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瞬间

《科大瞬间》与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和教师校园内外真实、亲切的回忆以及多视觉、多维度的人生感悟。
个人资料
正文

与青春期少年对话的智慧

(2021-07-06 09:15:36) 下一个

 

少年班学院15级创4班

班主任江老师

儿子8岁以后,我已经不敢跟他吵架。多次教训之后,我终于明白,那是自取其辱。

先讲一个故事吧。

他: 为什么要9点睡觉? 

我: 因为早睡早起身体好。

他: 那你怎么不早点睡?

我: 我是大人当然可以晚点睡觉。

他: 为什么小孩就要早点睡?

我: 因为你还在长身体啊,要充足睡眠才能长大。

他: 我自己的身体,我不乐意长那么快!

我: 你是我儿子,我不能让你不长大。

他: 凭啥?

我: 好吧,你现在还住在我家,就得按我的规矩来。我说9点就9点。等你18岁了搬 出去,我再也不管你了。

他: 奇怪了,又不是我自愿当你儿子。来你家之前你又没经过我同意。

我: 气死我了,我打!

他: 就知道你想动手。妈,老爸该吃药了!

这,就是我多次和儿子战斗的套路: 刚开始我想讲道理,讲道理讲不过,开始讲规 矩,讲规矩也没有用,最后想动用武力。然后,就彻底输了......

类似的套路,在我当班主任的班上也常有上演。 这是大三的班级QQ群:

老师: 假期登记表,在“去向”一栏,为什么有几个同学写的是“无”?

学生1: 去向填“无”就是没有去向啊,就是呆在学校啊。

老师: 那你们不会写“留校”两个字吗? 难道还要别人去猜测吗? 去和向,去到哪 里,什么方向。

学生2: 哇! 为什么全世界就只有那么几个人看不懂呢?

学生3: 我觉得智力正常的人都知道无去向是什么意思。

老师: 很抱歉,我首先就看不懂。

学生3: 哇,那不是应该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嘛。

老师: 我觉得需要学习的是你们。

学生2: 这种兴师问罪的态度,不怼还等什么啊?

老师: 你们这样的做事态度,简直是让人很无语。

学生4: 论态度,我们这些学生比您这个年纪的大多数人都认真。

老师: ......

学生: ......(此处略掉1000字) 

学生2: 如果讲道理,那就好好讲道理。如果直接打算不讲道理直接行使班主任权威,那就直接说您不打算讲道理,说啥就是啥。

老师: 你过分了啊,必须向我道歉。

学生2: 既然您能开始冷嘲热讽,大家也都嘴上不用留情。我没有骂人,我一个脏字都没说。

最后的结果,学生坚持不道歉,老师顺势辞职。

是的,是“顺势”辞职。其实这位老师早跟我说过,实验室事情本来就多,在班上常被怼几句事小,看到不对的又忍不住不去说教,压力就更大,无意坚持,坚持也无 益。

可惜的是,当爸这个职业不能辞职。否则我也想豪气地跟太太说,退货,退两个儿 子换一个女儿来!

幸好,为人父亲十年,又当了两届少年班学院班主任,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不 与青春期吵架,因为那是自取其辱”这一认知。

青春期的少年,处于智力和体力的人生巅峰。讲道理,他们的反应快似闪电妙语连 珠,站在智商的制高点冷嘲热讽; 论知识,他们引经据典头头是道; 要吵架,他们怪话连篇恶心你无底线; 谈感情,你付出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做父母是你的选 择,当老师是有酬劳的。

工作来情绪,他们马上说你“玻璃心”、代入感太强,“无能”到只会发火。一方面,他 们能敏感地捕捉到你的任何一点不耐烦,并迅速贴上“态度恶劣”的标签,以“受害 者”的姿态投入正义的反击战。另一方面,他们能轻易洞察你的弱点,且毫无同情心 地一再痛击。

你在乎的,他们能装作完全不在乎,时刻准备着放出“破罐子破摔”的大招: 我反正就这样,老爸老妈你们了不起就别养我(老师你玩不起就辞职好了!)。

上面这位老师,花时间和力气用手机打了很多字,试图教育少年们:“要养成好的习 惯,现在随便写没关系,但以后面对导师、老板、公务人员,没有人会花力气教你 注意措辞,也没有人费心巴力地猜测你字面背后的意思。把想法清楚明了无歧义地表达出来是你自己的责任。”

然而,青春期的少年们最不喜欢我们从一件事引申到更多,他们最反感的就是被人教育如何“做人”,因为“讲道理,我们比你更懂,但我就是不乐意!”

也许,像这位老师一样先退一步,不失为明智之举。知道吵不过,不如不浪费这个 力气。惹不起,咱躲得起。当我们放松下来,退后一步,也许会发现,青春期的少年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做好自己。上面的学生,最后会主动承认自己“失言”,表 示“自己确实没有侮辱人的意思”。也会有学生,把表格改好给我送了过来。还会有学生,主动私聊跟我说,该怎么样去安慰伤了心的老师。

也包括我的两个儿子,吵架的时候他们寸步不让,而我一旦偃旗息鼓,他们其实会自己去把事情做好。不催他们早起,迟到几次之后他们主动要求我帮忙设置闹钟。 不催他们早睡,他们到了时间会喊我上床给他们讲故事。不管他们回家就做作业, 他们会尽快写完以便拥有更多的一家四口的共同“娱乐时光”。

幼儿期教“做人”,青春期教“做事”。我们少年班学院的大学生,其实父母们已经为之 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好习惯,所以他们能够自我判断,选择合适的朋友、合理的行为、可行的方向,把自己规划得很好。就像那位最“刺头”的学生所说:“每个人处理事情的方式不一样,并没有高下对错之分,说到底,还是能不能承担自己引发的后果。” 还有一位学生抱怨:“很多班主任都有这种问题,把学生当小孩一样管,一点都不关心他们的想法,他们的需求”。

我们合适的做法,一是不要把他们当作小孩子再教各种道理,另一方面也不妨让他们提前体验社会真实的一面。让他们自己去管理和关心自己,也让他们明白,成年 人的相处是相互的,既不存在单方面的关心,也没有人真心乐意去猜测别人的需求。

然而,知易行难! 这个世界上,所有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父母之爱是为了分离。 也唯有父母和老师,明明知道自取其辱,还会喋喋不休地想把人生经验灌输给少年们。

让我们都对自己的父母更好一些,也对带领过我们的老师们致以深深的感恩。

文图编辑:黄剑辉, 滕春晖, 菁卫

排版编辑:俞霄

《科大瞬间》编辑部

常务编辑:

许赞华 803, 陶李 8112

陈锦雄 812, 刘扬 815

黄剑辉 815, 滕春晖 8111

投稿邮箱:kedashunjian@163.co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WangTian 回复 悄悄话 好文!娃真厉害!不过不得不说辩论中犯了老中家长常见错误,一旦打出权柄牌就必输。ABC完全不吃这一套。我的出牌是后果教育,先问要选择啥结果,图片讲明结果对人生的影响。然后,上数据,什么行为大概率导致啥结果。如果娃继续不听,就让他们栽小跟头,然后,他们佩服俺佩服地不要不要的。因为许多结果都让我说中了,比他们佩服的朋友,网络专家厉害多了。lol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感同身受。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不如他们,哈哈哈。好文!赞了!
心已远 回复 悄悄话 不要以为换成女儿就好了,照样怼你,而且女孩表达能力更强
ahhhh 回复 悄悄话 他: 我自己的身体,我不乐意长那么快!

我: 你是我儿子,我不能让你不长大。
这个地方逻辑失误,导致辩论失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