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克实的抗战史研究和事实评论

为受过国家教育的中国人写作的内容。属于在大陆不能发表,遭到封印的学术研究。内容都是有最可靠史料根据的事实。一般人并不易懂。
正文

喜峰口大刀队夜袭的日军档案 三 服部兵次郎记录

(2020-03-13 02:12:27) 下一个

喜峰口大捷的宣传战,欺骗了中国人近一世纪。“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历史真相如何?见下文

4.6.服部兵次郎记录

混成第十四旅团长服部兵次郎,1933年作战时51岁,是年8月调任第四师团第七旅团长,一年后少将军衔退役。后进入满洲企业界(满洲水泥董事)。陆士第15期生,日俄战争中曾作为步兵中尉出阵负伤[1]。从陆军大学校第27期(东条英机为同期)的学历看,50岁任旅团长,52岁少将退役的军旅人生并不算风顺。由于出身名望家族[2],和军上层人物交际甚广。服部本人因热河作战功绩在国内成为“凯旋将星”代表[3],后在航空本部长渡边锭太郎陆军大将劝诱下,1934年出版了『戦跡を顧みて』[4]一书(三册),详细地介绍了混成第十四旅团的热河作战全过程。卷头有渡边锭太郎,林铣十郎,荒木贞夫三位陆军大将的题词。
此书内容比较严谨,不类伍于普通“回忆录”。内容是作战之后不久,按照步兵第十四旅团的各种记录资料对作战过程进行的忠实还原。用语平易,又有作为总指挥者的精辟,扼要的综合解说,解释。所以一般人也容易读懂。但其中使用的地图等,都应是服部自己根据战斗详报等草图的复制,所以虽然画面鲜明,清楚,但并不能算是第一手史料。叙述的过程,数字等和战斗详报对比,基本正确,但也有不少错误。问题多出于没有对照原史料的主观描述部分。因为服部书使用的原档案资料现在几乎都能入手,所以服部的书籍并不能成为研究用资料,只有参考价值。贵重的是其中有一部分战斗详报外的内容,和相当数量的当事者(部下)提供的个人手记,能反应出许多不为人所知的战斗细节。以下主要利用服部书中两位当事指挥官的笔记,还原喜峰口夜袭中两个代表战场的战况细节。
先看一下有关3月12日夜袭,服部兵次郎本人的综述:
经9日至11日的激战,喜峰两道关门终于得手,但敌方也不死心再三企图夺回关口。旅团在此地本来只有一大队步兵的兵力,主力还必须用于长城线守备。所以明知潘家口之敌有可能涉冰渡滦河来袭我右翼,却无力应酬。唯一的对策是将乘马讨伐队配置于最右翼的营房村严加警戒。可是营房村南的长城线山脊此时均为敌所占领,可从山顶清楚地俯视我阵地配置。此状态,从下写景图中位置可得知(238页)。
敌从观察中发现了我方部署弱点,3月12日凌晨0200,用兵3000名从潘家口出发,涉冰渡过滦河来到长城北侧,先夜袭了位置于营房村的我乘马讨伐队,后袭击了三家子的我山炮兵中队宿营地。…两队克服连日作战的疲劳,同数十倍与我之敌奋斗善战,打退敌数次进攻。不仅步兵,连没有格斗训练的炮兵,也以局部白刃格斗为手段进行反击,…天明后,敌遗弃尸体730具退去(239页)。
服部所在的旅团指挥部位置(鹦鹉河),离作战地点约10公里远,直到天明时分接到报告,才得知夜袭细情。并不是事件的直接当事人,所以以上内容应是根据各种事后报告归纳构成。下面是服部书中引用的乘马讨伐队长盐见贡中尉的手记

 

4.6.1.乘马讨伐队长盐见中尉手记(要旨)
3月10日傍晚,我部奉命警戒潘家口方向之敌。本队与大行李一起进入约10户人家的营房村。此地距离西方潘家口约4公里。南部长城一线各望楼均有敌兵把守,地形对我十分不利。村内有兵营设施,将大行李保管于设施内严加守卫。令第二小队长见上喜三郎少尉率其部配置于前线监视敌情,其余主力轮班交替休息。见上少尉派出潜伏哨隐藏在村前150M处松林内监视敌情。第一夜平安无事(243页)。
11日白天,营房村受到来自长城线敌枪机射击。1400-1700潘家口敌炮兵也开始射击我阵地。弹道经修正后趋于准确,我战马牺牲两头。为保证安全,命令守兵不得擅自走动,全部在围墙下隐蔽。傍晚从潘家口方向炊烟数量判断,敌有重兵存在,今夜必有夜袭。
入夜召集分队长以下干部进行配置部署。佐佐木军曹带领一分队占领北方高地,掩护村落和其他部队安全。此地可监视,遏制敌方由滦河进入喜峰口一带。兵力配置本应有一小队,但本队实在无能为力。山内军曹的分队守备前方〔西方〕,泉谷上等兵为松林潜伏哨监视敌情。第二小队交替警戒山内军曹右前方,第一小队〔小林重盛少尉〕警戒右后方,第三小队〔伊藤柯夫少尉〕交替警戒左侧及后方阵地。本部,轻机枪在中央宿舍前待机,彻夜警备。为阻止敌侵入,临时设置了铁丝网。部署完毕后打电话向松野尾先遣队长报告,同时请示要求增派一小队步兵进入北侧高地(246页)。
阴历16,夜月光皎皎。0215松林潜伏哨方向响起5-6发枪声。前方传令兵报告有200名敌来袭。可目视约200名敌集团正在悄悄接近中,月光下刀影闪闪。来到右前方观看,低谷中(不可直视)也飞杨起沙尘,传来脚步声。立即通知第一,第三小队各部就位。令见上少尉高度警戒前方、右前方之敌。又来到右后方巡视,见此处之敌先头部队已接近,其兵力至少有300名。战斗开始,第二小队阵地附近前面有敌200名,侧面200名,各处激战。敌还有增加兵力趋势(248页)。
右方河滩地之敌开始吹号冲锋。均被我火力封锁在河滩到村边的断崖下。小行李〔弹药〕中有缴获敌弹药23000余发,动员传令兵,卫生兵,马夫,翻译,和三名俘虏(留用的少年)一致协力帮助准备,运输弹药。…激战中眼看弹药消耗掉5000发,10000发。枪弹量足够,但缺乏手榴弹。右方第二小队方面,敌已经开始第三次突击。由于前方攻击不顺,敌渐渐将主力转向我右后方。见第三小队前方150M处庙宇附近,有人登上房屋揭瓦放火。…借火势敌一部开始侵入村内,我右后方告急。
为解除此危机,讨伐队长命令村田军曹率领两分队20名从河滩突入敌阵,袭击进攻之敌侧后。并亲自率领伊藤少尉及花岗分队,本部人员等12名,拔刀突入村后方放火之敌阵。此时敌企图用手榴弹,炮弹阻止我部突击前进。大量炮弹在突击路前后爆炸,相马一等兵等相继死伤于敌炮击。“我〔盐见中尉〕高举战刀带队奋进,敌慑于我威力向河滩地退却。在追击到起火房屋前时,一队多数死伤,跟上来的仅3,4名”(252页)。此主动突击虽解脱了我后方危机。但相马一等兵死于炮弹,伊藤少尉头部受手榴弹伤,篠泽上等兵也受炮弹片负重伤〔四天后至死〕。
另一队在村田军曹带领下冲入河滩敌阵,伊藤军曹在与敌格斗时战死。在我反击下,敌开始退却。“见四散之敌一部侵入我第三小队宿舍” 〔空营房〕。重伤员篠泽,隐蔽在仓库里平安无事。0500,北方山地传来敌号声,河滩之敌开始集结后退。但第二小队正面之敌直抵抗到0800才开始后退。
0700后杖子村步兵炮,山炮小队传令兵前来,报告夜间该队位置也遭到袭击的事实。此点我早有预料,曾劝其部一起合流坚守营房村,但终于没来。此时步兵炮开始向南方射击,见败敌退向南方(小喜峰口)。…村北河滩可见敌尸累累。仅眼前就有200多具(258页)。敌因为勇敢,所以才死亡众多。突击时使人不能相信眼前之敌竟是中国军。有被刺倒同时仍挥刀回击者,有连刺两三刀后还起身抵抗者,此精神和日本军人没有两样。虽是怨敌,对此勇战者不能不表示敬意。前方可见大尉三名和多数将校尸体。…之后听检尸宪兵报告,仅此地附近敌尸体就有315具,来袭之敌全体应超过有1000名(259页)。
乘马讨伐队的营房村战场,来袭敌兵力总数达1000名以上。被包围时间达4小时,战斗持续6小时。全队战死2名(伊藤龟治曹长,相马民雄上等兵),战伤死1名(篠泽长治郎上等兵),负伤20名。耗弹量19875发。手榴弹113发。敌死亡记录为315名。
关于作战经验,盐见小队长总结为以下4点
1.警戒,待机森严,发现敌情后能立刻进入战斗。 2.铁丝网的设置起到一定防御作用。 3.有20000发以上足够的弹药。 4.危机时能主动出击,击破背后之敌。
笔者的解读分析
乘马讨伐队(乘东北马的步兵,约3小队,特殊编制)对敌夜袭早有预料和严密警戒,夜袭队接近前已掌握敌情。所以能依阵地优势加以迎击。守军虽人数不多,但战法为阵地防守,营房内又有足够弹药,所以能以少制众,坚守村庄4小时。可见 枪炮是主要战斗武器,月明不妨碍夜间射击。敌方亦携带有火炮。全队死者3名中,炮弹死2名,格斗死1名。二十九军的夜袭部队,在此地并没有机会使用大刀。唯一的白刃战记录,倒是日军32名分兵两队的主动出击。关于此白刃战细节,突入敌河滩阵地的指挥官村田军曹还有如下记录。
为执行突击敌阵命令,村田军曹指挥伊藤,森两分队〈20名〉来到村北前沿,见敌群已从地隙端侵入墙院内。分队长伊藤拔刀带领部下冲向敌群,在河滩地与敌展开格斗。我使用手枪应战,敌阵呈散沙状态,我方则聚集一团协同格斗,一直占有利地位。久经锻炼的格斗技术,使敌无法接近,大抵每人要刺杀对手4-5名。保持此阵势,我方突破敌集团前进到河滩对岸田地,集结在田地低洼处,回头看,村头庙宇处起火,河滩至起火处聚集有敌三,四百名。伊藤军曹主张对此敌进行突击,格斗,我则主张趁月明,射击后再突入。在我方分兵两队伺机前进时,敌方集团主动接近过来,用密集火力将其击退后,又出现接近的第二梯队。一名将校举刀带头冲过来。伊藤起身与此将校展开格斗,两方混战开始。乱战后敌终于溃逃。…伊藤在此格斗中不幸战死”。 …格斗之际,敌战法多为先用枪刺摆好拼搏姿势,用单手将枪身送出,对此我方能很轻易地拨开敌枪,将其刺杀(261页)。
以上死亡的分队长步兵军曹伊藤龟治,是可以判明夜袭战中唯一死亡于大刀格斗的日军下士官。

 

4.6.2.中平峰吉大尉的山炮兵作战记录
山炮兵中队在3月10日喜峰口第二关门作战结束后,回到白台子(野炮兵第二大队本部所在地)休整。还没等喘息,11日晨,第二关门阵地又受到敌夜袭(第二次夜袭战)。中队奉命前进到喜峰口第一线,对各据点之敌进行了炮击(3月11日战斗)。由于有严令不能主动向长城南(关内)出击,很难给与敌以致命打击。见我方停止不前,敌陆续增兵来到我长城脚下修筑阵地。
11日1600,山炮中队奉命到三家子(喜峰口第一关门北1.5公里)集结警备,野炮大队(两中队)和旅团本部在白台子集结。乘马讨伐队在西方营房村警戒右翼之敌。松野尾大队主力在关门和长城东西一线。
中队在三家子东端部落旁布阵就绪。两门炮对准潘家口,一门对向喜峰口。炮身两侧用木材构筑了掩体,阵地两侧有山炮队和掩护步兵的两挺轻机枪护卫。此日中队的大行李也集结于此地,…兵力57名。加步兵机枪组6名,共63名。另外有一名翻译,30名马夫(征用拉弹药行李的马车夫)。村落周围有土墙围绕,炮车阵地在院外田地中。
0230,西方响起密集枪炮声,来自乘马讨伐队方向。…不久喜峰口方向也听到枪响。敌炮弹飞来,在我阵地左上方炸裂。…但此地并无任何敌情。由于枪炮声不断,我部全员出动,在炮身及弹药车附近进入警戒。后方(东方)谷地有我部队,两公里外还有我炮兵大队,所以对东方没有戒备必要(265页)。
用电话向大队本部报告情况,得知松野尾先遣队长已出发增援乘马讨伐队。西方200M处机枪队(MG/27i)方向传来响动,派传令兵询问,得知该队准备出发向潘家口方向前进救援。本队也欲出发增援,但所有炮弹只剩50余发。若今夜用尽会影响明日作战。所以按兵未动,继续坚守。此时,喜峰口方面也传来要求炮兵援护射击的联络,考虑到夜间射击效果不佳,暂时观望。由于枪炮声一直不断,使火炮做好对潘家口方向射击准备,只是炮弹珍贵,发射两发威慑弹后即终止。…派安藤中尉去营房夜袭现场联络。
0330明月开始下落。不久,后方响起爆炸声,同时宿舍(无人)起火,不久阵地遭到来自后方3-40M远土墙方向的射击。立即命令炮车调转炮口,后撤准备射击。开始以为是增援潘家口的我步兵来到此地,…断定是敌部队后,已感到情况不妙。命令各炮开始零距离射击。…敌人数至少有5-600名(267页)。敌强我寡,我部下决心坚守阵地,与炮车共存亡。
…火光越来越明,见在我炮击下有人倒下。到底是敌军,友军尚未判明。突然有人喊,中队长,前方有钢盔(日军标志)在闪光?停止炮击仔细观察,发现是敌军的帽檐反光。敌阵不但不退,渐渐从左方山地,右方河滩向我逼近,对我侧后形成威胁。炮兵并不怕正面之敌,最怕的是这种从侧后的攻击。不巧此时山炮两侧轻机枪发生故障,射击一时中止。敌渐渐逼近。河滩至阵地的斜面,可见黑压压的一片人影。与铃木军曹两人用手枪射击。
由于无时间更换弹仓,遂用军刀砍杀。炮兵也用零距离射击抵抗(270页)。
(中平大尉此时中弹负伤),之后,第一分队长谷军曹,第二分队长大久保上等兵在炮身边用手枪指挥部下继续炮击,抵抗。朦胧中听到敌方军号声,…右方(西)河滩200名敌向潘家口方向撤出。西北角 (弹药车)处,传令兵,驭手还在对山坡上顽敌继续阻击。对此方向,山炮没有能力顾及,只靠步枪8支,步兵轻机枪组的一挺抵抗。以防止山上敌军一气突入村庄(275页)。
0400前,畠山曹长在中平大尉许可下突围报急。途中遇敌,格斗时右面部被大刀砍伤,后忍痛前进到野炮兵大队本部(276页)。
本战斗之敌是为了夺回长城线,从后方迂回前进的部队约1500名。由敌旅长亲自指挥。…后来得知是从北平来援,连夜被投入战场的新部队。对此,我方共63名,敌遗弃在附近的死尸有400具以上。全体战果据说歼敌数超过730名,数字来自我宪兵的统计(279页)。各炮车均被弹多数,最多19发,最少也13发。我方战死长谷,高木两曹长以下11名,负伤中平大尉以下17名。火炮皆无损害(280页)。
笔者的分析
山炮兵中队是喜峰口夜袭战中伤亡最大的部队。此资料属于中平中队长个人手记,1934年,前旅团长服部兵次郎编书时应求供稿。山炮兵中队,为第七师团野炮兵第七联队第二大队所属,原建制内本不存在(野炮兵联队中没有山炮兵编制)。是赴满洲后由关东军调拨武器临时组织的新中队。中平峰吉大尉原是大队本部副官,临时出任山炮中队长[5]。此日兵力为63名 ,武器为轻机枪3挺,41式山炮3门 ,炮弹50余发。乘马讨伐队方向的夜袭战斗开始一小时半后(0330-0400),敌始来袭三家子,此时山炮中队全体早已准备就绪,进入炮兵阵地两侧待机。
村南,村西为小河床,北方为山地,敌兵从西北山地方向来袭,逐渐迂回到东南方,形成3面包围。东北和东南方之敌(笔者推测是原计划赴白台子的二一七团)威胁甚大。炮兵主要对此两方向近接之敌进行自卫射击。敌攻击和房屋放火(据国军记录,防火是占领村庄的信号)同时开始。武器主要是枪炮,死伤也主要是枪炮伤。敌大部队几乎都被阻挡在村外,多数死亡者位置远离村落。仅有一小部分越过围墙,进入营地。从地图看,在村内也有部分敌尸体(参照要图第23),所以应发生过小规模接近战。 三家子山炮兵阵地最终也未能得到直接救援,但绝不是孤军奋战。松野尾援救部队,机枪中队等都在北方外围打击包围之敌,给山炮中队的抵抗减轻了很大压力。
战斗时间推测发生在0340-0540间。敌兵数约1500,死亡约250。山炮中队死伤27名(内死亡11名)。国内广泛流传的大刀队二一七团(王长海)夜袭“白台子敌炮兵阵地”的故事,描写的即是在三家子和山炮兵中队作战的场景。 当然不会被王长海团“缴获18门大炮”,仅有的三门山炮,战斗后完整无缺

 

4.6.3.松野尾救援队等的战斗
12日凌晨,除了营房,三家子,后杖子,减厂峪4个被围攻的据点外,日方还有几个在外围救援的部队。1.松野尾少佐亲自率领的救援队主力,2.工兵中队,3.第二十七联队重机枪小队。工兵中队的活动前有介绍,不再重复。起到最大作用的是松野尾救援队。由于没有单独的战斗详报记录,其活动地点和作战细节不明。
据服部记录,步兵第二十七联队重机枪小队[6](2挺)原驻留在三家子西方150米处村落,0300以后,出动去营房村方向协助松野尾救援队作战,幸免遭袭击。0330来袭之敌,先经过重机枪小队驻地(扑空)后到达三家子。三家子告急后,此部队和松野尾救援队一起赶回三家子村方向。从作战地图判断,救援部队在三家子北方高地一带牵制敌后方的行动。阻击从北方迂回到来的敌部队。
松野尾救援队(人员50名,重机枪2挺),0300前由恒城子本部出发,经碱厂峪,三家子南到达营房村外围,攻击包围营房村的夜袭队侧后。此时和前来此地救援的大队重机枪一小队,工兵中队汇合。0330,三家子方向出现夜袭敌情后,留下工兵中队,0400救援主力转进到三家子山炮兵中队阵地北方高地,左,右出击打击进攻三家子之敌侧背。0530敌主力向西方撤退后,尾追至潘家口附近。作战中,松野尾大队(不包括乘马讨伐队,包括重机枪小队,和在碱厂峪的步兵炮小队)共战死4名,战伤11名,死伤14匹马,救援队全体消耗步枪弹7645发,轻机枪弹3350发,重机枪弹6480发,手榴弹49枚。从死伤,消耗面看,无疑是作战中的主力。若没有此救援队在敌侧后的有力牵制攻击,三家子的山炮兵中队绝不可能自行退敌。

 

4.7.战果记录分析
以下这张武器弹药消耗统计,也是了解夜袭战内容的重要线索。
夜袭作战中损失最大的山炮兵中队(三家子),在此表中标记为“野炮第二大队”(山炮中队为野炮兵第二大队下属),只消耗了200发步枪弹,150发手枪弹,50发山炮弹(此外还记录有14发野炮弹,应是天明后白台子的大队炮兵发射),说明近接作战抵抗仓促,步枪,轻机枪等没有被充分利用。但危机中亦能从容发射50发山炮弹抵抗,说明部队还是有组织的。山炮的特征是曲射,并不适用于接近战,是夜的50发,都是有自伤危险的零点距离射击(自卫平射)。
乘马讨伐队也是主要被袭击部队之一,其114名成员战斗中使用了近2万发枪弹。步枪与轻机枪都十分发挥了作用。另外耗费手榴弹113发和手枪弹25发,说明也发生过接近战。110匹乘马夜间作战过程中没有出现一匹损失(11日白天敌炮击中死亡2匹),说明夜袭队没有能进入乘马讨伐队的营地。
担任救援的松野尾预备队,在此表被标为“步二十七第一大队”,其携带的重机枪两挺,和途中汇合的另一重机枪小队两挺共射弹6480发,步枪,轻机枪耗弹也达11000发(数字栏是大队所属所有部队的统计,包括步兵炮小队)。从弹药消耗也可看出是对抗敌夜袭的日军主力。损失枪用刺刀4把,说明有过小规模的近接白刃战。
夜战中起到很大作用的还有两个步兵炮小队。步二十七第一大队栏中,记录了松野尾部队步兵炮小队(碱厂峪)发射的91发炮弹。此外还有在后杖子村的步二十六联队(第二大队)重火器小队(约两小队)。现存史料中虽没有其部队的作战记录,但在旅团作战地图中可以确认其部队的位置,从大队战斗详报死伤表中可以确定其人数为55名(其中约一半,配属给旅团本部),从以上武器弹药消耗表中可看到其部队共消耗步枪弹1170,重机枪弹2400,步兵炮弹29,山炮弹56发。从武器装备(重机枪1,步兵炮1,山炮1-2)和消耗弹药量看,这支小部队有足够的抵抗能力,战斗中也充分发挥了这些重武器的作用。
3月12日凌晨与赵登禹大刀队2-3000名战斗的日军共有多少兵力?下表统计中的798名,是松野尾部队12日的兵力总数。但不是反夜袭战斗的参加人员数。从各种战斗详报中可以确认,守卫长城线的两个步兵中队(松野尾部队主力)并没有介入夜袭的救援。驻在白台子的野炮兵第二大队主力(两中队,六门炮)等,也没有出动。
直接参加作战的只是乘马讨伐队的110名,工兵中队的58名,山炮兵中队的63名,步兵炮小队的22名,第二十六联队第二大队MG的30名(约两小队),松野尾率领的大队预备队约50名(步兵一小队,机枪一小队),及松野尾部队MG的20名(机枪一小队),共约353名。
其中山炮兵中队(第二野炮兵大队所属的一个中队)死11伤17名,乘马讨伐队死2伤16名,增援的松野尾大队本部预备队死4伤11名(其中包括步兵炮小队的负伤4名),步兵第二十六联队MG中队负伤的2名。 合计战死17名,战伤46名。详细见下表:
二十九军赵登禹夜袭队死亡多少?日军记录的数字前后有不下700名,730名,800名,850名几种。有越到后来人数越多的倾向。由于后来加上了在战场周围可能遗漏的估算,遗尸800名的说法并不一定是浮夸。但笔者认为应严格地采用宪兵清点数(执法宪兵清点死亡者的目的即是防止作战部队虚报,作假)730名为准,因为有证据。从虏获表中记录的缴获各种枪支441支的统计看,夜袭队遗尸730具的数字也不会有假。还有一个值得注目的数据是“缴获大刀380口”。宋哲元夜袭战的故事中被描画成所向无敌的这种原始武器,实际上没有派上用场大多数成为了日军的战利品。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3月12日的整个夜袭中,没有记录有一名俘虏。绝不会是800壮士宁死不屈全部战死殉国,其中隐藏着国军作战遗弃伤员,日军作战中虐杀俘虏,伤兵的秘密。笔者认为730具尸体中,至少有1/3以上是被残杀的伤兵,俘虏。日军的追击,扫荡作战的目的是搜寻被遗弃在战场的残存者,负伤者,并将其完全置于死地。牺牲者中还肯定有被卷入战斗的民夫,村民(向导)。在扫荡中,只要见到成年男子,都有被作为便衣,逃兵杀害的可能。国内的战史记录有宣传革命英雄主义倾向,满足于“无一投降,全部壮烈牺牲”的描写。实际上这种自欺欺人的宣传手法,正好为日军掩盖了违反国际法(红十字会条约),杀害伤病,俘虏的犯罪事实[7]
 
[1]「10月14日 11日の戦闘にて軍の左縦隊の死傷者」中央軍司令部大本营-日露戦役-M37-22-156,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Ref.C06040954400)
[2] 岳父安東貞美,従二位勲一等男爵,陆军大将,父服部一三,従二位勲一等兵库县知事,贵族院议员。
[3]「光栄の凱旋十将星 葉山御用邸に伺候」東京『朝日』朝刊、1933年8月31日。
[4] 服部兵次郎『戦跡を顧みて』兵書出版社,1934年。本书利用的资料是第二册。
[5] 「将校职员表」「混成第十四旅团 陣中日誌(参謀業務)」満洲-満洲事変-110,1006页。(JACAR : Ref.C14030200400)
[6] 机枪中队共3小队,另外两小队一队在本部恒城子,一队配置在长城线第三中队管下。
[7] 同样,国军,特别是八路军的战斗中,也有专门袭击敌伤兵,野战医院的作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