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昨夜又东风

热血文章,好传于世人知道;慷慨悲歌共岁岁,涌动心潮
正文

从潘金莲到曲婉婷

(2020-10-02 20:44:26) 下一个

前几天社交网络上掀起了新一波批判曲婉婷的高潮,和她有关的微博热搜好几条,点评她的视频上了b站日榜,评论她的公众号文章阅读量轻松十万加。

本以为又爆出了关于他们母女的新料,仔细看过各种材料后发现并没有,只不过是她又一次发了一条替她妈伸冤的状态。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有些年了,事实确凿,证据清楚,本来就没什么可谈的了。

不过这次引起我注意的不是案件本身,而是围观这件事的网友们的态度。

我惊奇地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曲婉婷母女的恨非但没有被冲淡,反而还加深了。

网友们纷纷化身道德卫士,义正言辞地痛斥张曲母女的丑恶行径,对因为张明杰贪腐所损害的下岗工人家庭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同情,甚至说什么“曲婉婷的歌声里,淌着566个家庭的血泪”,通过各种细节描写极尽所能地渲染曲张母女生活的优越奢侈与被侵权职工家庭的辛酸艰辛之间的反差。

如果这些网友平时对这些下岗工人也能表现出同样的理解和关爱倒也无可厚非,但据我的观察,同一批年轻人在日常生活里见到朴实的进城务工中年人时,通常都会选择漠视,不自觉地拉开距离,过分一点的甚至会嫌弃的白人家一眼。

可见这些人并不是真的在乎劳苦大众,只有在骂曲婉婷的时候,才会想起把他们拎出来作为自己的论据。

每年曝光的贪官多了去了,涉案金额比张明杰大的大有人在,为什么他们偏偏对曲婉婷就这么放不下呢?

这就是今天这篇文章想要探讨的主题——人们以正义之名所宣泄的变态情绪。

古时候衙门办通奸案时,大老爷往往会命衙役扒了涉案女性的裤子打屁股,甚至会把扒光了衣服的女子装进囚车里去游街。围观的群众一眨不眨的眼睛里闪动着兴奋的光,嘴里却不住骂着:“呸!臭不要脸!淫妇!”

武松为兄报仇手刃潘金莲时,明明可以干净利落地一刀抹了她脖子,却偏偏选择一种异常残暴的手法——“扯开胸脯衣裳”,尖刀去胸前一捅,双手挖开胸脯,去剜她的心。

少室山上岳不群面对武功大进、和魔教勾结的令狐冲,不惜使出本门禁忌的“夺命连环三仙剑”,比对真正的魔头任我行下手都要狠。

近年来发生在世界各国滥用警暴事件也折射出同样的问题——

世界上暴力倾向最强的除了罪犯,还有差人。

当拥有一个看上去光明磊落的理由给自己开脱以后,人内心深处那些长期被伦理道德所抑制的怨毒邪火就像被炸弹轰出个缺口的堰塞湖,一发而不可收,爆发出惊人的破坏力。

这波对曲婉婷的火力全开也是同样的道理。对贪官的痛恨,对弱势群体的同情,都不过是放在面上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

这份恨之所以会深到这种程度,最主要成分还是嫉妒。

毕竟材料配图里所描绘的曲婉婷,拥有着一个普通人所渴望的一切:爱情、亲情、友情、财富、名望、梦想、自由。

大牌衣服,多变的发型发色,收不停的礼物鲜花,live house,冲浪,潜水,聚餐,打卡。

这些元素不断地冲击着观众的眼球,让人自然而然地产生向往,从而产生嫉妒和怨恨。

当然,最最最不能少的是跟洋男友(温哥华市长罗品信)秀恩爱的照片。

你知道这照片让那些想找洋人而不得和那些一直打着光棍的男男女女们看着多狠吗?

牙都咬碎了。

拜托,人都分好几年了,还拿这老照片来说事呢。

可见这些媒体真正想要传递的不是事实,而是情绪。

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带起这波攻击节奏的不是个人公众号,而是两家官方媒体——中纪委和观察者网。

放在当下这样一个民粹主义盛行的年代,就很值得玩味了。

他们把很多元素集中到一边(“魔教”:地方、贪官、十八大前、海外、特权、享乐),把对应的元素集中到另一边(“正派”:中央、纪委、新时代。国内、平民、脱贫),让人大脑里自然而然地产生关联。

好毒的洗脑术啊!

写这篇文章是想呼唤一种公事公办的理性。凡事都要讲个依据,所谓法治既不该少判,也不该多判。她妈犯罪了该判刑判刑,她黑掉的赃款该追缴追缴。不管她是谁,把她当成一个被执行人就好。又何必单单因为人家过得比自己好,就恨不得非要置人于死地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