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佛陀的智慧(九)2013-4-12-00

(2022-06-16 19:29:19) 下一个

2013-4-12-00

我们这次的课程大概到今天中午就结束了。这几天虽然辛苦。从大家的脸上都能看到,所谓的眉开眼笑。蛮好的,多少大家都有点收获。这就要给大家道喜了。同时也给大家说几句心里话,老学员都知道,我经常讲到北方有一种曲艺叫相声,单口相声的包袱笑点往往都放在最后。 佛法是很奇妙的,我经常给大家讲,实际我真正要讲的还没有开始,这不是我在这里故意卖关子。本来要在佛教图书馆讲的,最后还是落到我们普净寺这里来讲。佛法的全貌严格地讲我们还没有接触到,现有的大乘经典很多都是龙树菩萨,亲自到龙宫中取回来的,或籍着金刚萨埵的加持从铁塔中取出的伏藏,实际我们认知的佛法,只是依据流落在人间的佛法三藏片段,揣测出来的佛法大意,离佛法的全貌还差的很远。 所以说禅宗传承的佛心不是不跟大家讲,而是讲真实大家现在还接受不了。这几天通过科学的举例大家至少认识到,一些不同的生命现象。我们看到的影片中播放的出体现象,没有一个是打着坐在冥想状态下出体的,没有一个是传统宗教定义下的修行人,但他们都有灵魂出体的经验,换句话说,天身,或者叫灵魂体并不是修行人的成就所为,而是人类本具的,仅凭这一点就能颠覆我们对传统宗教的看法了,我们被告知只有大成就者才能修成天身,我们接受的宗教文化就是这样的一种概念,不劳动不得食,不努力就不会有收获,这个说法没有错,在我们现实的工作生活中,不做饭中午吃什么,稻种种在水田里,才能长成稻米。佛法很多的观念和我们的人生经验是有很大差异的,因为我们眼中的真实和生命的实相完全是两个概念,佛法说的本自具足不是我们理解的概念,这个具足讲的是生命实相中的具足。

今天临结束前,就大家能理解的透露一下佛法的真实。我们这几天的讨论实际只适于初学, 学习一些经论,便于大家记住大乘佛法的主要内容,禅宗的机锋不是斗嘴,是依据于大乘佛法的般若义理,就像考试问答一样,不能胡答,不能用你想象的禅宗方法答,我们不能说你回答的不对,但佛法的见地是有次第上的不同,当然,有理不在声高,我们尝试一下辩经未尝不可,这只是个游戏。真实起疑情可不是这样的,不是看过几篇禅宗公案,就可以模仿禅宗的大德斗斗嘴,捏下鼻子,在耳边突然的大叫上一声,吓人一跳,开悟和这些都没关系, 这样要能开悟,解放战争中,枪炮一响,全国人民早就开悟了,要是做游戏咱就不谈了,想证到真实还是要老老实实的深入经藏。 我们常说的明心见性,真明白的就是佛,简单的放下不争,可以做到控制情绪,这离心内的认知还差得太远,可以说连边都没挨上。照顾当下,实际没有当下,对你只有眼前,因为讲这些都还仅仅是理,不是事。那什么是佛的当下呢? 以前的人没有谈过,可以就大家的理解多少和大家讲一讲,佛的当下是可以籍着觉性,籍着生机同时驾驭生命的法报化三身,这不是我们当下能理解的,佛能够同时驾驭色身,就是我们这个肉身,驾驭天身,就是我们的灵魂体,驾驭报身,就是我们存在的宇宙,驾驭法身,这就触及到生命的背景了,已经超出我们的认知和想象了,能同时驾驭心物的,这才是佛,才是觉性,觉性不是你理解的明白,你 一直都明白着呢,不明白你怎么能上这儿来听课啊,但你的明白是在一个范围里的明白,和佛讲的明白还差得太远。

这次讲课跟大家介绍了佛的世界观,介绍了大家能理解的生命全景,但我们现在能做到的, 驾驭我们的身体,这个都还不熟练,包括我,这两天有点咳嗽(笑声),真正的明心见性是可以同时驾驭身心的。 举个例子,大家不要小看佛在二转法轮和三转法轮的教法,我们现在看到的佛经虽然只是落在人间的一小部分,经过圣者转展的翻译和传译,有些经论已和佛的本意相差很远,但佛的密意整体还在。譬如妙法莲华经里谈到四大车,羊车,鹿车,牛车和大白牛车,这四大车象征着什么呢,举个我们熟悉的例子,自行车,汽车,飞机,宇宙飞船,这些都是人类的交通 工具,当然这些交通工具代表着四个层面,如果你能同时使用它们的话,你的活动范围就大 了,自行车一天最多也就骑百十公里,汽车就不同了,坐飞机一天全球各地都可以到,要是能坐上宇宙飞船,去银河系旅游也就不是障碍了。 我们要想自在的驾驭生命,还是有个过程的,我们现在还只是处在觉性的婴儿阶段,这个大家要清楚,那么为什么要学习佛法就变得非常关键了,佛法就如同你四种交通工具都能自在 的驾驭,但你不知道,你的眼前只有自行车,我们现在至少知道了汽车,就等于了解了灵魂 体,那仅有这两个还不行,驾驭飞机你至少得考驾照,你首先得知道飞机是怎么回事,即使你能从身体里透出来,进入都灵魂体,但你如果驾驭不了灵魂体,你还得回来找你熟悉的身体,如何驾驭灵魂体,如何驾驭法报化三身,按我们来说就要掌握佛法最究竟的见地,所以学佛就一定要籍教悟宗,没有这个是根本不可能的,你无论怎么折腾你的腿,就是弄成麻花你也是开不了飞机的,因为这个和开飞机没关系。 所有佛经中常讲,诸供养中法供养是第一的,所有的修行中智慧的修行是第一的,学佛打开我们的心智,这个是重要的。就像富二代什么都有了,但心智不成熟还是有危机的,过早地拥有一切不一定是好事,智慧的修行对人类来讲是没有止境的,不要以为你什么都明白啦, 都放下啦,你实际什么都没放下,连你的身体都驾驭不了,你放下的都是那些不得不放的, 跟你没什么关系,所以大家还是要好好学习。 我现在不过是在色身层面和大家交流,个别人能交流到化身这个层面,而且化身指的还不是天身,是比我们还低一级的能量残余,这些灵体离真正生命的成长还差得太远,套用世间的一句话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离胜利还早得很,你们现在只是算是佛学的爱好者,找到佛教的门在哪儿还早着呢。

佛说一切有情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严格地讲有情只要和身体在一起,就只能驾驭身体,和天身在一起,就只能驾驭灵体,和觉性在一起你才能真正的驾驭一切,这才是遍一切处的如来智慧德相,觉性不是腿一盘,眼一闭,稀里糊涂的装模作样,学佛不是这样表演的,佛说的是事,不是背上一段赞诵,说上一个偈子,知道一个什么荟供仪式,会打上几个响指,上座之后知道哪儿热哪儿凉,这离觉性还早得很。 第一佛法告诉大家的生命背景很大,第二你是可以在生命的背景中超越时空任意遨游的,所谓的佛见就是生命会一层一层的成长,从对外界的认知到认识到你自己,认识到一切都是自显现,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从开始假借一个东西,到任运地驾驭生命,是一个不断精进的 过程,如果能跟生机的明分与现分在一起,那时存在就是你,如果你仅仅和呼吸在一起,那身体就是你。佛法说的很简单。 我讲过摩梭湖女孩对生命的见地,我们出生的时候存在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一切了,天空中有 太阳有月亮,大地上有雪山有湖泊,人世间有男人有女人,你一出世就可以在这里活动了, 你们开始以为这些就是生命全部的场景了,通过学佛,大家一步步透过外相,透过你的心识,透过以你为中心的缘起,以你为中心的功用,你就会和真实在一起,跟真实在一起,你就可以驾驭真实下的一切,那时的游戏平台就不一样了,就不仅仅是六趣了。 佛法不是一个干巴巴的概念,佛法是一个非常生动的,活泼泼的生命实体,佛说的遍法界不是一个概念,法界是个生命体,是由四重身体组成的,你可以以个体的形式与他互动,以个体的真实参与到游戏中去,也可以以舞台加上个体与多体的形式玩游戏,甚至可以通过时空的形式做游戏,生命的游戏是有很多层面的,游戏是和智慧在一起的,什么是佛? 就是会用智慧玩游戏的人,这佛在法华经里也讲到了,那些在屋子里玩游戏的小孩子们,都沉溺在游戏中了,游戏的房间有危险,失火了要塌掉,得赶紧让孩子们出来,国王就跟他们讲,外边有羊车有鹿车还有牛车,小孩子觉得羊车一定很好玩,结果出来以后佛给他们的都是大白牛车,这部经大家抽空要看看。 我跟大家讲的都是经典里的例子,没有一例是超出经典范围的,学佛不能仅停留在偶像的崇 拜上,大龙老师讲得很好,不要这样讲,佛法和大龙老师没关系,你们学佛至少要达到基督教的层面,就是一切的荣耀都归于上帝,基督教的学人都有这种认识,生命的荣耀不是归于某个具体的人,米勒日巴也好,不败尊者也好,包括佛菩萨,都不是什么成就者,生命中不存在成就者,成就的是如来藏的自显现,不是佛陀成就了生命,佛陀只不过是发现了生命的实相,这个一定要注意。 真正的智慧中是没有第一因的,不是谁创造了世界,这个我们暂时还很难理解,因为我们的确创造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认知就是我们生命的第一因,所以以我们个体的认知来推演, 一定会得出类似于个体的上帝,作为世界的第一因,基于我们现在的认知,不能说错,你能达到这种第一念的认知已经是很好了,但我为什么还要反复跟大家讲,禅宗达摩祖师特别强调,学佛一定要籍教悟宗,籍着觉性的平台,才能掌控你的色身,佛在雪山示现八年苦行, 修到非想非非想天,佛为什么还不满足,你们可以联想一下。 所以生命的形式真的是丰富多彩,完全超出诸位的想象,我们在人世间的生活只是沧海一粟而已,但是我还要讲,即使是海水中的一滴,但绝对是来自于大海,一滴海水一样的具备海川之味,不要小看这海水的一滴,这一滴才是菩提心的化现,学佛不要被宗义的概念套住, 依着不同宗义概念就开始斗上嘴了,这样的游戏不能说不好,小孩子初学玩游戏么,不干扰, 但学佛不要止于此,这么一讲大家就懂得为什么要施设学佛的次第了,也懂得什么叫渐与顿 了。 能和大生机在一起自然遍在,不需要次第,任何事物都不是从有为而来,甚至都超越无为, 万物都是生命的自显现,不是我们非要得出一个生命的结论,因为生命的实相比我们心识认知的大得多得多,这样讲不是否定大家的学习,看不起大家的智慧。我以前讲过,佛法不是不好谈,但仅仅在人世间谈是很难的,仅仅在厨房里谈不是不能,在寺院在宇宙在任何地方都能谈,但很难把真实的样子传达给大家,佛法讲的真实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能了解的,至少要离相离功用,才能深入到事物的实相,这不是否定事物的相,是不止于相,离功用也不是否定事物的功用,是不止于功用。 密教也说到,任何事物都有表层,内层,密层,密密层,这实际都是个比喻,但也不要仅仅 理解成比喻,佛理一定是跟实事在一起的,华严经中最高的讲法就是事事无碍,梦境也是个思想,但是梦境中的思想是立体的,是有画面的,虽然反应在仪器面前的只是一些电信号, 但梦境中的你确实产生了色声香味触法的觉受,而且是真实不虚。 生命非常奥秘,不要轻易的下定义,虽然大家可以在现实中很好地生活,不学佛也不会打扰 到大家,但我要告诉大家,生命中的内容比生活更丰富,更精彩,未来迎接大家的不仅仅是 红地毯,鼓个掌吧!不是给我,是给你们自己鼓掌! 如果我们把生命的空间封闭起来看,那地球就是个流动的监狱,敞开来看,地球就是宇宙存在中的一个花园,实际我们不是在学修佛法,佛法不过是个认识生命的通道,籍着这个通道来了知宇宙生命的实相,这个实相不是你了知后,是可以给你带来快乐和惊喜的,你可以进入生命玩耍的平台,你光知道好有什么用,站在橱窗外面看没用,那就成卖火柴的小女孩了, 大冬天的站在外面看着餐厅里热腾腾的食物,最后还是饿死了,学佛不是让你们望梅止渴, 是要你们自己能亲尝美味佳肴。 佛法讲的内容等于在法界中开了一个巨大的世博会,你们进入这个法界的会场是不需要门票 的,而且里边的食物美景是随意索取的,你今生能做到跟觉性和生机在一起,就完全没有问题,如果你不习惯,只能和你的身体在一起,那暂时差一点也无妨,和身体在一起你只能进 入人间的世博会,你可以看看各地的农产品小商品,也可以选到你钟爱的,如果你能和天身 在一起,你会把目光转向天界,因为天身的饰物是七彩的光。 你和身体在一起的时候你只能看到人间的小商品,和你所需无关的你是看不到的,为什么, 因为你是用身体看,用眼耳鼻舌身意看,和天身在一起就不是用眼耳鼻舌身意单独的看了, 就可以圆通的看了,因为你是依着事物显现的形与功用来看的,所以教下很多菩萨的名都暗 喻了真实,譬如观世音,观世音是什么意思,就是不可以色相见如来,佛说的法和佛的载体没有关系,即使佛不说这个生命的法也在,佛不过是看到了实相,而且是通过觉性和生机一 起看的,佛不仅能看到而且能亲身享用到,而且佛享用的这个东西就在你的心中,但是如果仅仅籍着身体,你是看不到的,我就是告诉你也没用,因为你是籍着身体在看,有些是要你籍着天身来看的。

佛法的智慧游戏是有层面的,我们不要刚学了一点就止于此了,生命对我们来讲是没有尽头 的,但不是在人生这一个平面上。譬如我们原来只能吃红薯,有了菜篮子工程,我们就可以 吃点土豆白菜了,这个层面的递进在我们看来是丰富,但在权贵那里一直就是这样的,对他们不存在菜篮子工程,对他们不是菜篮子的事,是仓库冷藏的事。 佛法要联系到法界那就更丰富了,我们需要提高生命的境界,回去以后不仅仅要看佛经,还要抽空看看诗词鉴赏,欣赏古典音乐,要学会假借一些文化艺术来激发我们的想象,一些师兄喜欢在群里分享诗词,美景这样很好。 像唐代杜甫的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一个境界,我们说杜甫是诗 圣,而李白也描写过同样的境界,可李白就叫诗仙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些大家都学过,这两个境界就不一样了,到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就叫诗佛了。诗词音乐这些艺术形式的鉴赏,可以一层一层的带着我们进入心境。刘禹锡的诗,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为什么会是万里晴空,因为诗人已在白云之上,我们坐过飞机都知道,云层是有高度的,高空是万里无云的,不是没有云,是你已在云之上。 学佛要学会联想,生命的内涵是很丰富的,社会发展到现代化了,社会管理分工明细,在社会意识的围绕下,是不需要你去联想的,现在所谓的现代企业文化,街头饭馆的工作人员营业前都出来集体唱歌,企业培训员工时,用军训的正步走,看着跟德国党卫军似的。社会要你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事业上,不要胡思乱想,这样下来精神就逐渐的被物化了,机械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等于你跟一群羊生活在一起,就算你能成为那放羊的,又能怎样。 学佛要到达生命这个层面,就要逐渐恢复我们的本能,不要觉着动脑就是胡思乱想,有的大师一来就把腿一盘,眼睛一闭,看上去很深沉,不思不想其实什么也不是,等于困在空无中 了,这样做根本就不是佛法,学了半天心智身心都退化了,我们不要盲目的去模仿,就像现在的武术,花样翻新,多到自创鸭子拳,我就不明白,就算你练成一只鸭子又能怎样,这个还不如不练,当然,作为一种成人游戏无可厚非,我们的业余生活确实不是很丰富。 精神生活要丰富,我现在已经把真正的精神生活活动的场所,活动的内容,可以假借的形式都跟大家讲了,这么讲起来,所谓的量子力学啊,所谓的物质非物质啊,所谓的时空都是节目的施设,真的懂得生命的丰富,这生活就有意思了。

大家记住,佛法不是为佛教而立的,佛法和宗教没有关系,佛法是认识生命的方法,佛法不是专属于佛教的,这个大家要明白,生命的实相不属于释迦摩尼佛独有,释迦摩尼佛是生命实相的发现者,不是创造者,因为生命是众生本具的,所以佛法真正要讲的生命内容,在人间和在天界,在报身层面和在化身层面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而且相差很大,佛不是不给我们 讲,是在我们这里没办法展开来讲。 为什么我坐在这里能跟你们讲,想要真正的听懂佛法要好好用功,你不看经论,只能听懂你人生经验中有的,实际佛法这里面还有很多是超越你的想象的,我讲这些就没法跟你对接了, 就没法聊了,所以回去要好好学习,至少要知道佛法讲的是这么一回事,学习般若你们就知 道了真正的修行是修智慧,而不是修正你的身体,学佛不是选择你在轮回的载体,佛法不受 六道的制约,网上有一个片子,西藏噶举派一位终身闭关的老喇嘛被请出来讲法,老人一生 没有剃过头,头发盘起来很长,坐在那里讲,六道他可以随便来去,是终身闭关的大成就者, 但在禅宗看来,这老人可能连佛门都还未进,佛法不是在轮回层面上的自在,这种自在本身只是觉性的一个片段,但不能说他证到的不是自在,就像小孩子的童真。 人间佛教当然需要领袖,需要成就者的示现,真实的佛法是没有成就者的,大家现在能接受这个观点了吧,像米日勒巴尊者,六祖大师,都不是成就者,他们是籍着生命的生机而尊, 生命中不是没有尊者,我给大家讲过,一切有情都是由如来扮演的,都是由佛来扮演的,实际都是由生机来扮演的,都是生机自显的明分而已,譬如永嘉禅师在证道歌里讲的,“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三身四智体中圆,可以看成是在现分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我们可以看成是在明分中印,不要一谈心就和这肉团心联系在一块。 所以我们在加行道学习佛法的时候,是按照《心经》“八不”的层次来修的,大家可以参考谈上师的《心经内义与究竟义》,这里面有很详细的介绍,谈上师是按宁玛派的传统,依据 弥勒五道的次第来解读心经的,大家学习后就知道了,为什么学佛要离相离功用,离相离功用就可以转换我们看世界的视角,不是事物的相错了,功用错了,是因为相和功用是依着缘 起层面看的,是在平面上看的,要深广就要学会立体的看,一旦深入到事物的内在,我们就 能看到一切事物的自性就是万法的本性,这样看就不一样了,你和这个本性在一起的时候, 自然就能遍在了,你和事物的特性在一起,就落在我们认知的范围之内了。 我们刚才也讲到了,我们放的片子中,都是些躺在床上的病人,他们根本没有经过任何的宗教训练,通过一个特殊的程序,生病住院抢救,灵魂出体,因为灵魂是本具的,不是修炼的 事,因为我们学佛世界观的平台不一样,你在大地上准备好的图纸上做画,你怎么修炼也修 不到这个图纸的层面,你是在这个设定的平台上玩,你玩的平台不是你建的,生命有不同层 面的平台,生机在我们人身这里反映出的是心跳,心跳是生机的一种,但不是生机的究竟, 我们现在家里都有汽车,但同时还有自行车,我有时买个菜骑上电动车很方便,出远门时才开车,到杭州来坐飞机坐火车都可以,各种选择同时存在,何必拘泥于一种呢。 慢慢大家的格局就打开了,我们现在的讨论,还要逐步提高,不能止此不前。我再重申一下, 人世间的一切修行都是指向化身境界的,因为天界的生活比我们这里更高雅,更丰富,人世间的知识文化不是供人类立碑炫耀的,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死后还能怎样瞻仰呢,人世间的生命是分段的,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要这个碑有什么用,碑是指向我们生命深处用的, 就像佛法,可惜的是佛法的使用说明书丢失了,这样好的东西放在这儿你不知道他是干什么 用的。 但毕竟人世间还多少留有一些神圣在,现在寺院里争相新建巨大的佛像,迷失了自性,就是塑一个佛的金身在那儿也没用,佛不是干这个用的,佛是要人类顺着佛的发现,进入本有的生命宝藏,来发现人类真实的自己,佛是干这个用的,你把生命的发现者弄成一个金子的宝石的,塑在那里围着他转,你就是转上一生也不知道佛像是干什么用的,你给他烧香,即使你抱着他睡觉,也没有用,佛不是干这个用的,佛是指向生命深处的标识。 当然爱屋及乌,即使母亲是苍老的,多病的身躯,我们也愿意跟她在一起,虽然母亲老了,动不了了,但我们和母亲在一起时还是能感受到儿时的那种关怀,烦躁的时候跟老太太坐在 一起还是会安静下来的。不是说人间的这种宗教形式不好,人们把宗教讲的教义错用了。再引深一步,我们的身体实际就是那座金佛,你锻炼他,营养他,保护他,可是没用,和那个金塑的像一样,他不是干这个用的,他只是一个生命的平台,籍着这个平台你能参与到生命的游戏中来,但他不是生命唯一的平台。一旦大家学佛把精神世界打开了,那么你们下一步 的生活就不用谁来指引了,你们自己就会随着佛法的标指,而自现大圆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