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扯到哪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学书法自叙

(2022-03-20 05:21:49) 下一个

学书法自叙

 

如果不学毛笔字,自己恐怕渣得还能剩点可发余热的东东。

 

现在一下笔,就先厉声自喝:少装点!

 

不知道说琴棋书画害人,过激不过激;但自己被学书害了,很确定!

 

中学里老师让临摹的是柳体大楷。其实就是个学装,编自己的审美故事。(读出晋字的好,全是自己懵的。用了好几十年的时间。)

 

除了“苦练三九”的教训,听不到别的。“乚”总也写不好,“丨”总也没把握写得耐看,“、”总也写不出字帖上的那样,周围的人告诉我:“功夫下得不够”。他们一个也没说,这功夫除了拼时间还有啥办法。

 

犹如古训是不能怀疑的,大人们的话总是占理的。这重“尊老”的不老实,好像是自己学书的第一个收获。

 

临摹要像。就怕不像,羡极乱真。久了,再听到“创造”“个性”之类的话,怀中由不得升腾起个大标语“不会走,就学跑”。其时十来岁。“少年老成”之浊,由此积淀。学书的又一“得”。

 

总也写不好。自知。可就是无解。也翻了不少古今说写字方法的书,“欲横先竖”的启笔法,也去檐下看了“屋漏痕”,用锥子在沙地上划,笔过湿把纸给“力透”了….. 仍是写不好。一看字帖就沮丧。这重混沌中,自己竟不得解脱。读孙晓云《书法有法》,才知道,她也有相同样的经历,直至四十有余。

 

学点东西,难到无解。心里产生的懊恼结成乌云,使自己不大年纪时就有了不小的人生失望。由这失望,使不自信,使遇事磨叽,这是学书的另一效果。

 

晋字以下的书法,装得很。这见识,渐渐长大。而这时,自己已有了不写几笔会若有所失的不舒服。换言之:装成习惯,不装竟不习惯了。这时的改变也有,就是对别人说自己的字好坏,不怎么进心了。赞的话,笑对,不贪被表扬的得意;怼的话,说得准的,读几句,于心情无大碍。就是个装,干嘛去究级别!

 

硬笔有道好,使写字不装了。就会想,如果中国人自古用硬笔写字,脸,不会这么木;眼神不会这么躲;帅哥会好多,林妹妹不止于大观园。

 

总之,书法把中国读书人坑苦了。倒霉,自己给“殉”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