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唯识施设背景的存在

(2022-05-22 16:05:15) 下一个

大唯识施设背景的存在

我们讲真实的瑜伽是大瑜伽、大唯识,大唯识特别提到了背景,背景的 存在我们都离不开,我们本身就在里边。佛法修学不是从现象来说,要从不 同层面去体会。学佛不是依着假我、依着名言概念去修学,佛法说有了假我 以后我们就会产生颠倒,生老病死的现象就出来了。生老病死是站在独立的 个体角度来讲的,独立的个体不是真空的,一定是跟周围互动的。从呼吸的 生命来说,你呼吸的空气是在体内产生的生命还是在体外的才是生命?从四 大地水火风的角度来说,身体死亡,四大还在,四大是你的话生命等于是不 灭的。我们原来讲过,你是父母所生,那你肯定会死,因为你的父母会死。 如果你认为是地球的孩子,地球通过你的父母生你,除非地球灭亡你才会死。 再扩大一点,如果你是宇宙的孩子,宇宙通过地球、通过地球上的父母生你, 那宇宙完结你才能完。宇宙的生命是无量寿,所以真实的你也是无量寿,只 是现实中的你选择认知的点不同而已。

我们这里不谈生活,生活只是觉在一个具体识境里的展开。我们的世界

15

是在六识平台上,生命有了范围,游戏才能展开。大乘佛经里说人类是聚脂 菩萨,聚是聚集在一块儿的聚,他方世界的菩萨叫散脂菩萨,散脂菩萨的形 象有可能是云,因为是散开的,他们的生命状态跟我们不一样,人类有离体 现象,灵魂离体的状态就是散脂的状态。散脂菩萨具备聚脂个体的所有功能, 医院抢救病人时,灵魂飘在身体上面,同样能看、能听,虽然散脂没有眼睛, 但是同样有视觉。

大唯识讲上上含摄下下,真实的佛法不是去改造身体,健康瑜伽顶多是 练好腹肌,真正的佛法不仅触及到显现,同时还触及到存在而不显现的内容。 佛法修学是世界观的改造,要学会接纳不同的世界观,觉知才能上升到更高 维度。电视节目里有战争片,频幕里发大水、着火了,我们坐在电视机前没 事,不会受影响。法相唯识讲到醒位跟梦位,梦里的你再折腾也伤不到枕头 上的你,梦到你掉到山谷里,枕头上的你什么事情也没有。说梦境不真实, 但落在梦境里的你感受是非常真实的。今天一芥子的作业里也提到,《大方 广如来藏经》里,佛说一切有情都有一个不动如来,甭管有情是在地狱里受 苦,还是在天堂里、秘境里享乐,都有一个不动的觉。那个动的跟不动的所 处的维度不一样,佛说识所见,唯识所现,我们看到的东西都是识变,真正 能变的识是觉。觉既不是聚脂,也不是散脂,觉不受物质世界规律的限制。 佛给大众讲到,三十二相非摩耶夫人所生,摩耶夫人是佛的母亲,三十二相 不受阿赖耶所摄。

真的学佛,要相信真实超越你的想象,不在你认知的相跟功用里,但同 时背景的力用又能融进相的功用里。我们学佛为什么让大家看《大乘起信 论》?《大乘起信论》里提到了三点,体大、相大、用大。佛在《金刚经》 里讲到三轮体空,就是说能讲的我们是空,所讲的内容是空,听课的你们也 是空。学佛不能依你的认知来定义缘起,虽然讲缘起性空,但是还有显现,

为什么?法相唯识变现有更大的背景,真正能够作用的不是相、不是你的心 识,是背景的现空双运。这个双运很难理解,依萨古鲁讲瑜伽,你从交换入 手就好理解了。

生命要没有大气层,你不可能活着,你到高原上一缺氧人就不舒服了, 我们现在遇不到,平原有足够的氧,人类活在大气层里,就跟鱼活在水里一 样。只是我们看不到空气,除了雾霾天,我们挥一挥手就会感觉到气的流动, 没有空气的话,生命就不可能存在。所以说我们的死、生都是来自于背景, 背景的功用跟我们认知的生灭是两个概念。电视机里的生灭跟看电视的你是 两个层面,梦境里的生灭和做梦的你是两个不同的维度,落在变现境里的你 有着不同的感受,不管是好还是不好,影响不了你根识的觉受,换句话说, 学佛也不要太着急,这里的痛苦只在人间才有,所有的觉受都是非常难得的。 甭管你长得好看不好看,都能在境相里显现出来,这是非常稀有的,我们都 应该珍惜,因为百年以后就都没有了。

你也别觉着自己的作业不成,我还要修改,要没有背景支撑你不可能完 成,既然有背景的支持你就不是孤立的。所以说轮回的建立可以从交换的角 度来说,从空气、水、食物到你的身体、思想都是交换来的,很多东西都是 名言概念,要是没有背景我们什么也做不了。我们先这样考虑问题,不是说 问题就解决了,只是给你提供另外一个视角,原来你认知生死没有不同的视 角,只能忍着接受,有了不同的定义,答案就不一样了。正确的活法对我们 来说还是非常需要的。

古瑜伽讲的识变众生与法,对我们修学经论的帮助很大。我们这次到印 度去,印度导游带我们到印度德里博物馆,他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多数不知道, 英国人帮印度挖出来古迹,很多展品要重新排列顺序,他们按照西方科技的 观点去解读历史,按现在科学的实体来解读东方文明,没有把塑像放在境界里去解说。 萨古鲁讲到瑜伽有不同维度的生命,觉受也有不同的层面。实体有是一

种觉受,从名言概念里产生的是觉受,从境相里也是觉受,还有背景整个境 觉的觉受,大唯识讲一心包括无量的境觉。当然学佛选择一种觉受才能去细 分,比如从中医来说,是麻、酸、还是疼?疼痛就有很多种细分,这种细分 会有很多不同的判断。人的心境也有快乐、喜悦种种不同,这些都是不同的 概念,觉受有不同的定义。我们这样讲就不会钻到死胡同里出不来,让自己 转身腾挪的地方都没有。如果你有了选择,就可以欣赏生命了。

我们这里不是帮你解决什么问题,学佛引入变现的视角,梦境里的问题 只能在梦境里出现,你醒来就没有问题了。从醒位看梦境,梦境是显现而不 存在的,你的梦在哪里?你有梦的体验但是它并不存在。我们现在看梦境是 显现而不存在,你还着什么急?甭管什么事都不要着急,显现而不存在,如 同在水上画画,或者在空中作画,你不要怕污染,你随画随消,可以有无尽 的创作空间,你要在墙上涂鸦,涂黑了就没的画了,空中你涂不黑,但是也 涂不白,黑白是你心识的投射,这样讲的话,心识展现的空间就变得生动立 体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