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澳夢子

澳洲早期華人的故事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国官员在澳洲的往事 (25)

(2022-01-22 23:18:16) 下一个

中国驻澳洲第六任总领事宋发祥 (三续)

1930年6月宋发祥到昆士兰视察侨情,知悉“敝国侨民以前来陈述,关于所得税所受歧视及横暴之待遇,群请提出严重抗议,资挽救而舒疾苦”,并向致昆士兰省税务司建议“敝国侨民多以华文记录,贵司应特聘通晓中国薄记之正式译员一人专司译实华侨之年报书”(1)。

其后宋发祥再发“驻澳总领事署布告”给昆士兰省华人,其布告书如下:

为布告事 查我坤士兰省侨民以所得税事﹐历受政府苛征﹐业经本馆提出严重抗议在案。其中关于我侨民因人收款汇款节﹐兹接坤士兰省税务司来函称我国侨民与银行来往多只有一账﹐其代人收汇之款无从查考﹐致于报税之时不得作为根据。倘今后将代理款项在银行另立一账﹐则误会自除﹐便利殊多等因。查该税务司以上所称﹐与情理尚属相符。除对其他事项本署当继续严重交涉外﹐合行将上述提议布告周知。仰我在澳各省侨民一体遵行﹐以避苛税而免纠纷。特此布告。驻澳总领事 宋发祥 中华民国十九年六月二十八日。(2)

时至今日,无论是国内或国外的网友都知道所得税分个人及公司两大类。澳洲早年期的华人报纸“广益华报”在早期每年都有登纽省及昆士兰省税务局的广告(后来就很少见到了)。下图是1918年国家税务司在广益华报所刊登的广告。清楚说明截止报税日期是2月6日,报税表格可以在邮局﹑警局﹑税局﹑火车站及地方政府办公等地点领取,同时也说明了一些当年报税要注意的地方。

梦子早年在读大学时,高级会计部份用的是“立信”出版的书籍,只知道西式簿记的方式在1930年左右在上海就有了。但在“1918年6月,曾成功倡导改革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会计制度的会计师谢霖目睹中外经济诉讼均依赖于外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状况,毅然上书北京政府农商、财政两部,建议仿行西方会计师制度,发展中国的民间审计事业。财政部未置可否,而农商部十分赞成,遂委托谢霖起草《会计师章程草案》十条,并于同年9月颁行。严格说来,在谢霖上书之前,近代意义上的职业会计师已经在中国存在,不过其资格并非由中国政府认定。试加区分,略有两类:其一是外国来华会计师或会计事务所;其二是留学回国及掌握西式会计法的华人会计师,如谢霖即属此类,但数量极少。(3)”

宋发祥1919年任总统府咨议、各省造币厂总稽查,北伐战争期间调任北京华威银行行长,一直是在金融及财政方面发展的人,是故不会对会计方面的知识毫无所知。

问题在传统的中式簿记已无法适应复杂财务管理及审核,尤其是当时实际应用中最为普遍的上收下付单式簿记了。即使是作为远东最大的都会以及商业和金融中心的上海,在1930年代还在是改良传统的中式簿记或者是全面改革并引入西式簿记,仍在争议和竞争之中。

如何改良,首推徐永祚。他在长期的摸索中根据不同需要设定格式,制作了一系列的帐簿,包括日记簿,票据簿,货品簿,总日记簿,誊清簿,双结余誊清簿,单结余誊清簿,有字头誊清簿,进货客消簿,销货客清簿,器具簿,通用簿,货清簿,四柱结算表,收付对照表,收付顺序表,查存表,收款凭单,付款凭单,转帐凭单等。经过改良的中式簿记具有组织系统性,其特色在于现款式收付记帐法;简便的统辖记帐法;完密的四柱结算法。经改良的体系在经过讲解而浅显易懂,适用于现存企业的从业人员略加进修便能掌握。

专注于现代会计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推广的则是潘序伦。他认为西式簿记 “帐户有系统之分类”、“帐簿有连贯之组织”、“账簿有一定之格式”、“帐簿有一定之准绳与共守之规则”,重借贷平衡,便查核对账,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他从1927年就开设簿记训练班,到1937年夏经当时教育部批准成立“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学生由会计补习到上社会承认的正式学历的转变过程。“立信会计补习学校”在最盛时仅上海一地就设有11所分校,,到1947年共计举办了40届,前后共35000余人,培养了大量的会计人才。

然而,在澳洲的大多数华商却依然在“帐户无一定之分类,帐簿无一定之组织,帐表无一定之格式,帐法无一定之规律”的情况中。单就“与银行来往多只有一账﹐其代人收汇之款无从查考﹐致于报税之时不得作为根据”一项来说,“代人收汇之款”则陷入营业入息的泥坑之中,无从分辨。况且当年华侨还有将余款放在华商中代储及日常生活赊借的款项,简单的流水账将收支的类别乱成一锅粥。一团饭中咬一口不觉得太大,一锅粥中盛去一大碗自然心痛了。是故华商投诉“所受歧视及横暴之待遇”,是属不自省的行为,说得难听一点是“反咬一口”: 宋发祥的“严重抗议在案”不但苍白无力,亦必然引致澳洲本地传媒的非议。所以当我们回顾澳洲华人的历史时,得清楚分辨澳洲政府当年的政策在那一部份是不公和歧视,那一些是华人本身的不适应澳洲的社会而导致的误解(甚而是触犯法律的)。

在过去搜集资料时有储存过澳洲华商的簿记图片,但不知道储存到那一个角落去了,留待日后补回。英式簿记是“T”形记录,而华商则是“┫”的上收下付单式簿记,没有可伸延的空间。华商的单式簿记,在程度上大概是初级簿记第一年上学期的入门阶段。

或者可以说,早期来澳的大多数是农民或个体的小商业者,他们早已习惯传统而简易的中文簿记形式,并没有考虑到生存于异国他乡需要融入其它种族的世界。

个人的感觉是昆士兰的部份华商是贪图方便而向宋发祥投诉。因为绝大部份华商间都有生意往来,加上有国民党地方分部或其它华人社团,在报税上某个人出现问题,很快就会互相通传,上一年吃了亏,次年仍重蹈覆辙也无话可说了。

注:

  1. 东华报1930年6月14日第8页
  2. 东华报1930年7月5日第8页
  3. 魏文享:“近代上海职业会计师群体的兴起 - 以上海会计师公会为中心” 文章来源:《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4期
  4. 魏文享:“上海商会与1930年代的改良中式簿记运动” (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5261.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