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转发自吉祥果论坛文章《供养僧道,以安心为要》

(2022-04-17 20:08:51) 下一个

供养僧道,以安心为要

昔有比丘,不能得道,佛敕阿难,为备舍宅、斋食、衣物、用具等,而后比丘即证果。由是可知,身安而道隆,诚无所欺。又道教“法、侣、财、地”,也以财物处所,为助道之极要。故以此论,300元一次性供养,利于道士安心,日日10元供养,不利道士安心。人之大患,无论在家出家,必先得生计,而后身健,而后心安,而后得三昧,而后取菩提。人尝言,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虽善亦消极,何如道人心不安,以生计安之,令之得道,岂唯不动可比?佛六度之谋,先教布施斋戒,以增诸福,依福能有受用,依受用能不忧生计,依生计而心安,由是致道,乃为安稳通途。而教中偏执者,也谓行者曰,有大雪山无宅而得道者,有无食辟谷而得道者,纵无财食,何不能得道耶?此盖以超拔菩萨之行,委以凡力,非无功德,必成大害。故我常责教中装逼之辈,祸佛殃民者如是。因之,由凡向圣之阶,非虚空粉碎前刻,决不可弥废。佛道倡惜福,然惜至身心难安处,则分寸不当,反成道障。故自古教中,立寺安僧之说,重在一个“安”字,种种善巧令其安心,此大护法者也。故财物供养种种方便,也宜以安道士心,为第一要务,余皆非益。供僧者宜不昧此。况非独比丘,佛敕阿难,以财物安养而证果,即佛本人,六年苦行无获,受牧羊女供乳,恢复身心安康,而后睹明星得道。身不安康,缺资乏用,悉达多尚不成佛,况凡夫极端苦行,累乏受用,身心不安,何益于道?故牧羊女,以乳安菩萨,阿难以舍宅饮食安比丘,各令得道,实一理也。各供养伽蓝信士,不可不知。我震旦僧尼,若能居食安心,何须妄开农禅之端,上毁佛禁于无奈,下肇灭佛于有因?请思鉴之。

(吉祥果04.17)

福智光耀  论坛留言如下  于 2022-4-17 11:21 编辑 

《法句譬喻经戒慎品第五》:

  昔波罗奈国有山。去城四五十里。有五沙门处山学道。晨旦出山人间乞食。食讫还山晚暮乃到。往还疲极不堪坐禅思惟正定。历年如是不能得道。佛愍念之劳而无获。化作一道人往到其所。问诸道人隐居修道得无劳惓。诸沙门言。吾等在此去城既远。四大之身当须饮食。日日供给往还疲劳。经年历岁勤苦竟已。昼日往返暮辄疲顿。不暇复得修道。为当正尔毕命而已。道人语曰。夫为道者以戒为本摄心为行。贱形贵真捐弃躯命。食以支形守意正定。内学止观灭意得道。养身顺情安得免苦。愿诸道人明日莫行吾当供养。使诸道人休息一日。时五沙门意大欢喜怪未曾有。安心定意不复忧行。明日日中此化道人送食而来。食讫安和心意惔怕。于是化人为说偈言。

 比丘立戒  守摄诸根  食知自节
 寤意令应  以戒降心  守意正定
 内学止观  无忘正智  明哲守戒
 内思正智  行道如应  自净除苦

  化道人说此偈已。显现佛身光相之容。于是五沙门精神震叠。咸思惟戒即得阿罗汉道。
 

极乐花  论坛留言如下  于 2022-4-17 14:34 编辑

无量众生应入涅槃,以所乏故,妨乱其心,是故不得。
======================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中涅槃者则是利根,若利根者何不现在入涅槃耶?何故欲界有中涅槃,色界则无?”
  佛言:“善男子!是人现在四大羸劣,不能修道。虽有比丘四大康健,无有房舍、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众缘不具,是故不得现在涅槃。善男子!我昔一时在舍卫国阿那邠低精舍,有一比丘来至我所,作如是言:‘世尊!我常修道,而不能得须陀洹果至阿罗汉果。’我时即告阿难言:‘汝今当为如是比丘具诸所须。’尔时阿难将是比丘至祇陀林,与好房舍。是时比丘语阿难言:‘大德!唯愿为我庄严房舍、净洁修治,七宝严丽,悬缯幡盖。’阿难言:‘世间贫者,乃名沙门,我当云何能办是事?’是比丘言:‘大德!若能为我作者,善哉,善哉!若不能者,我当还往至世尊所。’尔时阿难即往佛所,作如是言:‘世尊!向者比丘,从我求索种种庄严、七宝幡盖,不审是事当云何耶?我于尔时复告阿难:‘汝今还去,随比丘意,所须之物,为办具之。’尔时阿难即还房中,为是比丘事事具办。比丘得已,系念修道,不久即得须陀洹果至阿罗汉果。善男子!无量众生应入涅槃,以所乏故,妨乱其心,是故不得。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六
 
阿难尊者宿世因供养沙弥令其安稳专心勤加诵经,缘此福故而得无量总持闻佛所说,一言不失
===================
(四五)◎阿难总持品第三十八(丹本为四十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诸比丘,咸皆生疑:“贤者阿难,本造何行,获此总持,闻佛所说,一言不失?”俱往佛所,而白佛言:“贤者阿难,本兴何福,而得如是无量总持?唯愿世尊!当见开示。”
  佛告诸比丘:“谛听着心!斯之总持,皆由福德。乃往过去阿僧祇劫,尔时有一比丘,畜一沙弥,恒以严敕,教令诵经,日日课程,其经足者,便以欢喜,若其不足,苦切责之。于是沙弥,常怀懊恼,诵经虽得,复无食具,若行乞食,疾得食时,诵经便足,乞食若迟,诵则不充,若经不足,当被切责,心怀愁闷,啼哭而行。时有长者,见其啼哭,前呼问言:‘何以懊恼?’沙弥答曰:‘长者当知!我师严难,敕我诵经,日日课限,若其足者,即以欢喜,若其不充,苦切见责。我行乞食,若疾得者,诵经即足,若乞迟得,诵便不充,若不得经,便被切责。以是事故,我用愁耳。’于时长者,即语沙弥:‘从今以往,常诣我家,当供饮食,令汝不忧,食已专心勤加诵经。’于时沙弥,闻是语已,即得专心勤加诵学,课限不减,日日常度,师徒于是,俱同欢喜。”
  佛告比丘:“尔时师者,定光佛是。时沙弥者,今我身是。时大长者,供养食者,今阿难是。乃由过去造是行故,今得总持,无有忘失。
  尔时诸比丘,闻是说已,欢喜信受,顶戴奉行。
——《贤愚经》卷第十
 
阿难因宿世供养沙弥令得沙弥得安诵经,缘是福报愿求来世聪睿博达多闻不忘。因此福愿世世所生明识强记。
===============================
昔无数世时。有一佛图。中有沙门数千余人止住其中。遣诸沙弥数百人行分卫供给众僧。日输米一斛。师便兼课一偈。有一沙弥。时过市中行且诵经。时肆上有贤者。见沙弥行诵。礼而问曰。道人行何所说。答曰。分卫给僧兼诵一偈。贤者又问。若无事可诵几偈。答曰。可得十余偈。又问。分卫几日。曰九十日。当输九十斛米。贤者谓诵道人。但还安意诵经。我当相代出米。沙弥大喜。贤者与米九十斛。还报师已便闲读经。经三月通千四百偈。启师。诵经已讫。要当诣檀越家试之。师即听。诣贤者所报曰。蒙君重惠得安诵经。今经已止故来说之。沙弥诵文句。流利无有踬碍。贤者欢喜稽首为礼。愿我来世聪睿博达多闻不忘。因此福愿世世所生明识强记。及到佛出世现为弟子。名曰阿难。常侍世尊特独辩通博闻第一。师曰。时贤者今阿难是。夫劝助学者志求愿功德不虚。缘是福报随愿而得如是也。须弥山南有一大树。高四千里。诸钵叉鸟栖宿其上。树常不动。有小鸟形类鹑鴳。住止其上。树即振摇。钵叉鸟语树神言。无知我身将重而初不动。小鸟未宿反更振动。树神言。此鸟虽小从大海底来纯食金刚。金刚为物所堕之处无不破坏。所以大怖不能自安。经以为喻。若有凡人解深经一句口诵心念。身中三毒四魔八万垢门皆不能自安。何况博采众法为世桥梁者也。《杂譬喻经》


以如此等众多障碍因缘故,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身安则道隆

===============
 坚净信菩萨言:“如佛先说,若我去世,正法灭后,像法向尽,及入末世,如是之时,众生福薄,多诸衰恼,国土数乱,灾害频起,种种厄难,怖惧逼扰。我诸弟子,失其善念,唯长贪嗔嫉妒我慢,设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间利养名称,以之为主,不能专心修出要法。尔时众生睹世灾乱,心常怯弱,忧畏己身及诸亲属,不得衣食充养躯命,以如此等众多障碍因缘故,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乃至渐渐于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复甚鲜,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如是于后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占察善恶业报经》
 
贫穷能坏智慧持戒、布施惭愧、仁义信行、勇武意志悉能坏之。又复能生飢寒怨憎、轻躁褊(biǎn)狭、忧愁惨毒、嫌责罪负。
===================
贫穷又能毁坏壮年好色、气力名闻、种族门户,智慧持戒、布施惭愧、仁义信行、勇武意志悉能坏之。又复能生飢寒怨憎、轻躁褊(biǎn)狭、忧愁惨毒、嫌责罪负。如是众苦,从贫穷生。譬如伏藏多有杂物,贫伏藏中多有种种身心苦恼。夫富贵者,有好威德、姿貌从容、意度宽广、礼义竞兴,能生智勇、增长家业、眷属和让、善名远闻。”《灯指因缘经》
 
菩萨若于身财无所顾吝便能受持清净禁戒。
===================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宣说六种波罗蜜多如是次第。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能为后后引发依故。谓诸菩萨若于身财无所顾吝便能受持清净禁戒。为护禁戒便修忍辱。修忍辱已能发精进。发精进已能办静虑具静虑已便能获得出世间慧
是故我说波罗蜜多如是次第。——《解深密经》
 
 
以不布施而生贫,以贫生盗,以盗有杀,以贫不足色而行淫。
============
云何菩萨布施生尸波罗蜜?
菩萨思惟:
“众生不知布施,后世贫穷。
以贫穷故,劫盗心生;
以劫盗故,而有杀害。
以贫穷故,不足于色;
色不足故,而行邪淫。
又以贫故,为人下贱;
下贱畏怖,而生妄语。
如是等贫穷因缘故,
行十不善道。
若行布施,生有财物;
有财物故,不为非法。
何以故?
五欲充足,无所乏短故。”
——《大智度论》
 
无所乏少,故能持戒。
=============
复次,布施之报,得四事供养,好国善师,无所乏少,故能持戒。又布施之报,其心调柔,心调柔故,能生持戒,能生持戒故,从不善法中能自制心。如是种种因缘,从布施生尸罗波罗蜜。——《大智度论》
 
若修布施,后生有福,无所短乏,则能持戒,无此众恶
==============================
若修布施,后生有福,无所短乏,则能持戒,无此众恶,是为布施能生尸罗波罗蜜。——《大智度论》


世有一类,虽欲修定,而乏资缘,经求扰乱;设使先成,寻还退失
===================

“佛言:“大梵,有十种无依行法,若修定者随有一行,尚不能成欲界善根;设使先成,寻还退失;况当能成色、无色定,乃至三乘随成一乘。何等为十?一者、世有一类,虽欲修定,而乏资缘,经求扰乱;二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犯尸罗,行诸恶行;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颠倒见,妄执吉凶,身心刚强;四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心掉动,不顺贤圣,诸根轻躁;五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离间语,破乱彼此;六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粗恶语,毁骂贤圣;七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杂秽语,及虚诳语;八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怀贪嫉,于他所得利养恭敬,心不欢悦;九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怀瞋忿,于诸有情,心常愤恚;十者、复有一类,虽欲修定,而怀邪见,拨无因果。大梵当知,是名十种无依行法。若修定者随有一行,尚不能成欲界善根;设使先成,寻还退失;况当能成色、无色定,乃至三乘随成一乘。《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以贫穷故造十不善种种诸罪
=================

复有饿鬼,于盛冬时有大风起,由业力故吹诸饿鬼犹若飞尘,置冰山中受诸寒苦。从是受苦经无量时,于此命终还堕地狱,如是往来经无量岁,恶业尽已希得人身,生贫贱家悭吝不施,以乞自活转增贪惜。以贫穷故造十不善种种诸罪,从此命终复堕地狱受种种苦。其苦毕已生饿鬼中,如是往返经无数劫,受如斯苦。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以贫穷故恒遭凌辱,转造恶业
================
复次,慈氏!当知贫穷极为大苦。虽常亲近赞叹于人,以无福故过患随生,以贫穷故恒遭凌辱,转造恶业堕捺落迦。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以贫为始端,恶行转增。
===============
自此王来始有贫穷。有贫穷已始有劫盗。有劫盗已始有兵杖。有兵杖已始有杀害。有杀害已则颜色憔悴。寿命短促。时。人正寿四万岁。其后转少。寿二万岁。然其众生有寿.有夭.有苦.有乐。彼有苦者。便生邪淫.贪取之心。多设方便。图谋他物。是时。众生贫穷劫盗。兵杖杀害。转更滋甚。人命转减。寿一万岁。
一万岁时。众生复相劫盗。为伺察所得。将诣王所白言。此人为贼。愿王治之。王问言。汝实作贼耶。答曰。我不作。便于众中故作妄语。时。彼众生以贫穷故便行劫盗。以劫盗故便有刀兵。以刀兵故便有杀害。以杀害故便有贪取.邪淫。以贪取.邪淫故便有妄语。有妄语故其寿转减。至于千岁。千岁之时。便有口三恶行始出于世。一者两舌。二者恶口。三者绮语。此三恶业展转炽盛。人寿稍减至五百岁。五百岁时。众生复有三恶行起。一者非法淫。二者非法贪。三者邪见。此三恶业展转炽盛。人寿稍减。三百.二百。如我今人。乃至百岁。少出多减。
——《佛说长阿含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