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无法说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级心灵瑜伽,体验真正的生命洪流,发现自己是什么。
个人资料
正文

《高级瑜伽指南:品味意识或经验的窍门》

(2022-01-13 12:52:44) 下一个
 
注:【A】是某读者。【M】是明亮。
【A】:我半夜醒来时,有几分钟的时间不知自己是谁,身在何处。(1),请问这种状态是不是最初的意识?过了几分钟后,滑入"我"的状态,知道自己是谁了,知】道自己在哪里了。(2),请问这个"我"是不是就是由这个没有个人定位的最初的意识下降套牢的? 反向来说,这个"我"定位是可以回溯去这个最初的意识的。(3),请问品尝经验(能量流)是不是就是撇弃这些表相经验,驻足在这个没有个人定位的最初意识?
【M】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是的,这是意识初起,类似梦初起,已经有“空间”感觉了,但还没有具体的“我”概念出现。这时是感觉到“光”的,非常平和,故事还没有起来。但不要因为我这样的描述就定义成这样,这会误导你自己的。经验中有太多的无限的微妙,无法言说的。但你可以体验到。待在这个“无我”的意识中越长越好,品味它,享受它,品味那些无法说的微妙。过一段时间后,意识好像会像照相机镜头一样聚焦起来,聚焦出故事和个体定位来了,这时“我”这个思想感觉出现了,好像想起了“我是A……“。
注意,这个”我“的感觉是因为意识能量聚焦起来形成的感觉,并不是THAT创造出来的独立自主的实体。当然了,意识是THAT的显现效应,一切意识显现效应可以说是THAT。
不要想象成什么东西“下降堕落”之类的概念。意识效应还是意识效应,并没有下降,就像照相机镜头聚焦起来了,看出了轮廓的细节,并非照相机镜头“下降堕落”了。
比如说晚上入睡,一开始没有梦,然后模模糊糊地出现梦意识流动,一开始梦意识流动是没有具体故事情节的,无限地微妙的不得了,无法描述,然后过一会儿就好像自动地类似照相机镜头聚焦起来了那样,某个看似的具体的梦幻故事就发展开来了,当然每个梦幻故事里面都有一个主角:梦“我”,就像白天经验中的“我”不是实体,梦中的梦我也不是实体,而是幻觉能量聚焦出来的效果。
从昨晚的梦中“醒来”,其实这不是真的醒来,没有一个“谁”醒来了,只不过意识内容切换了,变成了看似的新的故事情节。每次意识能量显现聚焦起来都会形成一个“中心”感觉效应,思想就解释这个中心是“我”。你的任务不是改变这些意识显现效应的切换,而是品味这些切换的神奇,品味微妙。
【A】:意识效应下,我在吃麻辣烫,又辣又热,这时,孩子不小心,把一杯冷水洒在了我身上,我又急又气,在这时,我反溯回当初的意识,回想起半夜的那个无我状态,反观这时的我,又辣又热,又急又气,但是,可以看到这样的滑稽,我是怎样从一种无我的状态变成这样五味杂陈的状态。
【M】:不要刻意地去回溯原先没有“我”的意识,如果要回溯,这个回溯者就是“我“。这种回溯没有意义,反而加强了“我”(EGO)幻觉能量。
发生了什么,即时即刻品味就行,当下品味就行。回溯是造作刻意了,变成了思想辩证游戏。
【M】:我已经回答了第一和第二问题。
你的第三个问题:(3),请问品尝经验(能量流)是不是就是撇弃这些表相经验,驻足在这个没有个人定位的最初意识?
答案:不是的。
品味就是当下即时即刻地品味,不摒弃任何经验内容状态,不挑选好的,不排斥差的,是什么样子就品味什么样子。当有“我”这种感觉的时候,就品味这个“我”在想东想西,品味这个“我”的一切欲念,“我”是什么?没有真的“我”存在,“我”就是一个思想逻辑流。品味这个思想逻辑流当真认为“我就是A”了。品味一切理智逻辑流。在品味之中你会逐渐发现:你不是这个思想逻辑流,你不是这个“我”,你不是“A”。品味就等于是“知幻“了,”知幻“了就等于离开幻觉了。
当我建议你有机会就品味初醒时还没有聚焦起来的意识状态,并不是要你去抓住这个状态不放。你通过这样的品味,可以发现意识的聚焦过程,类似照相机镜头开始聚焦了,随着聚焦细节就出现了,自我定位就出现了。品味这个过程的神奇,而不是抓住某个状态不放。
驻在”是“(BEING)中,而不是说驻在某个特殊的经验显现状态之中。这个“是”是贯穿聚焦前和聚焦后的,你会发现无论有没有“我”,无论有没有具体的细节出现或故事展开,这个“是”(BEING)是不变的。看着梦中的“我”的那位就是“是”,这个“看”不真的是从“我”或“我的眼睛”中看出来的。看着白天中的“我”和看着晚上梦境里面的“我”的那位是同一个“是”(BEING)。
经验或意识显现内容无穷变化切换,但BEINGNESS却不变。
看来,你好像误解了认为我要你驻在某个平和的经验中不转移,不是这回事!记得我一直在好几篇文章中提醒的吗?真正的自己不在经验中,换句话说真正的自己不在意识中。无论有没有意识,无论意识聚焦成什么幻相,都不会影响真正的自己。所以,你要驻在的就是不受意识经验形式影响的《自己》,这就是THAT。初步地,你可以驻在“是”或BEINGNESS上,逐渐地,你会发现你超越“是”或“不是”,你超越BEINGNESS,但我们以后再深入到这个明白上,暂时不谈这个,不急。
再换一个说法:能够品味经验意识的那位*不是经验意识*。你中可以自由自发地升起意识或经验,但你却不是意识或经验。你是什么?无法知道,不是因为你没有知道的能力,而是你自己是永远不可能有“知道”概念的。否则,你只能偏离出你自己才能知道你自己,这样就落入了两元对立的幻觉中去了。虽然你永无可能“知道”你自己,但你可以品味你自己的神奇。
“吃麻辣烫和小孩子的场景 “是经验的一种显现模式。初醒时“无我平和”的场景还是经验的一种显现模式。发现它们看起来虽然内容完全不同,其实没有真正不同,它们都是意识(或说经验)的能量显现模式而已。不必要偏爱某个显现模式而讨厌另一个显现模式,通过品味它们而发现它们都是一样的经验能量。
请发现那个微妙的在一切意识经验显现模式背后的你自己,这个你自己是不会受任何意识或经验显现模式影响的。这就是你要注意的。
【A】:好的,让我琢磨。
【M】:一开始只要注意经验模式地转换,比如,一会儿没有故事,一会儿看似出现故事了,一会儿故事变了,一会儿主角变了,变成了另类故事另类主角了,一会儿“入睡”了,一会儿“做梦”了,一会儿“醒来”了。习惯地观察这些,逐渐地你会品味出在这一切意识或经验显现形式转换的背后有一种无法言说的《不变》,这个《不变》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也无法看见的,却可以微妙地品味到。
我问你:“回溯早前意识形态“这是什么?
【A】:主角应该不会变,在经验中,主角永远是"我"
【M】:不是。
【A】:只要是在"我"的经验中,主角就会是"我"
【M】:主角一直在出没,一会儿有白天的”我“,一会儿没有了,一会儿又出现了梦里的”我“,一会儿没有了,”我“就是经验显现形式,或说“我”就是思想上的想象,一直在转换。但有一个无法说的《不变》,这个《不变》不是“我”。注意这个不变。
不是“我”的经验。这是严重误解。
“我“是经验中的内容。
”我“不超越经验。“我”这个感觉仅仅是经验(或意识)显现出来的效应,等同于经验(或意识)。
经验或意识不属于任何“我”的。
【A】:知道,这点清楚。我只不过阐述了另外一种可能的误解,让你了解。
【M】:好吧就假设有这样的误解。恰恰相反,“我”这个感觉只发生在经验意识内。没有了意识经验,哪能有“我”?“我”仅仅是意识经验类似照相机镜头聚焦起来后看似出现的“效果”。把经验理解成为出自于“我”是误解,这样的误解非常普遍,几乎每个人都这样理解,很微妙的。“卡住”就是卡住在这种难以解释的地方。
【A】:上面你一句"注意这个不变",怎样注意?
【M】:不是刻意地注意,而是在不拥有意识经验的同时,看着意识在变换花样,看着,看着,有机会就看着,想起来就看着,这就像水果成熟的过程,当你做了许久,某一刻,你会突然发现,啊,我不是意识中的“我”,我不是经验,我不是意识,我不是意识中的大脑,我不是意识中的思想,我不是意识中的身体,我不是意识中的五官,我是超越这一切的无法说的根本。
我不建议你去找“不变”,“不变”是找不到的。你能找到的就是《变化》。只有当你不再找什么什么特殊状态之后,在不拥有或说不定位于任何显现效应(状态)的同时玩耍一般地看着,看着,看着,……,初醒时想起来就看着,白天做事的时候想起来就看着,让一个质疑的问好一直悬在空中,不作回答,一直看着这个谜,某刻就像电脑下载了某个秘密文件一样,你就明白这一切到底是什么的。
换一个说法做比喻,你在不断观察经验或意识了以后,好像把插头插上了总能量电缆线,总能量电缆线会自发自动地输送只有能量上才能体会的秘密给你,不是思想可以分析的秘密。
你就是奇迹,所以你不需要追求奇迹,你只要看着你自己(即意识经验),观察自己就是让敏感度提高。敏感度成熟之后,你就看到了你自己的奇迹了。现在你声称还看不到奇迹,不是因为奇迹不在,而是因为敏感度不高而敏感不到。
现在讲讲比较重要品味窍门,当你在品味日常经验的时候,你看到了思想理智一直是聚焦在具体的故事上,一会儿聚焦在这个故事上,一会儿聚焦到那个故事上,比如“吃麻辣烫和孩子在一起”之类的故事。但你要注意到能量层面就是“光,影,能量震荡“,好像是连续的能量震荡,ZZZZZZZZ...下去。这样你就会品味出其实这不是思想上叙述的故事,而是能量流。
【A】:所以,注意力不是在吃麻辣烫这件事上,而是在能量震荡上。
【M】:比如,我在电脑上打字给你,思想当然是这么解释的,不否认思想是这样解释的。但我同时看到了这其实是能量流在ZZZZZZZ……下去,当我看到了你的回复,这也是思想告诉我的解释,其实这还是ZZZZZZZ……下去。然后早上初醒,发现没有“我”平和状态,这也是思想上的隐性解释。其实,同时你注意到了这是意识能量在震荡,看似有某种解释,其实没有解释没有故事,是ZZZZZZZ……下去,好像有一种说不出的“是”(或BEINGNESS)一直在背后震荡,ZZZZZZ……下去,无论经验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没有什么“上师“告诉我这些,都是我自己品味出来的。也许你会品味出不同的情况。龙树也说他没有“上师“,这是对的。真正的老师只有无限的自己能量。
【A】:当我回溯没有"我"定位的最初意识的状态时,我才能确切理解你所说的"这都是思想诉说的故事",因为在我的经验中,最初意识是没有思想诉说故事的,所以,我才会一直跟你说,我会回溯那个最初意识。
【M】:我理解了,这样可以,没问题。这只是一个说法。
【A】:我上上一句话,是这样的吗?"注意力不是在吃麻辣烫...
【M】:是的,不否认看到思想在说“吃麻辣烫……”,但你不对思想所说的故事当真,也就是不理会。
我问你一个问题:现在有“故事”吗?
【A】:现在有故事。我在跟你打字交谈。
【M】:现在没有故事!谁说“现在有故事”?
【A】:这个故事,就是思想说的
【M】:是的,思想 == “我” == 说现在有故事,但这三者都是梦幻。所以,现在其实没有故事,但是有ZZZZZZZZZ……的终极无限能量震荡。
ZZZZZZ的震荡是真的,但思想解释为“因果关系”和“我但生活”,这就是思想上的抽象概念,就像思想解释昨晚梦境里面有一个“我”在奔跑一样,不是真相。
梦里的“我”说他看到了故事在发展,但梦是什么?不就是ZZZZZZZZZZ……吗
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你在你的梦里吗?
【A】:不在
对。看似在,其实不在。连把“梦”定义为梦本身就是幻觉。
这个“看似在” == “我”和“我的故事”。
当下此刻的意识其实就是ZZZZZZZZ……,但对于思想理智来说,就看似是一个逻辑合理发展的故事了。
【A】:这里看明白了。
【M】: 能量震荡(ZZZZZZZ)只是我的一种形象比喻,好像是一种神圣的自己能量流,这个ZZZZZZZZZ到底是什么,太无限了,无法定义。
比如当下此刻,你感觉到了没有,经验好像就是“滋滋滋滋滋滋滋滋”地流下去,同时不否认思想把经验内容解释为“我在做这个事情….”。经验是“滋滋滋滋滋滋”同时也看似是“我在做这件事情….“。
注意提醒:没有一种解释抹杀另一种解释,“滋滋滋滋滋”的能量震荡是一种解释,但这种解释不抹杀“我在做一件事情”这个解释。完全没有一个立场去抹杀另一个立场,而是敏感度提高到看出无数的解释并存。再比如,虽然茶杯不真的是茶杯,却不抹杀视觉效果上看似是茶杯。只要不偏执于某个解释立场就行。
暂时可以理解为能量流。龙树说他没有老师教的,我看了他写的感悟,就是这样自己品味出来的感悟不需要老师教。你也可以品味。
其实,你仔细读龙树的《中道》,简直就是在解释《无法确定》,用英文就是NOT FIXATED。
【A】:什么都无法确定,简直要心力衰竭了。
【M】:对。如果你用“心”(即思想理智)去确定,非累死不可。
比如说,看上去像“我在打字”,但无法确定“我”,无法确定“打字”,只是滋滋滋滋滋滋的能量震荡一样。无法确定“我”和“打字”却不否认看似像我在打字。这就是不确定原则。注意我没有任何否定。如果思想上否定一个情况,确定另一个情况,这就是确定了情况了,等于落入幻觉之中。
为什么说THAT是神奇,就是因为它可以看上去像某个情况,却从来不是这种情况。这比魔术师还要神奇。
《无法确定》原则不等于是模糊不清。不是这样的,一切看似的情况都是非常清晰的,如果你一直看下去,会越来越细致,直到无法确定原来那个定义是否成立了。
《无法确定》和《无限发散》是同步的。
不要以为我在说玄学,我说的比玄还玄,我说的是神性。
但无限玄的能量效应,对于思想(也是能量效应)来说,就觉得很正常,没有什么玄的了。
对不起忘了回复这个问题:“我是怎样从一种无我的状态变成这样五味杂陈的状态“
不是这样的。你没有从一种无我的状态变成五味杂陈的状态。你(即THAT)怎么可能改变呢。改变的不是你自己,改变的是意识(类似梦幻)内容。初醒时的无我平和状态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它还是意识显现出来的类似梦幻一样的状态,然后意识内容转变成“五味杂陈,油盐酱醋“的日常生活了,这仅仅是内容不同了,意识显现还是意识显现,就像昨晚梦里一会儿梦见在奔跑一会儿梦见休息,但梦还是梦,不会因为内容不同而不是梦了。
“观“就是说在观察万变的同时,逐渐品味到那个ZZZZZZZZZ……的不变。
当然,逐渐地,那个ZZZZZ……也不再是ZZZZZ……了,是什么?不急,慢慢品味。
当下此刻,注意听听街上的噪音,人声,听着,听着,你听出这一切声音好像不再是“声音”了,而是“滋滋滋滋滋滋滋滋滋滋”的能量震荡流了。就这样“声音”这个思想概念就不那么重要了,你超越了这个思想概念。
当下此刻,注意泛泛地看着远方的人物运动,汽车移动,树叶摇动,各种无法名状的变动,看着,看着,它们好像也是“滋滋滋滋滋滋滋滋ZZZZZZ….”的能量震荡了,什么在震荡?什么在“滋滋滋滋”?无法言说,但这是不可否认的。
就是这样有机会就看,你会越来越超越思想告诉你的故事情节而注意到了原先没有敏感到的没有故事的能量流了。
可以说,这个没有故事的能量流是真正的生命力。
你在看似参与经验的同时,和无限自己的能量流共振,滋滋滋滋滋滋,好像温暖的神圣“电流”通过,有一种说不出的“福”,说不出的“甜蜜”。但我不想多渲染这个怕给你某种思想概念上的误导,这种福是无法交流的。
【A】:所以,那个早上初醒的“无我”最初意识状态,只是能够帮我理解什么叫做“没有思想所说的故事”,就没有什么作用了。平时整天都充斥着思想的时候,不是太容易理解怎样叫做“无思想叙述”。
【M】:现在有思想吗?
【A】:有呀
【M】:没有。只不过看似地有
【A】:哈哈,明白了。
【M】:思想说“有思想”,但不要当真认为思想说的是事实。
很多人误以为要消灭思想,其实,他们真的错认为“思想”就是思想了,要消灭它。其实,“思想”不是思想,但思想上却定义它为思想,无中生有地创造出来一个称为思想的坏蛋。然后人们建立了宗教去消灭EGO消灭思想。哪里可以确定出“我“和“思想“啊?这样的确定是无法成立的。怎能消灭一个根本无法确定成立的“东西“呢?
只有当你能够确定它就是A,才能消灭A啊。如果你连A都无法确定是,消灭的对象都是幻觉!所以,那些“新时代“宗教的纲领就是消灭所谓的EGO,其实它们要消灭的EGO并不真存在,EGO(即“我“)是纯粹的幻觉思想概念。幻觉是不需要消灭的。幻觉只要被看清,不上当就行了,简单的很。
高级瑜伽简单的很,不把思想确定为思想,而是当它为无法说的“滋滋滋滋滋滋滋滋”的能量震荡,这样就简单了,你不必在乎滋滋滋滋滋滋中说些什么故事,都无所谓,反正是自己的能量震荡而已。
【A】:这个“有我”就是一种能量震荡
【M】:这个“有我”就是一个思想,这个思想就是一种能量流
别说只有初醒时没思想,其实现在也没思想。但看似地有思想解释在流动,看似的思想在自说自话说有“故事”有“思想”,这些就是要观察的。
你说的对。这个“有我”或“我”感觉本身就是思想。但思想不真的是“思想”,而是无法说的ZZZZZZ...
【A】:所以,是把重心放在无我上,不要把重心放在故事情节上。
【M】:所以,你知道了很多*关于*思想的故事,但你不真的可以确定有思想这个东西存在。你所知道的都是*关于*思想而已,你不真的知道什么是“思想”。
不是,也不是把重心放在“无我”上,“无我”是一种思想上的对立立场。坚持“无我”就等于在排斥“有我”了。记得龙树提出的问题,说“没有东西”其实就是做实了“东西”。如果真的是没有东西,何必多此一举地说“没有东西”呢?同理,如果没有什么“我”,何必宣称或坚持一个“无我”的立场?
真正的无我是超越“有我”和“无我”的。既然超越了“有我”和“无我”,那么当思想上出现了“我”的感觉,很好啊,这是一种意识效应而已,不是错误。当思想上不出现“我”了,还是一种意识效应而已,不是错误。就这样,纠结就没有了。
我不是吹毛求疵,而是点出了微妙的思想误区。
【A】:现在这个头脑很晕,同时就知道这个思想在诉说故事“什么都不能抓,什么都不能做,很无奈,头很晕。“一回溯那个最初意识,就从头脑故事里拔脚出来了。
【M】:晕的是“思想”(MIND),不是你。
举一个例子吧,昨晚梦里也有“无我”状态的,和白天一样。昨晚梦里也有“有我”状态的,和白天一样,但你不会集中到昨晚梦里的“无我“状态上说这就是真理了。”无我“和”有我“都不是真相,而是看似不同的两种意识显现模式。
你不在意识之中,不要集中到任何意识中显现出来的状态上,这些都不值得集中。而是观察意识状态的不断变换变化,慢慢地,你会发现真相不在意识之中。
意识是你的效应,但不等于说你就是意识了。
【A】:你最后的这个最大的道理倒是明白了。
【M】:别管意识说“要抓”或“不要抓”,看着它们,当它们是儿戏,当这些逻辑是胡说八道。
如果你真明白了我说的那个最大的道理,怎么会有前面的迷惑呢?我猜,隐蔽地,你还相信思想给你编织的套子。
【A】:大道理容易明白,但往往是小细节会绊倒人
【M】:当初,舍利子越来越成熟了,但还有各种各样的逻辑套子,所以,释迦牟尼就对舍利子说了一席话,这一席话就是现在的《般若心经》。
【A】:我当然还是相信思想编织的套子了。要不,就不会有这么多问题了。
【M】:不是你相信了思想编织的套子,而是思想相信了它自己编织给它自己的逻辑套子。你就是你自己,没有什么“相信”这回事。
如果我要说的究竟的话,初醒时那个平和状态虽然没有“我”这个概念,但已经有了“空间”的概念了,这已经是梦幻了。但我暂时不走那么远。
对,隐蔽地在思想上还是相信了思想编织出来的逻辑套子,就当真了,所以你问出这些问题。现在你的敏感度提高了,可以随时发现这些思想编织出来的逻辑套子本身都是无法确定成立的。
【A】:你提醒初醒时的无我状态已经是梦幻了,这个提醒很及时很好呀,需要这样的提醒,否则,我会抓住这样的经验不放,因为经历过这个无我状态,就觉得很珍贵,就感觉下饺子那样,哗啦啦地,从无我的状态套到一个我身上了。
【M】:注意,只要理智上把“空间”真当成是实际的空间,已经是一种确定了。一旦当确定出来的情况为真,就等于上当了。
我不否认初醒状态是一个很好的瑜伽状态,是一个提高敏感度的好机会,但它还是梦幻之中。只要归纳它为“状态”(STATE),就是隐蔽地在幻觉概念之中。没关系,看着它,享受它,但不要当真把它当成是某种终极状态。你自己从来不在任何状态之中。如果有一个“你”会落入某个状态之中,这就是梦幻泡影。
你无限超越一切状态。
你不是状态。
对,暂时把这个初醒状态当作很有效的瑜伽体验是有意义的。不否认这个意义。我只是提醒你站在更高的地方看而已,不否认在这之下的体验。
我不否定任何状态,我提醒你的是:任何状态都无法确定为这个状态。我和你的谈话始终是不让你建立任何立场的。
【A】:点头,点头。慢慢会习惯的。
【M】:对,一切都是习惯。品味,品味,品味习惯了,它就会自动自发地品味了,那些思想上的确定会越来越松动了。也是习惯成自然。
思想的确定(Fixation )松动了,就敏感到福了。不是说你现在没有福,而是你错以为当下此刻是个故事,不是福。新年快到了,与其在门口贴个“福到”,发现自己*就是*福本身,不需要求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