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无法说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级心灵瑜伽,体验真正的生命洪流,发现自己是什么。
个人资料
正文

《请问如何品味昏迷?意识没有了是什么情况?你是如何找到THAT的?》

(2022-01-13 14:23:14) 下一个
 
【问】:我个人认为开悟这个词语所指向的状态,并不是人我所期望的那种永远不可能达到的“幻觉目标”/我理解的开悟的意思,就是说That自己突然明白了自己,类似于您文章中的说的敏感度提高或者说是对自己的品味
对于开悟怎么定义这个问题其实无妨,如果您说的开悟是那种基于人我的幻觉目标,那确实是没有属于“我”的开悟的
但是我想问有没有属于that的明白呢?您当初是怎么明白的,如果说开悟是that绕过了思想解释品味到了自己,那是不是可以说开悟是存在的呢
【答】:THAT和《明白》不是分开的两种东西或情况。我建议你不要去研究到底什么是《明白》,就像梦中的梦主角永远无法知道“梦外”是什么一回事。而是要把重点放在察觉思想理智叙述的逻辑,结论,概念,定义,通通都不真的成立。很多人无法察觉思想理智编织出来的概念通通都是不成立的,却整天期盼“开悟”,怎么可能呢?
如果可以察觉到了思想理智编织出来的概念,逻辑,定义,故事通通都不真的成立,那么请放心,你就会知道什么是《明白》的。但如果你的敏感度还不高,常常在不安恐惧和缺乏感之中,在纠结之中,就算我告诉你什么是“开悟”,等于没有说。释迦牟尼说的很清楚:《知幻即离,离幻即悟》,请注意,释迦牟尼的意思很清楚,他没有隐藏任何秘密,他直接到无法再直接地说:知道幻觉了就等于离开幻觉了,离开幻觉了就等于悟了。而不是有一个“开悟”的状态和“知道幻觉“是分开的两个步骤。当你的敏感度可以察觉到一切思想理智告诉你的故事逻辑概念定义通通都不真的成立,那么就等于开悟了,而不是先察觉幻觉不成立,然后才达到开悟,而是察觉到幻觉不成立等同于开悟了。完全没有步骤的。所以,重点不是追求开悟,而是察觉一切思想理智叙述的概念故事定义逻辑通通不真的成立。
你问:“有没有属于THAT的明白”,如果THAT是一样东西,那么THAT有明白这回事,但THAT不是一样东西。什么是《明白》?明白就是明白TA不是一样东西,却可以貌似成为一切东西或情况。这些貌似出来的东西或情况是空性的,“貌似”也是空性的。《明白》不是可以和THAT分开的一个概念。《明白》也是我自己编出来的一个思想概念,我用《明白》这个词去指向我说不出来的,但非要说,只能用“明白”这个词了。
【问】:还有您说,您品味了昏迷的经验,但是我凭借理智推测,昏迷这个词语所指的那个状况应该是无法品味的,因为意识消失了。当然,其实人不会真的在乎昏迷,因为所谓对昏迷的担心都是醒过来之后思想又去想象昏迷了要怎么办(因为人我觉得自己会消失,它感觉到害怕,但当昏迷发生的一刹那,思想解释伴随意识一起消散了,也就不知道昏迷是什么样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根本就不存在昏迷这种东西。但是我发现了一个关键的地方,您在文章中这个地方接了一句话,因为一切都是它啊!我认为这就是所谓开悟和没开悟的区别,您品味到了一切都是不可言说的自己,即便意识消散又醒来的时候,您不会去疑惑说刚才发生了什么,或者说觉得自己昏迷了,您知道这些情况都是同一个“它”。但是一般人就又会陷入思想的解释里,他们会认为真的有一个状态叫“昏迷”。
因为我也因为半夜上厕所昏迷过一次,醒来发现我躺在地板上,然后我现在一回想,所谓的“昏迷”是怎么安立的呢,就是意识的记忆功能,我最后一个记忆是我进厕所站在马桶边上了,然后我现在居然躺在地上,我根据我大脑里的知识,判断“身体”发生了什么情况,只有一种可能,我失去意识了。所以是思想把这种失去意识的状态称为“昏迷”,这其实是思想单方面的解释,可能并不存在昏迷这种状态,因为这是无法确定的,甚至无法确定有那一段时间,只是发生了一个“身体”从站着到“躺着”的变化而已。
【答】:你上面说的非常到位,对,根本就无法确定有“昏迷”这个状态,昏迷这个概念是意识中的定义,你发现了这个悖论,非常好!
你发现的不错,“走进厕所站在马桶边“然后就是”躺在地上“,其中到底有没有一个可以体验的”昏迷“状态?没有,这样的状态是思想理智上想象出来的,没有任何人可以证明有“昏迷”状态存在,因为要证明什么存在,必须在有意识的情况下才能证明。同理,不可能证明有“死亡”状态成立,因为要完成这样的证明,必须在没有死亡的时候证明。这就是明显的逻辑悖论。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你根本无法体验到你自己的“死亡”。一切对于“死亡”的恐惧都是思想上的幻觉猜想。不但没有“死亡”这回事也没有“出生”这回事,这是一个让你放松的好消息。
如果说要去品味昏迷,是无法完成这样的品味的,品味必须在有意识效应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品味是在意识效应中意识自己品味自己。不要去品味昏迷,而是品味当下的经验意识内容,发现它们和昏迷一样是空性的就可以了。不需要特别去品味昏迷,这是不可能的。我想你已经发觉了是不可能品味昏迷的,这个发现非常好。
昏迷中就没有意识了,没有觉知了,当然不可能品味的。所以,简单的很,不需要特别的技巧,只要品味当下此刻的经验体验,发现“体验者”和“被体验的对象”通通都是看似有,其实是空性的,和昏迷没有任何区别。也就是说,当下看似醒着不昏迷,其实和昏迷没有差别,都是同一个无法描述的自己,看似的醒来其实是完全彻底空性的,看似有昏迷,其实无法确定真有“昏迷”这回事。
换句话说,意识(CONSCIOUSNESS) 或觉知(AWARENESS)完全是空性的效应,发生了等于没有发生。就像昨晚的梦境一样,你找得到昨晚的梦境吗?看似当下此刻有一个故事(逻辑流)在发生,其实你无法确定真的有什么事情(逻辑)在发生。看似有其实完全无法确定是怎么回事。
【问】:但不管有“我”还是没有“我”,一切可以想象的或一切可以说的出来的都无异于意识而已。但SELF(自性)却不需要意识,对于SELF(自性)来说意识类似于我们晚上做了一场梦一样,可有可无,看似来了其实没有来,这就是佛经说的“如来”。通过昏迷的体验,我可以验证到真正的自性不需要有故事不需要有内容,‘它’可以完全关闭好像进入昏迷那样。你是无法描述没有意识的情况的,因为描述者就是意识本身。但这不是缺失!缺失仅仅是从“我”的角度看好像丢失了一切,对于“我”来说感觉非常恐惧。但当意识不在的时候,没有一个“我”上来宣称:啊,我丢失了我怎么办?不可能有一个“我”上来询问:我去哪里了?此类的询问必须在有意识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进一步说,就算当下看似有意识在流动,有声有光有色有晃动,其实等于没有意识,因为你明白意识本身就是幻觉。幻觉之所以称为幻觉就是它看似在其实不在。SELF(自性)才不在乎什么声光色以及一切觉知呢,就像你不会在乎你做的梦一样,但意识中幻觉出来的那个本不存在的“我”中心却看似非常在乎这些,“我”就是幻觉死循环。“我”最害怕的就是哪天没有“我”了怎么办。“我”的意义就是无限延长“我”的存在。这种恐惧就是追求“开悟”的原动机。正因为“我”认为我是真的,那么“我的痛苦”就显现真实性了,那么“我”就要追求我的解脱了。也就是说,幻觉一旦产生,幻觉不会知道自己是假的,就本能地极力维持幻觉的永久性。这就是为什么“我”最怕死了,幻觉怕的就是幻觉的灭亡。
一切可以想象的或一切可以说的出来的都无异于意识而已,到自性却不需要意识。
【答】:上面这段说的非常到位。这就是我说的道理。你上面说的不错。TA不需要意识,好像可以任意关闭意识效应。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也许TA显现了一分钟的意识效应,然后关闭10000万年,然后再打开下一分钟意识效应,再关闭10000万年。但对于意识效应中的“你”(同样是意识效应)来说好像只过了2分钟,其实20000万年过去了。这是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因为THAT并非真的有时间流逝,但意识效应就等于有看似的时间的感觉来了。虽然THAT是永恒,但对于意识中的角色来说,就好像只过了2分钟那样。其实,当下此刻就是永恒,但那个主观“我”的幻觉总是在感觉上在一秒一秒中流下去,好像有一个“我”在“时间”中发展。其实没有“我”也没有“时间”,只有无限无法确定或描述的当下。这个“当下”就像THAT这个字一样不是指一样可以确定的东西或情况,而是统称“无限无法确定”,即无限的自己。
思想理智上认为的无限总是空间大小上意义上的无限,这是误解或幻觉,真正的无限是无限超越的无限,超越了空间概念。思想理智上认为的永恒都是时间长短意义上的永恒,这也是误解或幻觉,真正的永恒是没有“时间”概念的,没有“历史”概念的。哎,我无法通过语言表达。
对,你说的对,你是无法确定有“昏迷”这个状态存在的,因为定义出“昏迷”的恰恰就是意识本身在定义,好像真的有一个“昏迷”状态存在于没有意识的时候,其实完全没有任何状态存在,连“意识”状态都不真的是状态,因为意识效应是空性的。就像我们不能说“梦”是一种状态一样,除非梦是实性的,但梦不是实性的。
“昏迷“是意识的思想理智效应(MIND)抽象定义出来的幻觉概念,无法确定到底什么是“昏迷”,无法确定“昏迷”这个概念是成立的。也就是说,意识是无法知道“没有意识”到底是什么的。不但无法确定什么是“意识”也无法确定什么是“没有意识”,“意识”这个概念本身都无法确定是成立的。这就是为什么说,意识就是广义的梦幻。梦幻是无法知道梦幻没有了到底是什么的。但你自己(THAT)可以出现意识效应,在意识效应中看似出现一个主观“我”说:我想知道没有了意识效应之后会发生什么?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因为问这个问题的主观“我”本身就是空性的意识效应,既然是空性的,也就是不真实际存在的效应,那么这样的问题也就是空性的,不成立的,不需要回答了。
我理解你读到上面这段的时候非常绕口,好像我在说谜语那样,其实我不是故意这样的。这确实无法描述,但因为你提出来了我只能这样解释。
你上面说:“自性不需要意识”,这个说法是对的,也不完全对。我确实在以前的文章中说过“意识就像一口痰一样的不重要”。如果你字面理解这句话的话可能会产生一种排斥的误解。意识就是自性(SELF),而不是分开的两个东西或属性。自性可以显现出意识的样子来,却不可以把自性就定义为意识。好比说,象牙就是大象,但你却不能就此定义大象为象牙。你也无法说象牙和大象是两样分开的东西或属性。同理,意识就是THAT的效应,就像肤色和你是不分开的一样。意识不是敌人不是错误。意识就是THAT爱自己,爱自己的时候就看似显现出“意识效应”来了。THAT自己开始玩耍了就看似地显现出“意识效应”来了,THAT的玩耍就相当于爱自己,意识就是广义的爱本身。
【问】:您这里是这么说的,那么问题就出现了,除了意识之外,您是怎么知道还有那个“That”的,因为这里您也说了,一切能说能想能感觉的都是意识,所以意识才会把意识那么当真,意识最接受不了的就是意识的消失
【答】:上面这个问题有一个关键的误解:这个误解就是:你认为意识是一样东西。你认为THAT是一样东西。No,没有这两样东西!意识和THAT只不过是两个名词概念。思想理智确定出这两个概念,然后当真相信是两样不同的东西,然后希望知道这两样东西之间的关系。No,没有这两样东西。不要把语言表达出来概念真当是实在的东西。
如果THAT可以被知道,那么THAT就是一样可以确定的东西了。我说的THAT不是任何东西,仅仅是一个指向字。一切都是无限的无法确定。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被确定出来认定是独立自主存在的。比如说眼前的茶杯,不可以确定它为茶杯。这个所谓的茶杯恰恰就是无限的无法确定。思想理智抽象地片面地确定出“茶杯”这个概念来,其实这远远不是茶杯,而是无限的能量效应。如果你盯着茶杯的边界线观察5分钟到10分钟,就会发现这个边界线好像跳动起来,无法确定哪一点才是这条线了。随着观察的进行,你会发现一切思想上抽象定义出来的“东西”其实不真的是独立存在的东西,而是随着观察的进行而无限发散。比如说你盯着家里客厅的墙壁看,粗看起来好像是一面简单的墙壁,白色的,没有什么花样,如果你继续看5分钟,这堵墙就好像震荡起来了,跳动起来了,你不太确定这到底是什么了。这不是眼睛出现问题,而是任何“东西“都经不起仔细观察,因为根本没有“东西“在!
THAT就是无限的无法确定本身。如果你仔细观察任何“东西”或“情况”,被观察的对象就好像自动的跳跃震荡起来,这就是无限的发散效应。其实,根本没有“东西”在发散,而是思想理智抽象出来的概念不真的成立。
【问】:一但发现意识本身就是幻觉,就是可有可无的梦,我想这些都是基于发现了That之后,才会明白意识本身就是幻觉。但是我不明白的就是,您是怎么找到That的,在我个人的经验里,就只有意识了,我从未发现除了意识之外还有什么东西,因此我不得不对自己“当真”,意识在没有发现自己就是幻觉之前,是没办法对自己不当真的
所以您写的那段,从那个进一步说,就算当下看似有意识流动(···)其实等于看似没有意识
从这句话我就不明白了,理由就是上面写的,我没发现That,所以我没法承认我自己是幻觉
【答】:从上面你问的问题的逻辑看,隐含着一种误解,你认为THAT是一样可以找到的东西。不是这回事。发现你自己就是无限本身,这个发现就是TA,但不是一种找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状态的的逻辑。THAT不是一种东西也不是一种经验状态。所以,如果你期盼找到TA这个东西或获得TA这个状态,这是完全彻底的误解。THAT是不需要找到的,因为THAT就是《无限无法确定》的意思,按照释迦牟尼的说法就是《空性》的意思。当你彻底发现没有一样东西是这样东西,没有一样情况是这样的情况,这就是明白了你自己的《无限无法确定》。你自己就是《无限的无法确定》或《空性》,这就是THAT的意思。你不需要找到或达到THAT,因为你自己已经*是*了!
直接回答你的问题:我没有找到THAT,因为THAT就是我自己,不需要找到。
【问】:这个察觉要怎么做呢?能这样说吗,发生是真实的,但是对于情况的定义不成立。比如我明天去工作,在感觉上有一种说不清的体验,但是这个故事情节不是真的
【答】:不能说“发生是真实“的,如何衡量”真实“?如何定义“发生”?什么在发生?发生和真实这两个概念都不真成立。你这句话中的每个字都是空性的。不真成立。让我们再看看吧:“我明天去工作”这句话中,
“我”是什么?在哪里?你能够确定“我”在哪里吗?
“明天”是什么,在哪里?“明天”是一种思想理智上的预测,完全没有发生。
“去”到底是什么去?“不去”又是什么不去?
“工作”,谁在工作?梦中也有一个梦我说他在工作,但梦中有“他”吗?有属于梦我的工作吗?
这句话中的每个字都无法确定就是这回事。但思想理智却已经确定了,确定为:“我明天去工作”,好像真的有这回事了那样。思想理智定义出一个看似逻辑合理的“情况”也同步的相信了这个“情况”是真实的。这个情况和昨晚梦中的“我明天要去工作”有差别吗?没有任何差别,这些逻辑完全是空的。
【问】:哈哈,这会又不懂了。。。因为研究禅宗很久,所以您要表达的意思我知道,但是我好像陷入了一个怪圈,我对于这些问题是一种“研究”的态度,我倾向于去了解为什么禅宗会这么说?实相究竟是什么样子。而不是真的品味到思想的诉说全部不成立。您的说法和传统说法不同。
【答】:其实,看似有意识(觉知)在,其实等于昏迷一样是没有的,因为意识效应是空性的。有意识其实等于没有意识,因为“意识”是空性的效应。我说的超越了传统的说法。传统的说法不究竟。自性不是一样东西,这是重点。意识可以说是“东西”,但任何东西都是空性的效应,既然是空性的效应,所以也不真的是东西。不是东西的TA可以任何显现出东西的样子,比如意识这个状态(或东西)。好像放映机可以任意地放映出电影来,却不真的是电影中描述的故事。
我问你,你凭什么确定当下不是睡着中?就像昨晚梦中的梦你无法确定当下不是睡着中。假设无梦沉睡中没有意识效应,然后突然升起了意识效应,你定义这样的意识效应为“梦境”,但你无法真正确定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是睡着中,还是醒来中?如果你站在梦我的角度看毫不质疑是“醒来”中,但如果后来发现整个梦境都是空性的幻觉,那么,到底是睡着还是醒来?无法确定了!
不要管昨晚的梦了,就直接看看当下此刻吧,这到底算是睡着还是醒来?对于主观“我”来说(即对于思想理智来说),这毫不质疑的就是醒来状态。真的吗?确定吗?也许这就是睡着?也许这就是梦中?却*梦见*了醒来了?古代孟子就提到过这个无法确定的奇迹:周庄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周庄。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周庄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周庄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周庄?
这能够认真想吗?如果认真起来,都是无尽的悖论。不当真了就轻松了,管它是睡着还是醒来,管它是梦中还是别的情况,一切都是空性的娱乐,不当真。
【问】:根据我所学到的东西,我目前对于开悟的理解,有两个步骤,一是体认“觉性”,一种不带对象的纯然的知的作用,大概可以这么描述。二就是发现思想叙述的情节其实都不成立。我看了您的文章,发现您一直在说第二个问题,而很少讨论第一个
这个地方我表达有误,我最深刻的理解应该这么说,That就像一切事物的“另一个面向”,它伪装成了一切东西,其实一切东西就是它
【答】: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去理解“开悟”?恰恰相反,要把重点放在发现一切思想理智告诉你的故事逻辑定义概念通通都是空性的幻觉,完全不真的成立。包括“开悟”这个定义也不真的成立。如果你努力的开悟,是永远抓不到所谓的“开悟”的。因为“努力开悟”本身就是梦幻。根本无法确定有一个“你”可能获得“开悟”的。好比说,当昨晚梦中的梦你拼命追求开悟,突然,梦境切换掉了,找不到了,那么梦中的梦你获得了开悟了没有?这个问题显然就像开玩笑一样的。梦中的梦你就是梦幻本身,没有属于梦幻的开悟。
我建议你敏感地察觉到“努力开悟”这个逻辑本身就是思想理智的谎言。这,THAT,早已经完美了,TA没有什么开悟这回事。谁需要开悟?看看谁需要?那个需要开悟的“谁”才是要注意的幻觉主观。
NO,THAT没有任何“面向”。不可以把THAT的空性的效应说成是THAT的面向。空性的效应*就是*THAT,不可拆分成两样东西。但思想理智就是一个幻觉上“拆分机制”,把不可分割的TA拆分成看似无限多样的“东西,境界,状态”。没有任何“东西,境界,状态”是真实存在的。这,当下,到底是什么?无限的无法知道,另类说法就是释迦牟尼说的空。注意,这个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的虚空,而是无限的无法定义的无概念的空,连“无限的无法定义”这句话都无限的无法确定成立。
【问】:其实那天通过分析昏迷这个情况,我发现昏迷只是一种思想的定义,可以推论,死亡,出生,这些概念都不成立。但是我发现这个的时候,没什么特殊感觉。。。,感觉还是没明白。
【答】:对,“昏迷”只是意识在定义“意识没有了”。意识效应本身就是空性的,是不真存在的效应,就像晚上的梦幻一样。空性的意识效应怎么可能定义“没有意识”呢?幻觉中定义出有“幻觉没有了”这个状态,就好像梦中定义出“没有梦”这个状态,这就等于开大玩笑了。昏迷到底是什么,无限的无法知道。这个无限的无法知道恰恰就是你自己!
你自己不需要知道什么的。因为你自己是一切,没有其它存在,只有你自己在。“知道”这个逻辑不成立的。因为没有A也没有B,谁知道谁?什么知道什么?没有两样东西,怎么可能完成“知道”?
你说你没有获得特别的感觉,请问谁要“特别感觉”?如果有一个“谁”期待特别感觉,就等于在梦中了。你说的对,昏迷这个概念不成立,同样的,死亡,出生,或一切其它概念都不成立。这,到底是什么?无限的无法确定!
为什么要确定呢?思想理智确定出来的无非都是幻觉逻辑,自找麻烦
让自己漂浮在无限中,这就是安全,这就是万能。
不要去建立任何可以确定的立场。没有任何立场是可以成立的。不要相信确定出某个稳定的情况或境界才是安全。恰恰相反,任何思想理智确定出来的情况或境界都是极不稳定的,如鳝鱼一样的滑溜,企图抓住任何概念支撑都是捕风捉影一场空。
【问】:有一丝丝的震撼了,但是还是不懂
【答】:这这就是慧能说的:一切法不可立。用我的话说,一切你想出来的都不真成立。但是,请注意了,不排斥任何立场。如果有人说“这就是A”,他是对的,只不过不全面而已。无限的无法确定包容一切看似的确定。这就是不依附也不排斥。
比如说吧,你是一个人,这是对的,但这仅仅是无限看法中的一个看法,抽象片面,你自己无限的大于多于不同于“是一个人”,但包容“是一个人”。你不排斥任何一种看法,但对于任何一种看法都不当真。
你提到这个:“一是体认“觉性”,一种不带对象的纯然的知的作用,大概可以这么描述。二就是发现思想叙述的情节其实都不成立。我看了您的文章,发现您一直在说第二个问题,而很少讨论第一个”
对,你看出来了,第二才是真正有效的。
关于第一,什么叫做“不带对象的纯然觉知”?只要你说出口了,思想上形成概念了,就已经建立的立场了,建立了概念立场了就等于有了对象了。思想理智是无比狡猾的,它跟你玩了亿万年的游戏了,有什么游戏它没有玩过?
光说“不带对象”没有什么用,说出来了其实就已经隐蔽的建立的“对象”了。但可以敏感地察觉连“不带对象的纯觉知”其实还是有一个体验者在,这就是对象了。
而是要察觉,体验者和被体验是同步意识幻觉。TA可以有体验和被体验,但TA不一定需要这个效应。不但觉知对象是空的,连觉知者本身也是空的,空对空,不结晶不增不减。
不要把“觉知”太当真了。这仅仅是空性的效应而已。
【问】:因为很多传统都会用这个词语。所以大家都在问这个问题
【答】:你说:“我倾向于去了解为什么禅宗会这么说?实相究竟是什么样子。而不是真的品味到思想的诉说全部不成立”
其实,我一直在说禅宗,却不提禅宗这个词,就是不要让你建立教条教条。“禅宗”这个词已经教条话纲领话了,变成了强硬的宗教理念。真正的禅宗会把“禅宗”这个概念也不当真了。
因为“大家”指的是大部分成熟度不高的人,就建立一个看似高尚的“觉知”境界娱乐他们。其中有些成熟的人就会发现连“觉知”都是一种幻觉概念,并不真的可以确定有“觉知”这回事。就这样超越了“觉知”,发现自己无限的超越一切概念,包括超越意识和觉知这些概念。
如果你老是和“大家”看齐,和大家共修,就可能被这些概念教条拖累了。
其实,最有效的就是一句话:一切都是自己,而自己却无限的大于,多于,不同于一切。除了自己,无它。琢磨这句话就够了。
大家问的问题其实都是不成立的问题。我可能不按照问题中的逻辑回答,而是指出问题本身不成立。如果我按照他的问题去回答,那么写三天三夜都写不完到底什么是觉知。因为根本没有“觉知”这回事。
比如有人问:觉知到底是什么?我指出,觉知就是空性的效应,不需要知道觉知是什么,知道这是空性的效应就可以了,不当真。幻觉效应根本就等于不在,既然不在,怎么可以去定义它呢?
【问】:对于身体的不舒服或者疼痛等,您觉得如何处理?
【答】:去看医生。注意,《明白》不发生在经验中。所以,在经验中遇到问题了,就按照经验中的逻辑看似合理的处理。
同样的,肚子饿了如何处理?去吃饭,哈哈。梦中的身体的问题按照梦中的逻辑处理。
【问】:好吧,感觉又没啥可说的了,谢谢您
【答】:很多人误解了,他们认为不当真了就不去看医生了,反正是幻觉,何必去看医生,THAT会自动处理的。其实,看医生也是THAT的意志。
【问】:我知道,您经常强调这个。但是我想问的其实是那种突然的,比如突然感到剧烈疼痛,“烦恼”不就又出现了吗
【答】:有生理疼痛不等于有心理痛苦。因为没有一个受害者“我”在。一切都是总能量。身体疼痛了就按照经验逻辑中合理的方便的方式处理。身体会痛的,但没有心理烦恼。
【问】:因为您发现了“我”只是个不成立的概念?
【答】:没有一个“我”感觉到个体利益损失了,因为根本没有“我”装在身体里面。一切都是总能量。假如有一个“我”,“我“在哪里?你找得到这个”我“吗?
色,受,想,行,识,不是“我”的。
身体也不是“我”的。
思想也不是“我”的。
“看”也不是“我在看”。
感觉也不是“我”的感觉。
情绪也不是“我”的情绪。
一切都是总能量的空性效应。
==== 和另外读者对答 ====
【问】:说到爱,我之前非常被动的爱过一个女生,她同时是前任的师父,为什么是被动呢,就是说这个“爱”发生了,我不在里面,可以说,是“爱”自发的生起了,当时很清楚一点就是,是爱她,而不是我爱她 但是后来变了,也许是THAT的意志,在双方的影响下,“我” 感觉不断地被加强,明明很清楚不是“我”在爱,是that在表达爱,不知怎么后来就开始 变成“我”去作为了,“我”去爱了。当“我”介入,自发的爱就消失了。“我”被教导要去如何做时,爱就消失了。“我”被教导要挣钱去和她结婚时,爱彻底的消失了。恨自发的显现,离开她的欲望自动展现。“我”彻底的占据主导地位了。 在没遇见您之前,非常的陷入这些爱恨之中。非常的恨,为什么会遇见一个“错误的”师父,把“我”从无我中抓出来, 把自我培养起来,不断加强是“我”爱她这个信念,不断增加自我,不断增加一个概念就是“努力变成大我”。 明明一开始,我就清楚的知道,只是爱发生,而不是我在爱。 现在知道,上面的故事,所有的发生,有我还是无我,对于THAT来讲,丝毫没有影响。 这真是神迹啊,THAT编出这样奇葩的情况,来玩它自己。无语中。。。。。
THAT真是无限神奇,无限玩它自己,还哈哈大笑,把自己骗的要死不活,还乐在其中。
【答】:如果说:”被动的爱过一个女生,我不在里面”。怎么可能?也许没有明确的“我某某”这个概念在里面,但主观是有的,否则不可能说出“被动爱上某人”。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这样的逻辑是脱不了主观的。我的建议是,不要分析的太细,不要说某某感觉中无我,只要有明确的逻辑合理性,都是有主观和客观的同步效应的。还有,你上面的语句中似乎有这样一种幻觉,好像THAT的爱和“你”的爱是不同的两种爱,NO,“你“的爱就是THAT的爱,不可以分拆成两种不同的东西。只不过思想理智把总能量效应缩小解释为”你“这个人的爱了。一切爱都是THAT的爱,只不过思想理智分割成个体的”爱“了。没有属于个体的”爱“,因为没有个体存在。就算思想上说,”这肯定是我某某的爱“,不要听思想理智在胡说,这不是”我某某的爱“,这就是总能量的流动,被思想理智肤浅抽象片面的定义为一个个体的爱了。
当你认为”我“是主角了,是”我在爱了“,还不真的是”我“在爱,还是总能量的流动。只不过思想理智幻觉出有一个”我“在爱。只有爱,但这不是”你,我,他“的爱。”爱“没有消失,只不过站错位置看错了。赋予了错误的逻辑概念。
当”我被教导要挣钱去和她结婚时“,这还是THAT的爱啊,就算”恨“也是THAT的爱啊。似乎你觉得有两种爱,一种是”你“的爱,另一种是THAT的爱。NO,没有两种爱。你的导师爱你要跟你结婚,这就是THAT的爱。如果你觉得这个女人可爱要和她结婚,这还是THAT的爱。不要把看似的”你爱她“或”她爱你“看成是和总能量分开的错误。一切肉体的结合,一切肉体的分离,其实都不是真正的结合或分离,而是总能量的爱的总体同步显现,这就是广义的爱。不要把狭义的爱和广义的爱对立起来,否定狭义的爱就不是爱了。这样的否定就是偏激立场了。如果你觉得要离开她,不爱她了。这恰恰还是THAT的爱,因为不是THAT的爱,连这样的念头都不会升起。那就离开好了,不必有太多的纠结。
你还有一个误解,你说她是”错误的导师“,真正的导师是自己的总能量,哪里可以命名一个能量显现出来的轮廓印象为”外在的导师“,然后批评这位导师造成了你的问题?这位女生就是你自己的能量印象,就像路边一块石头一样的能量印象,能量印象怎能成为”导师“呢?只有无限的自己才是自己真正的导师,而不是某位女生或男生。如果你觉得爱她,就简简单单的爱自己一样,而不是认为”她是导师“。如果你不爱她了,就简简单单的离开了,也不要认为”导师犯错了让你产生幻觉了“。 NO,只有你自己会对幻觉当真,没有任何人会造成的。不要责怪任何对象,如果你认为有任何对象造成了你自己的麻烦,其实就是你自己造成的。没有主观,哪里可能有客观?主观幻觉和客观幻觉是同生同步的幻觉效应。
?就算“她”是一个低俗的女人,但如果你爱她,就是?THAT在爱,是THAT爱自己,就是正确的了。如果没有“你”在,怎么可能有“她”在呢?这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如果没有你的“看”,怎么可能有镜子中的反映?你认为存在的一切客观,其实就是你自己。不要责怪任何对象。当然也不要责怪自己,而是发现主观和客观都是空性的印象。
【问】:先生的文章给了我挺多指引。 以前不懂“一体”,即使看了很多悟者说“一体”但就是不懂你为什么万物都是自己。 直到先生反复用梦中的我这个例子来说明,我才明白,一切是整个梦境,梦里的我和梦里的别人都是梦境呈现出来的,只是有一个中心视角罢了。所以,难过 开心 欲望 需求 感受,种种思考,其实也都不是这个“小我”的,都是that。 直接甩锅给祂,是that自己在玩。即使人我不喜欢某些情况,也是that的感受。 这就是高级瑜伽中的“不管我事”吧?
那对于很多修行人说的“戒欲” ”戒荤”, 也都是梦里的情节,要戒的是that 不戒的是that....
嗯... 说到最后,我不知道我要表达什么,我现在思考想着如何能提升敏感度,也是that... 好像没什么是“我”能做的了?
【答】:说的不错,就是“不管我事”,因为没有一个“我”在那里。怎么可能让不在的“我”去拥有任何情况呢。我不清楚是什么时候开始宣扬戒这个戒那个了。没有任何东西需要戒,因为一切都是
THAT。当你发现了”好像没什么是我可以做的了“,这不就是敏感度提高了吗?无为而为。
【问】:巴夏說我們有自由意志, 可以創造自己的實相。
但我現在理解,其實根本沒有自由意志這回事啊。沒有屬於「我」的意志,小我認為是自己選擇了什麼,其實是that的能量。
就像夢裡 我受傷了需要去醫院,其實並不是夢裡的人的意志 不是夢我很疼,是整個夢 是一體。 生活中,也並不是因為我有肉體才能從而感覺到疼痛,其實都是that同步顯化的...
那我理解就是.. 其實根本沒有自由意志???
【答】:"巴夏“?是不是那个人视频里的外星人?不管是谁说,就算是外星人说的,也不是正确的说法。没有任何个体存在,就无法说任何个体有属于这个个体的自由意志。如果说有意志,只能是总能量的意志。不要认为外星人的科技水平高超,就认为外星人的观点就是对的。任何观点都不真的成立,包括”明亮先生“的观点也不真的成立。上次我讨论过的那个外星人视频中说的是比较究竟,但据说是视频作者的看法而不真的来自于外星人。无法考证,这不重要。科技水平的高低和《明白》没有直接的关系,有可能某个外星种族的科技水平高于地球人几万年,但不等于他们是比释迦牟尼更明白了。我不否认外星文明可能具有非常高级的科技和人文水平,也许已经不需要靠说话来交流了,也许可以通过意识感应直接交流了,也许可以反引力,也许可以超越时空的旅行,也许甚至他们可以不需要肉身而是以“意识”形式存在,但任何形式的个体存在都是广义的空性的幻觉,其实连“肉身”还是意识显现效应,无论怎样,这和《明白》是两回事,这些都是你自己的奇迹,正因为你自己在,才有外星人在。对于你自己来说,只有你自己的总能量,其中可以貌似出高超的外星人坐着飞碟来到地球,这些还是你自己的无限奇迹。
回到自由意志,看似有,其实都是总能量的“为”。所以个体的自由意志是看似的。有自由,但没有某个个体的“自由”。有意志,但没有任何个体有“意志”。并非可以简单粗暴的说:”根本没有自由意志“。当没有了个体幻觉,那么你的意志就是无限总能量的意志,无二的。注意,这不是思想理智可以分析清楚的,只有当敏感度提高了以后你会明白的。现在,我的建议是不要用思想去分析到底意志是个体我的还是无限自己的,这是无法分析的,因为看似是个体我的意志,其实就是整体意志,如果不是无限总能量的意志,没有一件事情可能发生给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