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无法说

本博客集中分享高级心灵瑜伽,体验真正的生命洪流,发现自己是什么。
个人资料
正文

《代入公式:XX者,非XX,是名XX -- 看看 究竟的佛经说了些什么》

(2022-01-13 15:04:55) 下一个
 
【问】:代入公式:XX者,非XX,是名XX
【答】:看似万能的公式。但这个公式不是否定一切,而是否定了思想理智取的名(概念,定义,逻辑)。换个我创造的说法:看似是XX,却无限大于,多于,不同于XX。不是我的公式,只是我同意可以利用这样的公式来察觉思想理智上不自觉就建立的概念立场幻觉。这个“XX者,非XX,是名XX”好像在哪里见过?出自某佛经?不清楚是哪位说的,反正这句话是很究竟的,我很喜欢。
【问】:佛陀说的金钢经
【答】:是的,《金刚经》是究竟的。不必把释迦牟尼神化了,如果我们把《金刚经》完全用白话说出来,不就和我写下的诸多篇文章说的一样了吗。释迦牟尼不是神,这里没有“神”,但所说的都是指向无限的智慧能量,即神性。
【问】:硬是看不懂金刚经,经过读先生的文章,竟然会把经里的句子搬出来当成公式, 哈哈
【答】:我的文章让你想起了并明白了《金刚经》中的这句话,是无限总能量的自发自动,必然的。查了一下,金刚经这样说:“「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
名世界。” 他的意思就是说,众人都说世界里充满了“微尘”,也就是现在说的分子,原子,电子之类的,他说这不是”微尘“,也就是说那些基本粒子都是思想理智取出来的名称,并非真是这些东西。后面他再总结到,世界不真是世界,“世界”是思想理智定义出来的名称而已,这是什么不可知。就这样,在2500年前,他就已经把现在人类视为不可动摇的科学原则给否定了,因为科学原则无论多么高深复杂,都是思想理智(MIND)的分辨取名游戏。
让我们借此机会看看《金刚经》中说了些什么吧。那也是和我们这里的问答形式差不多。
《金刚经》中的这段也是非常究竟的,基本否定了佛教的理论基础。请看:“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
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
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
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即非菩萨。”
他说,“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如果普通佛教徒明白了这句话,会震撼到骨子里。他的意思就是说:如是(即无限无法说)灭度(即超越的意思)无限无数无止境的众生,也就是说,看似有无限无数无止境的众生,其实根本不是无限无数无止境的众生这回事,这样的概念在明白了这是“如是”了以后灭度了。注意,不是众生得到了超度,而是“无限无量无数众生”这个概念逻辑瓦解了(即灭度了)。然后佛祖砸下更重的一锤子:他说,实际上,没有一个众生可以获得“灭度”的成就,没有任何人可以获得“灭度”成为“得灭度者”。这样的“者”是没有的。这里的意思就是,根本没有任何“者”或“人我”在这里,哪里有属于“人我”的成就?世俗佛教的修行都是围绕着“我这个人”可以通过修行而超度众生或超度自己,没有这样的可能,真正的“灭度”就是立刻发现“如是”不是东西也不是”人“也不是”我“。了事了!回家洗洗睡吧,一切都是好好的如是,没有”你这个人“什么事情。
何以故(为什么)?佛祖呵斥到:如果作为菩萨(即明白了的那位)还相信有”我”,有“人”,有“众生”,有“寿命的人”,他们就不配是菩萨了!
《金刚经》中的这段对话: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
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佛祖问须菩提,你认为可以通过”身体“的体验来见到”如来“吗?身相不仅仅是身体的形象,而且还包括身体的感觉体验。须菩提回答,不会的,不可能通过身体的形象或身体的感觉感官或经验体验来见到如来。这里,如来的意思就是”它“,指向无限的无法说。为什么?因为”身体“不真是身体。 然后佛祖告诫须菩提说:一切所感觉到的样子,一切所看见的东西或体验到的事情,皆是虚妄的。注意,这里说的“虚妄”不是虚空的什么都没有的虚无,而是一切受,想,行,识,色,通通都是空性的。佛祖接着说,如果你能够看到一切东西,形象,感受,念头,行为,识别,色相都不是这些东西,就是“见诸相不是诸相”,就是我说的XX不是XX,YY不是YY,我不是我,人不是人,世界不是世界,时空不是时空,粒子原子(微尘)不是粒子原子(微尘),那么就等于你见到了如来了。注意,这里说的“见到如来”不是视觉上的看见,也不是感觉上的觉知,也不是思想理智上的理解或知道,也不可以说是直觉,而是一种无法定义的放松,或”是“。
《金刚经》中这个问答有趣: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
阿那含。」
佛祖问须菩提到:阿那含会不会有这样 的念头:”我得到了阿那含果实了“,会不会? 须菩提回答道:不会的,为什么不会?因为”阿那含“的意思就是”不来“,而实际上没有东西可以”不来“,所以取名”阿那含“。 这段对话的重点在于:如果有可以获得的”不来“的果实,不就是幻觉上的”来了“吗。这里根本没有东西,怎能定义出”不来“或”来到“呢?这些”不来“或”来到“都是思想理智取出来的名称,其实这些概念不真成立。同样道理,大部分人认为”如来“是一个取名为如来佛的人,这个”如来“仅仅是取出来的名称(即概念定义)。如来不是一个人,而是说一切看起来来了,其实这不是”一切“,这里没有东西,既然这里没有东西,如何可以说”不来“或”来了“? 思想理智上认为的”没有来“或”来了“都是看似的”没有来“或”来到了“,这些看似的概念都是”如来” -- 看似的来。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
这个对话里佛祖问须菩提,有没有所谓的“菩萨庄严佛土”这回事? 须菩提回答道:没有这回事。为什么?所谓“庄严佛土”仅仅是取出来的名称(概念逻辑定义),完全不是这回事,这样的说法仅仅是取出来的名称而已。 这里,佛祖否定了“庄严”和“卑微”这种对立概念逻辑。如果说有佛土,那么粪坑即是佛土了,经验中的每一点每一刻都是佛土了,不必要去找了,已经是了。佛祖通过这样的对话,让你明白不需要去远方或未来追求所谓的庄严伟大的佛土,而是当下此刻发现一切早已经是大圆满的佛土了。佛祖否定了经验内容的特殊性,在经验体验中不会有一种特殊的境界(庄严佛土)比其它经验中的内容高级。当你发现一切概念都不成立,通通都是取名称游戏,这样的发现就是大圆满的佛土了。佛祖告诉你不要去追求特殊的境界或体验,把经验分割成伟大的和不伟大的分类,这样分类就是梦幻泡影。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
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
照,见种种色。”
佛祖告诉须菩提:如来明白的道理(法),这个道理不是实也不是虚。注意,佛祖指出“实”这个概念不真成立,也同时指出“虚”这个概念也不真成立。“它”不是可以用“实”和“虚”来描述的。这就是我一直说的,这不是“真”也不是“不真”,根本无法找到可以衡量“实”和”虚“和”真“和”不真“的参照物。这些真,假,实,虚,诸如此类的概念通通都是梦幻里面的思想概念,完全不是这回事!道理很简单,真,假,虚,实,这些概念的逻辑基础就是建立在有”东西“或”情况“存在,但连”东西“或”情况“这些概念都不真成立,怎能判断真,不真,实,虚呢?
接下来佛祖总结道:如果一位菩萨要在”法相“(即思想理智的概念逻辑)上下功夫(即行布施),就像落入了黑暗什么也看不见了。如果一位菩萨不在”法相“(即思想理智的概念逻辑)上下功夫,那么就像张开了眼睛看清楚了。当然这是他的比喻,并非真的指这个”见“就是眼睛中看到的视觉的见。
重磅的来了:“「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
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
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这段是总结段。佛祖说到:如果某菩萨说:”我要灭度无量众生“,就不配称为菩萨了。为什么?因为一切法(即经验体验)中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有寿命的人的意思)。这就是说一切形象里面都不装有这样的东西(人,我,众生,寿者,等等),这就是“实无有法”的意思。佛祖继续说到:如果有某菩萨声称:“我到达了庄严佛土”,这位就不配称为菩萨。为什么?根本没有“庄严佛土”这回事,这个“庄严佛土”仅仅是“心”(思想理智)取出来的概念名称。当你发现这里不真的有“我”,就是真菩萨了。
现在的世俗佛教歪曲了佛祖的意思,现在的教条认为你可以通过修行而超度人类的痛苦,看似给你布置了一个难以完成的功课,看似多么伟大庄严的佛土等待你进入。哪有这回事?这里根本没有“人类”或“人我”可以让你超度,也没有庄严伟大的佛土等待“你这个人我”的进入。恰恰相反,你有可能突然发现这里根本没有任何“人”或“众生”,也没有属于“人我”的庄严佛土。而是无限的神圣能量,那么,这样的发现就等于灭度了有关“人”或“众生”的概念了,既然这里根本不是人也不是众生,而是无限智慧能量,那么“痛苦”就不是痛苦了,“痛苦”也是思想理智(“心”)想象出来的名称概念,是思想理智认为当下这个情况不满意,希望达到满意的境界中去,这样就痛苦了。这样的痛苦是幻觉痛苦。
【问】:我有一个问题,其实对于显现效应来说,现在基本就能当做梦幻看待。现在思想理智还是容易把前面与后面显现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就好像有因果。
比如佛授记某个人多少劫后会成佛,感觉就有了人与时间,实际上就当真了。
【答】:因果 就是梦幻效应。在梦幻里面的角色肯定觉得因果是真的,梦幻角色肯定认为梦是真的。但是,你自己无限大于多于不同于任何经验中的暂时出现的角色。看似因果有真实性,这样的真实性就像昨晚梦境的真实性一样是空性的。我不否定看似的因果,我指出看似的因果其实就像梦里的因果一样是空性的,不留痕迹的。
【问】:对的,如幻的因果。佛叫正遍知,就是正确普遍的知道一切法,与您说的存在无法确定是不是矛盾了?
【答】:“正遍知“是谁说的?哪位菩萨说的?还是世俗佛教里面的法师说的?我不知道释迦牟尼说过这个概念。我知道释迦牟尼说的很清楚,没有所谓的“智“,也就是说没有所谓的”知道“:无智亦无得。如果非要定义出“正遍知”这个概念,就是知道没有什么可以知道。释迦牟尼也否定了“无明“,他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无明否定了”无明“这回事,因为这里没有一个”人“是无明,那就没有从”无明“变成了”明了“了。这样就等于否定了有属于”人“的醒悟。
矛盾是因为通过思想理智去曲解造成的。
请你仔细看看上面佛祖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句话。他说,虽然没有“人”也没有属于“人”的“无明”,但却貌似出有无止境的“无明“的错觉,好像总是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都不明了的“人”了,这样的幻觉看似是无尽的。
我查了一下,这就是世俗佛教的对于正遍知的解释:正遍知,佛陀十号之一,梵语samyak-sambudha,音译作三藐三佛陀,又称三耶三佛檀、正遍智、正遍知、正遍觉、正真道、正等正觉、正觉等、正等觉。 指佛陀所证得的智慧正真而又圆满,周遍含容,无所不包。 知法界名正遍知,能正遍了知一切之法。 正遍知,谓具一切智,于一切法无不了知,故号正遍知。
上面这些都是不真明白的某法师或和尚强加入佛教教条的。释迦牟尼从来没有说过这些概念。如果有“正”就等于有“不正”了。这样就两元对立的幻觉了。现实没有“正”也没有“不正”,现实没有“对”也没有“错”。如果你被所谓的“正遍知”这种忽悠概念洗脑的话,那么就不会明白我说的道理,其实也等于没有明白释迦牟尼说的道理。但你可能可以成为一个模范佛教徒,仅此而已。
思想理智就是梦幻理智,思想理智的土壤就是辨别“正”,“不正”,“对”,“不对”,“善”,“恶”,“好”,“不好”。所以,所谓的“正遍知”这种思维逻辑就是梦幻泡影里面的思想理智运作,可以维持宗教信仰,但和《明白》无关。
【问】:我看了个视频,她说如果那些想法都是我的,那我应该可以控制,既然控制不了那就不是我的,就是假的,所以就不用太在意,然后我就在想这是不是就是自发自动呢。其实就是说出现的一切是无法预测的。
【答】:这个视频的看法是不对的。这里没有一个“你”,怎能控制想法?思想念头不真出自于一个“你”,而是冥冥之中(即无限智慧能量中)自发自动的看似升起的,不是“你”想出来的。任何念头都不真是“你这个人”想出来的,而是无限能量自发自动的,然后身体的动作也是自发自动的。完全没有“控制”这回事。是的,出现的一切都是无法预测的,我无法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我连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都预测不了。但是,无法预测不等于是随机的混乱的,而是自发自动。
【问】:先生,我想问个菜鸡问题,,你总说的空性是什么意思? 好像不是 没有,,无,,,这类的.是不是空性就是无限不可说,,
【答】:对,空性不是思想上理解的“没有”。因为思想上理解的“没有”就是完全没有了虚空了,而是看起来不否认是有的,但*不是*看起来的那样东西或情况。所以,看起来的样子不变,但等于形同虚设一样的不会留下结晶,就像昨晚梦中发生的一切没有留下任何结晶一样。我们不否认梦中的现象是有的,只是梦中的现象是完全空性的。是的,空性就是无法说,说什么都是空性的。
【问】:想起前几天先生写的这段:
关于“世界不存在”或“宇宙不存在”这样的说法很符合思维逻辑,我们常常随便的说“某某不存在”或“某某存在”。这样的说法其实已经隐性地做实了“某某”这个概念了。“某某不存在”是有条件的语言逻辑,言下之意就等于说某某在某个情况下不存在,在另一个情况下会存在。当我们说“世界不存在”的时候就等于假设了“世界”这个概念是成立的,言下之意就是世界在某个情况下不存在,在其它情况下是存在的。其实,要比“世界不存在”这个逻辑更彻底:世界这个概念本身就不成立,不是有一点点的合理性,而是完全不成立。
揭示的真深刻,没有暗含了还是“有”,写东西想写到如先生写的这个程度,完全不带有隐性幻觉是很难哈。
【答】:是难说的。比如说“没有”和说“不是”有微妙的不同。我们方便地说“没有这个,没有那个“。其实更应该说”不是这个,不是那个“。不同在哪里?不同在于”没有“会很容易把”它“当成虚空,落入了虚空幻觉。但是,”不是“不会落入虚空幻觉,而是:意识不是意识,只不过思想理智(“心”)取名为意识。觉知不是觉知,只不过取名为“觉知”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名称。这不是世界,但思想理智都称为“世界”,这个概念是空性的。这到底是什么永无法知道。有些人喜欢用“没有”,会造成全盘否定的逻辑,这也不适合。最新贴出来的文章:XX者,非XX,是名XX,就是强调这个的。所以你注意到了没有,佛祖从来不让你落入虚空断见,他用“非”这个字就是“不是”的意思,而不是“没有”。他说,色即是空,但没有否定“色”,而是说这个“色”的概念其实是空性的。佛祖没有告诉我们这是什么,他怎能说呢?他也不知道的。
英文: Don't say:There is no consciousness. Instead say:This is not consciousness. This may appear as "consciousness", but far more than, bigger than, and different from "consciousness". This is infinity. This is YOU.
==== 附加问答 ====
【问】:"看似是XX,却无限大于,多于,不同于XX" 这XX也(大概)是BLISS(福)吗 (好吧 我知道不可说 说什么都不对) 曾经就看着路边的树、树叶觉得它们活了 很好看 很喜悦?? (也可能是我自己心情很愉悦的关系吧
【答】:XX不是指某种特别的东西。XX是指一切概念,东西,情况,逻辑,定义,。。。,一切想出来的情况都是XX,一切描述出来的概念都是XX。看似是XX,其实不是XX,只不过取名(概念)为XX。不是不可以说话,而是不要对说出来的话当真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