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后雨前的博客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秋渔荫密树,夜博然明灯。
个人资料
正文

诺贝尔留给全人类的遗产(上)

(2023-07-18 06:36:53) 下一个

一份著名的遗嘱

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1896)是有史以来在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瑞典人,他是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实业家、军火制造商和慈善家。他在欧美20个国家开设了93家公司和工厂,一生中拥有 355 项专利,积累了巨额财富。1895年深秋,诺贝尔在巴黎度过了大约两个月时间,专心考虑和制定自己的遗嘱。11 月 27 日,他在巴黎的瑞典-挪威俱乐部签署了遗嘱最终版,有四名瑞典证人在场,他们都不是律师。诺贝尔在遗嘱中除了写明将一百万克朗分给七个侄儿侄女,以及少量财产赠与一些友人和雇员外,其余部分全部捐出。他在遗嘱中写道: “由我的遗嘱执行人将资金转换为安全证券,设立基金,其利息将作为奖励,每年给予那些在上一年为全人类最大利益作出贡献的人。”

诺贝尔决定将每年的基金利息分成五等份,设立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奖。物理学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生理学或医学奖由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颁发,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遴选出的五人委员会颁发,而且 “明确希望在颁奖时不考虑(获奖人的)国籍”。这份著名的遗嘱成就了他最伟大的 “发明”——诺贝尔奖!诺贝尔的遗嘱在他去世后被公开,全世界均为之震惊,甚至遭到他的亲属及各国当局质疑。例如诺贝尔生前曾在巴黎居住和工作了18年,身后依旧保留在巴黎的豪宅,法国政府认为诺贝尔基金理所当然应该属于法国。

诺贝尔指定了两名瑞典工程师——拉格纳·索尔曼(Ragnar Sohlman)和鲁道夫·利杰奎斯特(Rudolf Liljequist)作为遗嘱执行人,并在遗嘱中写明分别给予两人十万和五万克朗的补偿。诺贝尔奖成为现实,两位遗嘱执行人耗费了大量精力,特别是时年25岁的索尔曼功不可没。自1901年起,几乎每年12月10日的诺贝尔忌日,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同时举行盛大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为了纪念诺贝尔对于人类的贡献,人造元素锘(Nobelium,原子序数 102)以他的名字命名。

尽管诺贝尔奖在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然而世人对于诺贝尔本尊的生平却知之不多。在斯德哥尔摩老城广场有一个“诺贝尔奖博物馆”,2001年诺奖颁发100周年之际开张,吸引了全世界无数游客。然而,这个博物馆的展品主要是关于诺贝尔奖项及得主,只有一间展室是关于诺贝尔本人的。博物馆所在建筑的前身是建于1770年代的斯德哥尔摩证卷交易大楼,与诺贝尔也没有任何关系。真正原汁原味的 “诺贝尔纪念馆”位于瑞典中部小城卡尔斯库加(Karlskoga),1894年诺贝尔买下了那里的AB Bofors -Gullspång公司和白桦庄园(Björkborn herrgård),并重建了实验室。这是他在祖国的最后一处居所,有 “诺贝尔的白桦庄园”之称,1978年在庄园里成立了诺贝尔纪念馆。

诺贝尔为什么要捐出自己的遗产?从他去世到正式颁发诺贝尔奖过去了整整五年,这期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白桦庄园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其间的是非曲折,笔者将在本文中一一道来。

欧洲最富有的流浪汉

1833年10月21日,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出生于斯德哥尔摩Norrlandsgatan 11。阿尔弗雷德是小埃马纽埃尔·诺贝尔(Immanuel Nobel the Younger)和卡罗琳娜·安德丽埃特·诺贝尔(Karolina Andriette Nobel)八个孩子中的第四个,但只有他和三个兄弟长大成年,他出生时的房子也已经在1960年代的城市改造工程中被拆除。老诺贝尔是一位杰出的发明家和工程师,发明了家用取暖的锅炉系统,建造了瑞典第一座浮桥,创办了瑞典第一家橡胶厂。他因破产负债累累,1838 年带领全家搬到了俄罗斯帝国的圣彼得堡。老诺贝尔在那里建立了一个机械车间,为俄军制造水雷、大炮等武器,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生意兴隆。战争结束后他再一次破产,于 1859 年带着妻子和小儿子返回瑞典。

老诺贝尔的儿子们都在家中接受了良好的人文和科学教育,流利掌握五种语言。阿尔弗雷德的两个哥哥罗伯特(Robert)和路德维格(Ludvig)留在俄罗斯,接管了父亲的产业并东山再起,后来前往里海之滨的巴库开采石油,建立起俄罗斯最大的商业帝国。阿尔弗雷德早年就表现出科学、技术和语言的天赋,继承了父亲的发明家才干和母亲吃苦耐劳的性格。他17岁即远渡重洋,前往美国艾利逊工程师的工场实习,实习期满后又前往巴黎,师从著名法国化学家 Jules Pelouze以及他的意大利学生、硝酸甘油的发现者Ascanio Sobrero,当时人们对这种易挥发的产品了解甚少。1863年阿尔弗雷德也从圣彼得堡回到斯德哥尔摩,着手研发如何安全生产和使用硝酸甘油,图为位于斯德哥尔摩南城的Heleneborg诺贝尔居所。

诺贝尔与父亲和弟弟埃米尔(Emil)在 Heleneborg家庭实验室里进行了许多实验。1864 年 9 月 3 日,工厂里发生了一场爆炸,整个厂房被炸毁,包括21岁的埃米尔在内的五人遇难,之后市政当局禁止在斯德哥尔摩市区从事硝酸甘油的实验。事故发生后不久,诺贝尔顶住各种压力,在一位投资人的帮助下建造了实验室和工厂,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化生产硝酸甘油的公司。工厂位于斯德哥尔摩南郊Vinterviken湖湾一个狭窄的山谷中,周围森林环绕,与梅拉伦湖直接相连。公司创建之初,诺贝尔本人同时担任首席执行官、运营工程师、财务主管和广告代理人,为他日后作为发明家和企业家的成功奠定了基础。1860年代,他的长兄罗伯特曾担任这家工厂的首席执行官,如今这里仍遗存当年的实验室、厂房及爆破坑(左)。

1865年诺贝尔又在汉堡郊外的Krümmel购买了 42 公顷土地,建立了第一家海外工厂。Krümmel濒临易北河,与Vinterviken的自然环境类似,两家工厂都曾遭遇过大爆炸。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诺贝尔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使硝酸甘油更易于运输和储存,同时又不降低其爆炸力。他先后将硝酸甘油与黑火药、煤、水泥、锯末和黑麦粉等混合,均收效甚微。后来他在Krümmel的工厂里将一份当地特有的高吸水性硅藻土与四份硝酸甘油混合,混合物变成了一种像面团一样柔软的材料,运输保存安全方便,并成功地用自己发明的点火帽引爆了混合物。诺贝尔结合拉丁化的希腊语单词dynamis(力量)和diatomite(硅藻土,右),将这一新产品 “硝酸甘油炸药” 命名为dynamite。

诺贝尔于 1864 年获得炸药用点火帽的瑞典专利,又于 1867 年获得多个国家的炸药专利,便开始在斯德哥尔摩的Vinterviken工厂生产,产能稳步扩大。19世纪后期,欧美国家正处于工业化时期。由于诺贝尔的发明,炸药成为公路、铁路、隧道和运河中不可或缺的产品,并且在现代采矿业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运输途中的安全,诺贝尔在20多个国陆续开设了诺贝尔公司,就地试验和生产。他经常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旅行,雨果曾形容他为 “欧洲最富有的流浪汉”。1873年诺贝尔将公司总部搬到巴黎,继续致力于完成和改进他的发明。 1876 年 7 月 8 日,诺贝尔以爆破明胶的名义获得了第三项重要发明的专利,后来他又发明了性能更安全高效的可塑炸药。

1878年,诺贝尔与他的两位兄长合伙成立了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油轮——Zoroaster号,迅速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石油公司。在巴黎居住了18年之后,诺贝尔因一项发明专利与法国政府产生争议,被迫离开巴黎,于1891年将自己的大型实验室搬到意大利北部的圣雷莫(San Remo)。从1905年起,装点每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和晚宴的鲜花全部来自圣雷莫。1894年,诺贝尔以 100 万克朗的价格购买了位于瑞典卡尔斯库加从事钢铁及军需产业的AB Bofors-Gullspång公司大量股份,白桦庄园也属于公司的一部分。1894-1896年间,每年的四至十一月,他住在庄园打理新工厂业务,全球所有诺贝尔公司的股份为他设立的诺贝尔奖提供了财务基础。(未完待续)

【注】本文被《赛先生》公众号推出

相关博文链接:诺贝尔奖双甲子随笔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112/13625.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