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游人生

小散文回忆旅游日志
正文

夏日挪威9 雕塑家

(2021-08-04 13:52:23) 下一个

《雕塑家》
         我们住在莱卡厄尔一家很有名的旅馆, 海边风景秀丽, 建筑现代, 添了些维京元素, 因此显得比较特别, 常用来作结婚的场地。
         早餐时, 見一对年青情侣身著泳衣、披着浴衣走向海边, 心里不禁赞叹“ 不愧是维京人的种, 英勇”。不料, 两人先后跳进水中, 各摆一个姿势, 拍了几张照后, 就哆嗦着爬了上来。
        原来也是一对纸老虎啊, 还爱显摆。
        爱显摆的还有德皇威廉二世, 据Kviknes旅馆老板的后代说, 威廉二世可能是那个时代的第一位明星, 他不仅让随行的记者拍摄, 还特别在意光线, 当时总有记者传话“ 皇上说今天阳光不足, 不要拍了”。
        25次挪威之行, 威廉二世不仅留了很多照片, 也立了很多记念碑。
        在Balestrand有一座Bele国王的塑像, 而对岸的Vangsnes更有一座伟岸的Fritjov的青铜像。
        1825年, 瑞典作家写了一本关于弗里特尤夫的书, 此后弗里特尤夫的传说就在斯堪的纳维亚、德国流行。
         十四、五世纪,  弗里特尤夫和国王培拉的女儿英格比从小青梅竹马, 长大后老国王和他的儿子却看不起在农场工作的弗里特尤夫, 使得年青人不得不远走他乡。之后, 英格比嫁给了老国王林格。
         多年后, 弗里特尤夫辗转到了林格里卡国, 杀了老国王林格, 娶了王后英格比, 成了统治林格里卡和松恩的国王。
        1913年7月31日, 全挪威的目光都投向了旺格斯涅斯, 一个连条道路都没有、只有285个居民的小村, 迎来了五千至一万人,  到场的有威廉二世, 挪威国王哈康等名人。
        威廉二世在致辞中讲到,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 他每年都会来挪威度假, 深感挪威人民的淳朴的古老日耳曼式的待客热情, 所以以弗里特尤夫的青铜像作为礼物, 送给挪威人民。
        青铜像高12米, 台阶10.5米, 重量达14吨, 雕塑家馬克斯•翁盖的杰作, 也是当时流行的浪漫民族主义的表现。
        浪漫民族主义始于1848年革命。1848革命首在意大利西西里爆发, 接着就有法国的二月革命, 之后席卷全欧洲, 是欧洲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战争, 动荡了君主和贵族制, 间接导致了德国统一和意大利统一。
       而伴随这场革命而产生的浪漫民族主义, 在后启蒙时代, 一直在艺术和政治哲学中占中心地位。  
        和浪漫主义一样, 在视觉艺术上, 浪漫民族主义重視民间艺术、自然以及传统。这尊雕像便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情怀。
        雕像高高矗立在小山丘上, 正面面对峡湾对岸的Balestrand镇, 往左可眺望另一岸边的女人瀑布。地图上, 小村旺格斯涅斯象一个尖尖的三角头, 矗立在海中。
       开阔的海给了人们开阔的视野, 高耸的雕像史诗般屹立着,  很远很远都可以望到英勇的弗里特尤夫。
         我们围着塑像绕了一圈, 儿子突然就说“这雕像怎么看也不像维京人啊, 倒像是罗马军团的, 还穿着凉鞋。”
        我不禁哈哈大笑, 真不像维京人。头盔上没有两个角倒也算了, 因为古代维京人头盔上根本没有角, 之所以今天人们都以为著名的带角头盔是维京人独有, 都拜瓦格纳所赐。
        瓦格纳是19世纪末德国作曲家, 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舞台设计师把维京人的头盔设计成带着两个角的, 不想从此名声大振, 带角的头盔就成了维京人的象征。
        弗里特尤夫虽然戴着没有头角的头盔, 这也符合历史, 但其它的打扮就不敢恭维了, 特别是那双凉鞋, 这是走在烈日炎炎、热浪滚滚的意大利啊, 那能适合冰天雪地的维京世界。
        青铜塑像是在柏林建造的, 用了八个月的时间, 船运到旺格斯涅斯后再组装成形。我不知道雕塑家是否对维京人的服饰作过考查, 但整个形象确实很符合当年盛行的浪漫民族主义风格。
         一个高大健壮的英雄, 充满了阳刚之气, 强筋的肌肉显示了男性之美, 就如裸露的大卫, 衣饰本是次要的, 不必需的。
        这样的弗里特尤夫大概也符合威廉二世的审美观, 于是一百多年来, 一个挪威勇士默默地站立在乱石堆上, 注視着大海、守着峡湾和他曾有的领地。
         我想, 雕塑家造像是以他的理念打造他心目中最完美的作品,  上帝造人也是以他的意志拧捏出他所需的人类,  而我们人类却以各种私心在造事。
         也需我们本应该注重造人, 造些不生事的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