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聚沙成塔——Atomic Habits

(2021-12-12 01:44:18) 下一个

看题目,不用说也是NONFICTION,这种面向生活应用又没什么太高深的理论的书,最容易看——我说容易,主要是指文字简单,逻辑清楚,每一章前面有分析后面有小结,最后还来个黑体列表,偶尔还夹杂个实例情景小测验让你振奋一下——已经很公式化的结构——差不多就是看菜谱。

我很喜欢看菜谱啊,照方抓药本身就让人踏实,而且很多时候也不一定照着做,就是看画,闲了翻翻,有MEDITATION的效果。

想起来刚出国的时候,有个家伙如果不是天天也是一星期多于4天找我们吃饭,可惜,当时我基本就是从超市买半成品回来乱烤的水平。这个家伙第一次回国,就给我带了三本(!)四川菜谱,还特大方地说,送你了!

不过,他的菜谱字又小又密,图片更是没有,完全不符合现代人偷懒的阅读习惯。不如拿到手里的这本,字大行距宽,有图有表有数据,翻起来完全没负担。

是一本讲怎么养成好习惯的书。

怎么养成?一天一点小小改变。

多小?原子那么小就可以,ATOMIC。

ATOMIC我熟啊,离开学术界以前,没少在ATOMISTIC MODELLING上费劲,最夸张的时候,看谁都像LATTICE。所以当时老键贴出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确是因为题目买的,这些在生命里有过痕迹的东西,怎么都看着亲切,遇到了,不扭头再看一眼,是不可能的。

我个人,比较认同书后摘抄的对这本书基本的评价,PRACTICAL和USEFUL。现在的BESTSELLER里,这一类书很多,如果做不到这两点,就挤不进那个书单——思考,实践,其实是很花力气很辛苦还有很大RISIKO的事情,而且不能保证有效产出,不如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做?

四个原则。

第一定律, MAKE IT OBVIOUS。把你想要做的(养成的习惯)放在生活里最显眼的地方,让环境来提醒你。比如,你想练习一门乐器,选最简单的吉他吧,你把吉他放地下室,三天不看见不摸不想很有可能,但是如果在房间一进门就看见的地方,哪怕饭后,随手拨两下也还是比较现实的——如果每天10分钟,三天就是30分钟。

然后呢,POINTING和CALLING。作者提到的例子是日本电车,就是发车的时候工作人员把注意事项大声念出来以便检查——这倒让我想起来大学时候我们去逛街的习惯——出门前轮番摸一遍,“钥匙眼镜钱包月票手表”,好了可以走了——当时是我们自己发明的,没想到这招儿被人写进书里,早知道我们也攒一本了!

第二, 让你想养成的习惯对自己有吸引力,MAKE IT ATTRACTIVE,自己给自己创造MOTIVATION。饿了吃累了睡属于animal being本能的REACTION,还不能算是由脑中枢支配控制的MOTIVATION——1954年给出明确结论的多巴胺(DOPAMINE)效应,解释了MOTIVATION的直接原因——被封锁了多巴胺释放的小鼠,饿死也不吃饭——完全没有吃饭的欲望,没欲望就没行动。

欲望当让可以来自很多维度,最直接的是家人和友人。有句谚语,天才不是天生的,是可以训练出来的(A GENIUS IS NOT BORN,BUT IS EDUCATED AND TRAINED)——这是我很认同的一个观点。HUMAN BEING,说到底是群居的动物,很难不受环境的影响,而人的生活环境里,其最重要作用的,就是身边的人(你的LEVEL就是你身边最好的5个朋友的平均值)。去爬山,总会看到明显是刚会走的那种一两岁的小孩(或者根本就是坐在被爸爸妈妈背着的小筐子里),不由感慨,这样长大的小孩子,必然个个是HEIDI,不喜欢山,几乎是不可能的。

养成好习惯的同时,当然要丢掉坏习惯。如何丢掉?反向操作——让它不那么ATTRACTIVE就可以了。我们之所以保留一些不太好的习惯,是因为我们认为它(们)被需要。

作者给了一个戒烟的例子。

首先,是“戒”吗?不是的,吸烟,本身也不是生命里的一部分。吸烟是社交手段?不是。不吸烟一样可以社交。吸烟可以释放压力?也不是。吸烟并不能使神经放松,只可能伤害它们——对比前面多巴胺的例子,其实是反向释放多巴胺。

第三定律,让习惯从容易做起。我们中文里有一句话,万事开头难。但是我看这边给小孩子的书比如学习乐器的,很多副标题都是,“所有的开始都是从容易做起”——开始的慢一点,但是,绝不回头,一直往前走,不必看太远,仅FOCUS你能看得到的地方就好,但是,一直向前。

现在天黑得早,我有时候晚上出去跑步,一定要带头灯。头灯能照到的地方,不超过5米,所以,我的感觉是,自己一直追着那个5米的点跑——反而没有白天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时候那么辛苦。把大的目标打碎,碎到ATOMISTIC那个量级,自然就没那么可怕了。结果?还是一样的。

第四定律是跟着第三定律来的,MAKE IT SATISFYING——让好的习惯能带来直接的愉悦。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无论对任何事情做出努力,其效果往往是滞后的,这种滞后的后果是让你沮丧。比如练习一门乐器,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特别弦乐器,再听,可能还是琴是琴,音节是音节,人是人——小孩子背书一样。对于成年人,如果有意识自己培养一个新的有益的习惯的话,要学会跳出对结论的判断方式——换个角度看问题——自己跟自己说,好习惯的本身已经是回报了,不是减重10磅,或者成为熟练的钢琴师,那是终点是回报是副作用——学会自己引导自己享受过程。

我有一个朋友,她特别喜欢看日出,哪怕是度假,也会5点起床,跑到海边或者山上去等太阳升起来。我曾经问她,太阳难道不是每天升起来,你干嘛费这劲?她答,为了看日出啊!

《论语。学尔》里有曾子的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欧洲的僧侣,到现在还保留着晨,午,晚餐前三次静默的习惯(他们用自己的计时,当然可以和我们习惯的24小时对应,但是有自己的专有名词)。当这些行为成为习惯之后,便不再是生活里的负担。在这种“省”里,包含的,是一种TRACKING。而TRACKING,不仅是保持良好习惯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检测手段,更是保障。作者的建议是创建一个HABBIT CONTRACT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完不成呢?自罚好了。

对养成良好习惯最大的威胁,不是过程中的失败,是精神上的厌倦,特别是当习惯不是那么有趣或者变成routine会变得BORING,所以,STAY MOTIVATED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应对这种挑战的,当然也有很多策略,比如GOLDILOCK RULE——研究发现,让人最有MOTIVATION的状态是当你正在完成的任务在你能力上限的时候——拿打网球举例,和一个四岁的孩子,或者和ROGER FEDERER都会让你上场的动力跌到谷底,而如果你的对手是刚刚比你打得好一点点的那个,会让你总想找他。

这本书是当时老键贴出来的。再多谢老键一次——算是属于开卷有益的吧,益多益少,就要看个人了。我们都不得不承认,成年人,无论是建立新的习惯还是改掉旧的习惯,相对于小孩子,实际上都更难——其差别,就是build和rebuild,或者,write和rewrite。

可是,生命就是这样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