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回忆中,一是对土耳其人,二是对印度人,没产生过尊敬的意思

(2021-04-06 02:53:29) 下一个

读印度史印象及其他(二)

 

佛教由印度传入。但从传到中国的佛教中,能看到多少印度和印度人?

 

西游记,“西”在哪儿?

 

酸辣汤,是中餐。中国人念的经,有如斯。

 

总觉得,唐僧不像是去西天取经,而更像是去宣传东土大唐。

 

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有对称的诗句叫:好山好水好无聊,真脏真乱真舒服。

 

西天取经,不是家中缺吃少穿,更像是去送红包,顺便捎点土特产回来,锦上添花的。

 

玄奘真的板下脸来,直译出“经卷”,并组建法相宗时,响应者几何?

 

只有在听和看西藏人信教时,才觉得是那么回事。

 

 

 

 

 

读印度史,许多时间用在了由看不惯到渐渐看惯,到欣赏。自至欧美到安下心住下来过日子,过程和这差不多。儿子就少了这过程。

 

读《圣经》比读佛经容易许多。

读印度史比读希腊罗马史,难多了。

印度人也比欧美人隔得远。

佛经有点像《尤里西斯》的写法,有意写得让你读不懂。

 

会喜欢这文化,那文学,这国家,那风俗。但喜欢不上印度的这些个。“就是个了解”的心态,自始至终。

 

读《古兰经》也没有像读佛经那样的别扭和隔阂。

 

读印度史和佛经,觉着像是在学用隔离世界的方法去接受世界。很怪,也很不舒服。

 

圣经,诚恳。古兰经,霸气。而读到过的佛经,则真亦假,假亦真。很俗气。蛮像接触过的印度人,怎么怎么也产生不出尊敬。

 

读佛经,感觉,不是在悟道,而是在陷入人为的复杂。那么多的界,相,是有意让你晕头转向的。会觉得,创立印度教和种姓制度,是欧洲人有意把智慧用错了地方,或者说瞎整。还会觉得,自己这汉人的脑袋瓜,不足以搞明白这些个事理。

 

回忆中,一是对土耳其人,二是对印度人,没产生过尊敬。

 

教,叫人信。佛教,教人什么也不要信。觉得。不知道佛教,信的东西不少。知道后,惘惘然。就当它个不知道后,信和心渐成闺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