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让爱继续(三)

(2006-07-08 08:04:59) 下一个
逸然一想到很快就要去英国,脑子里便浮现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是逸然最喜欢的诗,什么时候想起来都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逸然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心情,他不由自主地来到楼顶的平台上。

这方圆百米宽的露天平台,是逸然感情寄托的最佳场所:不仅仅是因为它上面的静谧,更因为从这里可以尽情地远眺天边的云彩和星宿。逸然住的这幢楼位于城区和郊区的交界线上,所以在平台的上面既可以领略到田园风光,也可以看到层层高楼,而整个校园的景色也尽收眼底。

没有慧芳的日子,眼前这一切都失去了它应有的色彩,它甚至还比不上慧芳现在所在学校的青砖瓦房,更无法与离慧芳学校不远的那遍四季如画的芦苇荡相比。逸然每一次去慧芳那里,都不忘记和她一起骑车去看那遍芦苇。无论是早晨,还是傍晚,无论是春天,还是其它季节,那一眼望不到头的芦苇都会撩起他无边无际的想象。在那纯属自然的景象里,逸然唯一想做的就是躺下身来,任自然的一切光和热还有声音穿过他身体的每一个关节,他的胸膛在那时变得就像那一眼望不到头的芦苇一样,慧芳睡在其上,总有无边无际的踏实感觉。

逸然在想,要是去英国的手续办好了,那不是又要离慧芳更远了吗?她会不会担心我不再回来?要让她对我完全的放心,看来打结婚证真的是个上策。怎么这么巧呢?难道慧芳有先见之明?他从口袋里掏出慧芳今天寄来的信,又细细地看了一遍。逸然明白,按慧芳的性格,在正常情况下,是打死她也不会主动提结婚的事的,一方面是她天性害羞,另一方面是她信奉水到渠成,从不喜欢往时间前头赶。慧芳的想法一向都很实际,这一次也当如此。正如她信中所说的,打结婚证的目的很简单,无非是想让他回去后每天可以睡一个好觉,再没有什么更深一层的目的了。

逸然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解释自己,他为什么并不把与慧芳尽快结婚看得那么重。是因为自己的条件还不够成熟?还是因为自己的事业心太重?还是因为自己已经习惯于单身的生活,不急于把它变成有法律约束的婚后共同生活?

其实逸然潜意识里的想法也很单纯。

他一想到第一次见到慧芳后,为了和慧芳再见上一次面,每天不得不在她学校门口的公共汽车上来回坐上好几趟,而现在他至少每天都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慧芳那一颗为他而时刻跳动的心,他还有什么更多的奢求呢?结婚不结婚对他又有何妨呢?是的,每一次见到慧芳,他都要把她抱得紧紧的,他在恍惚中也可以感觉到自己对慧芳有更深一层的需要,但与那肉体的需要相比,他更被他们之间那种坦荡无私的爱所吸引和征服,他深知这种婚前的刻骨铭心的心灵撞击是婚后生活所无与伦比的。虽然逸然并没有那么多的生活经验,但通过书本他可以体会到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的深层意义究竟何在。

逸然很喜欢与慧芳每次别离后重逢的甜蜜感觉。

那一刻天是兰的,地是新的,笑容是灿烂的,声音是甜美的,一切的感觉都是新鲜和美好的。

人生中还有什么比这种心境更令人向往呢?

金钱对人的灵魂不再有任何束缚,我的就是她的,她的就是我的。那怕口袋里还剩下两块钱,他们也会高高兴兴地一起拿着它去买一条新鲜鱼回来,熬一碗乳白色的鱼汤,你一口,我一口地将它喝完,连剩下骨头也一起清理得干干净净,那种渗透到心底的相互爱恋和相依为命是世界上任何财富都无与伦比的。而这种无私的爱恋在婚后还会存在吗?

逸然想要在和慧芳结婚前,好好地感受那种只有在理想世界中才可以体会到的恋人与恋人之间的全身心的相互倾慕和投入,虽然他和慧芳在一起时常常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性欲,但他相信他想得到的,有一天他都会得到的,而他现在所拥有的,并不一定会永远都为他所拥有。

从一楼的收发室沿着楼中间的天井传来呼喊声:“603的逸然,长途电话。”

这天井一直通到楼顶的平台,逸然一听到自己的名字被叫,神经一下子跟着紧张起来。在这儿住了快两年,除了去年慧芳被分配回老家时给他打过一个长途电话以外,他还从来没有接到过任何长途电话。难道是慧芳打来的?她会有什么要紧的事要告诉我呢?

逸然不顾一切地往楼下冲。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