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心净土即不是幻有也不是实有,是超越心意意识的认知

(2022-05-18 10:52:05) 下一个

2019年3月28日001北京

慧仁整理

一心净土即不是幻有也不是实有,是超越心意意识的认知

唯识讲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圆,六识是意识,七识是心识,轮回主要是这两个识出了毛病。前五识跟照像机的镜头相似,都是很自然的反应,学佛单独把六识提出来,是对人道平台的有情而说,单独把七识提出来,是讲给天道幻化的有情。学佛要明白两种根本,生死根本和涅槃根本。生死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是说凡夫学佛马上就能契入,你要想进入涅槃净土只有念阿弥陀佛。你看禅宗参什么?父母没生时你在哪?生命这么长,你的觉知怎么就突然蹦出来了?佛法讲的是无生,世法讲的是缘生,中观依般若从法相悟入法性,一般人很难接受。

过去教法都在一重缘起里讲,不跟你讲两重,进入两重识变反而容易讲,比如天道信仰接受上帝造世界,学佛接受了就会起疑情,像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没有参禅的根器了。念佛也是依相依理,有你来念佛。你听我说话,你会走神,我和你讲话,我也能走神,这是你我控制不了的。六识平台识觉是平等,意识与根识是平行的,你听课的同时可以看东西,第六意识摄受不了前五识。

现在讲大圆满教法就跟没说一样,一般人悟不进去,我们讲大唯识,施设了境觉、境相。最早在杭州时,我给他们讲境智、境觉,有了境觉的施设,把你的认知放在境相里,相对中观从法相讲到法性,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唯识变现用梦境的例子,把你放在境里,个体的认知都是境相,所有境相的性都是境性,境相有增减,境性没有增减,这就是大圆满教法。

一心佛觉是不能定义的,一心落入我们认知的宇宙就是境觉,落到根识的认知就是境相的觉知,最差就是食身的认知。《大般涅槃经》里佛说有情除了食身还有法身,食身的背景是个体阿赖耶,每个阿赖耶识都不一样。而法身的背景是一心如来藏,一心是三世诸佛与一切有情共同拥有的。这个食身的食可以换成唯识的识,阿赖耶识变现的世界是有成住坏空的,地水火风都有劫难,阿赖耶识是印度教讲的,印度教以阿赖耶为基建立三界、六道。佛教讲的是一心如来藏,佛教一心的建立与印度教的基不一样,印度教是基于阿赖耶表识,佛教是如来藏藏识,如来藏是不显的,六道的显现是阿赖耶识的变现。佛说个体阿赖耶是虚妄分别,阿赖耶识建立的世界如在沙滩上是不实的,即使经历八万四千劫最后也得坏。《西游记》里菩提祖师问孙悟空学什么?悟空说你这些法能不能解决生死?祖师说不成,孙悟空说不学,因为三界最后都得坏,从欲界开始劫火烧到欲界天,还有风灾、水灾,这世界是地水火风形成的,所以就有成住坏空。

为什么净土修学十分殊胜?涅槃净土不是阿赖耶所成,涅槃佛国是阿弥陀佛的大愿所成,是无衰无变建立常然的真如法身。我们这世界最高是色界梵天,再高是大自在天,再往上三界之主是大静天。学佛不管执人我还是执法我,单独的个体在法界缘起是不存在的,般若中观讲得很清楚,缘生性空,缘生就是组合,法相拆解到极微,到量子状态颗粒与波没法分,依阿赖耶识建立的世界是空性的,和我们观测的宇宙一样。宇宙由恒星升起,恒星衰落变成白矮星,太阳晚年就会膨胀,将所有卫星吞没,然后冷却、缩小形成中子星,太阳系最后变成像乒乓球大小,物质高度集中,这是我们现在认知的科学解释。

以佛法的视野来看,阿赖耶建立的世界叫生灭,法身构成的世界叫涅槃,这两者不一样。学佛要以生灭之心来求得不生不灭是不可能的,生灭的认知是虚幻不实的。我们认为这世界是实有的,天界是幻有的,幻有的世界也是不真实的。真正的一心净土既不是幻有也不是实有,极乐世界超越了心意意识的认知,我们认知的所有定义都是在心意意识下达成的,佛法超越心意识。你就别再定义了,能定义就不是一心了。禅宗说有法身向上事,学佛最好就是留白。根识认知的工具与一心相比差远了,你的眼睛只能看到前方,看不到十方。

佛觉是生命背景的觉知,是全息的觉照,学佛懂得什么是法身如来藏,什么是阿赖耶果识,才能明白为什么佛说我们的认知是虚妄分别。虚妄分别不是说你不知道自己的家住哪里,虚妄分别是说个体阿赖耶的觉知不实,说白了识变的你是显现而不存在的,你是识境的幻现,你现在的觉知跟境同步。我们看起来挺好,在沙发里坐得很稳,地球在自转、在公转,你的认知能跟地球同步吗?如果同步人类在地球上就没法生活了,实际太阳系也跟一旋转的陀螺一样向前转动,我们感知不到地球的转动,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问:信愿行到现在感觉还达不到信怎么办?

龙师:不信是你的现量,信是菩萨的现量。

问:感觉起这个疑……

龙师:为什么传统佛教很少讲天道?信天道容易以少为足。禅宗讲开悟,心要死透了,行人才能入唯识见,能缘变所缘。现在连天道都没人信了,西方宗教也很少有人信,否则科学发展不起来。目前的宗教信仰没有建立两重识变的视角,生活与生命的觉知不同步,更不用说落入梦境的觉受。梦境为什么真实?因为我们的认知与境同步,要不是佛出世,我们根本不可能觉知真实。实际地球跟楞伽岛一样,也是不可入境,佛到地球是入不可入境,因为地球是识变境界,印度人认为须弥山的世界是真实的,从更大的银河系看太阳系是螺旋式旋转的,在宇宙的星图里根本找不到太阳系,甚至银河系都只是一个亮点。佛说一毛孔有无量三千大千世界,识变境界是不占空间的,如梦境不占空间一样,我们都是幻化的,有如电光石火,从涅槃看娑婆世界的生灭也是电光石火。

佛在《华严经》里说佛世界有三十重,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在十三重,每重世界都是以几何倍数往上翻,最上层的佛打个喷嚏,底层的佛就涅槃了。这变化我们肯定不理解,依唯识变现理就好理解了,时间、空间都是识变果,梦里的时空与醒位完全不一样,时空相似又不同,有些人每天晚上都有梦,人生不可能没有梦,只是你在空白期醒了,感觉不到梦境。

梦中的你是什么?从物理学的角度说,梦中的你只是脑电波振动的影像,落在梦境里的你认知的是一个世界。床上的你没动,梦里的你可能在跑步、游泳,梦里的世界与现实世界不一不异。读过《奥义书》就知道,人在睡觉时可以造世界,但外人看不到,因为你与现实隔着一层境,现实中显现的是你的肉身,你的意识活动是不显现的。我们的世界同样是虚幻不实的,百年人生很短,稀里糊涂就走过来了,人还没活明白就已经年过半百了。天人也是一样,不管寿命有多少劫,玩乐的时候没有时间概念,福报尽了明白后悔也晚了。不同平台的生命,就跟花盆里的蚯蚓相似,有它自己的节奏,大象步伐很慢,一生走多少步,采蜜的蜂鸟翅膀一秒钟扇动几十次,他们一生的移动频率确是一样的。

 

学佛依变现,念佛把佛号挂在能相才能摄住你的心念

佛法认为生命的长短是幻觉,老老实实地学佛,回归到真实生命当中,别在这虚幻境里轮转,学佛要好好念佛。佛为什么不做转轮王,把国家的建设搞好?做转轮王可以管理四个地球,是四大部洲的老大,也是外星宇宙的老大。佛在《顶生王因缘经》里讲到,释迦牟尼佛过去生是顶生王,和天上的梵王分坐,最后还是掉落下来。成住坏空的世界没有真实,极乐净土不同,涅槃佛国是无衰无变,不是有漏的生灭。你给儿子找多好的工作,不如让他念佛求生净土,净土行人没有生老病死的幻相,我们每个人都有亲人,你没有能力都照顾到。你念佛往生就有佛的愿力,阿弥陀佛的净土就是一切有情的净土,佛和众生共一个法身,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都是佛法身。以佛法身为基,你就有能力把三世父母和一切有情安养在极乐世界,让众生不再受虚妄分别的种种痛苦。人这一辈子好不容易生活安定,人老身体就差了,面对亲人死亡的离去,生活变得没有意义。念佛到了净土,人人都是无量寿,修行没有退转直至成佛,这都是佛经里说的。

释迦牟尼佛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都是一心佛觉,念阿弥陀佛就是念一心佛觉,阿弥陀佛接引你到极乐世界,就是入自心的法身境界,你的法身和阿弥陀佛是一个。天道的阿赖耶不同,个体阿赖耶识每个都是不共的,生灭和不生不灭是两回事。我们讲爱国,咱们都是一个国,要是每个人的家国不同,就变成了各爱各的国,爱国不同爱家。

在浩瀚的宇宙里,人类想把生命这点事弄明白是不可能的,人生几十年就这么短,还没活明白土都埋半截了。学佛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学佛不能依着你念,你念佛容易走神,学佛依相依理不行,包括念佛、参禅、学密都很难成功,生活层面可以,生命层面不可能。学佛只能依变现,念佛得把佛号挂在能相,才能统摄住你的心念,念佛实际是佛在念,你念精力集中不起来,学佛不是你的事,佛法是佛修的事。过去大成就者米勒日巴学佛受多少苦,中国禅宗的祖师传佛心印受多少苦,常人没办法想象,道家修行也是这样,全真七子、女同志要修道得受多少苦,古人修道得经历千刀万剐,还不一定能成,这都是不明法相唯识变现。

过去禅宗讲大死方能大活,大死还不是马上就能活,大死只是活的一个条件,大死之后才能讲活,但是作死肯定不能活。过去没人讲唯识变现理,学佛多数依相依理。你在梦境里能造世界,现实中把梦境里的能力调出一部分,这世界就没有艺术家,没有科学家了。这个梦境的能力就是藏识境界,你把做梦的能力开发出来,就是在意根里开发出心意意识。把七识能相开发出来,你就是大梵,向上把一心的背景开发出来,你的觉知就是一心佛觉。我们将来都得去火葬场,人间这点事每个人都得经历,学佛只有净土这条路,学佛不求生净土没戏,凭我们自己的力量不能出离轮回。

问:念佛好象会念好像又不会念。

龙师:你得明白念佛就是念法身,学佛要明白法身含摄识身,明白一心佛觉上上含摄下下的道理。讲净土不仅是凡夫学佛的事,全部佛法都得讲,一心如来藏,在密教修学叫秘密藏。秘密藏不显我们见不到,但一心佛觉藉阿弥陀佛的大愿、藉西方极乐世界而显。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八十一品里的最后一品,你不懂华严道理怎么修学净土?学佛光知道食身没用,食身是生灭里最粗的,再往细说意生身就接触到法相唯识了。只有一心,学佛想成菩萨没用,菩萨还得即身成佛,学佛只有入一心是真实。今生不抓住机会好好学佛,死了以后还在阿赖耶变现的六道里轮回、在三界里轮转,不知会转到哪里去,这里欠一屁股债那里欠一屁股债,头出头没来来回回没完没了。释迦佛说过去生做白狗,尸身堆起来有须弥山那么高,这只是白狗。学佛到了极乐净土,虽然你是凡夫,但是待遇跟佛一样,净土佛国有菩提树,想见他方世界可在菩提树上见,还可化身到十方世界供养十方诸佛。在一心的背景下一切有情可以与佛共享佛功德,因为诸佛与众生共一法身,你的一心就是佛的一心,这些都是佛经里说的。

问:行住坐卧都念佛?

龙师:那是初步的行持,念佛得明白唯识变现理,才能挂上能相,跟禅宗参禅挂在一心一样,让佛号带着你念,你的心念不可能集中到事一心理一心。现在的凡夫连入定都不可能,不该走神时你一走神就错过了,凡夫的业力很大,蚊子跑过来叮你,街上有人吵架,根识的感知是平行的,一般人很难集中,除非你发猛烈的出离心。

问:刀不伤、火不烧就说的是这个?

龙师:这是在七识能相上讲,是从两重变现来说,在六识平台里没戏。要把佛法学透,就要感觉生死轮回的严重性,学佛不重视生死不成,这是学佛的前提,学佛入唯识见是修学大乘佛法的前提。你在阿赖耶识的体系中找不到自己,因为你与佛是一个法身,学佛要听佛说不能听你的,信仰要老老实实地臣服。皈依与听党的话还不一样,你听党的话是你定,可以听也可以不听,而信仰不是,甭管你理解不理解都得服从。学佛要你定就麻烦了,这不是你笨、你不够坚强,信仰是挺特别的一件事。我们说信仰是信你不信的,中国人学佛没几个能建立佛教信仰的,在六识层面建立信仰是很难的事。

 

念佛就是完成法藏比丘发愿建立净土的过程

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净土,是为一切有情安排的,普通人念佛发愿就可以往生。修学净土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切显现都是一心的功德,实际念佛就是完成法藏比丘发愿建立净土的过程,念佛就是发菩提心。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出家?为什么舍弃新婚妻子、满月的孩子?佛发愿成佛是为了让一切有情得安乐,法藏比丘考察佛国净土,最终成就极乐世界功不唐捐。有些人在这世界退休了还得工作,要不没饭吃,念佛往生极乐没有退缘,极乐世界不衰不变人人无量寿、个个无量光。

我们这个世界没有乐只有苦,佛说所受皆苦,如果你跟邻居街坊比当然有乐。学佛不能像现在的科学似的,没看见外星人就不承认。学佛先得了解天道,再向上进入解脱道。如乡下人进城讲到城里的姑娘,皮肤白白的身上还带着香水味,不像村里人流着鼻涕。你学佛也得先有比较,比人类层面高的是天人,比天人高的是佛国净土,只有净土行人才是无衰无变的。你明白佛法的殊胜才能发起菩提心,否则觉得自己在生活中无忧无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你就生不起出离心。学佛老实巴交也不行,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密乘讲贪嗔痴就是佛道,你不理解。看禅宗公案婆子烧庵的故事,一点生机都没有的人,就不用学佛了。

不满足当国王的人,可以发愿当欲界天王,不满足色界当天人,可以念佛往生佛国净土,生命是一层层向上递进的,佛为什么要出家?佛出家是为一切有情得到真实之利,这才叫发菩提心。对比阿罗汉自己跑到山洞里化光入涅槃,对众生来说没有意义,佛说二乘行人是焦牙败种。信佛得发菩提心,发心就像阿弥陀佛一样,为众生成就极乐国土,遍十方的佛国是在一心佛觉中圆成,念佛的同时就是念一心,学佛就要念佛,不要去考虑什么梵王境智,这是小乘根基,一心境觉包括所有境相的觉知。

学佛要学习大乘经论,学习经论你的心量就会扩大,天道讲上帝造世界,那上帝是谁造的?上帝和世界都是心造的,学佛要明白佛由心生的道理,同样人身的你我也是心生。佛由心生,心随佛现,真正的本心是随佛觉而现,大唯识讲一心佛觉,整个学习经论就是了解本心,这个心能成就六道,也能成就涅槃,这个心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学佛就是了解心的过程,看心的相续不是依相依理,相依是个体阿赖耶识。觉照一心是依变现理,变现理源于如来藏法身功德,这心一直就在,大圆满教法是本来圆满,跟密续道的修学不在一个层面,不是你修心才得圆满。学佛跟人定胜天无关,你怎么去修也改变不了地球的运行,在你出生之前就有地球了,在你之后地球还有,地球不是你能改变的。修学大乘佛法每部经论都得学,你的注意力不集中,要好好念佛,祈请佛的加持,还得修学禅宗挂上一心,依你念作用不大,不管你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学佛要明白你不是你的道理,老老实实挂上一心。大唯识讲七识含摄六识,根识的感知彼此是平行的,你的修学一定会分心。读大乘经典是开导能相七识的过程,学佛所有的功德都要回向净土、回向一心佛觉。首先从我们这至少要有这个认知,学佛读经论不是解闷,学佛是从生灭转向涅槃的过程。

一心下有生灭门,有真如门,心生灭门展现的是六道生命的活动场景,心真如门展现的是涅槃佛国净土。学佛从理上、相上都要了解,至少知道三界中的天国是什么样,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的生活是什么状态,净土佛国又是什么状态,学佛要有感性的认知。中观教理是从法相讲到法性,唯识教理是从法相讲到唯识变现,唯识、中观都是从法相讲到法性,一个是从缘起上讲,一个是从变现境来讲,一个是从个体认知上讲,一个是从境相、境觉来讲。

学佛必须进入整体的法身觉照,你与法身的联系从未阻断,修学大乘得搭上一个天道的金刚桥。古人没有讲这么细,你看《宗镜录》就知道,《瑜伽师地论》一百卷没有明确讲说唯识变现,显宗、密宗的教法我们都讲得非常清楚了,学佛不要怪我不和你讲,是你的心力还达不到,讲大圆满之前最好学懂心识相续的机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