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控糖之路

(2021-12-18 08:30:52) 下一个

我的控糖之路

 

人的健康有如树干似乎带有“年轮”, 我四十五岁眼睛老化, 五十肩也没落下,不过这些真没有怎么为难我。真正的考验是刚过六十岁,我还在美国工作,家庭医生安排了我年度的验血体检, 空腹血糖指标首次以黑体字标出102毫克/分升, 高出了99上限, 医生说尚不需吃药, 但要引起注意。 此前没有血糖概念的我不得不关心起来, 于是医生说, 网上说, 朋友说都来了,总结起来,血糖高引起的种种并发症是很致命的,我不得不认真起来,开始了我漫长的控糖之路。

我是“是药三分毒”忠实信徒, 一直以不用吃任何药自诩。 太太告诫我, 一旦用上降糖药就要终生服用了, 血糖的升高,我当然不肯轻易就范用药, 何况医生也说在观察期, 可控制范围。 都说“管住嘴迈开腿”是控糖的不二法门, 我的控糖之路由此开始。

迈开腿

我本来就喜欢走路, 迈开腿对我不是难事。 美国的康州地处丘陵地带, 上班时公司旁边就有一座不算高的山岗。 在公司,我的领导, 同事, 助手都比我年轻, 加之西方人也看不出东方人的实际年龄, 我也由此习惯于和年轻人共处,平时只要天气许可,每天中午我都会和一帮年轻人爬山, 有华人, 有老外, 别看我已一大把年纪, 和这帮年轻人有说有笑地爬山, 并不很吃力, 心里也美滋滋的, 现在血糖高了, 走路爬山也更起劲了。 为了控糖, 原来的运动量显然不够了,于是加了一套“餐”, 除了刮风下雨, 每天晚饭后出门走到附近的公园, 快步走路不少于一小时, 这还真得益于所在小城治安良好, 环境优美。

管住嘴

控糖关键还在管住嘴,首先要改掉长期的不良的饮食习惯。 沪苏一带的膳食偏甜, 拿到验血报告后,我本来特喜欢的甜品立即从每日食谱中消失了, 太太本来烧菜时必放的糖也放弃了, 只能往她自己的菜里撒点糖以满足口味的需求。 之前, 每天晚餐只要盘中剩下一点菜, 太太总会对我说,“吃掉吃掉! 剩下这一点也要占只盘, 烦!”, 或者吓唬我一下, “不吃掉我就倒掉啦!”,从困境中奋斗出来的人, 比谁都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道理, 太太抓住我的弱点, 相信我会清盘的, 她心底里自然也总是希望我多吃点。  自从拿到验血报告单后, 太太不再要我清盘了, 虽然担心我的营养,还是让我自己掌握。 这些看起来很小的生活习惯, 改变起来不是想象的那样容易的。

管住嘴的关键是吃什么, 吃多少。 看着自己最爱的食品无动于衷需要多大的自制力! 时有饥饿, 却要控制进餐量, 需要多强的忍耐力! 为了控糖, 我极大降低了主食用量, 增加了蔬菜, 并从喜好的叶菜转向了菜梗, 昔日不爱的芹菜成了每日“最爱”, 我不清楚它的养生功能, 但我知道它不容易消化, 降低了我由于限食而来的饥饿感。  都说干果有益健康又耐饥, 于是我每月食用COSTCO购买的一大瓶杏仁和一大包花生, 除了家中, 主要备于办公室, 用于中饭前和下班前, 得益于独立办公室条件,掩起门来享用。 以大量食用干果养生,充饥, 以及各种控糖的习惯延续了很多年, 直到一场致命的心血管疾病才不得不中断。 虽然不能断定高油脂的干果是元凶, 但从此我在控糖的同时加了一项, 控制血脂和胆固醇。 教训是深刻的,人的身体是个复杂的系统, 养生举措必须综合兼顾, 不能过犹不及。

关键在坚持

控糖之路走起来并不轻松, 迈开腿相对容易些, 面对美味的诱惑, 或忍受饥饿的折磨是需要意志和毅力的,况且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也远不是一年两年, 这是终生的持久战。 好在几十年的科研生涯练就了我强烈的自制能力, 寒门走出来的我, 对生活很容易满足,这是我得以坚持的“资本”。  太太有些心疼我, 劝我放弃自我约束,改以服药,享受人生,未能动摇我的信念。

愿望与效果

我的愿望是通过生活习惯和方式的调节, 而不是服药,把血糖控制在安全的范围。我虽然做出了极大的努力, 血糖水平依然与年龄如影随形节节攀升, 从六十岁的美国标准102起步, 105, 110,.。。到我六十八岁完全退休, 升至了120以上。庆幸这些年美国FDA不断在调高各年龄段血糖控制指标, 我的血糖指标维持在必须用药的水平以下。

退休回到加拿大, 血糖指标没有止步, 2019年前A1C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升至7.4毫摩尔/升,2020年更升至7.6。 医生说再升高要考虑用药了。 血糖指标到了临界关头, 持续十多年的控糖之路似乎到了终点, 我心有不甘。 为了免于用药, 我加大了饮食控制。 有信息说姜黄粉有助控制血糖, 我从此坚持每天服用。 几个月后的验血报告奇迹出现了, 我的A1C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从之前的7.6回落到了7.1, 下降的幅度出乎意料, 我又一次远离了用药的警戒线。 功归于谁! 是我持久的控糖努力, 还是姜黄粉? 暂且说不清, 留待进一步的观察。

结语

血糖水平是人体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 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 血糖指标受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影响, 更与年龄关联,关联的程度取决于遗传基因和健康水平。 我长达十多年的严格的控糖努力避免了强制用药, 但未能阻止血糖指标随年龄增长的节节上升, 标明“迈开腿管住嘴”的控糖努力抵消不了血糖升高的年龄因素。

我控糖之路将会随生命延申, 难说由此终生无需用药, 但即使医生说非用二甲双胍不可, 我也会两条腿走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江夏堂人 回复 悄悄话 对不起,张目, 我本想删去我重复发的对你的跟帖, 却误把你的评论删了。
江夏堂人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张目' 的评论 : 不好意思, 刚看到你的帖。 我坚信是药三分毒, 而且吃上药就不能停,说明我们身体会产生对药的依赖性, 所以我坚持不吃药。 我主要坚持饮食控制, 每天吃一点姜黄粉, 血糖保持在我的年龄段的可控范围。 是不是姜黄粉的功劳真的说不清。 有一点, 大概销量大了, COSTCO已开始销售厂家生产的姜黄粉保健片剂, 大概也不是毫无根据。 供参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