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什么数据说什么话

(2024-03-28 10:44:33) 下一个

都是一群书呆子!

数据哪里来的?人写出来的。

数据其实不会说话,数据只是木偶,说话的是背后的人。用不同的木偶演不同的戏,用不同的数据说不同的话。

看数据:

新冠期间,全世界经济低迷是事实,大多数国家经济倒退或停滞,唯独中国一枝独秀风景独好?2023年还增长5.2%?你信吗?

既然经济形势一片大好,还需要慈善机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北京市捐赠100万元用于国家建设?如此“风景”似乎与大好形势不太相称嘛。

前30年如何,我们暂且采纳驴网友的数据,但是,经济的发展是要有投入的,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只讲产出不提投入就是耍赖皮。

前30年经济是有发展,不否认。毕竟,很多大型项目都是那时的产物,人造卫星,氢弹,原子弹,万吨轮,万吨水压机,核潜艇等等。但这些东西与百姓的生活有多少关系?千千万万的人窝在山沟沟里,牺牲个人的利益甚至生命换取了这些成果,换句话,当年中国的国民经济指标都是草民的生命换来的:公私合营,全民炼钢,大跃进,当了裤子造核弹……

此外,计划经济造成的瞎指挥严重阻碍了经济正常运转,如某试剂厂花费7万元的乙酰胺生产线被迫闲置,另一家传统生产红药水紫药水的药厂因未被纳入国家系统而被被勒令停产。上海虹光化工厂的优势产品小苏打被迫减产,改由沈阳供应、上海生产的氯仿和硫酸钡,却要分别改由石家庄市和湖南省调入。上海益民食品四厂生产的糖钙粉无沉淀,粒子细,物优价廉,医药公司将其任务集中到中华制药厂生产,价格高了许多,质量远没有上海的好。

如此折腾所消耗的人力物力统统计入GDP,但实际的效率大打折扣。

根据暨南大学统计,49-57年中国工农业运行效率(TFP)逐年下降。文革之后,农业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投入大于产出)。

除了运行效率,数据不能只看总量,而不考虑人均占有率。

1952年虽然风调雨顺是个丰收年,但离温饱还有很大距离。195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多数已经超过解放前最高,但考虑人口增长,大多数人均产量甚至低于解放前最高年份。

1956年,全国人均粮食产量为310 公斤,1960年下降到 215公斤, 1978 年达到 320 公斤, 整整徘徊了 22 年。自统购统销以后, 中国农民没有真正吃饱肚子!

1978年新华社记者沈祖润等到安徽的定远、凤阳、嘉山去采访, 看到的情况使他们心酸。凤阳县前五生产队, 10 户人家有 4 户没有大门,3 户没有桌子,68 人中有40多人没有棉裤。当过抗美援朝志愿军的史成德,7个孩子,一家 10 口人, 只有3只缺口碗,沈祖润看到的情况不是个别现象。1979年,新华社国内部农村组派出几位记者对中国西部农村情况作了调查,1978年全年的农民人均收入,最高是山西吕粱地区,为 70 元,陇东庆阳第二,为 64.86 元;延安地区第三,为 57.2 元,榆林地区第四,为 52 元,甘肃平凉地区第五,为 47.6 元,固原和定西最低,同为 36.8 元。相当多的农民辛辛苦苦干一年不仅挣不到钱,还倒欠生产队的钱。还有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1978 年,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农民生活水平不如 50 年代, 有三分之一农民的生活水平不如 30 年代!

“现在的共产党比当年国民党还坏!”

当然,这不是说国民党多么好,国民党不该亡。国民党的腐败,其气数已尽。但是,国民党至少不会搞什么公私合营践踏私有财产,而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产物,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国民党也不会对言论极端的控制,鲁迅可以骂党,骂国,新华日报可以公开发行。国民党更不会对知识分子如此残酷的镇压,将文明的火种扼杀在摇篮里。

前30年虽然并非一无是处,但是如果那30年不是玩命的搞斗争搞意识形态,而是按照当年延安时期共产党自己倡导的,新华日报连篇累牍的宣传的民主自由,为人民谋幸福的宗旨建设新中国,今天我们也不会有这些争论,或许我们根本没有必要飘洋过海,流落他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