见纽约中国高知流浪汉孙卫东的故事——一个复旦大学物理少年班的高材生,美国博士又博士后,华尔街高薪工作,结果沦落为流浪汉,无家可归、饥寒交迫,就这样混混沌沌虚度了十六年。

孙卫东,1969年生,毕业于江苏省江阴市南菁中学,那是一所著名的省重点中学,几乎人人都是学霸,出了无数高考省状元、市状元。1985年上了复旦大学少年班,毕业后被李政道研究生计划选中赴美攻读博士,后又做博士后研究,并在华尔街工作过。有人在网上查询,孙所说的这些情况有据可查,决非戏言。

网上说,1990年代孙卫东回国,带了三万美元换成了人民币,结果被偷。在美国与一东北女人结婚,那女人得了绿卡便弃他而去。也许因为这些原因,他出现了精神问题,常有幻觉、幻听,无法正常生活工作,于是走向了流浪乞讨的道路。真令人嘘唏不已!

于是有人说纽约是地狱,把一个学霸高知摧残成叫花子。

这是孙卫东自己走的路,和纽约天堂地狱又有何关系?

我在加拿大、美国高校圈子里十几年,东奔西跑、南征北战,阅人无数,对这个圈子比圈外绝大多数人都了解更深。恐怕丢失三万美元和被东北女人抛弃未必是走向流浪的直接原因——那都是网民自己的牵强分析;终极原因应当是高智商、低情商,少年得志后不知调整遇挫心态。正如《红楼梦》中秦可卿告诫王熙凤的话:“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孙卫东从南菁中学到复旦少年班到美国博士、博士后,虽说华尔街干了两年,两年后又如何,职场发展如何,我们无从知晓,恐怕他也遇到瓶颈甚至重挫也未可知。

从网传视频孙卫东接受别人采访时回答可看出,这是一个即便沦为流浪乞丐也要保持高知清高的人——

采访者道:“调整好尽快找个工作,哪怕月薪三千五千都可以,至少能解决一日三餐,回归正常生活。”

孙答道:“能找到月薪两三万的工作是没问题的,像华尔街那边年薪百万的都很多。”

采访者一愣,又道:“能找着三五千的就先干着。”

孙道:“我调整几个月后能找着更高的工资。”

就这流浪了十六年了依旧清高的心态,他还指着什么时候能调整过来呢?

一个人,年轻时过早得志未必是好事,登高跌重,年少轻狂者一旦经历,就会是毁灭性的打击,比如那芮成钢,想当年何等得春风得意,何等得金尊玉贵!一朝锒铛入狱,如今下落不明,指望东山再起,恐怕今生无望了。他不知道,他曾经是个人物,多半是靠那央视平台;失去了平台,他就是个凡夫俗子而已。

年轻时就应早些受挫,每一次失败和挫折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回首往昔,我认为我出国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放低心态、能屈能伸、抛舍“自我”。我在我班上跟学生们讲过“自我”——ego的话题——

我说道:如果你得到一份特别好的工作,你会怎么想?如果你认为那是因为你的优秀、你的资历,那说明你还是心存“自我”——ego。如果你认为那是因为你的运气,恭喜你,你少了很多的“自我”。学生们一个个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的样子,纷纷点头认可。

每个人的中青年阶段都要不间歇地用在认识自己、抛舍“自我”的过程中。说白了,就是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加拿大高校里的学霸博士生我接触到的不计其数——很多学校不切实际地招了远远大于学术职场吸纳能力的博士生。比如说我曾经在的那个跨学科小系,一共十来个博士生都没毕业,而连续几年加拿大所有高校招聘的同领域的职位也出不来一两个,那终身教职更是凤毛麟角。即便出来了职位,还有牛津剑桥哈佛耶鲁斯坦福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康奈尔麻省理工宾夕法尼亚加州伯克利等一大堆顶尖名校的毕业生与你竞争。你往欧洲国家递简历,他说要以欧盟申请者优先。你给国内递简历,他那一套依旧如此“中国”的规定,几条年龄限制就让你彻底死了这条心了。你给加拿大高校递简历,他们说是避免“近亲繁殖”,其实是看中世界级名校带来的品牌效应——君不见各大高校网站上师资有多少不是出自上述名校的?严格来说,加拿大的高校无一所“世界级”名校——名校不仅要有“名”,录取率超低也很关键,所以多伦多大学虽然知名,但录取率太高,基本上是个人就能上,因此给你日后的高校求职带不来什么荣耀。

你说他招那么多博士为何?这不是误人子弟吗?中国有中国的荒诞之处,国外也有国外的荒诞之处。

也因为如此,有的人中途辍学,有的人迟迟不肯毕业,有的人毕业后彻底失联——原因很明白,可能改行打工了,因此选择了销声匿迹,就差隐姓埋名了。处在某种境遇的人一般只和同类人保持来往,所以他或她会跟你失联,但并不等于没有自己的圈子和朋友。我知道的有去联邦快递的,有从事自由职业的(如房地产、家教),有嫁人做家庭主妇的(做女人比做男人容易!),更多的是找些私校代课,而一门课的课时费勉强连房租都不够,所以你还要再找一两门课或别的临时工。找一门课都很艰难了,更何况要找两三门课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准。即便你找了三门课,哪一天学校课程取消,或者不明原委与你终止合同,或者学校关张,也未可知。你辛辛苦苦拿到了博士学位,结果一把年纪为生计奔波不亚于一个高中辍学生,会有什么心态,自然不难理解。

孙卫东言之凿凿说只要调整好了,找个高薪工作不难。恐怕这一期盼就是十六年,至今也没找着。想想江山代有才人出,美国、纽约不缺名校毕业生,华尔街人才济济,哪里就那么巧空出一个高薪职位能给他碰上?十六年的流浪生涯,他学过的编程早已经停留在了2008年。况且他上的是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分校,这是一个简历上毫无光彩的学校,甚至还不如复旦。流浪十六年心态如此,当初的清高更是可想而知。他健健康康,去做个收银员、搬运工、快递小哥,完全没问题,可他就是那个心态,宁可流浪行乞,也拉不下那个面子。

路过赌场,那里发牌的没准儿就有北大清华的博士生,我认识的就有北邮的、南大的、人大的、中山大学的;经过大统华,那里切菜摆菜的也不乏名校毕业生,甚至还有日本、澳大利亚毕业的。你如果带有国内养成的人分三六九等、高端人口、低端人口之类的固有思维,自然会放不下心态。但是到了国外,人人平等,各过各的,也就没什么拉不下面子的,所以如今移民更吸引那些国内没有诱人根基的底层人士。我能经历的,都经历了。抚今追昔,所有的经历都值得寻味,所有的荣辱都是财富。多交一些同病相怜、志同道合的朋友,没有了攀比,只有惺惺相惜和互勉互励,生活还不至于走投无路,到孙卫东的那步田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睡觉不打呼噜 回复 悄悄话 “孙卫东进入CUSPEA 是1989年” 1985年上大学差不多吧
睡觉不打呼噜 回复 悄悄话 69年出生 87年是少年班不可能的哈,少年班不招18岁的
除非他改了3岁。

是1987年毕业差不多吧
友梨江莉 回复 悄悄话 好文章。
感觉中国的精英不论性别、年龄、地域、出身、专业等等,有一个非常共同的特征:精英意识太重。用作者的话说就是太拿自己当回事。
细想岂止是精英,就是一般人,比如一个大学毕业生,你让他去作蓝领,去干些体力活儿,其内心会有极大的抵触和落差。而其他发达国家的人,和中国完全不一样。
一直觉得最大的原因就在中国的文化基因。
闲钱想投资 回复 悄悄话 孙博士故事见过一些。
人肯定分369,从人生筹码来比划,博士算事实低端底层社会人。
低端底层人不是最可怕
FollowNature 回复 悄悄话 感觉他还是精神上或者心理上出了问题。不是简单的清高能解释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